镇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时间:2022-11-23 11:54:00

镇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建设一个“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大事。我镇农民党员人,占全镇党员总数人的,加强农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在其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吸引能力、感召力,创平安竹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竹峪镇地处大巴山南麓,位于万源市西北角,距县城公里,东南与康乐、虹桥、溪口接壤,西北与通江董溪、澌波、朱元乡相邻,总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其中田亩,镇辖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和个街道居委会。全镇户人,其中农业户户人,占全镇总人口。共有基层党支部个,其中农村党支部个,党员总数人,其中农民党员人,占党员总数。二四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了万元,人平纯收入元,比上年增元。粮食产量实现吨,人平产粮公斤,比上年增。境内公路纵横,地下地上资源可供开采,集市贸易兴隆,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稳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农村党员队伍现状

全镇农村党员总数人,占党员总数的,其年龄、文化结构和入党年代及任职状况如下:

(一)年龄结构

项目农村党员总数占总数的行政村支书占支部书记

总计

岁及以下

岁至岁

岁至岁

岁至岁

岁以上

表中可见,全镇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岁以上的党员仍占总数的,其中岁以上党员占岁以上的。支部书记中,仍有的岁以上老党员任职,其中岁以下的只有的年轻党员任职。

(二)文化结构

项目农村党员数占总数的行政村支书占支部书记

总计

大专以上

中专

高中

初中及以下

表中可见:全农村党员文化结构低,党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其中小学文化程占人,占总数的,支部书记中小学文化占。在工作中,难免对文件理解较难,开会、培训记不起笔记。

(三)入党年代

项目农村党员总数占总数的行政村支书占支书的

总计

年至年月

年月至年

年月至年月

年及以后

表中可见,年月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占,而年月以后发展党员占总数的,足以说明近十余年来组织发展工作与前年相比较,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势在必行,有待加强。

(四)任职情况

镇辖农村党员人中,有职党员人,占党员总数,占村社干部队伍人的。担任村委职务人,占党员总数的,担任村民小组长共人,占党员总数的。可见绝大部份党员因为村社干部职数的限定,成为无职党员。因此,谈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有它的客观性。

(五)生产生活及思想状况

从岁以上的中老年党员中看:他们大多数是初中文化、小学文化(部份初小生)。多为无职党员。一部份同志曾先后担任过大队、生产队干部,受党多年的培养教育,对党组织有较深厚的感情,组织纪律观念较强,熟悉村情民情,富有一定的领导经验和生产技术的掌握,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但随着年龄增长,形势的发展,他们中多数从村、社两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成为无职党员,其思想状况:一是有失落悲观心理,认为“辛辛苦苦几十年,如今老了退下来,说话无人听,做事无人帮,青春热血已奉献,如今生活存困难”。二是保守心态,由于年龄老化和入党年代早,对各个历史时期转折的认识差异,尤其是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存在差距,故一些党员思想不解放,安于现状,固守农业,听天由命,生活困难。进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就更显得力不从心了。

从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看:他们中有一定比例的同志有一定文化,现担任村社干部。这批人是农村党组织中坚力量,其思想状况:一是部分党员有一定见解,但思想消沉,他们由于接党的教育较差,学习不够,党性观念淡薄,党的基本知识贫乏,思想方法简单、片面,甚至偏激,当其未被党组织重用或跳不出“农门”或任职落选后,则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灰心丧气、思想消沉。二是不安于现状,但又缺乏致富的决心,一部分青年党员盲目外出务工、经商,终年不归,客观形成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成为不起作用的“三不”党员,甚至个别党员向组织讨价还价、居功骄傲、超生子女、乱占耕地、偷税漏税、参与。三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不求进取。一些青年党员担任村社干部,工作主动性差,满足一般现状,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一心只为小家庭打算,私心较重。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抓得不力。一方面是部份支部书记年龄老化,且文化大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整天忙于生产,想当年的“学业”,早以还了老师,有的开会连笔记都记不起,办入党材料难以形成。个别支部书记忌妒心强,有怕继位的思想作怪,当上级过问时,总是“这个条件不够,那个不全面,还要继续考察”。故采取拖着走的态度应付发展党员工作,根据党员年报表分析,大部份农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一般都要较长时间才发展一名党员。而且文化低、年龄偏大。

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大部份支部无集体经济收益,实属典型的“空壳村”,在群众中失去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个别村民说:“跟着党支部不如跟专业户”。从任职情况看,的党员无职,常年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经济主战场作用难发挥,不如外出打工试试看,进而少数党员终年不归,成为“三不”党员。个别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差,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党员不党员,就差两毛钱”,失去党员的先进性,进而,部份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失去理想追求。

其次是上级党委对农村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工作的培训不力,农村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管理、考察和建立正式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的制度上不完善和怎样当好一个介绍人不内行,难免发展党员工作滞后。

再其次是,近年来由于各级党政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上还没有真正得到彻底理顺,个别单位仍然存在“务虚”与“务实”说法,实践中,大都倾向追求干贺,故在加强党员的培训教育上时松时紧,进而在党员队伍中,部分同志先锋作用发挥不够,出现各种思想变化,有的老党员由于学习少,难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故思想不解放,看问题总是老眼光对新生事物缺乏全面了解,思想上存在着“左”的观念,远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四、建议和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没有高超的执政能力,没有导航的能力,没有协调的能力,就不可能有凝聚力、有向心力、有整合力、有创造力,也不可能带领人民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是关键,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按照中、省、市委要求,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五好”村级组织活动,把着力点放在选好班长、建好班子、找准路子的工作思路上,注重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农业适用新技术的培训,真正掌握—门科学适用新技术,使之成为经济主战场上的行家里手,努力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执政能力,把人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群众时时处处看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示共产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增加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开展经常性的党建活动,进一步调动无职党的积极因素,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首先是进一步理顺党建与经济工作关系,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统揽农村党建工作,以“三个有利于”来促进“三个代表”的落实,加快农村经济经济跨越式发展。其次是党建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有助于党性教育,有助于思想建设,有助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针对农村实际:要进一步深化“我为党旗争光辉”、“党员先锋工程”、“党员挂牌帮贫致富”等活动,让群众真正地看到党员作用的实效反映,不仅仅是“两毛钱”的区别,从而激发大批无职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杜绝“三不”党员,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战场上的主力军。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落实发展党员目标责任制。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对此,作为一级党委和党支部要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在手中,干在实中,明确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管党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必须亲自抓,年度必须有明确的发展党员工作意见和措施,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方针,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行动上重视发展党员工作。一是以市、乡(镇)党校为阵地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对个别村忌妒心强,个人主义严重,故意压制青年农民入党,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支书要下决心实行组织调整,确保党员队伍建设。二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培养、考察制度,实行每个正式党员联系—名青年农民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对他们进行党的宗旨、理想信念教育,动员他们入党,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三是加强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做好推优工作。部份青年团员经过团组织早期教育,有一定的政治基础,组织纪律较强,能够接受组织的教育培养考察,是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来源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党组织找到人材基地,实现发展党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