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新成果

时间:2022-04-22 02:40:00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新成果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系统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是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关键,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基础。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立足当代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

所谓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内涵、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发展观对发展实践有着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强调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第二,主张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第三,十分关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艰辛探索,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同志提出要正确处理事关全局的一系列矛盾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一系列设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同志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在2004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同志又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拓展,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以过程而存在,是永恒发展的;事物以系统而存在,是普遍联系的。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上的、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运动状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符合“永恒发展”、“普遍联系”的原理,符合事物辩证发展的规律。辩证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兼顾社会发展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各要素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辩证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单纯的经济增长不会自动保证社会公正、公平、和谐、稳定等社会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畸重畸轻,而应协调共进。辩证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和一时,而应不断积累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础的是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但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还要考虑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发展,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是巨大的,有时还会起决定性作用。物质的因素不可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可忽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社会价值取向。它强调尊重人的存在价值、需求价值和发展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特征。唯物史观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自己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把自己的利益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特别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现实途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并强调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突出表现,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与党的宗旨高度结合的必然结论。

科学发展观强调求真务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求真”,就是去伪存真,了解真实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并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科学发展观强调求真务实,要求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审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战略和策略来有效应对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正确把握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既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又突出了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性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是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关键,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基础。

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是中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质是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讲发展,首先是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努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坚持“五个统筹”,妥善处理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经济的增长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以及区域布局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处理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做到四位一体、共同发展;三是处理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障。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此,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关键。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执政理念以新的内涵,体现了执政使命与执政手段、执政价值观与执政方法论的辩证统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五个方面的能力,核心在于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基础。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和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历史经验表明,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丧失了先进性,就会丧失生命力,最终必然丧失执政资格和执政地位。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由于失去先进性而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具有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并提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其深意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