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驱动看转变发展方式

时间:2022-03-13 03:03:00

从创新驱动看转变发展方式

)“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将引领中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自主创新为发展注入活力

在刚刚评出的“2007年度中国企业新纪录”中,时速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层膜结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海尔“洗净即停”洗衣机等一批重大创新项目榜上有名。

“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日益改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部分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科技部调研室负责人指出,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纷纷出台措施,以金融、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等手段,营造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这一氛围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以大唐移动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中国标准”TD-SCDMA产业联盟,把产业不同分工领域的一大批企业组织起来,共同参与研究开发,推动市场应用进程。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中兴通讯获得下一代网络、光传输等多个国际标准的起草权和编辑者席位,成为标准制订领域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

此外,无线局域网“中国标准”WAPI产业化进程加速,闪联标准有望成为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协同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成功研制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进行超级稻育种……

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重要高技术领域,中国科研人员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引领相关领域创新发展。

在不为普通人熟知的基础研究,如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与通信、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脑科学等领域,中国科学家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反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也在大幅增长。统计显示,2007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0.4341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9%;发明专利授权3.2万件,同比增长15.3%。

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中国正在步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以农业为例,目前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

转变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创新驱动

今年以来,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纷纷加大平板电视整机降价力度,同时从上游提高面板供应价格,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本土品牌几乎无力应对。“十一”过后,以平板电视为代表的“黑色家电”整体价格更是呈现走低态势。

“核心技术的缺失,使我国平板电视生产企业集体‘濒危’。本土企业要渡过难关,必须真正具有竞争力,当前迫切需要掌握平板显示关键核心组件。”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徐征说。

目前,全国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国际竞争优势不再取决于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能力成为竞争制胜的核心。”科技部副部长尚勇指出,中国企业必须尽快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战略转变。

实际上,整个中国经济都同样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整体上仍然处于“资源依赖型”而不是“创新驱动型”阶段,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影响自主创新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粗放的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诸多问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一些产业领域正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国外品牌和国外技术主导的格局日益显现;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中国政府在以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连续29年的高增长后,也开始认识到,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必须以创新驱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技术支撑。

总之,无论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中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的新情况以及资源环境的压力看,中国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等带动经济发展的阶段,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经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下一步,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将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必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

将“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放在一起提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即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但现实是,这一比重在2002年达到峰值以来一路走低。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农业基础薄弱,仍然是“靠天吃饭”;工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发展改革委已经表示,为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将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重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在自主创新中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要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而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建设滞缓、投入强度不足、开发能力较弱的问题更加突出。

“企业是技术创新成果的主要生产者和创造者,也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不仅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专家分析指出,国家有望在近期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和自主创新的主体。

实际上,今年8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为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出规定:国家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并制定产业、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持续稳定增长。

另外,为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我国自2005年起开始组织制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预计将在今年内正式公布实施。据悉,这一战略将致力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强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作用,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