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内容:用荣辱观丰富残疾人的精神世界

时间:2022-09-27 11:13:00

八荣八耻内容:用荣辱观丰富残疾人的精神世界

3月22日下午,中国残联以及中国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等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在京联合组织召开了首都各界残疾人学书记"八荣八耻"重要讲话座谈会。来自社会各界的优秀残疾人代表、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和各专门协会代表、助残志愿者等近50人参加了座谈,并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及北京市残联的领导同志参加了座谈。

3月4日,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作出了"八荣八耻"的著名论述。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结合学习同志的讲话精神,中国残联党组决定,在全国残联系统内掀起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

座谈会上,中国残联盲人协会副主席李志军,聋人协会副主席杨洋,北京市智残人亲友协会主席刘成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孙涛,北京市宣武区残联理事长冯兰英、残疾人代表石国勇、助残志愿者代表郝悦等分别发言。他们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八荣八耻"荣辱观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从爱国情操、个人道德等方面明确了对人们价值观念的要求,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提供了标准,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域认识理论高度的体现,是新时期公民社会道德建设的新要求,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新的标准和方向,对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提高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阐述,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道德进步以及促进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八荣八耻''''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谛。从根本上讲,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事业,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要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帮扶弱势群体和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历史责任,营造人道主义思想的良好社会氛围;要鼓励残疾人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同时还要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构建、丰富残疾人的精神世界。

他们纷纷表示,学习贯彻总书记"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之中,贯穿于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八荣八辱"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为残疾人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可行的标准。残疾人群体要深入学习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照要求,深刻反思,进一步增强学习和弘扬"八荣八耻"荣辱观的责任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社会参与意识,残健融合、互相促进,从而更好地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在讲话中指出,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各级残疾人工作者及广大残疾人要在工作、生活中主动践行人道主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主动承担人道主义宣传者、布道者的重任,影响、带动社会各界拥护人道主义思想。作为社会成员的残疾人兄弟姐妹,对这一文明社会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良好道德环境的形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是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公民的鞭策,有利于残疾人健全人格的塑造,形成坦诚、豁达、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他强调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继续快速发展,有利于扶残助残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北京市残联理事长赵春鸾同志在讲话中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它不仅为北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提供了科学的道德标准,还为北京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她强调,要深刻认识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意义,引导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各项工作抓实抓好。

在会上,中国残联五个专门协会向全国残疾人、残疾人组织发出倡议书,号召广大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议书要求在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中掀起学习贯彻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潮,并举行座谈会、展览、报告会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