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村庄建设视察报告

时间:2022-03-26 05:41:00

示范村庄建设视察报告

一、创建示范村庄的变化

1、领导高度重视,群众积极参与。示范村庄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8个相关乡镇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以乡镇党委书记或市直帮扶单位领导为指挥长的示范村庄创建工作指挥部,他们充分认识到广大村民是建设示范村庄的主体,通过多方宣传,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使之纷纷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

2、搞好建设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乡镇村会同县规划局对8个新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已全部编好详规;二是抓好“三清三改”,马坳镇塘三里村投资3.2万元对500米下水道进行水泥三面光治理,征村乡井坑示范村共清理垃圾60余吨,清理排水沟污泥1600余担。改水、改厕、改路“三改”工作进展顺利,塘三里示范村集镇周围几个组用上了自来水,黄泥坪示范村自来水用户达40户。改厕工作与新建沼气池工作紧密结合,8个示范村共建沼气池300多只,深受群众欢迎。改路工作耗资虽大,但成绩不小,征村乡井坑示范村筹资30多万元,修通了入村公路1.5公里,入户便道200米。塘三里村铺通了4公里水泥路;三是生活条件得到改善,8个示范村庄电话入户率达80%以上,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渣津镇黄泥坪村投资2万元购置垃圾箱、新建科技文化长廊,马坳镇塘三里村投资15万元建设了科技文化娱乐中心,投资20万元,高标准安装了路灯。对身边发生的这些变化,广大村民无不欢欣鼓舞,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3、文明风气正在形成,示范作用初步显现。示范村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典型引路,带动一批,尤其要突出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起的示范作用。我们通过视察,归纳出示范村已在如下几方面产生示范作用:一是村民文明意识逐渐增强,言语文明风气逐步养成,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现象基本解决,示范村庄卫生状况普遍较好,村民一致认为,搞好卫生工作这是示范村的起码要求;二是成立了多个民间自治组织,如红白喜事理事会、妇女禁赌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明创建理事会、卫生监督小组、纠纷调处组等,8个示范村庄还成立了民事代办点,这些组织充分发挥民间性、自治性优势,在移风易俗、调处民事纠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三都移民小区村民因车祸身亡,红白理事会立即主动出面,协调解决纠纷,妥善办理丧事。

二、帮扶单位和职能部门工作情况

市、县帮扶单位非常重视示范村庄建设工作,一是加强领导,除安排领导分管外,还安排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舍得花资金支持,市发改委、县委组织部和县物价局分别扶助征村乡井坑自然村30万元和1.5万元不等,市人行扶助三都移民小区8万元,等等;三是结合自身职能,紧扣示范村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建工作。农工部、发改委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完成了8个示范村庄三年远期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一年近期规划,根据“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模式要求,确定各示范村庄的主导发展产业。县委组织部在8个示范村庄建立和健全了基层党小组,示范村庄中的每一位党员都能在创建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县文明办督促各示范点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硬件设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在七个方面开展破除陋习、倡导新风活动,8个示范村庄农户50%以上达“十星文明户”标准,60%以上的农户被评为“文明信用农户”。县计生委、科技局、县妇联、团县委等也结合本职工作,主动开展工作,为示范村庄建设竭智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有差距,工作进展不平衡。示范村庄建设应该代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方向,它的示范榜样作用应该是长远的,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治组织构建、村民文明素质的养成都应该是高标准的、超前的。但是,这次视察发现,有部分示范村的村民“等靠要”思想较严重,认为示范村庄建设是市县乡镇的事,与已无关,创建积极性不高;‘有的乡镇或职能单位部门对创建示范村庄目标不够明确,工作要求、积极性不高。仅仅满足于改善基础设施,能够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多,使创建示范村庄活动失去推广普及价值。

2、规划执法较随意,质量把关不严格。一是有的示范村规模过大,几乎包括了整个行政村,如马坳镇塘三里示范村有296户,1286人;渣津镇黄泥坪示范村160户,950人等,过大的规模使创建难度加大;二是随意改变规划设计,马坳镇塘三里村准备把计划兴建公共事业建筑用地改变为民用建筑用地,后被制止;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质监、监理环节和程序,普遍存在质量把关不严的通病,如征村乡井坑示范村的水泥路。在建时即路面裂缝、高低不平,群众很有意见。

3、基础设施欠帐多,改水改厕任务重。一是绝大多数村民住房条件较落后,需要进行改造。二是屋场与屋场、农户到农户之间的道路需要进行硬化。三是改水改厕任务重,绝大多数村没有用上自来水,制约了改厕工作的进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水改厕需要的一大笔资金筹集起来比较困难。

四、意见和建议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要利用一切形式,使示范村庄所在地方的乡镇村、帮扶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充分认识搞好示范村庄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把示范村庄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认真解决建设中的各项问题。

2、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要学习征村乡井坑村的经验,乡村干部下到基层,沉到群众中,通过召开会议、上门做工作、让群众现身说法等方式,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示范村庄建设,从我们要群众创建变为群众主动要求创建,从我们要群众参与变为群众主动参与,总之,要使群众变被动为主动,从局外人变为局内人,成为创建示范村庄的主体。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投资来完在。

3、增强示范意识,提高创建质量。要通过宣传使全体村民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在为新农村发展和建设充当探索者、先行者的角色,代表了发展的方向,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事事处处时时要考虑每一项建设、每一件事情是否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在示范村庄创建过程中,要用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来规范一切事情。

4、建立考评机制,加大帮扶力度。要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制定切实可行、促进工作发展的考评细则,对帮扶单位和责任单位进行督查。要借鉴市里的经验,对帮扶单位要明确每年至少要拿出多少资金、要办好几件实事,对职能部门和单位要明确每年至少安排多少专项资金,解决几个什么问题,对所在乡镇也要提出明确要求。考评细则要简单,目标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操作要容易,考评结果要与干部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挂钩。

5、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加大产业发展力度。除井坑、坳上的蚕桑、新建组的果业产业初具规模外,其他几个点几乎没有明显的特色产业,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示范村庄要发动群众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找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的路子,找到一条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蚕桑和果业也要在扩大规模、增加投入、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将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特,真正成为示范村庄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6、强化法律和质量意识,一切按规范办事。要树立建设规划就是法律的意识,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认真执行。如果情况发生变化,确需改变规划,也要非常慎重地按照批准规划的程序来修改规划。要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测量、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程序不能省,还要引进监理和质监机制,确保工程质量。有关职能部门对示范村庄的事业性收费要实行倾斜政策,做到少收或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