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五年发展汇报参考

时间:2022-08-29 10:31:00

农信社五年发展汇报参考

春潮扑面来。现在全市各地农信社网点走走看看,犁耙水响处。熟悉农信社过去的人们不禁感慨万千。弹指一挥间,已经变了模样。高起点、现代化、多功能的信息化金融服务体系,给农村信用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农信社也驶入了支农支小、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农信社的明天会更好!

五年征程,五年磨砺。随着“十一五”规划的收官,农信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历程。五年来,农信社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以业务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建设为支撑,以完善机制为保障,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全面提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形象和竞争实力显著提升。可以说,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是农信社改革破茧的关键五年,也是农信社发展最快,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一组组喜人的数据见证着农信社发展的辉煌足迹。

各项存款余额从2005年底的53.29亿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168.06亿元,发展速度全面提升。五年来。增量114.77亿元,增幅215.37%存款规模是5年前的3.15倍;各项贷款余额从28.92亿元增加到107.05亿元,增长270.16%贷款规模是5年前的3.7倍;有6家在县域金融机构中贷款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位,全市农信社机构网点实现了93个乡镇全覆盖。

累计清收不良贷款14.08亿元,资产质量明显好转。五年来。不良贷款占比从2005年底的24.47%下降到2010年底的3.89%下降20.5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从3.11%上升到9.1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从14.66%上升到129.13%抗风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全市10家县联社(农合行)全部实现盈利,经营效益大幅增长。五年累计实现各项财务收入32.88亿元。五年累计盈利6.78亿元,人均经营利润由4.1万元提高至8.72万元。

全市农信社法人数量从100多个减少到10个,产权改革加速推进。完成了县市统一法人。逐步实现了产权形式的多样化。夷陵、宜都、兴山、远安、五峰农村合作银行分别挂牌成立,秭归联社已获得省政府批复开始筹建农村商业银行,两阳一江”也正积极向农村商业银行目标迈进。全市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完善,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换。

全市农信社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了劳动用工形式,社会形象大大改善。十一五”期间。统一了网点形象标识,着力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人员素质普遍得到提升。全市统一了外部形象标识,打造精品网点33个。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科技建设日臻完善。

体制改革激发活力

改革始终是农信社的主旋律,作为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中发展,改革中壮大。从农信社到农合行到农商行,农信社改革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省信用联社办事处成立后,年月。按照省联社和银监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完善机制入手,全面启动了农信社的改革步伐。

按照加快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的改革总体目标,五年来。农信社推进了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年底,全市10家统一法人联社全部召开了创立大会,建立了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形成了决策、监督、执行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至此,信用社各自为阵、分散弱小、功能薄弱的局面得到改变。年元月,夷陵农村合作银行正式挂牌营业,从而拉开了全市农信社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至2010年末,全市已开业的农村合作银行达到5家,正在筹建的农村商业银行4家,占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60%占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42%改革进度位居全省第一。通过争取政府支持,采取以优质资产置换不良贷款、引进战略投资者、溢价发行股份,秭归联社和“两阳一江”产权制度改革也正稳步推进,预计2012年前可全面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的开业挂牌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改革激发了活力,农村金融是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血液”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过多年改革,特别是近五年的努力,农信社及其衍变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成为支农主力军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农村金融“贷”活山乡

五年来,农信社因农而生。农信社扎根社区,以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努力打造“农民自己的银行”品牌。通过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充分发挥了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农信社采取多种措施积聚支农实力,针对农村市场发生的新变化。存款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全市农村信用社集体存款总额达到38.77亿元,比五年前增加28.36亿元,占总存款的23.07%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至2010年末,信用社自动存取款机总数达到106台,POS特约商户500多户,发行福卡80.5万张,卡内存款余额达到42.67亿元。

农信社建立了立体的贷款支持模式,做实支农品牌,铺天盖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500多个信贷员常年奔波在955个行政村,完成了由等客上门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至2010年末,全市已建立农户经济档案67.8万户,为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评定信用农户63.03万户,信用评级面84.97%创建信用村(组)875个、信用乡(镇)84个,实现了信贷服务全覆盖。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10.02亿元,重点支持了柑桔、高山蔬菜、茶叶等6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推进了地方产业特色化。

农信社始终把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五年来。大力支持农村经营大户生产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针对农村经营大户贷款难,创新了一系列贷款品种,从根本上缓解了经营大户的资金需求。五年投放贷款3.2亿元,为全市64个农民专业组织及1986名成员架设了对接市场的桥梁。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培育了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充分彰显了农贷品牌效应,有效满足了三农”资金需求。各类自然灾害面前,农信社第一时间开辟“专人调查、专窗投放、专款专用”救灾通道,帮助受灾农户恢复生产,累计发放各类救灾贴息贷款2.6亿元。

手有余香。为“三农”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予人玫瑰。农信社与“三农”结下了一种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自身也飞速发展壮大。截至今年2月末,农信社各项存款从2005年的53亿元增长到195亿元,各项贷款从29亿元增长到116亿元,净增额和增速位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稳居全省农信社系统前列。

顶天立地”助推经济

多年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农信社永恒的主题。农信社始终致力于做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五年累投贷款近500亿元,支持了44万多农户、14785户个体商户、12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14家中小企业和县域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农信社始终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五年来。坚持“好字当先”将信贷资金渗透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等优质高端客户群体。一是有效投放商户贷款,重点支持了以餐饮、宾馆、娱乐为主的服务业,以食品、五金、百货、电子为主的营销业,以船舶、车辆、码头为主的运输业,以房地产、土地整理、工程机械为主的建筑业。

扩大抵押范围,二是做优企业贷款。针对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创新新产品,建立了与专业担保公司间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行“贷款+贴现+票据承兑”等方式,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92.44亿元。除农业产业化企业外,同时还重点支持水电、建材、机械、化工、矿山、房地产等行业的优势企业,促进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联结。

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展营销,三是做强社团贷款。整合全市信贷资源,向重点企业和项目倾斜。五年共牵头组建社团贷款702笔,累计发放贷款36.36亿元。五年来,农信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6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全市农信社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蓄势强发再创辉煌

农信社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一年里,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信社将始终坚持立足社区,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方针,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全力支持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今年农信社“三农”贷款投放力争达到28亿元,增幅达到45%以上。

细分农村信贷市场,实施农村市场分层开发。提高信贷营销的精细化程度。加快农贷担保方式创新,大力推进农村担保体系建设。扩大抵押范围,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水域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小产权房抵押贷款、粮补资金抵押贷款等区域性贷款产品和农村融资担保平台的试点和推广,切实解决农村担保难问题。

全面改进支农服务。各县市联社、农合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家涉农龙头企业、1个村组、5家农户,全面开展支农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建立领导班子支农服务示范点。做好上门服务。全市农信社至少建立起100个涉农龙头企业、100个村、500个农户的支农服务示范点。

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思路,做实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农信社将围绕“将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通过银企座谈会、联谊会等多种服务形式,做好银企对接,举全市农信社之力,做大银团贷款,服务于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