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两委”干部培养和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19 04:52:05

乡村“两委”干部培养和管理调研报告

全面落实党的精神和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县委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相关要求,我于近期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全乡7个村“两委”干部培养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课题调研情况书面报告如下。

一、村两委”干部现状

(一)基本情况

乡共7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换届选举后全乡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60人,其中村党组织成员21人,村委会成员39人。平均年龄40岁;大学文化1人,占1.6%;中专4人,占6.7%;高中4人,占6.7%;初中48人,占80%,小学3人,占5%;女性10人,占16.7%;男性51人,占83.63%。通过换届,村委支部书记、、三个村为,、、、为继任;村委主任、为,其余五个村为继任。总的来说,我乡村干部整体素质较高,大部分村干部能做到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和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主动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严格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二)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村“两委”干部选拔难、待遇低等情况,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一定成效。村“两委”干部队伍年龄下降,文化上升,结构渐趋合理。“两委”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

1.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突破常规,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尤其是在村“两委”换届中,针对“两委”班子人选数量不足、选人渠道狭窄等问题,在“两委”班子人选的考虑上,注意选拔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在家大学生担任村级干部,极大地改善了”两委”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两委”干部队伍战斗力。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近几年来,针对当前农村面临的新形势和务以及我乡实际情况,乡党委、政府结合“三分类三升级”党组织评星定级建设,以农民夜校、讲党课活动、参加县级等各类培训、争取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等四大教育为重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建设新农村的本领。近年来,我乡对换届后全乡所有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分农村政策、政策学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4个专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各类培训和学习,提高了村“两委”负责人的政策水平和履职能力,加强了村干部的实用技术和工作业务培训,增强了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本领,村干部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

3.加强对“两委”干部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村、乡村规范化建设。为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监督,我乡坚持把规范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作为加强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体制,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以加强乡村政治文明建设,引导“两委”干部依法开展村务,保持乡村稳定和促进乡村发展。今年,我乡7个村通过一事一议,群众参与决策事项共26件,参与议事村民代表234人,参与议事党员189人。通过一事一议工作法的推行,使村重大事项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极大的提高了村民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参与度,有效的改善了干群关系。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虽然我乡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中,部分村和“两委”干部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1.村“两委”干部转变工作方式“目标不明”。村“两委”干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村民群众。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村“两委”干部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部分群众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特别是近几年,一批有生产能力、在家说了算的村民外出打工谋生,使得村里常住人员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工作对象进一步萎缩,村“两委”干部与村民的直接联络更为减少。随着村民文化水平提高的和获得信息多元化,村民对村“两委”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村干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很多村“两委”干部还没有完成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还不知道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2.村“两委”干部岗位“吸引力低”。近年来,虽然村两委”干部在待遇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但存在的问题仍较突出。政治上,这几年从优秀“两委”干部中选拔国家干部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许多人受学历、年龄限制,难以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导致“两委”干部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这些严重影响了“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经济上,村“两委”干部的工资普遍较低,尤其是村“两委”干部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是集体经济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与发展产业、务工相比,村“两委”干部报酬待遇偏低,岗位无吸引力。另外,村书记、主任退职后可享受相应的离职待遇,而其他“两委”成员则没有相应保障。目前,由国家和集体彻底解决所有村“两委”干部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难度较大,使得非主职社区“两委”干部有较大后顾之忧。这种差距难免在社区“两委”干部心中造成较大反差,使部分干部心理上不平衡,挫伤工作积极性。工作量大,家庭负担重,使一些“两委”干部难以承受。

3.村“两委”后备干部“后继乏人”。尽管我乡采取多方考察、后备培养等多种途径拓宽了村“两委”干部选用范围,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个村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大批有文化的青年、有能力先富起来的人员流向城区、城镇安家落户;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乡创业的几乎为零,既使有些回来,也不愿长期呆在村上当干部;部分仍致富能人,怕当村“两委”干部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或怕得罪人,不愿当村干部。由于村“精英阶层”和青年人才的流失,或不愿当村“两委”干部,影响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再造”,使得某些村的干部培养难、选拔难,村“两委”干部选择余地较少,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4.村“两委”干部战斗力“相对偏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具体工作都对“两委”干部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各类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档案规范化管理、财务规范化管理等工作要求,大部分“两委”干部年龄偏大、精力不足,文化偏低、领会不足的短板开始凸显,很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任务,导致开展工作难度加大,很多应该由村干部独立完成的工作,也大多由驻村干部完成,极大的增大了驻村干部的工作量。这也反映了个别村内部管理、党员作用、落实上级要求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村“两委”干部观念认识有偏差,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工作只求马马虎虎,存在有位不为、敷衍塞责的情况。

三、下步打算及对策措施

(一)强化村“两委”责任意识,实现思想观念和职能使命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村“两委”干部积极性不高必然要从解决其思想问题入手。乡镇党委要把宗旨教育作为村“两委”干部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采取驻村领导交心谈心、集中培训、上党课、宣传和表彰优秀村“两委”干部等方法,强化村“两委”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引导村“两委”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引领村民勤劳致富上,放在积极主动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上。要理解村“两委”干部的苦衷,尽力解决村“两委”干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真心诚意关爱村“两委”干部,通过人文关怀,使村“两委”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激发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使村“两委”干部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地向服务型村“两委”干部转变。

(二)积极帮助关心“两委”干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真正保护和发挥好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必须解除村“两委”干部“不想当”、“不好当”和“不敢当”等思想顾虑,从多方面予以关怀。在政治上,坚持通过合法程序,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干部,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

(三)畅通各种选人用人渠道,积极培养村后备干部。抓好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好人才储备库,是确保村“两委”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的关键举措。由于我乡普遍地理位置不是很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村“两委”干部后继乏人,后备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保证村工作的顺利运行,乡党委、政府结合我乡社区实际,注重从复退军人、回乡青年、优秀妇女、务工经商者、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选拔后备干部,与发展新党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对适合新农村建设人才进行帮带和培训。同时将后备干部培训纳入存“两委”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计划,实行现任村干部与后备干部“结对子”,引导他们投入实践锻炼,搞好传帮带。目前,全乡7个村保证了每个村有2名后备干部,为下届村“两委”储备了人才。

(四)强化“两委”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村“两委”干部特别是主职干部是村各项工作的“主心骨”,抓好“两委”干部的考评、管理和监督,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明确责任机制。实行村“两委”一把手负责制,并按照职位分工确定每位“两委”干部的岗位职责,做到权责一致、责任明确、团结协作、齐抓共管。二是强化考核机制。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根据各个社区实际,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在确定考核指标时,既突出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又对其它方面做好充分考虑,力求考核结果客观公正。三是严格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积极运用奖惩手段,对一些富有进取心的村“两委”班子和奉献精神的干部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村党组织尤其是书记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进行诫勉谈话直至给予免职处理。通过考核和综合衡量,对不履行职责、没有实现自己承诺的村主任召开村民大会依法予以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