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及民主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0 04:52:15

村务公开及民主管理调研报告

村务公开,既是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自推进这项工作以来,村务公开适应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现实要求,对于提高农村工作的透明度,化解干群矛盾,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村务公开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镇纪委会同财政所、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等部门对全镇9个村(社区)专门进行了调查了解。

一、村务公开的基本现状

(一)村务公开的主要形式。镇各村基本上以“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为主,多种形式并用,还采取村组干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议等形式,对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公开。同时,开展村民代表列席村支“两委”会议、列席村组干部会议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全面公开,扩大公开范围。

(二)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镇、村的重大决策;计划生育指标、对象、宅基地审批程序;入党;低保享受和救灾救济等民生资金发放情况;“一事一议”项目及其它工程、土地承包、征收合同签订等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

(三)村务公开取得的主要成效。通过对等村的走访情况看,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通过村务公开,过去那种对干部工作不理解,对村务不了解,来不来就反映、告状其贪污腐败的情况逐步减少,“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群众在村务活动中配合少的情况有了改善,增强了干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凝聚了民心。二是促进了村干部的廉洁自律。通过村务公开,把村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行为,大部分村干部基本做到了照章办事,过去那种农村工作无规范,干部管理少约束的现象明显减少,从根本上维护了群众利益。三是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通过村务公开,群众对村务,特别是财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有了监督村务的机会,提高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呈现出村务公开越透明,群众就越信任干部;管理越民主,村级组织就越有威望,经济发展就越快,农村就越稳定的局面。

二、开展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群认识不够清晰。一些村干部对村务公开工作重视不够,认为村务公开已经搞好些年了,没什么新意了,思想上有了松懈情绪,工作上抓得不够实,少数村干部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而村务公开工作是软任务,公开没有什么意义,可有可无,使得村务公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群众的期望存在着差距。少数村干部认为公开让群众知道的太多对工作开展不利。也有少数村干部认为村务公开是村干部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自找麻烦;部分群众认为村务公开是走过场,形式主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他们认为想搞清楚的内容村务公开不够清楚,该知道村务公开内容的时候不知道;有些村民认为财务公开内容太简单,对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意识不强,从而使村务公开长期停留在低水平,没有明显进步。

(二)公开内容不够详实。有的村公开的内容不到位、不细化,只简单地列出几个大项,明细项目含糊不清,有的甚至简单地用“其他”来代替,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言之不明。有个别村还存在一种形式主义,目的是应付上级检查,村务公开没有反映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甚至将一些比较敏感的数字不公布,从而导致村务公开没有真正发挥宣传、监督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个别干部思想上有顾虑,害怕数字公开之后会受到群众质疑,造成工作被动。如村、鱼池村以前公布的账目和内容多是以会议通报形式,群众知晓面不大,就算是参会人员也没记住多少核心内容,致使部分村民误解村干部拿了好处,甚至到镇上或县上信访反映,后经镇纪委调查核实后予以澄清。

(三)公开内容不够规范完善。一是公开内容不真实。个别村搞假公开,走形式,特别是有个别村发放款物有时就随便找张纸写上名单、金额,或是张贴在群众不经常活动的地方或是张贴照相留痕后撤除。对低保享受等敏感问题避而不谈,对不合理开支一概不入帐。二是公开随意性大。有的村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对无关紧要的就公开,紧要部分不公开;对要求群众出钱出力的就公开,对村干部不利的则不公开;有的只是公开那些没有问题或问题不大的事情,而对群众意见较大,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则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缺乏经常性和连续性。三是对村务公开理解片面化。有的村把村务公开片面地理解为财务公开,对村民关心的其他村务不公开或只是简单地公开。四是财务公开过于笼统。只公布财务收支总帐,缺乏明细帐,或者将大笔开支列入“其它支出”,群众看不明白。五是村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不严。对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既不征求村民意见,也不公开,违规操作,从中牟利,有的违反财经制度,打白条入帐。

(四)公开不注重效果。一是公开不及时。从公开的时间上看,有少数村一年才公开两三次,使公开缺乏时效性,难以有效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个别村村务长期不公开,有的必须事前公开的拖到事后才公开,群众意见特别大。二是公开后没及时按村民意见进行整改。有的虽然公开了,但不注意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对村务公开后收集、反馈的意见,没有及时整改或整改后没有再次公开,形成了新的疑点。三是公开形式单一。个别村只靠一块村务公开栏公开,而且村务公开栏设在室内或偏僻处,平时村民难以看到,村务公开成了“秘密公开”;有的用纸随意张贴,损毁较快,绝大多数村民无法看到,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可以让村民有效行使知情权、形式多样的综合平台。四是不注意保存村务公开档案资料。有的村务公开资料不完整,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有些资料事后村民无法查到。

三、对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监督的思考与建议

村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村民自己管理事务、监督村务过程中最快捷、最明了、最醒目的一种措施,是广大群众接受快、理解强的最好方式。实行村务公开,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实质上是农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化解干群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关键环节,是纯党风、清政风、兴民风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解决好目前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村务公开达到“实际、实用、实效”的效果,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做好规范和深化工作。村务公开栏是村务公开最主要、最直接的载体,要在村民相对流动集中的地点固定村务公开栏。但仅有这一种形式,远不能满足村民需求,应辅以其他形式。可利用“村村响”广播,也可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党员代表会公开,还可发放资料公开。凡农民关注的问题就公开。

(二)要增加公开内容的透明度。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敏感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问题都及时向村民公开,要从实际出发,公布各村特有的内容。栏目上的内容要及时填写,内容要围绕本阶段、本时期的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公开。坚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不搞花架子,让群众对公开的内容一看就明白。如对群众比较关注的低保享受、民政资金发放、村级财务收支、接待费开支、其他支出等实行逐笔公开,消除大家的疑虑。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让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参与各项村务活动以及民主理财审核中发现得了问题,针对问题提得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树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在群众中的信任度,使村务监督委员会真正成为衔接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

(三)要建立配套的保障制度。认真抓好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自治、民主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村务管理工作。要严格落实县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村(社区)两委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提高村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意识。同时,通过公开专栏,把村干部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办事纪律、服务承诺、财务收支、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各项重大事项决策向村民公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村干部的工作时时处于群众的视野下,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建立村务公开通报制度、考核制度和评议制度等,设立意见箱、监督电话,加强监督管理力度,量化考评标准,由镇纪委、财政所、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民政办等有关单位组织督查组,对村务公开情况进行评比,提高其积极性。

(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村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和财务人员的培训,采取领导授课、座谈讨论、互相交流、以会代训等形式,使村“两委”干部能够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凡是能直接答复的要及时答复,不拖延、不推诿,对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要说明情况,作出解释,尽快拿出处理意见;同时加大村民的普法宣传,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廉洁办事的内在要求,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