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

时间:2022-06-14 10:46:00

渔业调结构转方式调查汇报

我市是全国闻名的渔业大市,渔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快渔业调结构转方式,对于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近期,我们开展了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渔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渔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生态、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渔业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规范渔业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全市渔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渔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208.6万吨,增加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607.8亿元,占海洋产业产值的58%;渔业增加值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60%以上,渔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

(二)渔业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捕捞向远洋扩展。2009年,全市远洋渔船达到255艘,实现产量6万吨,产值5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作业领域扩展到南太平洋、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等地。养殖向名优拓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全省最大的海参、鲍鱼、牡蛎、牙鲆、河豚鱼、扇贝、石鲽、海蜇和裙带菜养殖基地。2009年,全市海水名优养殖产值突破100亿元,占养殖业产值的76%。加工向精深拓展。开发了近千种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药品。2009年,海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值171亿元,占加工业产值的77%。船舶制造、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实现产值178亿元,占渔业收入的30%。

(三)渔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渔业企业群体,产值过亿元渔业企业超过40家,有20家渔业企业成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部级5家。在全省率先成立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截至2009年底,共组建渔民专业合作社20多个,入社1000多户,示范带动养殖户近3000户。

(四)渔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渔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了40多处教学、实习、中试和转化基地,实施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其中“863”项目30多个,建设了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滩涂贝类养殖科技示范基地、浅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等50多个示范园区和基地。初步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机制,普及了池塘造礁养参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型渔民。

(五)水产品质量与知名度稳步提升。截至2009年底,全市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的养殖面积近40万亩,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300多个,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海洋渔业产品达到45个,其中部级名牌5个,有效提升了产品市场形象。在省海洋与渔业厅推出的“省十大渔业品牌”中,全市有6大品牌入选。

(六)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实施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报废渔船1000多艘,转产渔民5000多人,放流渔业苗种数量近30亿单位,建立了10多处海洋或渔业保护区,近岸水质保持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虽然我市渔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但仍存在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市渔业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和总量,渔业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消耗和投入的增加,发展方式粗放,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在体现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品牌、市场等方面,与先进地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我们建立了50多处教学、实习、中试和转化基地,实施一大批科技成果,但在总体上,科技进步因素不突出,渔业高新技术的拉动作用不够突出,造成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虽然获得各类名牌产品认证的产品数量不少,但真正有号召力的品牌不多,尤其是与相比,品牌效应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我市是水产品主产区,但长期以来,缺乏档次高、专业化、规模大的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与、、、、等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相比有很大差距,我们只是人家的零头。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岸线不断减少,养殖趋于饱和,空间越来越小。巨大的海洋捕捞能力与日益退化的近海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已经达到极限。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海水呈现富营养化状态。从近年的发展看,我们与先进地市不仅在质的方面差距有所拉大,在量的方面优势也逐渐削弱,必须彻底转变发展观念,加快渔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渔业发展。

二、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目标与方向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初步确定了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和机制体制创新,以科技兴海和品牌培育为抓手,高效利用资源和空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品生产,优化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扩大新兴产业,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提高渔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构筑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环境良好、带动力较强的现代海洋渔业体系,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渔业示范区。

主要目标:到2015年,水产品产量在目前208万吨的基础上适度增长;渔业产值年均增长8%,达到10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调结构转方式取得明显成效,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

主要方向:

(一)坚持全方位、立体式开发,进一步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当前,渔业发展面临着捕捞资源持续衰退和近海可养殖水面逐步缩小的双重压力,亟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由近岸向深海,由海面向海底,由本地向外地,由国内向国外拓展,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突破浅海与海底。在文登、乳山海域,受制于海域条件、养殖技术、设施投入等因素,养殖主要集中在滩涂水域,至少有50多万亩的浅海海域尚未开发;同时,全市筏式养殖实养面积约30万亩,占用水面约120万亩,目前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水面;在筏式养殖之外,在近海最少有40万亩的海底可以开发利用。上述三部分相加,面积超过210万亩,目前只开发了18万亩,还有近200万亩的浅海与海底尚未开发。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浅海和海底作为重点,进行专题攻关,确定适宜文登与乳山浅海养殖的品种,发展名特优品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网箱养殖和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养等。在海底投放刺参、魁蚶、西施舌、海胆、皱纹盘鲍、扇贝等海珍品进行增殖,使海底增养殖成为海水养殖新的增长点。到2015年,新开发浅海20万亩以上,新增海底增养殖50万亩以上。

二是突破深海与远海。根据国家908海洋专项调查结果大致估算,我市20米、30米、5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分别为4000、10000与24000平方公里。目前除了海带养殖推进到30米等深线以外海域外,其他养殖大都集中在20米等深线以内。而獐子岛集团已拓展到50米等深线,开发海域达到1500平方公里。我市的好当家集团正在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合作开发苏山岛20万亩深海海域。下一步,我们将借鉴、推广本地和外地开发深海的经验和做法,在技术、品种等方面争取突破,推进养殖由浅海向远海、深海进军。2015年,开发深海、远海养殖超过40万亩。

三是突破异地与海外。从国内看,省内的滨洲、东营以及海南等地,有大量的未开发滩涂水域,我市好当家等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南等地投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近年来,我市养殖企业在冬季将海参、鲍鱼、大菱鲆、牙鲆等转场到福建霞浦、广东深圳等地养殖,实施“北鱼南养”,也为异地养殖积累了经验。从国际上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在全球范围内,30%的鱼类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国际大洋性捕捞仍有发展空间,头足类、上层鱼类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如南极的磷虾资源开发基本属于空白。同时,非洲、拉美等很多国家渔业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低下,也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下一步,我们将发挥渔业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异地和国外开展捕捞、养殖、水产加工等业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参加竞争。

(二)以保障优质安全水产品供给为目标,提升传统渔业

一是压缩改造近海捕捞,壮大远洋渔业。

对于近海捕捞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捕捞能力过剩与渔业资源有限的矛盾。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实施近海捕捞转产转业,降低近海捕捞能力和强度,达到捕捞资源与捕捞强度的平衡。同时,推广先进节能环保的捕捞渔船,实施小型渔船玻璃钢化、大型渔船冷冻化,推广先进渔具、渔法,加强渔船渔获物先进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提高近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通过提高捕捞产品质量,来增加捕捞效益。2015年,小型渔船玻璃钢化改造和大型渔船冷冻化改造数量均超过300艘。

捕捞业的发展重点是远洋渔业,尤其是公海大洋性作业。2009年,全市远洋渔船达到255艘,实现产量6万吨、产值5亿元,在捕捞业中的地位和比重偏低。下一步,应该大力开发国际资源,建立一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远洋捕捞船队。主要实施“四化”工程:1、作业区域大洋化。在发展过洋性作业的同时,逐步提高公海大洋性作业的比重,使大洋性作业的产值占到远洋渔业产值的80%以上。2、作业渔船现代化。购置马力大、吨位大、仓储大的远洋渔船,配备新型网具和电子信息、遥感探鱼等现代化装备,提高捕捞效率。3、作业方式多样化。积极探索竹荚鱼拖网、秋刀鱼舷提网和金枪鱼围网作业,探索兼捕作业,形成各种作业方式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争取鑫发渔业集团南太金枪鱼围网船项目尽快实施。4、生产经营基地化。在斐济等渔船集中、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建立现代化加工厂和后勤补给基地,完善远洋渔业配套设施,延长远洋渔业产业链条,增强综合保障能力。到2015年,远洋渔船稳定在300艘以上,产值超过捕捞产值的20%。

二是发展健康生态高效养殖。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水养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养殖业普遍实施精耕细作、单种精作,实现了养殖品种优良化、水产养殖机械化、养殖管理自动化和养殖产品服务社会化,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比较粗放。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实施“四项工程”的,实现海水养殖业的根本性跨越:1、良种工程。加快新品种引进,通过原种、良种引进和本地种提纯复壮、杂交选育,及时替代退化种质,增强养殖品种的抗逆性,提高抗病能力、生长速度,确保良种覆盖率稳步提高。2015年,水产原良种场发展到20家以上,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2、特色工程。在全市海岸带因地制宜发展名贵鱼类和海珍品养殖,在市区双岛湾至远遥嘴浅海海域和荣成湾、桑沟湾、爱莲湾、靖海湾,重点发展名特优品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网箱养殖、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养;在荣成西南部、文登、乳山滩涂,重点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滩涂贝类精养;在市区和荣成北部近海基岩底质区,重点发展鲍鱼、海参、海胆等海珍品增养殖,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养殖格局。2015年,争取海参、海带产值超过30亿元,扇贝、菲律宾蛤仔产值超过20亿元,牡蛎、牙鲆超过10亿元。3、园区工程。由浅海滩涂养殖向深海和岸基养殖两翼拓展,加快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打造环翠区高区北部沿海、经区沿海、荣成东部沿海、靖海湾、五垒岛湾、乳山湾六大养殖区。4、生态工程。加快渔业饲料、绿色渔药和免疫制剂开发,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七二一养殖、陆地工厂化高效循环水养殖、滩涂耕作式养殖、标准化生态池塘养殖和抗风浪网箱养殖、筏式养殖外移等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加强集约化养殖设施开发和相关技术研究,提高设施渔业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养殖。2015年,无公害养殖面积占养殖面积的80%以上。

(三)立足产业高端,依托高新技术,培植渔业新兴产业

拥有强大的水产品生产加工能力,但单位效益和产品增值率不高。加工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上,潜力巨大的海洋保健、医药、新材料等刚刚起步。即使在海洋食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全市的海带产品除了作为化工原料,加工产品只有几十个品种,即使是盐渍海带,与淡干海带相比不过增值4到5倍。而日本海带产品多达130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仅海带食品就有调味海带、海带松、海带酱、海带糖、海带茶、海带糕等多个品种,平均增值高达10倍以上,高的达到50多倍。产品增值水平低,主要的原因是科技落后,高新技术的拉动作用不够突出。下一步,我们将利用靠近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众多和生产基地大的优势,积极实施转化渔业高新技术成果,成为全国一流的渔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区。重点发展领域:

一是海洋遗传育种业。加快引进、培育和改良海水养殖动植物的种质,培育驯化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开发鱼类、甲壳类、贝类及海珍品的多倍体、性控及转基因等新品种,推广规模化苗种繁育,发展一批育苗养殖示范场,在海参、鲆鲽鱼、海带等育苗领域形成优势。

二是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工业。建立主要养殖对象及大宗、优势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开展藻类、贝类、低值鱼类深加工,通过改型、换装、变异、仿生,开发调味品、佐餐品、模拟食品、鱼糜制品、方便食品等多种产品,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功能性食品基地。

三是海洋药品保健品业。加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开发,加强对新型海洋药物和脑营养物系列产品开发,为医治肿瘤、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提供新型药物支持。加强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的开发,开发新一代DHA、EPA鱼油软胶囊、海参肽、海参补液等保健品。

四是海洋新材料制造业。以海洋生物提取的壳聚糖、海藻多糖、胶原蛋白为主,重点开发无毒、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生物材料、药物载体、表面活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目前青岛大学已经开发出以海藻酸盐为原料的海藻纤维,在保健服装、消防、医疗、军事和环保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给发展海藻新材料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四)加快产业链延伸、多元化推进,增强渔业综合竞争优势

支持多元化推进,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渔业产业链较长,关联度较高,配套性较强,具有多元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我市渔业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蓄了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具备了资本输出和多元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要将实施多元化、推进渔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

一是推进渔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以黄海、百步亭、西霞口、荣喜、大鱼岛、西港、乳山船厂等为龙头,发展大洋型鱿鱼钓、大洋型金枪鱼钓、玻璃钢冷海水金枪鱼钓、超低温冷藏、海上加工等远洋渔业辅助船舶。同时,加快船厂技术改造,应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节能型、新材料技术,错位竞争,开发10万吨级以下各类海洋运输船舶、海洋工程船舶、游艇、特殊船舶、海洋平台、船舶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设备,积极开展渔用网具、养殖设备、器具的生产。针对海带养殖收割依靠人工作业的实际,尽快开发出海带养殖、收割机械设备,提高养殖机械化化水平。

二是推进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目前休闲渔业在我市已经起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规模偏小,档次偏低,影响力不大。在美国,休闲渔业产值是常规渔业产值的三倍以上,成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长海的钓鱼节、宁波的开渔节、朱家尖的沙雕节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区位、资源、岸线等天然优势,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建立集垂钓健身、休闲体验、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科普宣传于一身的综合性休闲渔业基地,扩大休闲渔业规模,提升休闲渔业档次,将渔业功能从传统的供应保障向现代的生态、休闲、度假等拓展延伸。同时,深度开发沿海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大型海洋生态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迈上新的台阶。2015年,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超过30个。

三是推进渔业与临港产业的融合。我市是水产品主产区,但长期以来,缺乏档次高、专业化、规模大的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与、、、、等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相比有很大差距,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70亿元,国际水产城年交易额36亿元,我们只是人家的零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场根本不具备集散与辐射功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下一步,我们将以渔港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渔港服务业,在为渔船提供靠泊、维修、卸载、补给、休整服务的同时,形成包含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贸易、渔需物资供应、餐饮游钓休闲渔业等产业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强龙眼港、石岛港、好当家等港口建设,完善港口设施。购置运输船船,建成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海洋运输船队。

四是推进渔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应用信息技术对渔业科技、生产和流通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数字海洋”,推进信息技术在渔业的应用,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

(五)保护渔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渔业之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充分考虑水域环境与水生生物资源的特殊性、水域多功能性,科学配置建设手段,提升资源修复效率,加速修复进程。以近海海洋牧场群建设为主线,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独具特色的渔业资源修复体系,促进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的统一,增强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5年,主要品种的增殖数量每年达到20亿尾(粒)左右,建设20个以上人工鱼礁群,面积达到10万亩,形成4个大型人工鱼礁带,海洋与渔业保护区超过20处。

二是建设生态池塘。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原则,在市区北海、荣成市东部-南部、文登南海、乳山乳山口-白沙滩镇进行池塘开挖、台面修整以及养殖区沟、渠、水、电、路、涵、闸配套设施建设,形成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生态型养殖池塘。计划到2015年,改造标准化池塘10万亩。

三是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实施渔民减船转产,强化伏季休渔管理,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执行陆源污染物达标排放制度,提高船舶等海上防污设备的配备率,控制海上污染源排放。实施重点渔业水域生态整治,加强对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积极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721工程”等科学养殖方式,利用养殖种类间的生态互补性,多梯度的利用营养物质,吸收转移CO2和氮磷等营养盐,优化生态结构、改善渔业环境。

三、加快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保障措施:

(一)以科技创新引领调结构转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海洋研究院的共建,使研究院的研究课题更贴近生产,更符合调结构、转方式的方向。与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建设渔业科研、教学、科研中试、成果转化基地,围绕制约渔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在优良品种培育、病害防治、健康养殖技术、增值加工等领域开展攻关,形成一批影响大的科研成果。推进自主创新。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共建或自建研发中心,增强龙头渔业企业自主研发实力。健全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渔技推广网络,立有效的渔技推广体制,侧重实用技术研究、集成力量,解决社会性渔业生产技术研究、集成断层问题,发挥上承科研院所、下启基层渔业生产单位的技术纽带作用。优化和创新渔业科技下乡、科技入企、科技入户模式。2015年,争取全市收入过亿元渔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年培训渔民3万人次,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渔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5%。

(二)以品牌培育促进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依靠品牌开辟市场,依靠品牌稳定市场,依靠品牌拓展市场、促进产品增值,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打造四大品牌群体:一是地理标志品牌群体。充分挖掘由优越的海域环境、显著的气候特征、特殊的人文因素孕育的优势特色水产品,抓好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地理标志商标认定及市场推介工作,把海带打造成像挪威三文鱼、法国牡蛎那样的世界级品牌;把海参、鲍鱼、牡蛎、海胆、鲆鲽鱼、双壳贝类等优势特色水产品打造成部级品牌,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二是产品品牌群体。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围绕抢占高端市场,开发系列化海洋食品、海洋药品、海洋保健品、高性能渔船、渔具、钓具,以产品的精美、适用、高档次、高技术含量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知名度。三是服务品牌群体。打造西霞口、赤山、好当家、河口渔村、小石岛、大乳山等休闲渔业品牌,远遥渔港、北方渔市等渔港品牌,“山后”海鲜、海边大排档等渔业餐饮品牌,提升渔业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增强渔业发展活力。四是企业品牌群体。培植好当家、西霞口、赤山、泰祥、寻山、靖海、俚岛、宇王、西港等一批产品特色突出、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型龙头企业集中区,提升国内外市场知名度。2015年,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渔业名牌超过20个。

(三)以项目建设承载调结构转方式。一是在海水增养殖领域,重点实施好当家苏山岛20万亩海洋牧场、北海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刘公岛、俚岛湾魁蚶底播增殖项目、乳山禧丰海洋微藻项目、裕隆花鲈产业化苗种生产项目、中孚鲆鲽鱼类良种繁育及工厂化养殖项目。二是在海洋食品加工领域,重点实施好当家投资5亿元的20万吨/年水产精加工项目、泰祥投资3.5亿元的食品加工项目、宇王投资3亿元食品加工项目、海之宝投资8亿元的3万吨/年海藻食品加工项目。三是在海洋医药和保健品加工领域,重点实施投资3亿元的达因多烯康海洋生物制药项目、投资2.6亿元的中大F-苷肽原料药及胶囊项目、投资3亿元的格瑞安螺旋藻项目、投资1亿元的鸿洋神年产20亿粒功能性食品软胶囊项目。四是在海洋生物新材料领域,重点实施投资10亿元的威高集团“甲壳素及壳聚糖的医疗应用及产业化”项目。五是在渔业服务业领域,重点实施远遥中心渔港、好当家闻涛度假村、成山头、赤山等项目。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将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四)以执法管理保障调结构转方式。深入贯彻实施海域管理基本制度,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发挥区划的调控和杠杆作用,优化海域资源配置,支持符合现代渔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用海。深入开展海洋与渔业执法,打击违法行为,规范海洋开发秩序,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提高渔业应对自然风险能力和渔业防灾减灾水平。全面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健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初级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做到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以政策支持推动调结构转方式。制定出台扶持渔业发展的政策,强化对现代渔业政策支持。贯彻落实渔用燃油、渔民转产转业、远洋渔业等补贴政策。争取建立渔业专项资金,加大对资源修复、渔业基础设施、水产品质量监管、渔业安全生产等的扶持力度。积极扩大渔业互助保险,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定养殖水域生态补偿办法,发挥海域使用权的融资功能,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支持现代渔业项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