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特困少年儿童状况调研

时间:2022-06-03 10:27:00

全镇特困少年儿童状况调研

农村特困少年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个尤其需要关爱的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前段时间我们对我镇特困少年儿童的贫困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以供上级领导为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成长问题作参考。

一、基本情况

镇共有0-18岁的少年儿童8777人,农村特困少年儿童175人,约占全镇少年儿童的2%。其中0-6岁的特困少年儿童5人,约占特困少年儿童总数的3%;7-14岁的特困少年儿童133人,约占特困少年儿童总数的76%;15-18岁的特困少年儿童37人,约占特困少年儿童总数的21%。这些特困少年儿童家庭或因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致贫;或因父母病、残致贫;或因家庭遭受灾祸致贫;或因父母无技能致贫,同特点是,收入低,生存环境差,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1)因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致贫

在175名特困少年儿童中,因此致贫的有73名,约占特困少年儿童的42%,在所有致贫中占第一位。如南官庄村12岁的女孩张晓洁,父母先后去世,爷爷奶奶年迈多病,平时只能靠村里的邻居救济,生活难以维持;还有梨杭村的李发家,父亲因重大疾病去世,生前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母亲改嫁后,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奶奶体弱多病,生活没有着落。

(二)因父母病、残致贫

因此致贫的有70人,约占特困少年儿童总数的40%。如寨外的张汝坤,父亲残疾,母亲因病去世,生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生活十分艰难;河湾村的田家杰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生活极其困难。

(三)因家庭遭遇灾祸致贫

因此致贫的有14人,约占特困少年儿童的8%。如泉口村的10岁女孩陈晓娟,母亲三年前遭遇车祸致残,为了治病,不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很多债,给贫困的家庭待来了很大的困难,父亲常年在外干建筑,可怜的女孩只有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

(四)因父母无技能致贫

因此致贫的有18人,约占特困少年儿童总数的10%。这些家庭普遍存在文化知识低,生产技能差,接受新生事物慢等问题,又没有外援,因而造成生活困难。

二、救助情况

座谈和走访表明,在175名农村特困少年儿童中,有46人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救助,只占特困少年儿童总数的26%。近几年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特困少年儿童逐渐重视起来,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救助。主要的救助方式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救助

这部分获得救助的有14人,约占特困少年儿童总数的8%。当前政府救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困难户中的“三无”对象,即甚或无来源、无劳动能力、无人抚养的孤儿,因残疾、弱智原因造成的特困家庭等,纳入农村低保范畴;一种是年终临时救助,由上级民政部门拨款救助或政府筹措资金,定量进行救助,到农村特困少年儿童家中进行走访慰问。

(二)社会团体救助

得到救助的特困少年儿童有7人,约占特困少年儿童的4%。为了解决好这部分特困少年儿童家庭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各界人士慈善救助

这部分获得救助的特困少年儿童有7人,约占特困少年儿童总数的4%。为了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在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帮扶。

(四)亲戚邻里救助

这部分特困少年儿童有18人,约占全部特困少年儿童的10%。当前这种救助形式在农村较为普遍,也是现阶段一种可行的救助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各级各阶层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解决了部分贫困少年儿童的暂时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只得到一次性的救助,但离彻底解决他们的生活、成长问题,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贫困少年儿童的救助工作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一些救助机制还不够健全,照顾的范围较小,远远不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了使这部分贫困少年儿童得到全面、长期的救助,我们建议: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救助工作。

农村贫困少年儿童救助工作是惠及广大农村贫困居民的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都应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农村特困少年儿童救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都要做救助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救助工作,广泛参与,纷纷解囊,在社会上营造出奉献爱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搞好宣传,大力推动救助工作。

我们基层团组织要站在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牢人才基础的战略高度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对特困少年儿童救助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密切关注特困少年儿童的成长、生活和学习。

(三)搞好协调,建立健全救助机制。

贫困救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我们认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是社会救助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在这当中,党委负责领导、决策和督促执行;政府负责制定规划,筹措供给资金,确保人员和设施需求,组织推动和落实。民政部门是主管机构,具体负责社会救助的调查研究,政策的起草及指导,救助对象的审批、管理和协助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配合民政部门,搞好社会救助;基层社区要关爱、帮助、引导救助对象,组织邻里之间互助、社会帮扶工作;我们基层团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要从多方面参与、支持救助工作,帮助救助特困少年儿童家庭走出困境。

(四)搞好协调,加强落实工作。

救助体系的建设工作,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的职责,积极向党委、政府献言献策,出谋划策,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加强工作的交流和配合,努力实现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和高效运用。我们基层关工委要组织配合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农村特困少年儿童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建立起动态管理档案,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要把需要救助的少年儿童逐一落实到救助单位和救助人身上,明确救助任务和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成绩显著的要总结经验,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金额等信息需要公示、群众评议,社会救助资金需要定期审计、检查,把社会救助工作置于法律和群众的监督之中。

(五)对一些救助对象开展技能培训。

提高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具体劳动能力、希望发家致富的贫困家庭,及时为他们提供生产经营服务,从技术上给予扶持。各乡镇依托农广技校、劳动技校和职工学校设立贫困家庭技能培训中心,定期对他们进行种植、养殖、加工、机电、服装等方面的免费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尽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