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瓜果流通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24 07:40:00

蔬菜瓜果流通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受异常天气及供求关系的影响,我市蔬菜瓜果总体价格呈现了走向高位随后不同程度回落的走势。据调查队数据显示,鲜菜1月、2月环比价格分别上涨13.8%、5.3%;3月下降8.1%.4月涨4.3%、水果1-4月环比分别上涨9.7%、5.8%、1.7%、4.3%,部分蔬菜瓜果价跌滞销,农民损失严重,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一方面,城市居民承受着包括蔬菜价格在内的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另一方面,个别蔬菜品种出现滞销,遭遇了“菜贱伤农”的困境,农民却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对此,由收费管理科、价检分局、监测中心组成的第三调研小组深入五里亭果蔬批发市场、石埠蔬菜基地、金陵香蕉基地、津头、官塘、水街、淡村农贸市场,对蔬菜、瓜果价格及流通环节的相关收费情况开展调研,重点调查了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蔬菜价格波动长期的因素,除了异常天气和供求关系影响外,还包括居高不下的流通环节费用,流通环节费用过高亟待解决。

一、果蔬供应和价格情况

据市统计局统计,2011年1-3月,蔬菜产量60.32万吨,同比增长6.55%;水果产量14.22万吨,同比增长14.21%。但由于受年初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影响的原因,果蔬主产区上市时间整体推迟一个月,与外地果蔬上市期相遇,加上去年北方菜园子工程扩建的大棚蔬菜今年开始产出,使得南北方部分蔬菜同时上市,蔬菜市场供过于求,运往省外的本地应季蔬菜,特别是青椒、瓜类等大量减少,果蔬价格从5月份起出现较大幅下降,5月鲜菜价格环比下降8.0%,鲜果价格环比下降0.1%,到6月份,降幅表现最为明显,据了解,仅此两项拉动6月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左右。

二、蔬菜、瓜果流通环节收费情况

根据调查,市果蔬的流通通常要经过4-5个环节,其发生的费用,由批发和零售两部分组成。批发环节费用主要包括田头到市场的运输费、摊位费、人工费及批发利润等;零售环节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摊位费、销售损耗、人工费及零售利润等。

(一)摊位费。从调查数据看,市摊位费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重不高,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相对有限。其中:

1、零售市场摊位费对零售价格影响不大。如官塘菜市蔬菜摊位费为3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青菜约0.24元,占最终售价的10%左右;飞凤菜市蔬菜摊位费为130-4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1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青菜约0.03-0.1元,占最终零售价格的4%左右;淡村菜市水果摊位费为100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水果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苹果为0.66元,占最终零售价的7%左右。

2、批发市场摊位费对市场最终售价影响较小。据了解,五里亭批发市场的鲜菜摊位费每月1800元,每月销售鲜菜900吨,平均每公斤鲜菜约为0.002元,占最终零售价0.07%;水果摊位费每月4500元,每月销售鲜果900吨,平均每公斤鲜果约为0.005元,占最终零售价0.05%。

(二)人工费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据了解,2011年人工成本比2010年增长88%,如聘请民工工资由去年每天60元涨至今年的80-120元;如按计件工资计算,去年每车(装载28吨大白菜)人工费为1000元,而今年每车(装载20吨大白菜)人工费为2200元,平均每公斤鲜菜的人工费由去年的0.08元涨至今年的0.15元,涨幅达88%,占大白菜最终零售价的5%。

(三)包装材料费上涨幅度大。每个泡沫箱价格为7元,冰瓶费用为1.7元/箱(一个泡沫箱需要2个冰瓶),封口胶费用为0.6元/箱,内膜袋(或废旧报纸)费用为0.4元。因此,每个包装箱的成本为9.7元,每箱重量为18公斤,平均每公斤大白菜的包装材料费达0.54元,占最终零售价的20%,比去年的0.41元相比,上涨32%。

(四)运输成本大幅度增长。运输成本增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近期燃油价格高涨,再加上公路严格治理车辆违法超载,导致运销商贩运蔬菜盈利水平下降,‘不超载不赚钱’是蔬菜运销行业的潜规则,运输成本上升导致产地蔬菜外运不畅。由于近年来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使得运输成本大幅提高,如从昆明购一车大白菜,2010年每吨运费为220-230元,2011年的运费达280元/吨,涨幅达25%左右,占流通费用10%以上。不断高涨的油费,是造成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

(五)损耗较大。价格随时发生变化。零售商在零售中,要经过清理、挑选、去除杂质和劣质蔬菜。挑选出的一部分劣质蔬菜要亏本销售,甚至直接倒掉。另外,会还价的顾客,购买的菜价就偏低一些。供应量少的品种,市场价格就偏高;供应量多的品种,市场价格就低一些。蔬菜品质好的,选出的优质蔬菜的价格就偏高;品质次的,价格就低。每天蔬菜的销售价格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再说,蔬菜又属于一种时令性比较强的商品,当天卖不掉的不保存好就会腐烂变质,新鲜的蔬菜上午价格较高,下午价格较底,上午比下平均高出10%-20%左右。销售损耗主要反映在零售环节,正常情况下绿叶菜损耗较大(约占最终售价的20%左右),非绿叶菜相对较小(约占最终售价的10%左右)。但调查结果显示,绿叶菜零售环节损耗约占最终售价的30%)非绿叶菜零售环节的销售损耗约占最终售价的20%左右,主要是整箱批发的瓜果存在参杂施假、人为加重包装箱等现象,这些非正常损耗对菜价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从外地调入的瓜果部分品种还存在参杂施假的人为加重包装箱情况,这些非正常损耗对水果价格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如零售商每批发一箱35市斤的苹果,纸箱重约7斤,实际损耗约3-4斤,两项加总的重量约10斤,占整箱苹果重量的30%,占整个流通费用的50%。

(六)零售利润并不高。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蔬菜零售商的利润基本维持在每公斤0.4-0.6元,按每日销售100公斤蔬菜测算,日销售利润为50元,月收入约为1500元,基本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

三、流通环节费用对价格影响的分析

(一)流通环节费用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较大。从田头到餐桌,批发和零售环节层层加价对果蔬最终售价的影响程度较大,从调查的四个品种来看,基本上均超过市场收购价,在最终零售价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特别是苹果,由于非正常损耗较大,使得流通费用占最终零售价的72%。

(二)零售环节费用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重高于批发环节。调查结果显示,芥菜、大白菜、苹果流通环节分别占蔬菜最终售价的其中,零售环节分别占73%、50%、75.3%,批发环节分别占27%、50%,24.7%,零售环节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批发环节。

(三)不同市场的摊位费对果蔬价格影响不一样。从调查的几个市场的摊位费来看,标准差别并不大,如官塘菜市蔬菜摊位费为350元/摊·月,飞凤菜市的蔬菜摊位费为130-450元/摊·月,但由于两个菜市的蔬菜日销售量有所区别,使得摊位费平均到每公斤的费用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官塘菜市每摊每日销售约50公斤鲜菜,而飞凤菜市则能销售150公斤鲜菜,因此,两个市场之间分摊到每公斤鲜菜的平均摊位费分别为0.24元、0.1元。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必须经历多个环节。油价上调、劳动力上涨等因素使流通费用提高,一定程度上弱化产地菜价下跌向终端市场传导的幅度。

四、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环节过多。蔬菜经销环节多,每经过一个环节,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增加相应的费用,层层加价,导致菜价偏高。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过“种植户-产地商贩-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而每一道流通环节均要加价0.2-0.4元/500克左右,因此很容易出现零售价格高、地头收购价格低如大白菜产地0.4元,零售市场却卖到了1.5元的局面。

“中国的流通环节成本在农产品方面体现得比较高,是国外的2~3倍。”

(二)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网点较少,有一定规模的仅有3家,销量不大,辐射不广、规模偏小;销售网点偏少,市场竞争力薄弱。销售网点偏少,竞争不充分,批零差率偏高。我市的便民菜店仅6家。

(三)实现农超对接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蔬菜基地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很难满足超市大量的需求和多品种的需要;二是农户无法提供相关资质认证和增值税发票;三是农户不具备农超对接相关知识。各大超市正在积极探索做农超对接模式,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四)生产的盲目性让菜农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菜农种植什么,种植多少,完全根据蔬菜市场价格的变化和以往的种植经验。但由于蔬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现在某种蔬菜的价格高,不一定收获蔬菜时保持高价位。价格跌了,菜农就会赔本。由于我市基本上没有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的蔬菜生产种植基地,菜农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种植蔬菜,规模小,品种单一,且同一区域种植蔬菜的品种趋同,加上市场信息的不畅通,菜农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小,菜价稍有波动,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五、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继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同时,应迅速采取措施,缓解个别地区蔬菜市场供求矛盾,帮助解决蔬菜“卖难”和“菜贵伤民”问题,以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一)进一步创新流通模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减少流通费用。一是在主要农贸市场开辟产地蔬菜直销区,采取对市场菜农直销区实行免收摊位费的办法,鼓励蔬菜协会以及菜农进城入市直销蔬菜,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经营费用,平抑市场菜价。二是建设公益性的批发、零售市场。政府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建设。三是抓好鲜菜供应的主渠道建设,在市内选择几家大型超市或生鲜市场,让这些市场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以低廉价格、销售鲜菜,吸引消费者购买,促使农贸市场价格回落。四是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提高种植“组织化程度”。如“农民-经纪人-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由于我市菜生产缺乏合作社之类的指导单位,大量分散经营,蔬菜种植面积无法统计,销路上也无法与一些大商场、超市对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无法适应大流通的要求,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并以“社场对接”“农超对接”等方式抱团进场既可以将中间被菜贩盘剥的环节剥离,提高自身盈利的空间,又能让利于民。目前,在我市四塘、五塘一带,自发形成了“农民-经纪人-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农民经纪人跟利客隆超市签订了蔬菜购销合同,直接下蔬菜种植订单。农产品生产中的价格风险就转移到了超市身上。五是有计划地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由一级批发商直接配送,设立“早市”或“夜市”经营蔬菜。由政府出面组织货源,在有条件的(可以提供蔬菜交易场所)社区、物业小区设置蔬菜直销摊位,每天早或晚规定时间,组织社区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安排摊位,参与蔬菜经商活动。从各项收费上给最大优惠。这样既解决一部分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的就业问题,又使广大市民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蔬菜。

(二)建立透明的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机制。不同农贸市场之间鲜菜价格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通过在主要媒体、公众较密集的地点公示鲜菜价格的批发价、不同市场的零售价,增强价格信息的透明度,促使经营者合理定价,同时,也使消费者掌握价格的主动权,主动与经营者讨价还价。

(三)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的基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支持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补贴降低菜农种植运输成本、对困难群体动态价格补贴等方面,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不出现大幅度波动。

(四)加强农贸市场和超市收费的监管。一是清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二是制定规范市场租赁设施费的相关政策,降低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对政府投资建设的、产权国有及国有流通企业所属的农贸市场的摊位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对其他没有例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农贸市场摊位费实行备案管理,并公布其摊位费收费标准。

(五)进一步完善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全市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范围,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新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的公路收费站点,要按规定开辟“绿色通道”专用道口,设置“绿色通道”专用标识标志,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高效畅通。

(六)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信息引导。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预防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及时将国内外农产品产销的形势及价格变化等情况传递给广大生产者、经营者,通过信息引导服务,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的预测市场,准确调整种养殖结构,避免因信息滞后出现盲目扩大生产,造成农产品价格下跌、销售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