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发展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11 09:35:00

工业区发展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加快园区开发与建设,对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培育企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促进劳动力转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市人大代表中心组的统一布置,县市二届人大代表第一代表小组于7月底对工业园区、壶镇、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进行了专题视察调研。从总体情况看,县三大工业集聚区的开发和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园区管理体制已基本理顺,发展后劲和活力进一步显现,园区经济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柱作用更为突出,已成为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一、三大工业集聚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园区产能不断扩张

今年以来,三大工业集聚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产能不断扩张,拉动作用明显。2006年1-6月,工业园区、壶镇城市工业功能区、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44.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9.3%;实现税收4213万元,同比增长46.8%;上半年共协议入园企业8家,开工企业7家,累计当年竣工投产企业12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45亿元。其中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61亿元,同比增长94.7%,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99亿元,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27.5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34亿元,同比增长96.5%;其中壶镇城市工业功能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98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47亿元;其中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

(二)园区产业集群特色彰显

根据年产值在4亿元以上、具有区域经济特色、且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进行划类,工业已初步形成了机床工模具、摩托车及配件、照明电器、门业、厨具、建材、缝纫机、纺织服装八大重点行业,且主要集群在三大工业集聚区内,园区的产业集群特色日益彰显。工业园区以五金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进行定位发展,以吸引县外企业入园为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机床工模具、摩托车及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照明电器、门业、厨具等为特色的主导产业,据统计,上半年八大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21亿元,同比增长97.8%,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1%,其中门业、厨具、摩托车及配件、机床工模具增幅分别达214.8%、433.8%、90.2%、40.6%,建材制品、照明电器、缝纫机、纺织服装增幅分别为13.1%、14.8%、25.3%、33%;一批县外引进的规模企业已成为园区发展主动力,目前共有县外规模企业36家,上半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40亿元,同比增长113.4%,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4.6%,园区内县重点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36亿元,同比增长51.3%,比上年同期净增14774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4.6%,平均每家6224万元,规模企业已在园区唱主角。壶镇城市工业功能区以缝纫及机电设备特色工业园进行定位发展,以当地企业入园为主,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纺织服装四大特色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格局。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以摩配及电光源特色工业园进行定位发展,以五云镇企业迁移入园为主,目前已初步形成五金机械、照明电器、化工、铸造、包装彩印等为特色的支柱产业格局。

(三)园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三大工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但合力扶工、致力开发园区的氛围十分浓厚,开发建设仍有序推进,进程在不断加快。工业园区原为新碧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4.9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3.4平方公里,2006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被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通过审核的土地规划面积为4.16平方公里,自2003年园区正式组建以来,目前已完成开发1.94平方公里,出让面积1.4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32平方公里,园区已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2.6亿元,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8亿元,在重点完成一区块、二区块以及延伸区块的绿化、亮化、美化、洁化工作基础上,现已着手推进第三区块的水、电、路、绿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启动第三区块的扩区开发工作。壶镇城市工业功能区经过重新规划,整个功能区占地面积规划为8.66平方公里,通过审核的土地规划面积为1.45平方公里,自2000年8月园区第一期工程动工以来,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已开发建设1.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0.75平方公里,目前止整个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已达7300多万元,现正在建设聚贤路、西山路、锦锈路北段、兴工路东段、青川路、好溪路等工程,有望在年底前完成,在实行园区东扩的基础上,现正在实施园区北进建设。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总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通过审核的土地规划面积1.73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建设0.6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0.4平方公里,累计出让土地824亩,自2001年3月创建以来,已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400万元,在已开发核心区块的基础上,当前主要在做向东部扩区延伸工作,启动二期开发,增强园区的综合承载力。

(四)园区管理体制得以理顺

今年上半年,县着重对工业园区、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试点,走出了一步好棋,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园区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建立起了一个事权集中、高度统一的园区管理体制。工业园区现已开发范围内共有两个平等的行政主体,即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新碧镇政府,存在着管理“两张皮”和权责不清的现象,根据快速、简便、可行的原则,现实行工业园区与新碧镇政府并存的管理模式,工业园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区镇合一,交叉任职”,工业园区设党工委书记,主持园区党工委全面工作,党工委副书记兼新碧镇镇长,主持新碧镇政府全面工作,实行统一人事任免权、财政权、管理权的“三统一”,实现了工业园区与新碧镇的软性糅合,突出一个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分工,减少在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上人为的扯皮。而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原先分别由五云镇和东渡镇两个镇共同管理,产值、税收按65:35分成考核,存在着“好事争着做、难事相互推诿”的现象,今年6月份起,原来的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正式纳入东渡镇管理,相互扯皮的管理体制得以理顺,为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的今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三大工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三大工业集聚区开发建设起步与周边县市的园区对比本身就迟了一步,且又遇上国家信贷、国土政策紧缩和全面清理整顿工业园区的不利形势,确实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既有全县性的共性问题,也有个别园区特有的问题。

(一)发展空间的问题

目前,园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性阶段,空间的拓展已成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实质是土地要素制约的破解。省政府批准工业园区的面积为4.16平方公里(其中1.2平方公里为城镇建设用地),已完成开发1.94平方公里,园区可用土地已剩余不多,扩区问题已迫在眉睫,需在第三区块开发上加紧推进,适时启动第四区块开发。壶镇城市工业功能区的用地储备已几乎没有,剩余工业用地不足0.5平方公里,虽“园区北进”拉开了大园区建设的序幕,但存量土地不足影响了空间的拓展。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也同样面临着园区空间拓展问题,急需向东部扩区延伸,上马二期开发,解决“寿尔福”整体搬迁、耐特公司技改项目等用地问题。而国家今年实施的第二轮宏观调控,对土地指标供应更从紧、土地审批更严格、土地出让要求更加规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力度更大等从严从紧措施,对园区的扩区拓展带来了不少影响。部分已入园企业的技改和一些较大的新项目因土地问题目前只能停滞不前,无法及时组织实施,加上农保地转用调整难、土地征用政策处理难,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三大工业集聚区发展的极大障碍。

(二)资金瓶颈的问题

园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园区自身缺乏融资能力,只能依靠政府投入和银行贷款来拉动。工业园区自2003年正式组建以来,为营造相对比较优势,吸引县外企业前来投资,园区的“熟地”出让价平均不到6万元/亩,而开发成本平均每亩需12万元左右,到目前止,园区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约2.6亿元,其中除县土地收储中心投入的土地征用费1.7亿元以外(已收回土地出让金近1亿元),县财政实际投入的资金为4542.8万元,其余目前均为负债,在以上投入中,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只有8000多万元,园区的各项建设资金十分紧缺,即使不考虑下一步征地、扩区及现有区块公建项目的支出,仅目前急需支付的工程款、在建工程项目和三区块的启动资金就达到7000多万元,若得不到缓解,将直接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壶镇、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的建设资金投入也严重不足,今年上半年,壶镇功能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仅320万元,而五东功能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还不足100万元。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仅靠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以及部分土地出让来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问题难以奏效。而从园区企业角度看,企业融资难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技改项目的实施与企业的正常生产,今年以来,一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信贷闸门把紧影响,企业的信贷规模减少,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更难,重点工业技改项目资金落实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受市场价格波动冲击,原材料和能源不断上涨,企业资金需求不断加大,产品销售价格却不能同步提高,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效益下滑,部分企业的销售压力逐步增加,大量流动资金沉淀在生产环节上。据工业园区统计,今年1-6月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流动资金同比增长45.9%,产品库存比上年增加3297万元,应收帐款增加6571万元,应收款增多,存货占用资金上升,造成了部分企业资金紧张。而且受壶镇“祥和事件”等非法集资案的影响,园区企业民间筹资受阻,筹资难度加大,民间借贷引起恐慌,负面影响一时难消除。

(三)规划调整的问题

三大工业集聚区虽十分重视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规划为园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但存在着园区规划的总体性、前瞻性不强问题,对规划的起点不够高,对规划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够到位,园区布局缺乏整体观念,点多面少,与毗邻的武义、永康、龙游等地的园区布局规划相差甚远。由于急功近利,导致园区出现边建设、边规划,形成的规划在短时期内多次修编,总规与详规、详规与实施在时间上不衔接等不合理现象。“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已作为县中心城市的工业功能区块来定位发展,承载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而目前的园区总体规划包括各专项规划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在园区功能区块的划分、建设时序、产业布局、基础配套、人口集聚等各方面差距还较大,急需纳入并在新的县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加以调整到位。

(四)配套功能的问题

三大工业集聚区在产品质量检测、信息化推进、科技创新、现代物流、职工培训、企业服务等“六大中心”的建设方面不甚理想,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列入议事日程,造成了园区开发建设成本大,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企业在“六大中心”建设上大多各自而建,对资源的共享度低。

三、进一步加快发展三大工业集聚区的对策与建议

“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欠发达的根本原因在工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出路也在工业。三大工业集聚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阵地,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加强和促进园区开发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建设实力、活力、大气、和谐“四型”、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化、生态立县”三大发展战略、加快撤县建市进程的有效举措。

(一)要强化园区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国家实施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对县三大工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压力和困难更是重重。越是宏观环境趋紧的时候,越是拉开发展差距的时候,也越是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的时候,要想在新一轮调控中获得制发优势,全县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国家宏观调控的长期性,正确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冷静思考,积极应对,要有凤凰涅槃的决心,迎难而上,的实际是欠发达,落后在于工业,必须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园区开发建设,不能有松劲、犹豫和观望的思想,要对工业经济发展、园区开发建设充满信心,强化“工业第一经济”的理念,坚持合力兴工不动摇,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要按照县“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打造欠发达县市工业强县”和“打造五金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组成区”的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持续发力,连年推动,着重打造工业园区和壶镇城市工业功能区两大平台,优化提升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等其他工业区块,不断强化园区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柱作用。

(二)要努力破解土地、资金要素制约

土地和资金问题是制约三大工业集聚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努力破解土地、资金要素制约是重中之重的现实课题。土地是园区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把有限的土地开发利用好,把现有的入园企业建设好,是园区开发的重点工作,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发挥园区的规模集聚效应,工业园区每年至少应开发1平方公里以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否如期完成修编,二是土地指标能否如期供给,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修编中,土地指标尚未确定。要缓解土地制约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对现有规划土地存量情况进行摸底清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入园企业闲置土地进行挖掘,千方百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要积极做好农保地转用调整和土地征用政策处理工作,妥善清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健全被征用地农用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土地征用、政策处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据了解,上一轮土地利用总规的用地空间布局在符合“两规”的前提下,工业园区还有可用面积约138.8公顷,其中耕地93.6公顷,只要政策处理到位,还有一定的用地空间。在企业用地上,必须严格按照投资强度和税收密度双控制度,尽量压缩引进企业的用地规模,努力做到集约用地,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要求企业尽量多建多层厂房,建立健全入园企业退出机制,对少数投资不足,闲置土地较多的企业,要求其通过增资扩股或通过“以企引企”等方式,实现“无地招商”,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园区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投入、银行融资、园区商贸用地的出让收入、园区企业的留县税收返还等四个方面,在短期内,园区建设资金只能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银行融资两种途径来解决,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安排好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向金融部门争取信贷信贷规模,对园区开发建设项目要加强项目包装多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和国债资金支持,以园区预留的商贸用地捆绑担保等办法,向银行融资;同时,要彻底垄断园区范围内的土地一级市场,控制城镇建设区内的农村和农民建房,培育土地市场,有计划的逐步推出商贸用地出让,在每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切出一定比例用于园区建设,还可尝试与各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实行土地资金委托保值增值制度,由各村将土地征用费按一定利率借给园区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的资金问题。

(三)要优化园区布局规划

园区布局规划要从原有的纯工业开局转向以工业为主、城市建设为辅、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性开局进行规划,在遵循经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高起点、高水平地抓紧修编和完善三大工业集聚区的园区发展规划,要以现有园区为基础,突出地域和产业优势,根据“规划高起点、投入高强度、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的要求,修规划,拉框架。工业园区要抓住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有利时机,结合330国道西移和金温铁路改线工程,抓紧做好纳入县域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调整工作,尽快提出园区规划修编和扩区规划,使之与全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加快符合“两规”的4.16平方公里面积的开发,启动开发第三区块,适时开发第四区块,争取扩区到6平方公里,逐步拉开发展框架,在规划中,还要打破地域界限,把工业园区和主城区、仙都风景区两个城市功能区摆在同一层面进行产业规划,加强三区互动和联动发展。按照“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滚动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做好壶镇、五东城市工业功能区的重新规划,加快推进两大功能区的建设和开发。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三大工业集聚区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市场发展前景制定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把握好园区发展方向,按照工业园区主要集聚五金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壶镇城市功能区主要集聚缝纫机、带锯床、纺织、工刃具等产业,五东城市功能区主要集聚灯管、摩配产业的总体定位,完善项目准入机制,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和关联度,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此外,还要对事关园区建设大局的交通、电力、供水、排污等重大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筹考虑。

(四)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由于县三大园区开发建设起步较晚,前几年园区的招商引资质量的“粗放性”比较突出,引进的不少企业规模不大、资金实力不强、产业关联度低。今后园区的招商引资要逐步向选商引资转变,提高入园企业门槛,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突出定向招商,根据产业转移规律,在目标定位上,要继续把永康、温州、台州、金华等相邻发达地区作为三大工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努力引进一些规模大、经济效益明显的大项目;在招商方式上,要突出产业招商,努力引进一些规模大、高新技术、产业关联度强的企业,形成具有规模集聚效应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五)要抓好功能配套完善

建立健全园区配套服务功能,重视产品质量、信息化推进、科技创新、现代物流等“六大中心”建设,加快建立产品技术创新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有利于提高园区的资源共享度。在“六大中心”建设上,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关系,通过政府财政贴息或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园区和企业瞄准国内、国际市场,以提高产品档次、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为目标,按照现代工业的内在要求,加快“六大中心”建设步伐。要按照“引进一家,配套一家”的思路,不断完善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园区各类务工人员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下一步要完善园区的城市功能和解决好园区服务设施的功能配套问题,加大对园区文体设施、购物场所、金融网点、公交站点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推进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