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机关信息管税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11 03:49:00

地税机关信息管税调研报告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现代信息技术同样成为了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生产力。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简单说,信息管税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涉税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达到加强税源管理的目的。

信息管税不再是单一的管理问题或技术问题,而是对税务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又一次完善和创新,是对征管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与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践行信息管税要以确立四种理念为引导,以完善四项机制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征管业务为基础,加强业务与技术的全面融合,建设立体化、专业化、信息化税源管理体系,切实推进实施信息管税工作。

一、确立现代税收管理四种理念

在信息管税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地税部门要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宣传、灌输四种现代税收管理理念,引导广大干部正确理解信息管税的思想内涵;发挥文化的灵魂导向、团队凝聚、行为约束作用,引导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思想、行为统一到推进信息管税的工作目标上来。一是新公共服务理念。税务机关在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加强税收管理的同时,科学地引入商务管理领域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从而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二是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税务机关以税法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税法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三是业务与技术融合理念。将科技运用到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税收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四是扁平化管理理念。以减少中间层次、缩短服务通道和路径、增大管理宽度和幅度、促进信息快速传递为目的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各级地税领导要带头参与,深化认识,真正把信息管税作为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重视起来,做好信息管税的内外协调工作;深层次的理解信息管税的真正内涵、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税收管理运作程序等;充分调动税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抓好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分析和利用等核心工作;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

二、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税四项机制

为确保信息管税工作能够高效有序运行,应该要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数据交换机制、数据分析利用机制和系统内外培训机制,明确信息管税各环节工作职责、流程和工作要求。

1、健全税收风险管理机制,提高税法遵从度

推行信息管税战略,必须创新税收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和推行税收风险管理。首先,构建起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定、风险应对、监督评价为一体的税收风险管理总体框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和物流网感应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引起税收流失的各种因素,找准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把纳税人的各类信息按一定规则量化,寻找内在规律,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形成风险特征库。根据纳税人信用等级、下户辅导情况、行业税负差异、日常纳税评估情况、税收检查反馈情况等综合测评,确定风险纳税人和风险等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可以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其次,要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加强法治宣传,使学法、用法成为常态,通过提升税务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切实降低并有效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第三要加强执法检查和监察,将重点执法环节列入执法检要内容,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减少执法不到位带来的执法责任追究,提高税务人员税法遵从度。

2、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实施信息管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是要建立起以“政府牵头、地税主导、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税体系,加大地税机关内部各环节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深度,拓宽与国税、工商、房管、土管、交警、财政、技监等部门信息共享的途径,搭建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定期交换各种税收相关信息,实现动态快捷跟踪管理。二是要引入“物联网”的方式,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道路、供水等生产流水线中,实时采集纳税人的生产、销售、收款、付款等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张“纳税人涉税信息网”,全程追踪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要尽量满足纳税人的合理信息诉求,及时做好纳税信息公开等监督举措,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降低税务人员廉政风险。

3、建立数据分析利用机制,实现信息深挖掘

在信息化条件下,税收征管过程已实际体现为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利用,并由此采取相关管理措施的全过程。践行信息管税,必须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处理等核心工作。因此:一是要整合人力资源,组建数据管理中心。要对信息管税涉及到的所有部门的人员进行整合,集中各业务部门和信息中心的精干力量,成立“数据管理中心”,下设业务需求采集岗、数据质量管理岗、数据应用分析岗,统一由数据管理中心生成各类报表、数据,成为一个决策支持部门,对“一把手”负责。二是要整合系统资源,建立数据分析利用机制,从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和措施。要引入云计算等最新的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管税平台,深入挖掘潜在的税源信息,引入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数据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满足统计、查询、分析、预测和监督等业务需要,根据各级税务机关一般用户层、管理层、决策层的不同业务需求和岗位职责,自动生成自定义报表。

4、建立内外培训机制,提高人员素质

信息管税需要大量的既精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要坚持业务知识与技术知识并重的原则,以广大税务干部精通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为目标,加强对税收法律知识以及税收实务的学习。二要建立税务人员上岗准入制度、岗位变动知识跟进制度,对不能胜任本岗位业务知识和税收数据分析、数据库操作的不能上岗。三要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围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信息技术等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四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层次选派干部到税务院校进行培训,或到先进省份、地区挂职学习。根据岗位需要,分批、分岗位进行网络培训或开班培训,使其熟悉本岗位业务和操作,真正打造一支“懂经济、善税收、会管理、勤服务”的干部队伍。

信息管税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纳税人在信息化认识上取得一致性。地税机关要依托网络优势,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完善纳税服务交流平台,丰富服务手段,制作多媒体教程,进行网上情景式模拟办税。建立交流平台,对办税人员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纳税辅导。通过政务公开,政策宣传、咨询辅导等措施,正面引导、警示纳税人降低纳税人逆向选择的风险,化解税收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实现业务与技术的全面融合

全面融合是指既要实现技能、工作方面的融合,更要实现人事管理上的融合。一方面要加强业务与技术的技能融合。通过数据管理中心这个机构,让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共同参与开展数据分析与利用。技术人员要充分理解业务的本质和内涵,正确把握业务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业务人员要能够站在信息化的高度,对征管业务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优化完善,彻底扭转管业务的不占有数据,管数据的不具备业务管理能力的困惑局面。另一方面要在业务技能上实现融合的同时,也要在人事管理方面实现融合。比如:消除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的人事编制差别,或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充分调动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只有业务与技术得到了全面的融合,信息管税工作才能扎实的推进。

四、建设立体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税源管理体系

1、以扁平化管理理念改造征管流程

推行扁平化管理理念,以减少中间层次、缩短服务通道和路径、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快速传递。对征管业务事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调整不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管理制度和内部规程,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重新设计和优化税收工作的内部管理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流转环节和审批环节,建立职责明确、分工精细的工作流程,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找、多次跑等问题。同时,要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立纳税服务平台、提供多元化办税服务、搭建“一站式”办税终端,实现网上办税、财物报表报送、开具网络发票、查询涉税事项等功能。

2、建立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

建立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就是要在税源管理机制上形成纵向互动、横向联动的局面。一是建立省局、市局、县(区)局、分局、税收管理员五级税源管理职责。各级都有相应的税源管理得职责,形成一个纵向税源管理格局。二是要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联动机制。要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税法遵从,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通过税务稽查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并向管理环节反馈查处结果;通过采集涉税信息及汇总归纳分析、评估、稽查反映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日常管理,加强税源监控,形成各部门、各环节联动配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3、完善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

信息管税的关键突出一个“管”字。税源管理部门要以纳税人的行为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以税收专业化税源管理机构为中枢、以重点税源集中管理和一般税源分类分岗管理为基础,以一体化部门协作为保障”的税源管理组织模式。首先是要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行业、规模为主,兼顾风险、存续期等因素对企业按照“二八定律”进行分类。其次是要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重点税源重点管,一般税源一般管。重点税源用精兵强将,一般税源不是用主要精力。第三是要建立专业化的税收管理员队伍。调整税源管理机构,成立包括督导协调岗、税收预警组、综合管理组、纳税评估组在内的“一岗三组”,实现了税收管理员从“管户”到“管事”职能的转变。

4、优化信息化税源管理平台

税源管理的立体化、专业化,必须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税源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一方面是要优化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信息资源,构建基础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坚持人机结合,进行深度分析加工,保证信息管税的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要建立包括预警分析、纳税评估在内的风险管理的平台,来保证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任务下达、风险处置、风险处置的反馈,以及风险管理的评估及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