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4 02:36:00

全民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全民创业,是指以全民为主体创办事业、创造业绩的实践,主要包括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业不是指每一个人都当老板,而是指每一个人在整个社会分工、发展当中,能够拥有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都能够从事某一项社会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一、市推进全民创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宜昌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坚持把推动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引领全民致富、增强市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强化引导,完善政策,着力激活创业要素,逐步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8879户,从业人员30174人,注册资金18394万元;私营企业889户,投资人数2472人,从业人员21188人,注册资金160049万元。全市21000名城乡富余劳动力,已输出转移4266人,其中就地转移2072人,外出务工2194人。呈现三大特点:

(一)创业队伍不断壮大。既有外来创业者,又有本地创业者,形成了群众自主创业、打工者转化创业、能人投资创业、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以李万清、时克勤、闫友林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以施昌锦、周代刚等为代表的农村创业带头人,以黄卫民、王有江等为代表的自主创业能人。总体来看,我市创业群体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群众自主创业。部分群众利用自身掌握的资金和信息,积极开展物流、运输、工程承包等业务,涌现了一批车老板、船老板、煤老板、包工头,成为个体经营的中坚力量。全市90%的个体工商户是群众自主创业。二是打工者转化创业。全市4266名城乡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有93人成为小老板,有1480名下岗职工自办了经济实体。三是外来老板投资创业。通过配套设施、优化服务、营造环境等措施,吸引市外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成为我市创业的主导力量。如亚泰陶瓷、天元罐业、恒辉彩印等企业,都是外地客商来投资创业的典型。四是党员干部引领创业。镇村干部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创业先锋,正带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逐步走上创业致富之路。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的落岗人员及被辞退、解聘教师发挥综合素质高、能力较强、交际广泛的优势,通过自主创业,成为小老板、小业主。

(二)创业途径逐步拓宽。从创业领域看,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既有工业、农业、运输、建筑、零售、批发、餐饮等传统经营业态,又有、咨询、技术培训及开发等新型经营业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打造了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食品加工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江口民营工业园为支撑的沿江经济增长极,累计建设各类工业项目180多个,建成了华润啤酒、卫材、迅达科技、山水树脂、今贝饮品等一批骨干项目和龙头企业。同时,坚持改革与招商并举,引进客商和引导有投资意向的群众收购、买断、参股资产较好的企业,使一批工业企业重获新生,并逐步发展壮大。二是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我市朝阳产业,聚集了妙尚、北山等商贸龙头,带动了建材、五金、餐饮、服装、电子等专业市场发展,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24.6%。东方超市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为市内最大的连锁企业。三是种养经济。积极引导农村能人发展种植、养殖、水产规模经营,促进种养经济上档次,上规模。市水产协会由能人陈建华牵头兴办,每年帮助农民销售水产品2万多吨,会员年人平纯收入达到1.6万元。

(三)创业形式丰富多样。一是创办项目。鼓励创业人员放开手脚,大胆创办新企业,加快技改扩规,逐步做大做强。酒业、奥美、三宁等企业通过扩规,已发展成行业的龙头。二是领办项目。发动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创业门路的人员带领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活动。恒辉彩印公司老板徐章平原是砖瓦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但他不甘平庸,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办起了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每年上缴税金100多万元。三是协办项目。引导部分缺乏创业门路但有一定资金或技术的人员,发挥自身的特长,协助具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目前,我市有一批投资者通过挂靠清江公司、葛洲坝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专门从事挂靠业务,实现了协办创业。四是联办项目。对一部分有创业愿望,但苦于有资金没技术或有技术没有资金和创业门路的人员,实施捆绑联合,共同创办项目,或与现有的民营企业联合创业。五是打工创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引导打工人员靠诚实劳动致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特长,为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二、我市推进全民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分析当前我市全民创业形势,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目前,我市全民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打工的多,自主创业的少;小打小闹的多,迈大步创大业的少;等待观望的多,投身创业的少。与先进地区相比,最根本的差距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官本位的思想。把捧金饭碗,做官光宗耀祖作为人生追求的首选,想方设法往机关里钻,千方百计进行政事业单位。有的人为保官保位,往往是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存在书本位的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重文轻商的文化情结重,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不顾实际,不惜代价读大学,读书跳农门、读书求功名成为相当一些人头脑中的主导思想,还有一些干部受“唯书”观念的束缚,习惯于等政策、等文件、等试点,左右观望,坐失良机;存在农本位的思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观念一定程度存在,不少群众念乡惜土,满足于守住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总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怕吃苦,怕远行,怕嘲讽,怕风险。

(二)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我市现有的民营企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我市大型企业仅酒业和三宁化工两家,仅占全市规模企业的1.5%;粗放型的多,科技型的少,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5.1%;面向本地的多,外向型的少,2008年,全市出口企业1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2.5%。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2.5∶37.26∶51.49。

(三)管理水平提升缓慢。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仍为家族式管理,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私营企业业主既当老板,又当会计,财务管理混乱。在生产管理上,由于多数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不高,档次较低。

(四)创业平台不完善。首先,我市适合小型企业创业发展的条件不具备。经济开发区、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主要引进投资较大的工业项目,落户园区的企业动辄征地数十亩甚至数百上千亩,厂房大多上万平方米,而对缺乏资金的小型创业者,没有提供合适的低门槛平台。我市对重点项目大多采取了扶持政策,有的甚至一企一策,而对小企业、小项目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其次,商业场所分散,聚集效应差。市内现有的农贸、建材、服装等专业市场规模较小、承载能力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近几年,我市虽然对滨江夜市城等经营场所进行了规范,引进了妙尚等商业机构,但仍然难以满足需要。科技、物流、运输、商贸等新兴行业没有集中经营的平台,无法相互带动,形成规模效应。

(五)对全民创业的研究、服务不够。迄今为止,我市尚未明确全民创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民创业的研究分析呈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有说服力的权威数据。目前,省、宜昌市促进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尚未出台实施,推动全民创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我市全民创业仍然以民众自发创业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各地各部门都很重视建设大项目、大企业,而对全民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相应的对策,使很多创业者在起步阶段就失去创业信心,很难做大做强。同时,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常因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大量缩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发展举步维艰。

三、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的思路与对策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民营经济已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发展潜能巨大。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亿元。据测算,企业每增加8万元左右的投资,即可增加1个就业岗位,如果全市20%的居民储蓄能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就可增加1.3万个就业岗位。只要政策到位,引导合理,把这些资金引发、释放出来,转变为资本,就能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市推进全民创业应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弘扬创业精神。

全民创业要求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找事做,千方百计找钱赚。要明确开工厂、办企业是创业,打工、做劳务是创业,摆地摊、走街串巷也是创业。不管是谁,不论什么身份,都可以成为投资者、创业者;无论资金多少,财产多少,都可以投资创业;只要是对的发展有利,就提倡;只要能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岗位,都鼓励;只要通过合法的劳动富起来,都支持。农民要创业,市民也要创业;群众要创业,干部更要创业;年轻人要创业,老年人也可以创业,包括少年儿童从小就要进行创业光荣的教育。

(二)把握创业方向。

一是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创业。当前,要围绕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强化产业招商,激活民间投资,积极引进发展相关联企业,大力发展配套企业和延伸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在扩大优质粮棉油、畜特、水产等主导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引导群众投资粮食、棉花、油脂、果蔬、水产五大农产品加工行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经济能人创办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领农民创业致富,采取农民出土地、多方筹资金、科技参股、合股经营的办法,共同创业。

三是围绕发展服务业创业。改造提升传统的商贸流通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分销、厂商直销等新型流通和服务方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鼓励发展水陆运输、客货运等,多方位、多层次地开拓运输业务。发展新型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保险、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屋中介等产业,旅游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鼓励城乡群众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围绕发展社区服务业,包括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开发创业项目。

(三)培育创业主体。

一是发动党员干部,把潜在的创业主体变为现实的创业主体。和群众相比,干部信息渠道宽、社会关系广、管理能力强,创业的成功率更大一些。机关干部不仅要成为全民创业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带头人。对干部创业的问题,与其态度暧昧,导向不明,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制定统一政策,开前门,堵后门,大张旗鼓支持干部创业。我认为,凡个人自愿申请离职创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应支持,大胆放开,批准他们自主创业,并给予宽松的扶持政策。要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双带”作用,勇做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流通领域的经纪人、发展民营经济的带头人。要像张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施昌锦那样,积极创办经济实体,自身先富起来,并带领农民创业。

二是发动营销人员、务工人员,把流动的创业主体变为稳定的创业主体。一要培育壮大营销员、经纪人队伍促进创业。不断提高经纪人队伍素质,提升层次,支持他们成立中介组织,联手闯市场,积极从事各种商贸或其他经济活动。二要以乡情、友情、诚信与在外能人广交朋友,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促进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三要鼓励和扶持城镇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创业优势,不断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本领。

三是发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把草根型的创业主体变为龙头型的创业主体。鼓励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参股、融资,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进技改,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对私营个体业主的培训,不断提高私营业主的知识层次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构建全民创业的促进机制。

一是构建创业平台。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以“一区四园”为主体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创业企业进区入园发展。各镇街道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用地、闲置厂房、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创业的场所,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创业园区。各类自主创业人员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园区的,可适当享受房租补贴政策,如可暂定补贴标准为一年全免、二年减半、三年享受20%的补贴。

二是强化创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针对各类人群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参加创业培训要贴近创业需求,剖析典型案件,推荐创业项目,传授相关知识,沟通各方渠道。既要开展知识教育,又要根据受训者的要求“开小灶”“上点菜”,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并结业的,优先推荐创业项目。做好创业培训跟踪服务。

三是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建议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兼职队伍,将创业服务不断延伸。创业指导中心要组建网站,免费为创业者收集、创业信息,三峡日报版、三峡网、电视台、人力资源市场要开设创业专栏。对已开业的创业者,相关部门要免费提供创业辅导,提高创业成功率。成立创业者协会或联谊会,发挥其在交流信息、跟踪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着力打造创业融资平台。建议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全民创业。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创业企业的贷款额度。加强对农民的创业扶持,积极拓宽农户小额信贷覆盖面。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重点倾斜和鼓励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等企业发展。

(五)营造创业氛围。

建议采取以下方式加大对全民创业活动的宣传发动,迅速掀起创业热潮。一是开展一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收集100个以上适合全民创业的短平快致富项目,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广泛推介,搞好项目对接,落实帮扶措施。二是在电视台开辟“创业之路”专题电视节目。每1-2月举办一次创业项目选拔赛,通过自主报名、初赛复赛,产生3名优胜者进入电视现场决赛,经专家评委现场考评,每次产生冠军1名,奖励创业基金1万元,用于扶持其创业,并激励更多的劳动者参与创业活动。三是编印《创业指南》,将全民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具体工作措施、工作职责、优秀创业项目、创业典型经验等加以整理,编印成册,免费发给创业者使用。四是开展一次“创业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制定评选办法,自下而上组织认真评选,在全市评选创业明星10名,创业示范户10户,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表彰。五是设立“全民创业贡献奖”,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全民创业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