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内帮扶改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4 03:57:00

党员党内帮扶改善调研报告

一、农村困难党员“三多”特征明显

(一)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党龄偏大的多。困难党员中年龄较大的占大多数,大部分党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这些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大多数也具有较长的党龄。

(二)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据调查,农村困难党员一般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生产技术,致富本领不强,生活困难。

(三)从日常生活收支结构来看,经济收入偏低的多。生活上或靠子女照顾、或靠亲戚朋友接济、或靠政府救济,其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普遍不太好,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状态。当前,农村家庭的主要开支除正常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寻医问药等费用。

二、诸多因素导致农村党员生活困难

通过调研和分析,出现农村困难党员这一特殊弱势群体,既有农村困难党员自身年龄偏大、身体病残、水平较低、思想落后和致富能力不强等个人因素外,也有当前帮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

(一)从党员个人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因“病”致贫。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身体也普遍较差。调查中,80%以上的困难党员或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而且还要承受因为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生活十分困难。二是因“养”致贫。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子女不赡养父母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因“能”致贫。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困难党员,家庭收入不高,创新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弱导致贫困。部分党员无一技之长,不愿积极学习,变成困难党员。

(二)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角度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在构建过程中暴露的一些薄弱环节也是导致农村党员困难的重要深层次原因。一是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认识不深。通过调查,有些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了一些力能所及的帮扶工作,但有一些党组织和党员思想认识有误区,认为困难党员是负担,很少深入到基层与他们直接接触和交流。同时,部分困难党员自强自立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依靠自身努力来摆脱贫困的信心。二是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虽然目前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对困难党员帮扶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而缺乏一定的财力投入。在涉及困难党员帮扶时,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党内工作经费或上级拨款,如党费、慰问经费等。目前,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元旦和“七一”期间,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三是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实。良好的工作机制是保障帮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目前,帮扶机制运行中主要存在“三难”:帮扶的对象确定难。有的地方台帐不齐全,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进行分类,对困难党员的申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致使在确定帮扶对象时,有不同程度的“拍脑袋”决议现象存在。帮扶的措施落实难。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大多数村党支部都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党内帮扶活动,但有的村党支部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很好的开展,致使党员致富本领不高。同时,在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发展党员不力。有些地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格,标准不高,对党员的结构素质和致富本领不太重视,盲目发展了一些脱贫、致富潜能不大的党员。帮扶的效果显现难。有些村党支部除了上级走访慰问时送一点慰问金外,对困难党员政治上关心不够。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党员的具体困难,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反而使部分党员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三、目前帮扶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困难党员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一)帮扶资金缺乏。目前,仅靠上级补贴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初步解决一些困难党员吃和住的短期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发展资金,他们摆脱贫困仍十分困难。

(二)帮扶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的帮扶机制还不完善,没有从宏观上统筹安排,没有形成各部门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

(三)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目前还没有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困难党员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新思路

建立健全农村困难党员相应的帮扶机制是解决农村困难党员特别是老年困难党员的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做好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非常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党的一贯要求。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关爱帮扶困难党员。在新时期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党要更加重视关爱帮扶党内的困难群体。因此,我们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党内“弱势群体”的存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党内帮扶机制,使党的先进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党内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困难党员人数的不断增长,使我们党内已经存在了一个占有相当数量的相对弱势群体,他们的思想状态,生存、生产、发展的条件和现状,将影响党的威信,影响党的凝聚力,影响党组织战斗力的充分发挥。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关注关爱农村党员弱势群体是关键,更是增进党内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三是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党员先进性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外,还会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带领群众致富。贫困党员自身难以发展,就无法体现先进性的基础。建立健全“党内帮扶制度”,体现党组织关爱党员,可以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内在动力,体现先进性。

(二)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一是界定帮扶标准。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二是规范帮扶程序。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确保对象的准确。三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党员计算机信息建库工作,建立农村困难党员信息台帐,对农村困难党员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帮扶。

(三)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发展经济,加大物质投入,使困难党员帮扶投入“水涨船高”。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农村“三级联创”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群众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通过设立困难党员扶助金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四)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对于存在“等、靠、要”思想的困难党员,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一是思想上引导。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并鼓励士气,振作精神,重新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二是政治上引导。村党支部要经常召开会议、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党员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