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汇报

时间:2022-02-19 05:33:00

区委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汇报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人的一生中智力开发和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承载着广大家庭对未来的希望。为加快我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区政府办公室近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实地考察、与幼儿园园长及老师面对面交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的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对全区学前教育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全区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区共有审批注册的幼儿园2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文化街幼儿园、寇家巷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7%,民办幼儿园27所,占幼儿园总数的93%;全区在园幼儿6727名,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198名,占在园幼儿总数的17.8%,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5529名,占在园幼儿总数的82.2%;幼儿园保教人员共574名,其中在编人员50名,占保教人员总数的9%,聘任保教人员524名,占保教人员总数的91%。全区共有1所省级示范园(文化街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园(寇家巷幼儿园、许继幼儿园),4所市二级幼儿园。市区无证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1766名,保教人员108名。

近年来,区不断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清理整顿小学学前班、剥离小学附属幼儿园,建立“四独立”的幼儿园管理模式,即:独立法人、独立园舍、独立账户、独立管理。推进办园体制改革,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学前教育机构合理布局,实行持证上岗提高幼儿园专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统一学前教育教材,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政策扶持,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题的发展格局,学前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我区的学前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满足广大家长“好入园、入好园”的现实需求方面,在如何破解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瓶颈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一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目前,我区仅有市一级以上示范幼儿园4家,占注册幼儿园的16%。据统计,我区每年约有4500名适龄幼儿需入园,而市一级以上幼儿园的招生名额不足400名,仅占全区入园幼儿的8%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群众“入好园”的需求。而优质幼儿园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收、超收幼儿入园,存在大班额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文化街幼儿园,只有17个教室,却接收了800名幼儿,平均每班幼儿47名(省定标准平均班额30人),超班规模达57%。二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城乡差别明显。据教育部门统计,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多,条件普遍较好,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少,条件普遍差。全区29所幼儿园,其中城区幼儿园占21所,且市二级以上的8所幼儿园全部分布在城区。而农村幼儿园仅有8所,而这些园所条件简陋,缺乏玩教用具,保教素质相对较低。三是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差别明显。我区的两所公办幼儿园在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玩教用具的配备都达到了省级示范园的标准。而民办幼儿园在园所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整体水平普遍较低,许多个人开办的幼儿园普遍存在着缺少户外活动场地、未按规定配备“两教一保”(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的情况。

(二)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都相对不足,主要依靠公办幼儿园自身发展和社会力量办学,政府对学前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投入保障机制。公办幼儿园数量少、规模小,多年没有新建幼儿园。目前,我区的2所公办幼儿园都是几十年前建成的,没有进行改建、扩建,而我区各涉农街道办事处没有建设公办幼儿园,造成了幼儿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全区2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198名,按照《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劳人编〔1987〕32号)“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是1:7”的要求,需要教职工171名,而我区在编教职工仅有50人。为满足教学需求,两所幼儿园只能通过外聘人员解决(两园共计聘有约近百名教职工)。加之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在编教师的人头费和公办幼儿园的公办经费,没有专项的学前教育发展经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对民办幼儿园监管不到位。我区无证幼儿园有20家,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多数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从活动空间、教学设施、人员配备、园务管理及教学常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安全隐患突出。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4〕64号)文件要求,对无证幼儿园的管理明确了教育、民政、卫生、公安、物价、建设、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但是,目前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分工和具体责任督查,远远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是造成无证幼儿园取缔难的主要原因。

分析影响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各级政府往往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优先发展义务教育。支持学前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优质幼儿园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致使学前教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同时,由于上级扶持政策滞后,有关部门没有把幼儿教师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也未建立完善的幼教骨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影响幼教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教育部门的管理也只局限于对幼儿园建设的审批和一些日常性的检查,缺乏对全区幼儿园建设布局的整体规划和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影响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文件,召开会议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年,我区也专题召开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攻坚动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今后学前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针对我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上级政府的有关政策要求和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坚持政府的领导和指导,是学前教育实现公益性和普惠性的根本保证。对此,政府应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的职责,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相关部门应根据辖区内的人口数和适龄儿童数的情况,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地情况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规划好辖区内幼儿园建设的数量和布局,确定好长远规划和近期的建设计划,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应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好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促进我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二)积极探索学前教育的投入机制,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创造条件。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兑现落实全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不得低于7%的要求。同时,应建立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制度,合理确定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让公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区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确保今年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顺利完成。应逐步增加学前教育教职工编制,确保公办幼儿园师资力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部门可结合每年中小学教师定期公开的招聘,招聘一定数量的学前教育保教人员,以解决我区学前教育公办教师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应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制定出台支持现有民办幼儿园达标升级的激励机制,促进民办幼儿园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巩固学前教育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平台,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定完善我区学前教育工作者培训方案,以园长梯队培养、业务骨干选拔、保教能力提升为内容,以培养名园、名园长、名教师为目标,增强培训的主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学前教育的教研工作,组织相应的学前教育教研力量,以下园进行业务指导为主,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开展观摩教学、研讨评析、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到学前教育事业中来,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四)积极探索特色办园模式,推动全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按照上级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有关政策,积极借鉴外地好的办园模式,探索我区公办幼儿园依托现有优质资源推进“名园加新园”、“名园加弱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民办幼儿园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探索特色幼儿园的办园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性办园环境。同时,政府应加大引导各类幼儿园建设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并积极鼓励支持城乡结合部现有幼儿园的改、扩建工作和提升教职工素质工作,努力使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幼儿园实现均衡发展。

(五)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对无证幼儿园的管理。教育、卫生、住房城乡建设、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公安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加强对幼儿园相关事项及设施的管理,并承担监管责任。对办园行为不规范的,有关部门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整改不力的依法取消办园资格。同时,对确需关闭的无证幼儿园,认真分析研究,针对每一所需关闭的幼儿园制定科学合理和富有人性化的关闭方案,切实做好幼儿园关闭后的幼儿分流工作和妥善解决好无证幼儿园举办者生活上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