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竹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2-05-28 05:11:00

县乡竹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一、基本情况

县乡地处南部山区,南靠遂昌,西连衢江,距县城22公里,共有17个行政村,16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3140余人,山林总面积8.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7.01万亩,总立竹量有1100多万株,居首位,省排第二位,年采伐量170余万株,亩度可产春冬笋11500吨,竹制品主要有水煮笋、竹胶板、竹拉丝、竹凉席、竹鸟笼、茶杯工艺品、棒冰棒等,笋竹产业年产值可达1.6亿元。1998年被省农办命名为竹制品专业之乡,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毛竹之乡。

二、竹产业发展现状

1、竹资源培育情况。县是省重点产竹县之一,竹林资源丰富,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享有“竹库”之美誉。而乡则是县竹子第一竹大乡,该乡竹林以毛竹为主,所占比重在95%以上。据调查,乡毛竹第一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大面积实施低产林改造,通过竹林地垦复,林分结构调整等技术措施的实施,近1万公顷的毛竹林得到了改造,竹材、竹笋产量大幅提高。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实施以林分结构调控和林地土壤管理为核心的规模化毛竹笋竹两用林开发,使全乡竹林栽培水平得到根本性提高,也可以说由此奠定该乡毛竹经营水平的全国领先地位。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以可持续经营为主题,实行竹林分类经营、定向培育,生产无公害竹林产品,全面提升竹林经营水平。在县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和市场旺盛需求的双重拉动下,毛竹原材料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从年至年,毛竹原竹价格由15元/百斤上升至36元/百斤,竹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乡95%以上的山林种上了毛竹,毛竹一产得到很好的发展,竹林年均亩产值超500元,这成为当地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2、竹加工业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竹业经济效益,乡十分重视竹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围绕竹加工业“扩总量、扶龙头、深加工、拓市场、创品牌”的要求,加快竹子综合开发利用,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笋竹产业链己越拉越长。全乡有以恒昌笋竹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竹板材、水煮笋加工企业(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有以生产竹丝为主的家庭作坊式小厂300多家,据统计,全乡年毛竹二产产值1.2亿元,已成为最大的毛竹初级加工基地,主要产品如竹板材、水煮笋罐头、竹丝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竹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虽然乡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离走竹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着制约竹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1、竹业一产方面,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自该乡笋竹两用林推广以来,前期发展得较快,近几年来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部分毛竹主产区经营管理水平甚至存在下降趋势,集中表现在大强度采伐、化肥与除草剂的大量施用,造成部分竹林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竹林地有害物质累积,竹林呈衰败趋势。从基础设施建设看,竹区道路、采收便道及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采收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据调查,乡有机耕路的竹林,每百斤采收成本3-3.5元;有采收便道的竹林,每百斤采收成本5-5.5元;采收不方便的竹林,每百斤采收成本为7-10元。此外,乡笋用小竹发展未形成规模,形不成市场,销售渠道没有进一步拓宽。

2、竹业二产方面,由于诸多制约因素,影响了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竹产业不断发展,毛竹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调查统计,乡年各类竹加工企业消耗原竹近400万支,而县内能供给乡的仅176万支,所缺的原竹需向周边省、县购进。由于周边地区也在加快发展竹加工业,对原竹外运加以限制,从外省、县购进原料难度越来越大。加之近几年来,原竹价格攀升,竹农急功近利,提前对壮龄二度4年竹过度采伐,导致竹子“竹壁变薄、竹质变脆”,竹材质量下降,竹材供需矛盾一时无法解决。竹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深加工比重太低、深度不够,产品品种单一,低层次重复投资多,布局乱,缺乏科学规划。产品档次低、质量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规模小,管理缺位,创新乏力。业主整体素质不高,科技、质量意识不强,竞争意识不健康,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缺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发展合作意识淡薄,企业——农户——基地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有效的连接机制,因而农户的原料生产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极不稳定,各企业在原料、客户中形成无序恶性竞争,在生产管理与常规技术上交流少,不重视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企业主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加工设备落后,新产品开发、研究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

3、竹业三产方面,由于起步晚,资金投入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目前,乡竹业三产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基本上还是“小打小闹”,在竹产业中所占比重偏低,对地方经济贡献小,而且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号召力不强、与周边乡镇、县市资源整合不够,竹业三产发展缺乏后劲。

四、建议采取对策

1、进一步加大毛竹中、低产林改造力度。我想,乡约80%以上的山林都是毛竹林,要继续提高竹业一产水平,扩大竹林面积的潜力已很小,只有在“质”字上做文章,加大毛竹中、低产林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竹林生产力和亩产值,才能实现竹资源总量的扩张和效益的明显提高。

2、建立“乡高效竹林科技示范园区”。建议在基础条件较好的竹区建立一个“高效竹林科技示范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林区道路建设、竹林灌溉设施建设,并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林学院、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通过以竹林生态系统管理、退化竹林恢复、有机竹笋栽培、优质工业用大径材定向培育等新型竹林经营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提高竹林可持续经营能力,并辐射和带动全乡及周边地区的竹林。

3、建立新型合作社,引导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在,本人任指导员的乡村已建立了科教兴农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一体的新型合作社——“民众竹业合作社”,建议其它的村也建立相应的合作社,以不断加强企业——农户——基地之间的联系,实现“自由组合、自愿入股、自主经营、共建产业、共销产品、共享利益、共同富裕”,从而带动乡风和谐文明和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竹产业发展水平。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乡要从根本上提高竹产业发展水平,必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普遍提高业主和林农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竹林生产经营水平,提高竹子病虫害除治能力。此外,建议乡有实力的企业如“恒昌笋竹制品有限公司”等,主动出击参加人才市场交流会,着手从林学院及外地企业引进部分人才,以增强企业科研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到外地建立竹林基地,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由于周边省、县加强了对毛竹原竹出运的限制,因此,关靠县里出台的原竹“宽进严出”政策还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提高原竹加工利用率以外,建议有实力的竹加工企业到周边省、县投资,建立竹林基地,从而解决部分原竹供应问题。

6、加强对毛竹初级加工的引导和规划。乡竹加工业最大的特色是初级加工,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做好规划,把集聚在乡村至溪东、凉蓬村一带的约300家小厂,进行适当整合,改变“小、散、乱”的状况,组建企业规模合理、竞争力强的“乡毛竹初级加工特色园区”,努力将其培育成为全省毛竹初级加工中心。

7、发展竹制品的深加工。由于乡毛竹初级加工已很有规模了,因此,建议该乡谋划发展竹制品的深加工,首先要选准产品,本人认为,竹板材和竹炭是比较适合乡的,竹板材既可以对“恒昌笋竹制品有限公司”竹板材项目进行升级,也可以引进新的竹板材企业,而竹炭则可利用该乡临近竹炭生产相对发达的遂昌县和衢江区,吸引相关企业来乡投资兴业,开发高科技竹炭产品。通过发展毛竹制品的深加工,延长毛竹产品产业链,提高毛竹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毛竹产品的附加值,乡竹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

8、突出发展竹业三产。对比竹业先进县安吉,乡竹业三产的差距最大,而且县内有省级的工业园区、有临近该乡的溪口竹木加工园区,乡发展竹业二产的平台不占优势,因此,本人建议乡充分利用竹林面积大、林相好以及风景点多且各具特色的优势,对接有关部门,整合“大竹海”森林公园旅游、“农家乐”旅游、汽车拉力赛、晓溪登山活动等项目,努力推进竹业三产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