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0-01 09:04:11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的建设者和奉献者。然而,身在城市的农民工是否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带着这个课题,笔者在开展“面、心、实”活动过程中,对此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工表示很难融入到城市生活,对精神文化生活感到茫然与无奈。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让广大农民工共建共享和谐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1、单调枯燥。农民工主要聚集在建筑工地和工业园区,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工余时间主要是睡觉或者闲聊,偶尔逛逛街,喝喝酒;工业园区的农民工由于距离城市较远,交通又不方便,工余时间主要看看电视或者打打牌,找老乡聊聊天,基本上过着“工厂—食堂—宿舍”三点式生活。

2、精神空虚。农民工中有相当部分是年轻人,精力旺盛,争强好胜,由于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为了寻找刺激,有的聚众,有的酗酒打架,有的迷恋色情网站,严重地影响了社会风气和社会稳定。精神空虚是农民工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原因分析

1、收入低。农民工大多文化素质低,职业技能差,主要靠苦力赚钱,工资收入偏低。这些工资除了简单维持自己日常生活开支外,大部分要寄钱回家养家糊口。由于没钱,他们不敢奢望城市文化活动场所,如ktv、网吧、健身房等,只能靠简单方式消磨工余时间。

2、工作累。农民工工作条件较差,工作时间较长,高强度的劳动使他们难有空闲时间和多余精力参加文体活动,“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什么都不想”,这就是农民工辛苦一天的生活写照。

3、平台少。农民工要参加文体生活,活动平台必不可少。然而,由于县城小,几乎没有可供农民工朋友免费开展文体生活的场所。大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一年到头都是上班,根本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也不配置任何活动器材,“城市生活很精彩,农民工生活很无奈”。

三、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改善农民工文体娱乐生活状态,不断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切实维护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是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现实要求。

1、开展向农民工送文化活动。各级工会组织要整合工会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和职工学校的作用,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之家”、“农民工书屋”、“农民工活动中心”等。经常性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组织有关文体专业人员到工业园区开展义演活动,定期为农民工免费放电影等,使农民工闲有所乐,乐有所趣。

2、着力培育农民工文化。农民工文化是凝聚农民工群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着力培育农民工文化。要贴近农民工群体,贴近农民工生活,贴近农民工实际,充分挖掘农民工文体潜能,多组织一些活动,由农民工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县里开展的活动,要尽量组织农民工参加,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从而实现农民工体面劳动。

3、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维护好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必须从源头抓起,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不断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真正使农民工共融和谐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既要开展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又要加强农民工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帮助农民工克服自卑心理,尽快融入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