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世纪的教师

时间:2022-03-05 08:12:00

做新世纪的教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们组讨论的主题是:新世纪我们做怎样的教师,教师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才。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领会十七大精神,聆听省、市、区及各级领导的讲话,大家群策群力,我们一致认为新世纪的教师仍应是德才兼备的教师。德才兼备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为人师的标准。“无德无才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贤人。”如果问一下每个人,我想我们都愿意做贤人。

我想“德”的含义是广泛的,一个教师要正直,具有社会责任感,等等。

因为教育是是心与心的呼应,所以我们认为在德的所有分项中,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要有“爱”的情怀。

首先要真正的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当孩子背上书包,满怀期待地第一次跨进教室的时候,他看到的,应该是一张真诚慈爱的笑脸;迎接他的,应该是一个宽厚博爱的怀抱;他所处的,更应该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家园。这一切,都将由我们来为他缔造!其实这是一项多么美的事业啊!只有心中有爱,才会有工作的激情,生活的热情,才能在教的过程中寻找到乐趣,才能培养优秀的人才,才觉得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绚烂,人生价值得以凸显。

只有爱事业才能爱学生,我们要具有“爱生如子”的博大情怀,在爱的氛围中以情促教。

“爱”是学生对教师最淳朴的期望。只有爱学生,才可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这神圣的师爱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那么怎样来爱呢?

其实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一点装腔作势。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毫无掩饰的将对学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发自内心真诚对待他们,不论是宽还是严,只要心中有爱。在学生失落时,用其优点去鼓励他;在其犯错时,能包容他;在其成功时,能激励他;在其骄傲自满时,能提醒他。恰当的教育犹如点亮学生心头的一盏灯,照亮他们的人生路途。像闫丽敏等老师,他们用深沉的爱赢得了学生一生的爱戴。

虽然有时我们也会和学生发生矛盾,但“爱”能化解一切,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与带了两年的一名男同学发生矛盾,当时我是大发脾气,而他也毫不示弱,吵过之后,他痛哭流涕,而我也眼泪汪汪,他哭着来向我道歉,我也含泪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而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亲切的感情,其他同学私下里对我说:老师,其实他很喜欢你。

当我们用一生来实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终换来“桃李满天下”的累累教育硕果时,那是怎样的欣慰和满足啊!

有德还要有才,新世纪要求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教师除了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之外,更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构成。

一方面,教师只有具备了雄厚的专业知识,才能综合运用和讲解这些知识,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收放自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与学才有高效。我们才能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变;另一方面,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广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进而增加教师的威信,提高教学的质量。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每一位教师注定要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座右铭与学生们共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搏采众长,“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注定要默默无闻地忍受寂寞,实践着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三秋血汗、四季躬行的艰辛。因为我们深知:今天我们耕耘的是荒芜的心灵,明天收获的是人的成长;今天我们的倾尽付出,守望的是明天最灿烂的希望!

新世纪我们又该怎样把学生培养成才,使学生健康成长呢?

那就是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培养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为培养这样的合格人才,我们要在教学思想上相信人人有才,在教学方法上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人人成才。

一、教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学生作聪明的学习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点,我们所有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生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领导率先垂范,比如裴校长。物理课上,老师们注重试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主动获取知识,获得能力。语文课上,有的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有的老师,亲自带领学生走出教师,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带给学生心灵上的撞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优生不能仅是学习上的优,差生也不能仅因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

二、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格、性格、品格尚不成熟,可塑性很强,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人生转折的紧要关口,如果引导的好,哪怕是一堂课,一次谈话,一句批语,其作用是很大的,不仅会有指点迷津之功,甚至还有终身受用之效。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脚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而这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我们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第一线的老师都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我们一个几十人的教学班里,总有几个,学习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成为老师们眼中的“差生”。其表现是每次考试各科成绩平均不及格。这些学习上的“差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里既有自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又有家庭管理或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我认为,这些“问题孩子”,学习成绩上的落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学校里或离开学校时的心态。“我是失败者!”如果再加上因成绩不好而受到过多的批评和处罚,那学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一种心理对抗,这种对抗很容易转变成一种反社会力量,这便是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因此,我们不要仅仅看重分数。如果教师整天关心的是名次,是分数,孩子们的心胸怎么能得到发展?美国的教育目标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向课外,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通。而我们更多的学校现状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生的学习生活很苦难。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生活,要使今后的社会更加理想,更加完美,首先要净化我们的校园,并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

其次,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自尊、自强、自爱、自信,勇于承受挫折,勇于进取。

向高一级学府输送大批人才固然是我们为之兴奋的,但当一些孩子带着自己的特长和积极的态度走向社会时,我们也应为之高兴。

有民意调查,社会希望什么样的人来当教师,有90℅的人希望最优秀的人来当教师,可见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也希望当优秀的人来当教师的时候,能有施展的平台和安心的条件。

教育之路漫长而又充满光明,希望我们都能用热烈的生命去做一生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