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流通健康发展整治方案

时间:2022-06-04 09:25:02

内贸流通健康发展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流通领域创新,建立内贸流通发展体制机制,改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活动,促进我县内贸流通健康发展。

二、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县的电子商务。利用中部高速公路交汇点和省湾岭热带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建设的有利条件,由中部()绿色产业园区入园企业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合作,结合我县特色产业,建立示范电子商务村,由点到面进行覆盖,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在我县营根县城设立一个占地50亩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每个乡镇或农场、大的自然村设立一个3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线上线下、实体店全方位的经营服务整合体,实现生活必需品下乡、农产品上城的电子商务新格局、促农增收。(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旅游委、县农业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就业局、县招商服务局)

2.加快发展物流配送,支持商贸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省湾岭热带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建设,建立起以国道、省道沿线重点乡镇和村为节点的物流市场,辐射周边市县,形成以为中心的中部农副产品物流聚集区,再通过邮政、申通、圆通等快递企业进行配送,进一步完善全县物流网络格局,扩大物流规模,提升服务能力,激活特色农产品与商品双向流通,逐年提高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的目标,落实“多规合一”产业布局和园区布局,力争“十三五”期间,打造一家本土物流龙头企业(牵头单位:县产业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供销联社、邮政局)。

3.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发展以百家、万家惠等商贸业态为主的边锁经营,将其边锁经营店延伸到乡镇、自然村等连锁经营实体店;在县城,把连锁经营店建在社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务员小区等人流密集场所,既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购物需求,又能保证商务质量安全,同时增加我县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工商局、邮政局)

4.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流通。引导流通企业开展绿色采购,设立节能环保产品专柜,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资源节约和绿色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的使用,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加快以旧换新、收旧售新、旧货流通以及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市场等循环流通网络建设。支持淘汰老旧汽车,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鼓励引导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推广使用节水、节能环保技术和节能型装备,使用清洁能源。推进商业建筑和设施节能减排,新建大型商务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中小型商务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工商局、邮政局)

(二)大力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5.推进城乡商业服务网络一体化。推进县商业网点规划实施。按照“多规合一”和“十三五”规划要求,在符合《省总体规划》和县总体规划下,加快城乡加油站、农贸市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便民连锁超市等商业网络经营实体;同时积极推进我县5个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康体养生等一系列关联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旅游委、县农业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规划局)

6.加强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设一些公益性的批发市场,解决我县分散的、规模不大,规范性不强的零星市场,如在乌石墟建立起全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县城建立一个建筑材料批发市场等。采取政府投资或公私合营(PPP)等模式,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公益性改革,延伸开展便民店和社区直销店的公益性升级改造,提高便民服务设施标准化、公益性水平。(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县供销联社、县规划局)

7.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鼓励各类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等主体进入社区,小区设立便利店、早餐店、药店、维修店、美发店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网点,利用目前十分发达的物流运送、快递配送等商贸经营主体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积极探索社区商业创新,优先扶持社区商业网点连锁化经营,重点鼓励建设专业性市场、便利店、快餐店、维修店、美发店、再生资源回收点及集健康、养老、看护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入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工商局、县市政管理局)

8.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水平。按照大型商业网点适度集聚、合理布局要求,结合我县目前正在进行的旧城改造工作,在工业品市场原址上建设县商业中心,集中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网点、特产店、便利店、娱乐网点,和目前的百家超市、鸿泰超市、特产超市、万家惠超市等构建我县商业网络,同时把连锁经营延伸到下面乡镇、农村,提升级我县的购物环境和提高我县广大人民的消费水平,打造商业品牌,引进精英企业入驻,促进我县商业业态多样化、规模化、品牌化集聚发展,逐步构建设施完备、布局合理、业态多样、功能完善、品类丰富、服务优良、管理先进的城市商业体系。(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招商服务局、县市政管理局)

9.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路网、电网、互联网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建设,实现广大消费者网上购物、网下实体店服务的流通体系,确保农资、农副产品、粮油、日用消费品等经营资源上下联动,实现日用生活必需品下乡、农副产品上城的流通体系,进一步整合加快消费终端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依托全县发达的物流体系、快递配送体系、邮政系统、供销合作联社实体经营网络,拓展代收费、代收货、充值、还款等全方位的便民服务功能,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邮政局、县供销联社)

10.加快电子商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路网、电网、互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物流、快递商品极时送达;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电力供应,确保网上购物需要;大力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积极推进县城城区无线网络覆盖应用;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扩大4G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大力推防进光纤入户,加快公共场所免费开放WiFi接入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

(三)全面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

11.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大对中小微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万家惠、百家、鸿泰、特产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作用,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国有、民营流通企业相互参股,支持商贸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工行、建行、农行、信用社、长江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全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引导生产企业建立规范的直供直销体系,减少层次和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支持万农惠、百家、鸿泰、万华等零售企业共建采购和配送体系。(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工商局、县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

12.增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万家惠、百家、鸿泰、万华等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培育他们面向县城、乡镇小微流通企业提供资金信贷、信用担保,建立起城乡网络全覆盖的流通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采用无形资产和动产质押融资的方式,扩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贷款抵质押品的范围。鼓励百家、万家惠、鸿泰、万华等4家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联合采购,降低商品采购成本,促进终端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活力。(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工商局、县财政局、地税局、县物价局、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

13.鼓励实施品牌战略。结合我县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建立起绿橙、蜂蜜、铁皮石斛等我县品牌产品,推介和保护等公共服务体系。全方位实施品牌战略,在批发、零售、配送、物流、会展、餐饮、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品牌企业。支持完善品牌产品线上线下、县内岛外、国内国外等营销网络建设,畅通品牌产品流通渠道。积极发展品牌产品专卖店、专业店。(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工商局)

(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14.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办理程序、方便市场主体,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牵头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县各有关单位)

15.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双打”工作机制,推进打击侵权假冒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加强上下级和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执法信息交流和协作。建立商贸企业信用档案,积极开展诚信经营宣传教育活动。(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工商业联合会)

三、有关要求

(一)明确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使各项工作按步骤、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切实把我县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精心组织,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要主动沟通协调,相互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