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组织建设经验交流

时间:2022-06-12 03:02:00

两新组织建设经验交流

去年以来,市结合开展"建组织、扩覆盖”活动,积极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发展壮大"两新”组织党员队伍,为开展"建组织、扩覆盖”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共新建"两新”组织党组织157个。

一是创造条件"找”。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印制《致"两新”组织员工的一封信》,发给全市每名"两新”组织员工,强调党员权利义务,说明如何登记党员身份、如何参加组织生活,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采取电视台、广播电台、《大众报》公告,"两新”组织张贴宣传材料、向员工发送手机短信提醒等方式,加大对党员服务管理的宣传力度,鼓励"隐形”党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市、镇和部门党内信息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对"两新”组织在职员工进行全员检索,对新录用员工进行即时检索,最大限度地摸清员工政治面貌。去年以来,全市通过各种途径共排查出"隐形”党员470名,全部落实了相应党支部,纳入日常教育管理。

二是全程跟踪"培”。市委结合"两新”组织发展实际,专门制定了"两新”组织党员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对"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实行计划单列,不受指标限制。凡是达到推荐标准和培养时间的发展对象,可随时申请市委组织部安排组织员进行谈话,由党组织及时召开会议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针对"两新”组织员工流动性强、发展党员程序衔接不畅、党组织培养考察经常中断的问题,市委推行"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全程跟踪制度,市委组织部和各基层党委分别建立申请入党人员信息库和入党申请人基础档案,对入党申请人实行不间断接续培养。入党申请人在本市范围内变动工作单位,只要向原"两新”组织所属党委提出申请,即可将个人入党基础档案转入现工作单位所属党委,并纳入现所属党委信息库管理,保证培养考察的连续性。去年以来,全市"两新”组织有27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均未发生培养管理脱节现象,实现了"入党申请人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培养考察就跟踪到哪里”的目标。

三是双向选择"输”。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依托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会、用工信息会、专场招聘会,专门设置党员员工招聘窗口和招聘职位,建立党员就业便捷通道。采取减免中介费、免收报名费等措施,动员用人单位优先招收录用党员,鼓励党员就业人员到"两新”组织务工。对吸纳党员就业的"两新”组织,协调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和改革、金融等部门单位优先给予创业岗位补贴或培训补贴扶持,优先安排小额贷款、技改资金支持,激励"两新”组织积极吸纳党员就业。同时,引导"两新”组织将新录用的党员优先安排到关键岗位,对家庭困难党员优先给予生活救助,增强"两新”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去年以来,市先后举办蓝色经济人才、家纺产业技术人才、民办教育机构、餐饮旅游行业专场招聘会19次,通过双向选择和有组织地输送,全市"两新”组织新增党员320名,有力推动了"建组织、扩覆盖”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