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便民服务经验交流

时间:2022-04-06 03:41:00

乡村便民服务经验交流

近年来,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便民服务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在全县各乡镇开展了便民服务网络建设试点工作。经过2年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在全县全面推广便民服务网络建设,不仅按照上级要求创建了便民服务中心,还创新举措,在每个村建立了便民服务站,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即构建了1个县行政综合服务中心、1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41个村(居)便民服务站,形成覆盖全县的便民服务网络。不断强化为群众服务的功能,使便民服务中心(站)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1、因地制宜,规范管理,高标准建设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是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展示形象的窗口。我县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多元保障,切实把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好。

一是加强场所阵地建设。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上级单位资助、县直有关单位帮扶、乡镇财政配套等方式办法,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标准高、功能全的便民服务场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做到“八有”,即: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有专用电话、有办事指南、有服务登记、有意见簿。村级便民服务站要有便民服务登记薄,并挂“便民服务站”牌,并进行服务承诺。

二是加强人员配备建设。在便民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上,注重优化整合。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一般由党群书记或纪委书记兼任;副主任由党政办主任兼任,负责日常工作。各窗口进驻人员由各进驻部门抽调有关业务骨干组成,要求:一是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二是业务水平高,具有为群众办事所需的熟练业务水平;三是责任心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工作认真负责,勤政务实,作风优良。

三是加强服务项目建设。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向基层广大群众提供指导协调、咨询帮助、教育培训和解困帮扶等服务的综合平台,把关怀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社会的服务宗旨贯穿始终。涉及服务群众的部门都要求进驻,如土管、民政、劳动保障、计生、新农合、法律咨询、财政、农业、群众(综治)、林业以及党员、群众服务等。

四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完善配套制度,规范运作流程,建立联动机制,使便民服务中心具有较完备的服务功能。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动作,实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运行机制。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层面的制度,主要包括《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登记台帐制度》、《服务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2、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拓展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功能。

我县坚持建管并重,以人为本,努力把三级党员服务网络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联系群众的“亲民平台”。

一是坚持以面对面的宣传影响人。制作为民服务项目和服务承诺公示牌,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服务中心(站)的服务宗旨、服务内容、联系电话。设立党务政务公开长廊,把乡村两级的工作思路、重大事项决策、为民办实事目标以及事项办结时限向群众公开承诺。同时,根据站所服务内容和乡镇工作安排,通过发放便民服务明白卡,印制便民服务手册等形式定期服务信息。

二是坚持以快捷化的服务方便人。便民服务中心(站)坚持“一站式”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对受理的事项实行全程,进行跟踪服务,做到限时办结,实行销号制,做到件件有落实。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实行处理结果公示,做到事事有回音;坚持“亲情式”服务,打破节假日、工作日界限,根据需要实行错时加班服务,群众只要随时拨打服务热线电话,都有工作人员为其解疑释难。同时,还给每一位送上一张服务联系卡;每一位到中心的群众致以亲切问候,递上一杯开水;每一项受理的服务,事后进行一次回访。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是坚持以亲情式的帮扶关怀人。在便民服务中心开通了困难群众求助热线。截至目前,已帮助1220余名困难群众协调解决了就业问题,主动为130余名特困群众办理了低保。通过各类帮扶,给广大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3、创新载体,开展活动,高效率运行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为提高便民服务中心(站)的服务效果,我们创新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更好的体现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我们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按照各乡镇、村和社区(居委会)的实际,由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党员、干部、群众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志愿为群众服务。目前全县共成立志愿者服务队37支、共有志愿者820多名。

二是设立便民服务基金。各便民服务中心通过“上面给一点、乡镇出一点、党员捐一点”等方式,设立了便民服务基金,进行亲情服务和救助,对创业能力强的还实行创业帮扶,帮助提供小额贴息贷款和创业信息,扶上马,送一程,尽显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之情。

三是开展记“民忧档案”活动。此项活动纳入到便民服务中心(站)的日常工作范围之中,将“民忧卡”发放到农户手中,群众直接将反映问题的“民忧卡”上交到乡(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或包点联系的乡(镇)驻村干部手中,乡(镇)驻村干部及村干部每月至少走访一次农户回收“民忧卡”。便民服务中心收到“民忧卡”后,按问题性质和办理权限分级建档,经领导批示,限时办结后销帐。目前,全县已发放“民忧卡”21000多张,为群众解决问题2411件,化解重大民事纠纷13起,“民忧”办结率达97%以上。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搭建了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和载体,取得较好的服务效果。

一是转变了干部作风,取信于民。便民服务中心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认真对待,并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切实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和惟我独知、惟我独办、惟我独揽的状况,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二是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群众。便民服务中心通过规范办事程序和流程,办事手续由繁变简,办事形式由暗变明,办事速度由慢变快,缩短办理时间,提高行政效率。一年多来,全县三级便民服务机构的300多名便民服务员,共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1.8万多次,办理各类证件1.2万余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全县农村矛盾纠纷、群众来信来访同比分别下降15.6%和18.6%。

三是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惠泽百姓。便民服务中心(站)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以提高人民满意度、幸福感为目标,提供就业和医疗保障服务,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加强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帮助困难群众。近期,全县共实施新农村示范点36个,修路13公里,改水改厕59处,办理农村合作医疗1240户,提供就业信息6100条,帮助2000余名群众就业。盱江镇新安村村民曾小明在便民服务基金的扶持下种植茶树菇,年种植茶树菇500万筒,年产值300余万元,年创利润20余万元,创业获得了成功。如今,全县象曾小明一样受到便民服务网络帮扶创业成功的群众已达20余人。

三、存在不足

一是部分便民服务网点运作、维护难。部分便民服务网点人员、硬件等不到位,功能不够齐全,同时由于缺乏经费等原因,部分便民服务点办公场所紧张、办公设施不全,影响正常办公。二是便民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工作人员的存在业务素质不够高、服务意识不强、接待群众缺乏耐心等问题。三是各单位联动服务难。在服务群众中,单单靠乡镇党委政府往往有许多实际性问题解决不了,很多实际性的服务措施难以实施,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配合。四是帮扶群众创业难。在群众创业过程中,特别是在内地,存在有技术无帮扶资金、有项目无资金的尴尬局面,导致出现有好项目不能上马,有好技术不能开工的景像。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只能尽可能的去联系相关单位,但真正帮扶群众实现创业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