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能力培养交流材料

时间:2022-03-09 06:22:00

幼儿能力培养交流材料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在经济飞速发展确当今社会,生存与挑战并存,机遇与失败并存。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处于不败之地,或者用一句流行语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良好的交流沟通是个关键。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他就用哭声和我们交流。有一句话说的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可见,交流有多么重要,在还未有语言能力的时候就如此,更何况等我们走进社会呢!

如今,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加之邻里关系的淡漠,这就使得孩子在课余的时间多数只能与那些没有生命的玩具作伴。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就变得不爱说话,不爱接触外面的世界,在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这让我们做父母的就为之心急不已。

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大胆的敞开心扉而勇敢地与外界交流呢?以下是本人这些年的一些体会。

一、性格的培养

在我看来,性格对于一个人的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凡谈笑风生,讲话滔滔不尽的人,多半为外向型性格的人。另外,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假如一个人的性格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我来自一个拥有40多位成员的大家庭,由于家庭的庞大,职员的性格也各有迥异。但据我观察有个小小的特点,那就是,假如父母亲是较为内向且不善言辞的,其小孩也明显的内向,害怕见生人,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等。所以,首先我会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成为孩子的一个榜样。我会有意无意地让我的外向一面表现给其看并将这种外向传送至孩子的内心。

很多人总是喜欢用传统的思维比如“山河易改,本性难移”,或者说“天生就这个性格”来固定人的性格。但实际上,性格除了一部分是天性以外,我以为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假如能能在孩童时代就培养出良好的性格,就会在成人时代少了这些由于内向性格带来的遗憾。我本人是个鲜活的例子。在大学毕业前,甚至参加工作后的一两年,我一直是被冠以内向及忸怩的形象。由于内向,我不敢也不愿意与人交流,我天天都是独来独往,没有朋友,内心倍感孤独和寂寞。从不敢参与学校的公共活动,如演讲比赛,班干部竞选等。直到有一天,我进进了一家外资企业的商务部工作后,我的整个人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于这家公司的业务遍及全国各地,于是我必须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因此,我定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同时需要与其打交道、聊天、商谈业务以及应酬等。一开始我觉得很不习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在一点点地改变自己,等到多年以后同学聚会时,我的改变让大家赞叹不已。

由于自身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内向性格给个人带来的诸多不利。因此,我潜意识地告诉我自己,不能让我的孩子重蹈我的前路。于是,我有意无意地会让我的行为影响他。时不时地带他接触我身边的朋友,让其在我与朋友的交流中耳闻目染。同时还让其适时地参与到我与朋友的交流中。久而久之,“近朱者赤”,外向性格也由此形成。

二、自信心的培养

有了一个外向型的性格,怎么才能让孩子大胆地展示呢?这就需要在各方面往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鼓励孩子,多表扬认同孩子。我会在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肯定地告诉他“儿子,你真棒!”“儿子,你真不错!”“儿子,你真勇敢!”表扬认可的话谁都愿意听。作为我们大人,在工作中假如能得到领导及其他同事的肯定,我们的心里都感觉很舒服,会有股继续前进的动力,何况是孩子呢?比如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爱好班学习画画,初学的时候画的东西我们都很难辨认出来画的是什么。有一次,家人无意中把他的画拿给前来做客的朋友看,叫他们辨认画中画的是什么?由于先前没有说明具体的信息,几个朋友有的说像是兔子,有的说像是小熊猫,而实际上儿子画的是只田鸡。当我揭开了答案后,朋友都哄堂大笑。

我知道朋友的意思,肯定是说哪有画的这么不像的。但当我使了个颜色,对朋友们说“你看你们都是什么眼神啊,这是我儿子画的田鸡,你看画的多好啊!”由于朋友都是有小孩的人,当我这么一说,大家顿时用肯定的言语表扬了儿子的画。坐一旁的儿子忽然间兴奋了起来,

说道“那我明天再画头大象给你们看。”果然,第二天他用简单的几笔就勾画除了一头大象的外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经过这次,孩子对画画的爱好特浓,经常自己拿起纸和笔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是现实中看到的,有些则是自己想象的。尽管我不求他能在画画方面有多大的成就,但家人的鼓励对他来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支柱与后盾。

交流同样如此。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看成语故事,他可以一遍一遍地看。看完了以后我就会在他兴奋的时候叫他讲给我们听。由于年龄小,很多文字都没有学,孩子在讲故事的时候完全是靠听碟片里面的发音,所以有些字的发音就肯定不正确或不标准,但是我不会打断他讲故事,而是等到讲完了以后再给他提出中间读错的字。当然,在孩子讲完故事后千万别忘了给他表扬、肯定与鼓励。

三、知识面的丰富与进步

“巧妇难为五米之炊”。有了交流的欲看,也有了交流的信心,但是交流的内容来源于哪里?“知识”就是孩子做炊的“米”。这就必须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扩大他的知识面。假如没有知识来辅佐,即使有足够的信心,也难以达到顺畅的交流。比如在农村的小孩,他从小接触的社会和信息少于深处大城市的孩子,因此,当我带着儿子回老家与其他的同龄孩子交流时,我们会明显的感觉到农村小孩的羞涩与胆怯。这就需要我们平日里在家不断地给孩子灌输知识。我所讲的这种知识,尽对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更多的是社会知识。比如我个人比较喜欢地理,家里的墙上就挂了一幅中国舆图。有事没事的时候,我就会看看舆图,孩子看到我在看,也就好奇地凑过来,于是我就给他讲解中国舆图。慢慢的,儿子就能熟练地指出内蒙古、新疆、西躲、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很多省市的位置。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后,立即爬到桌上,一个人自言自语的指着舆图,这个是方思锦的家,这个是龚宗泽的家...........原来,他在找同班小朋友的老家呢!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学围棋。孩子在中班的时候学过围棋。有一天他往一个朋友家和朋友的小孩玩。由于朋友的小孩也在学围棋,于是一下子两个人就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第一次见面就玩得很熟。当朋友的小孩往棋院学习的时候,他也把我的孩子带往了。回来的时候,儿子很兴奋地说今天棋院的老师表扬了他,说他很聪明。原因是他在棋院的时候正确地回答了老师提的题目。而且孩子当场表示,下次还要往朋友家和朋友的小朋友玩。朋友说,两个小孩子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

四、社会活动的参与

有了知识,有了沟通的欲看和胆量,最后就是一个实践题目。这种实践,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内部,即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另一种是外部,即社会大家庭中的锻炼。

1)、外部锻炼

A、经常带小孩往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比如看童话剧,电影等。由于在这些节目中经常有些互动环节,可以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染,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演员一起交流。

B、周六日以及节假日的时候,假如空闲,我会带着儿子漫无目的的往游玩整个城市。同时,我们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比如说公交车和地铁。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还同时可以让孩子了解这个城市。在出玩的途中,我会不停地给小孩讲解所见所闻,激发他的交流欲看,同时也可以增长他的知识。以至于我现在开车外出时,孩子经常会说,“咦,这似乎是往地方的路耶”。同时又会和同伴讲起上次途经期的情景。无意中又培养的孩子的交流能力。

C、礼节方面的培养。有人可能会以为这个和孩子的交流能力有何关系?但我的经历却告诉我,他的这个懂礼貌对他的交流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懂礼貌,在公车上有人让座时,他会很主动地说“谢谢”!有时候由于一句简单的谢谢,使得让座的人倍感小孩的天真,于是就开始问他叫什么名字,在哪儿上学等一些题目,孩子就会顺着他与她聊天。就我的印象中,和他聊天的除了乘客以外,还有售票员和餐厅的服务员等。还有就是我们天天乘坐电梯上下楼的时候,不熟悉的人他也会和他打招呼,叫叔叔好,阿姨好的。有时会主动问他们家住几楼,于是帮他按电梯。孩子的这种天真经常会感动身边的人,于是后期再见面后就会和你聊上几句,自然而然的,交流能力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了锻炼。

2)、内部锻炼

A、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往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身边的一切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好奇的。于是,他就会向大人提出许很多多的题目。这是一个培养孩子良好交流非常好的机会,我们不应错过。我的小孩在外出的时候就经常会问起“为什么树叶到了秋天就会变黄?“为什么汽车的车牌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还有的是玄色的?”“为什么深圳的冬天不会下雪而老家就会呢?”当孩子问及这些题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敷衍,而应该认真对待,耐心的回答他的每一个题目,以便挫败孩子继续交流的积极性与信心。还有必须留意的是,对于同一个题目,孩子可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提问,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作为家长,也应该不厌其烦地回答,引导其做更多的交流。还有,孩子有时会问些非常离谱的怪异的题目。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可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反而应该引导他进行发散思维。比如,有一天儿子问我“我爬上梯子能不能摘到星星?”谈到发散思维这一块,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总是比较传统与守旧,教育也趋于应试。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在美国有一个家长有一天忽然投诉学校说,为什么要告诉孩子把大拇指和食指连在一起做个圆圈的外形就是“0”。他投诉学校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说这样的一个姿势还可以是饼干、圆形巧克力等,不同的孩子会从不同的视角往从这么一个简单的外形中想象出很多美好的东西。而我们的家长有时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导致影响了孩子的交流。

B、床头交流。天天睡觉前,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此时是最放松的时候,不仅是体力放松,思想也会放松,而且此时我们都能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这个时候,我会主动发起一些交流的话题,对他平时感爱好的事情与孩子交流,同时了解其在学校的表现。对于表现好的地方进行表扬,而不好的地方进行改正等。这个时候的孩子,最轻易接受家长的意见,长期以往,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培养了他的交流能力。

说到底,交流就像我们成人学习外语方言一样,需要平时的多练多说,日积月累,终极才能顺畅地与人交流。

以上仅为本人的浅薄之见,还看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