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网格化  社区服务全覆盖

时间:2022-08-03 10:07:00

社区管理网格化  社区服务全覆盖

我们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派出机构,辖区范围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万人,辖区既是市区主要繁华地区之一,又是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内单位集中,商业网点集中,市场繁荣,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高。随着我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及百万人口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社区党建等一大批新的工作,例如企业改制后,离退休职工实行社会化管理,同时下岗失业人员走向社会,加之劳动卫生、弱势群体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都需要街道社区来承担,另外城市在扩大,居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对城市管理、卫生保洁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有这些使得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主动适应街道社区工作任务的变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创造和谐城市社会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课题,我们结合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在市委、区委组织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探索引进并创新实践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使各级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种社会组织的资源得以充分有效地整合,努力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以街道社区为网,以服务内容为格,将后街里巷、居民小区、社区单位全部纳入社区动态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网格体系,把社区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个领域,逐步建成一个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部门和单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反应灵敏的社区管理服务实体。

一、组织体系网格化。社区资源其实很丰富,可以利用的因素很多,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起来,达到功能作用有效发挥的最大化。通过网格化管理就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通过改革管理办法,网格划分社区管理,实现了社区内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是党的领导由内向外,内外齐抓。为了实行网格化需要,我们将街道党委转变为党工委,作为区委在街道的工作机构,虽然看似名上变化,但工作内涵上却扩大了,党工委不仅要管内,更重要的是发挥好辖区内所有党组织、所有党员的领导作用、协调作用,并层层片片建立起党组织网络,实现辖区内党的工作全覆盖。在各社区居委会建立党支部(总支部),社区党支部在各小区建立小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再以楼幢为单位建立党小组,目前,15个社区党总支部(党委)、17个小区党支部、22个双新党支部、117个党小组组成的党组织网格化体系,覆盖了全辖区。与此同时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街道和各社区普遍建立起党建工作联席会,吸收辖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本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情况,共同解决有关难题,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这一纽带把辖区各级各类党组织有效整合在一起。

二是居民自治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以社区为单位调整管理区域,按社区要求组建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居民小组再按楼幢(片区)分别设立楼长(片长),这样形成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长四级组织网络。社区管理服务相应由居委会一个点扩展到小区、楼幢、居民户三个面,形成了以街道办事处为顶点,15个社区、113个居民小组、600多个楼长为分支组成的上下互动的有机结合体。

三是职能管理由上而下,上下联动。为适应城市管理需要,充实社区服务力量,今年3月份,亭湖区委在我们文峰街道开展了职能部门进社区试点工作,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的城管、公安、工商、卫生、计生、劳动、民政、文化、环保、建设、房产、规划等11个职能部门进驻社区,按照“职能进社区、人员在社区、服务在社区”的要求,实现服务重心下移,管理职能下沉。为此,我们在街道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和各职能进社区的部门分管负责人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管委会建立了正常例会制度,每10天集中会办一次,会办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集中办公制度,每天有1-2名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驻点值班;建立了问题销号制度,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登帐,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对不能解决的加以督查通报,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在各社区,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小组,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中联系点科级干部任组长,社区居委会主任、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每周五集中办理,集中会办、汇报一次,集中研究矛盾和问题。在各居民小区、楼幢、路段,聘请了158名信息员及社区志愿者,定期、不定期向社区管理小组、社区管理委员会上报城市管理、居民生活等方面信息,同时也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监督员,专门在有关部门办理问题上“找茬”。自开展职能部门进社区以来,信息员已经上报各种问题信息175条,目前已经办结64条,正在办理的75条,上报市有关部门处理或协调市有关方面处理的36条。

二、公共服务载体网格化。在城市管理和居民服务中,涉及问题面广量大,要求我们服务更加方便群众,更好实惠群众,切实有效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我们在街道建立了五大服务中心,各社区建立起一站式服务大厅,居民小区建立便民服务网点,实现公共服务平台的网格化。

首先,街道建立了五大服务中心。一是公共服务中心。在大庆路北侧拿出400平方米的门面房,投资100多万元,建成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将街道机关、驻区职能部门所有涉及为民服务的服务项目、行政执法全部纳入到这个平台中,实行“一口管理,内部协办”。“一口管理”,就是按行政执法、居民服务、经济服务三大类,分别设立功能区域,一个窗口受理;“内部协办”,就是对涉及需要内部协调的,由中心内部协办,免去群众多次重复奔波。另外,街道社区的公共资源,特别是人口信息资源,公安、计生、劳保、民政、工商等各自都有自己的资料库,各自都有完备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资源相互间没有对接切入,形成互为封闭的格局,也使得公共资源的采集、处理、利用存在很大的浪费。我们通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在街道建立起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社区各类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党员服务中心。开辟专门服务场所,为党员提供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党内资料查询、党务工作咨询、党员教育资料服务、党员求助热线服务、承办服务以及其他综合服务。三是卫生保健中心,街道建立医院(卫生院),各社区建立卫生所,条件符合的社区设立便民门诊,形成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四是文体服务中心。将盐马路市场进行改造,将600平方米的场地和200平方米的房屋建立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室、乒乓球室、演出台等,各社区包括有条件的小区也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室、健身房等,每天在固定时间免费对外开放,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五是敬老保障中心。由街道出资建立起敬老养老中心,接受社区内困难老人、孤寡老人入住,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三、行政执法机制网格化。街道办事处本身虽然没有执法机构,没有执法权,但涉及居民和辖区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项目却较多,容易形成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同时由于条线分工有交叉,有区别,又极易形成执法不到位,执法主体缺位。因此,我们结合职能部门进社区活动,整合执法资源,成立文峰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大队以市城管局文峰执法大队为主体,公安、卫生、工商、劳动、规划等执法部门共同参与,平时分散执法,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集中执法;执法大队又以路段、小区划分成若干个执法小组,处理职责范围内的日常事务。执法部门由于有了地方行政部门的支持配合,也解决了执法环境的问题;另外,几个部门集合行动,可以实现“零容忍”,即所有看到的、碰到的问题都能解决,解决了执法主体不足的问题。执法大队建立后,先后组织了五次集中执法,其中拆除体西路违章搭建的9个大棚,并对新西门路、双元新村小区的“牛皮癣”进行了集中整治,使居民群众反映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次行动就解决了,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和好评。

四、社会治安网格化。平安江苏、法治江苏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并统一部署的行动,也是居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按照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起“大综治”工作框架。

一是健全治安工作机构网格。街道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任主任,专门成立了综治办公室,与公安派出所、街道司法所一道成为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机构。在各社区全部建立社会治安综治办、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由社区居委会专职副主任任主任、公安派出所向社区派出社区民警,进驻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同时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在各居民小区、重点单位设立治安室,公安机关主要抓业务,物管公司、重点单位明确人员具体负责治安,共同维护责任范围内的社会治安。

二是实行治安工作属地管理。对涉及到治安安全的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等全部实行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每条每块均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是推动治安巡防体制改革。公安机关在文峰辖区进行了巡防体制改革试点,按网格化设置巡防力量。整合辖区内治安巡逻的5支队伍,即治安民警、交巡民警、武警、联防队员、义务防范员,把辖区按人口、地段等因素,统一整合形成覆盖全辖区的15个巡防小组,每个小组有1-2名警察(包括巡警、武警),3-4名联防队员,负责辖区内24小时巡逻工作,各巡防小组负责各自区域内的治安防范、打击、接处警、矛盾调处、社会面控制等,实现问题发现在社区、解决在社区(小区、路段)。

当然,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化是城市管理的革命,是社区服务创新的有益探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按网格化管理的要求,与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努力加以改进提升。下一阶段需要做的具体工作有:

一是提升信息利用水平。择准时机,将公安、计生、劳动、工商、民政、城管等部门的人口信息进行并网,统一采集信息,分散使用信息。

二是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在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热线,将辖区内城管热线、公共热线、消费热线、物价热线、质监热线等进行并轨,使社区居民只要拔打街道热线,所有问题都可以受理、办理,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指导、协调好辖区单位支持社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建立辖区单位开展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信息反馈系统,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类活动,把单位资源变为“阳光雨露”洒到全社区、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