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10-11 04:32:06

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有效开展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工作,根据国家林草局《关于开展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的通知》(林护发〔2021〕15号)文件精神和省林草局关于开展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处理好保护野生动物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努力推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内涵,既要保持良好的生态,又要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积极探索防控野猪危害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为防控野猪危害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科学防控。坚持将维护稳定的生态系统放在首位,科学制定防控举措,严格把握种群调控力度,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经济利益和野猪等生物多样性资源安全。

——坚持创新引领,综合防控。完善综合试点领导机制,坚持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驱赶驱离与适度猎捕调控种群数量相结合,防控措施与补偿机制相结合,协调组织各级各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群众,充分应用各项综合措施,创新防控思路开展有效防控。

——坚持法制保障,依法防控。认真贯彻新修订的《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严格制度,规范程序,依法组织开展野猪防控,并建立完善补偿机制,确保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制度保障。

(三)总体目标

建立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综合试点协调推进机制,完成综合试点野猪资源本底调查,探索推广一系列可持续的野猪等野生动物危害防控和补偿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经济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有效巩固,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

1、开展本底调查。委托科研单位,通过红外相机布设、现场调查走访等方法,对全县野猪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开展本底调查,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摸清全县野猪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同时对华北豹等处于野猪食物链顶端的野生动物进行同步调查统计,为合理调控野猪种群密度,保障华北豹等食物链顶端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等单位专业人员,在各乡镇配合下对全县范围野猪危害区域和危害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掌握野猪活动规律,绘制野猪危害区域分布图,确定野猪危害农作物面积,科学评估损失情况,确保野猪危害防控工作有的放矢。

2、制定防控措施。对本底调查中掌握的野猪种群数量、分布情况、活动规律、危害区域和危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重点区域,明确主要防控措施,因区施策、因害设防,科学研究制定围网、趋避、笼捕、猎杀等防控措施,严谨论证狩猎地点和猎捕数量,确保野猪危害得到有效防控,野猪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3、组建狩猎队伍。在林草、公安等部门专业人员指导管理下,与我县区域内的东方狩猎场和华夏狩猎场开展合作,在县域南北分别组建2支不少于20人的专业护农狩猎队。狩猎队伍要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加强教育培训,确保狩猎人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够迅速正确处置野生动物危害突发事件。

4、严格猎枪弹具管理。依据省林草局、省公安厅相关文件精神,参与合作的两个专业狩猎场要严格按照猎枪、弹具管理要求,依法申领、使用和保管猎枪、弹具,制定完善集中保管制度,严格训练和猎捕期间的统一管理,确保符合《枪支管理法》有关规定。

5、猎捕限额审批。按照保护资源、减轻危害的原则实行猎捕,在科学评估野猪种群数量、掌握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依法确定捕猎地点、时间、数量和方式,并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及时上报省、市行政审批部门批准核发狩猎证后,依法开展捕猎活动。

(二)深入实施阶段

6、依法实施猎捕。严禁进入自然保护区实施猎捕。狩猎人员按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工具、方法和期限完成猎捕量限额内的猎捕工作,处理野生动物危害突发事件,确保人员安全、枪支安全、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为控制野猪危害积累数据和经验。

7、妥善处置猎获物。禁止将猎杀的野猪用于食用。猎获物可用于野猪非洲猪瘟疫源疫病监测等非食用性利用,也可经检疫检验合格后用于动物园饲料或经无害化处理后综合利用。

8、致害补偿试点。根据野猪资源调查和农户受损情况,探索制定适合我县的野猪致害补偿办法,为下一步出台《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补偿办法》提供参考依据。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按年度设立的综合试点政策性保险经费,协调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县财政部门探索建立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防止林区群众因野猪危害农作物减收致贫、返贫情况发生。

9、主动防护措施。在野猪侵扰较为频繁的村庄、连片农田,组织技术团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预防危害。一方面,对当地居民进行防护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在危险区域竖立警示标志,鼓励、引导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有针对性的避让野生动物,提高预防和减少野猪伤害的自我保护水平;另一方面,在野猪损害事件频发的地区,增加投入,通过探索兴建野猪食物源基地,开挖修建防护沟、防护壁、防护栏,建设声光电设施等方式有效的把野猪吸引、隔离在保护区域,从而减少损害事件的发生频率。

10、替代种植作物。对靠近山边野猪祸害最严重的农田等野猪泛溢严重的地段,经科学论证后,替代种植一些可免受野猪危害的农作物。

11、加强舆情管控。加强正面宣传,让公众认识猎捕调控野猪种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格规范进入自然保护区等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科学考察、调查监测的行政审批,做好舆情管控,防止非政府组织将猎捕调控活动与野生动物保护相对立,为猎捕调控活动营造安全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总结提升阶段

为全面完成野猪危害综合防控试点工作任务,对面临的问题主动研究解决办法,建立完善野猪防控长效机制和补偿机制,及时开展交流研讨,整改完善试点过程中的有效措施和经验做法,进一步做好野猪危害监测、预防、种群调控、保险、补偿、评估等工作,总结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有效加强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野猪防控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成立县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县人武部政委

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县政府副县长

县政府县长助理

成员:县政府办二级主任科员

县财政局局长

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县林草局局长

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林草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林草局局长担任,做好猎捕调控、狩猎队组建、人员培训、猎枪弹药审批、猎捕实施、猎获物处置、主动预防、长期监测、致害补偿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下设综合协调组、技术指导组、监测评估组、总结宣传组等4个工作组,具体抓好综合试点各项工作具体落实。

(二)搞好协调指导。组织专家制定野猪资源调查技术方法,协助开展全县野猪资源调查,经评估后确定野猪猎捕限额,按规定程序申报并核发狩猎证;综合协调组负责制定猎捕人员标准,按照标准遴选猎捕人员,建立猎捕专业队,开展专业培训,依法配置猎捕野猪所使用的猎枪弹具和相关器材,并要建设枪库(柜),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三)严格安全管理。依法切实加强对猎枪、弹具的管理,对猎捕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开展枪支弹药安全使用、保管等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枪弹安全保管措施,严防枪弹丢失、被盗等事故发生。在猎捕过程中,严格遵守枪弹管理规定,合法使用枪支弹药,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强化林区巡护巡查,防止借猎捕野猪机会对野生动物乱捕滥猎,同时严厉打击使用电击装置、猎夹等禁猎工具实施猎捕野猪行为。

(四)投入专项资金。在积极争取省市试点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加大县级专项资金投入,保障本底调查、防控设施设备、队伍建设及补偿资金等经费投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