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肺炎防控细则

时间:2022-06-27 04:56:50

教育培训机构肺炎防控细则

一、线下培训恢复前的工作

(一)责任落实。

1.强化属地责任。各镇街学区、开发区各学校要严格落实疫情期间各级部署要求,抓好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的监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指导培训机构按属地党委、政府要求做好教职员工健康申报和有序返岗;做好培训机构“日报告、零报告”信息收集、上传和巡查检查工作。疫情期间,各类培训机构严禁开展线下培训活动,恢复时间按省教育厅通知执行。

2.明确培训机构主体责任。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为培训机构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各培训机构要将疫情防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开展线下培训活动前,各培训机构要按照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条件核验细则》的通知要求做好充分准备并向属地学区(学校)提出申请,经学区(学校)验收同意后方可按省教育厅规定的开课时间开课。

(二)宣传教育。

3.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培训机构要向教职工、学员及其监护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取得对暂停线下培训活动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按各级有关要求妥善处理好调课或退费等事宜,切实保障学员及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4.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教职工群、学员及其监护人群等网络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向学员、家长和教职工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要求,引导学员和教职工提高防范意识,居家或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三)复课准备。

5.制定工作预案。培训机构要做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的组织管理、重点举措、预警与应急等内容,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演练,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出现疫情能够从容应对,正确快速处置。

6.做好必要防控物资储备。培训机构要根据自身规模和需求提前储备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医用口罩、75%酒精、消毒溶液、消毒洗手液、肥皂、胶皮手套、喷雾器等防护用品。设置相对独立的观察室,用以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教职工及学员。

基本物资储备标准:口罩按教职工每人每天1个至少两周的总量储备(学员防护口罩自备);远红外体温测量仪按每班1台标准配置;消毒液根据每天实际需要储备两周用量,数量充足的消毒洗手液,确保线下培训后满足防控需要。

7.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培训机构要加强培训场所内外的保洁和消毒,加强各类场所的消毒与通风,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全方位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8.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开发线上教育培训资源。各培训机构应指导教职员工针对学员不同培训需求和学科特点积极开发线上教育培训资源,为线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9.关心关爱教职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职工理性认识疫情,做好科学防护。摸排教师情况,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强化外籍教师疫情防控管理和服务保障。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四)健康排查。

10.有序做好复岗教职工健康筛查。对在聘的教职工要进行全面摸排,全覆盖、无遗漏,掌握其假期去向及健康状况。

(1)动员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员工暂不返岗;

(2)重点关注有疫情较重地居住史或旅行史、与疫情较重地外来人员有密切接触史,以及与疑似、确诊病人有接触的教职工,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报告属地学区(学校)、市教体局及疾控部门;

(3)返岗之日前14天内有从外地返回的员工,需要按照疾控部门要求进行居家隔离;

(4)根据属地党委政府和学区(学校)统一要求,指导做好市内及疫情防控风险等级较低地区教职员工持健康申报卡有序返岗,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工作。

(5)做好新进教职工的健康审核工作。新招入教职工除符合有关招聘条件和任职规定外,要进行健康状况摸排、监测,确保新进教职工身体健康。

(6)要建立台账,对所有职工返岗前旅行情况逐一进行登记;返岗后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属地学区(学校)、市教体局和疾控部门。

11.做好日常体温检测。在单位入口和机构内部,每天对所有教职员工两次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超过37.3度的,由单位向属地疫情防控部门报告,引导发热患者自驾或联系120就近转运至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五)联防联控。

12.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疾控、教育等部门的联系,及时准确掌握信息,积极获取专业指导,加强联防联控。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及时落实各项要求,履行好防疫责任。

13.加强信息报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发现肺炎疑似病例应立即对人员进行隔离,同时向属地疾控部门、学区(学校)及市教体局报告。不得漏报、迟报、瞒报。

二、线下培训恢复后的工作

(六)制度执行。

14.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根据属地镇街疫情防控部门工作要求,加强疫情防控领导及人员配备等组织管理工作,制定线下培训工作方案、日常防控方案、应急预案、舆情应对预案等,及时落实疫情防控及教育教学各项要求,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正常运行,培训活动有序开展。

(七)保障措施。

15.开展全员培训。对全体教职工、学员进行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开展体温监测、清洁消毒、应急处置等培训,组织模拟演练。

16.实施小班教学。各培训机构应通过调整课程安排分批次实施小班教学,单人单桌,课桌间距至少在一米以上,避免学员过多造成聚集。

17.保持环境及个人卫生。坚持培训期间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清洁卫生及消毒处理,对门厅、走廊、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并注意及时清理。教室、办公室等活动场所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引导学员和教职工个人养成正确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的好习惯。

19.及时补充物资储备。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及时补充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消耗性物资,保证消毒清洁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八)加强监测。

20.加强安全管理。对设施维护、物资配送、监督检查等外来人员进出培训机构,采取严格控制、严格登记。严禁非必需外来人员进入培训机构。

21.落实疫情动态监测制度。未出隔离期或出现身体不适的教职员工和学员不得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或到校接受培训。

22.严格考勤管理。严格落实考勤制度,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做好因病缺勤的教职工和学员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

23.坚持出入检查、日常体温检测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认真落实所有人员出入检查、晨午两次体温检测制度。中小学生应出示由就读学校统一制作的“学校(幼儿园)师生出入校门通行卡”,体温检测正常后方可参加培训。

做好出入人员信息登记和整理汇总,按规定时间(下午3点前)将教职工出勤情况、学员入学情况、有无异常等主要信息汇总报属地学区(学校)。一旦发现教职工或学员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第一时间暂时隔离,立即上报疾控部门、属地学区(学校)及市教体局,不得漏报、迟报、瞒报。

24.市培训机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联系电话:

市教体局:

市人民医院:

市中医院:

市中心医院:

与属地学区(学校)通过培训机构专用微信群、专职人员联系电话或专用办公电话加强联系,专用办公电话由属地学区(学校)向培训机构公布。

(九)违规惩戒。

25.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对未经批准擅自提前开展线下培训、或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执行不力、防控措施落实不严,从而造成疫情蔓延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