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单位工作方案7篇

时间:2022-08-05 10:37:56

卫生事业单位工作方案7篇

第一篇: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全县“一主四辅”发展规划和卫生工作实际,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通过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系架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确保到“十三五”规划末期,建立起均衡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规划编制工作由政府主导,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科学决策,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社会的认可度。

(二)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推进,统筹卫生事业各方面工作,结合阶段性特征,集中研究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卫生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所突破。

(三)因地制宜和相互协调相结合

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亮点,彰显个性,加强衔接,确保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协调。

(四)宏观规划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把握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规划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具体详实,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相结合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改革创新,体现“扩量提质,升级增效”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客观基础和现实支撑,扎实稳妥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十二五”规划实施评估的时点为2011年至2014年底的完成实绩及2015年预计完成情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点围绕“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总目标、重点卫生工作、主要建设项目、重要保障措施等方面开展评估。评估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目标或工作任务完成的实绩。包括约束性指标实现情况、采取的工作措施、目前工作进展、出台的政策、经济或社会效益、工作在省市范围内先进性评价等。

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包括未实现目标或任务的领域及具体指标数据、已实现目标但下步发展受限的领域及具体数据、相关的原因及由此总结出来的下五年重点突破目标和工作措施。

评估工作分工详见附件2。

(二)积极研究“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整理上级新出台各项卫生政策(法规),研究、提出“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2.根据职能范围,研究、分析当前社会上突出的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的新需求、新矛盾、新问题。

(三)明确“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重点项目

在对“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全面评估的同时,根据国务院和省、市、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立足我县实际,紧紧围绕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试点、促进社会资本办医等五个方面重点,扎实开展医疗资源配置、医疗卫生、城乡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爱国卫生、中医药事业发展、卫生科研及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信息化等各个专项研究,分块明确“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形成任务与需求相结合、目标与要求相对应的“十三五”卫生规划体系。县直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要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规划能与省市规划相衔接,项目能纳入省市规划的总盘子。

具体工作分工详见附件3。

四、时间安排

按照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编制总体安排和卫生工作实际,编制“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部署阶段(2015年7月31日前)

1.制定《县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成立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3.下达工作任务交办单,明确任务、时间、要求。

(二)前期研究阶段(2015年8月1日—8月30日)

1.各科室分块做好“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2.各科室分块研究“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形成书面材料,经分管领导签字审阅后报局办公室。

3.局办公室起草形成全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初稿。

(三)规划编制阶段(2015年9月1日--2015年年底)

1.局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对全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初稿进行交流论证、修改完善。

2.召开相关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加强各方面协调和衔接,做好规划涉及内容的调整,提高政策建议、改革措施和重大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按照程序报县发改委和县政府办审定,修改完善后形成全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报市卫生局备案。

五、保障措施

编制“十三五”规划是一项系统性、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单位、各科室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局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县镇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负责,亲自参与,亲自把关。

(二)创新工作方法。各科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工作的需求,紧紧围绕医改目标要求,创新方法、借力借脑、上下对接、科学编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确保按时完成。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局机关各科室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及时完成各科室下达的各项任务。各科室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统筹安排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完成线上规划并及时报送局办公室,确保“十三五”卫生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二篇:麻风病监测点工作方案

2015年我县被确定为省麻风病监测点项目县,为顺利开展并如期完成麻风病监测点项目任务,建立与完善我县麻风病预警工作机制,现根据《2015年省麻风病监测点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

进一步推进全县麻风病监测工作机制建设,早期发现麻风病人,提高麻风病防治工作质量。

二、指标

(一)各镇年度报告麻风病疑似病例不少于常住人口的1/万;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本年度报告麻风病疑似病例分别不少于2例。

(二)各医疗单位建立和实行麻风疑似病例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县疾控中心做好麻风疑似病例复核和督导等制度的落实,确保监测点监测“四个”制度100%。

(三)县、镇、村医疗单位至少有一名医生接受麻风病监测点工作方案培训。

(四)县疾控中心明确1名具备查菌、诊断技能的专业防治人员。

(五)新(复)发诊断及严重不良麻风反应的正确处置率100%。

(六)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的皮肤科、神经科、各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内科等重点科室至少在显著位置张贴一份《麻风病早知道》健康宣传材料;村级卫生室《麻风病早知道》使用张贴率100%。

(七)年内在省、市疾控网站或《省疾控信息》至少刊用麻风防治信息一篇。

三、项目覆盖范围

全县11个镇。

四、麻风病监测病例定义

(一)诊断原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皮肤涂片检查AFB和组织活检的麻风病特异性病理改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及时地做出诊断。

(二)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浅色斑、红斑、丘疹、斑块、结节或弥漫浸润等皮损,病程大多慢性,同时不具备其他皮肤病的特点;

(2)皮损或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明确的浅感觉障碍(减退或丧失)或闭汗;

(3)明确的周围浅神经粗大。

2.实验室检测

(1)皮肤切刮液涂片检查AFB阳性;

(2)损害活检组织学检查有麻风病特异性病理改变或AFB阳性,有下述变化之一者:①组织细胞、泡沫细胞肉芽肿病变中查到典型的AFB;②神经组织内查到AFB;③非特异性浸润内查到典型的AFB;④神经内有结核样肉芽肿;⑤神经内有非特异性炎症,而切片其他部分有结核样肉芽肿变化;⑥组织病理的免疫组化(S-100蛋白)染色,在损害中查到破坏的神经组织。

(三)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符合临床表现三项任何一项者或实验室检测皮肤切刮液涂片检查AFB阳性者;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临床表现三项中任何两项者。

3.确诊病例

(1)符合临床表现三项任何一项同时符合皮肤涂片检查AFB阳性者;

(2)疑似病例同时符合损害活检组织学检查有麻风病特异性病理改变之一者。

4.麻风病复发病例完成正规抗麻风病治疗的规定疗程,显示正常疗效的患者,在停药监测期或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参见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12年版)后出现临床、细菌或组织病理学上疾病再活动的证据。麻风复发病例诊断标准详见《麻风病诊断标准》(WS291-2008)之规定。

5.麻风病现症病例指具有活动性体征或查菌阳性,尚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病例。

6.早期病例皮损较少,病期较短(一般指2年以内)且尚未发生可见畸形或损伤的新病例。

7.晚期病例病期长(一般超过2年),皮损广泛或已发生可见畸形或损伤的新病例。

五、工作程序和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县级麻风病监测系统,落实工作责任

县卫生局负责建立由卫生局、疾控中心、县、镇医疗机构以及村卫生室组成的麻风病监测系统。

1.县卫生局负责制定并下发全县麻风病监测点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将麻风病监测工作列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组织开展全县麻风病监测工作。

2.疾控中心配备适应工作任务的人员、经费和设备。根据本实施工作方案的要求,逐项落实监测工作内容;接受上级疾控中心的培训与指导,规范各项监测工作;为医疗单位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省麻风疑似病例报告卡》及监测相关表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复核接到报告的麻风病疑似病例,落实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体检和停药监测现症病人的随访;对高度疑似病例,经征求上级业务机构意见后,可转诊至当地省辖市麻风病诊治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督导辖区内县、乡镇级医疗单位的麻风疑似病例的登记、上报、转诊工作;安排专人定期收集、整理、汇总和上报、分析、反馈监测数据;定期对本地的麻风病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对原始记录、技术资料档案及原始报告卡进行长期保存和管理;麻风病监测工作列入年度麻风病防治工作总结。

3.县、镇医疗单位负责将就诊的麻风病疑似病例、麻风病例进行登记,并向县疾控中心进行报告和转诊;协助县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麻风病监测工作督导;对单位的医护人员进行麻风防治知识及传染病防治法培训。

4.村卫生室负责将发现的麻风病疑似病例进行登记,并转诊、上报至镇(中心)卫生院;协助县疾控中心进行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向群众开展麻风防治宣传工作。

(二)组织动员,落实麻风病监测工作任务

1.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当地疾控中心、县、乡医疗机构、乡镇防保所等单位和部门召开项目启动会议,与各相关单位签订责任书;成立以县卫生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监测点领导小组。

2.制定奖惩制度。对监测工作取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发生因漏诊、误诊或未登记、未报告、未转诊而延误麻风疑似病例诊断或造成病人残疾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追究责任。

3.各级医疗单位将《省麻风疑似病例筛检流程图》(附件1)制图上墙。

(三)分级培训,提高麻风病监测工作能力和水平

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县级医疗单位的皮肤、神经、中医以及预防保健科的医生,乡镇医院的皮肤科或外科医生,乡防保所医生进行麻风病防治知识、本工作方案、麻风疑似病例登记、报告、转诊制度等知识培训,并给予考核;县疾控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协助,乡医院(防保所)组织,对乡镇所辖的各村卫生室的主要村医进行麻风防治知识、麻风疑似病例登记、报告、转诊制度以及《省麻风疑似病例报告卡》填写等知识培训。

(四)落实制度,规范有序开展麻风病监测工作

1.落实麻风病监测工作“四个”制度

(1)建立和实行麻风疑似病例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在首诊麻风疑似病例后,应在《省麻风疑似病例登记表》(附件2,即A3)中进行登记,同时应填写《省麻风疑似病例报告卡》。

2)除村卫生室外,各医疗机构在24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电话报告并寄送报告卡,同时填写《省麻风疑似病例转诊单》(附件3,即A4),并尽可能将病人转诊于当地疾控中心进行检查诊断;村卫生室向所在乡镇医院(防保所)报告并送交《省麻风疑似病例登记表》和《省麻风疑似病例报告卡》,乡镇医院(防保所)立即对报告的麻风疑似病例进行复核,对不能排除和确诊麻风病的疑似病例,由乡镇医院(防保所)按照以上程序处置。各医疗机构如暂时无法转诊,则留取病人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告知病人留在住处,等候专业人员复诊。

3)如无麻风疑似病例报告,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须每月使用《省麻风疑似病例月报表》(附件4,即D1)在下个月5日前向当地疾控中心进行零报告。

4)县疾控中心按季度汇总,填写《省麻风疑似病例报告、筛查季报表》(附件5,即D2)分别上报市、省疾控中心。

(2)麻风疑似病例复核制度。县疾控中心在接到麻风疑似病例报告一周内,应组织对麻风疑似病例进行检查和诊断,如暂不能排除麻风病诊断者要使用《省麻风疑似病例随访观察记录表》(附件6)由专业麻风防治人员进行每月1的三个月的随访观察,必要时延长随访时间。为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所推荐的麻风疑似病人符合麻风病疑似病例标准的,县疾控中心将对首位推荐者给予每例50元的奖励。

(3)麻风病监测工作督导制度。县疾控中心应至少每季度1次,使用《省麻风病监测综合性医院工作督导表》(附件7)主动到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调查核实各报告单位有关麻风疑似病例的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的落实情况。

(4)新(复)麻风病例奖励制度。凡报告麻风疑似病例并最终经专业机构确诊的医护人员,县疾控中心给予麻风疑似病例首位报告人每例1000元奖励。

2.新(复)麻风病例的登记、报告、复核与监测

(1)县疾控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在首诊麻风新(复)发病例后,应立即登记和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全县实行麻风新(复)发病例复核诊断和季报制度。县疾控中心接到麻风病新(复)发现病例(含迁入病例)报告后,应及时对病例进行检查确认,填写《省麻风病新(复)发病人情况登记表》报市疾控中心审核后,由市疾控中心报省疾控中心;根据核查情况按季度逐级上报《省麻风新(复)发病例季报表》(附件9),对确诊的新(复)发麻风病例进行治疗和管理。无麻风新(复)发病例进行零报告。

(3)流行病学调查:县疾控中心在接到麻风病新(复)发病例报告后1周内,派人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病人籍贯、职业、居住地麻风病流行情况、家庭内成员麻风病患病情况、病人临床表现、诊治经过、麻风反应和畸残情况、实验室检测情况等,分析发病因素。

(4)密切接触者调查:密切接触者主要指病人的家庭成员,但也包括患者的周围邻居和朋友。县疾控中心在进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要对至少4名以上密切接触者调查进行麻风病相关症状和体症的询问和检查,填写《省麻风病例密切接触者检查登记表》(附件10),并注意定期随访检查。

(5)疫点调查:对新(复)发病人所在的疫点(独立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城镇街道或厂矿、学校)的普通人群进行麻风病调查。基层医务人员经过培训,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下,一同对疫点的全体居民进行逐一体检,筛查可能被传染而发病的遗漏患者,详细登记被查情况,由乡村医生填报《麻风病线索调查情况登记表》(见附表11)。对拒查和漏查者,将其名单交由村诊所医生进行补查。

3.流动人口麻风病监测

由各镇(中心)卫生院组织所辖村卫生室定期对来自于麻风高流行地区的流动人口进行麻风病线索排查(采用附表12县外来人口皮肤病检查登记表进行登记),对发现的麻风疑似病例按照麻风疑似病例登记、报告和转诊程序处置。

4.麻风现症病例监测

目前仍由疾控中心管理的现症病例,县疾控中心须在患者联合化疗期间每月1次进行随访检查,以后每6个月随访检查1次;开始的6个月内,每月1次,之后每3个月1次进行麻风周围神经功能的检查;每年至少查菌1次;如病人发生神经炎、麻风反应等,应适当增加随访频率,检查结果在患者麻风病历的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每例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须进行1次麻风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询问和检查,并登记《省麻风病密切接触者检查登记表》(附件10)。以上所有检查结果须及时录入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

5.麻风治愈者随访及家属健康检查

对历史登记的麻风病人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病人的死亡、外迁、失访等情况,掌握现有存活治愈麻风病人基本情况;对存活治愈麻风病人的家属进行登记和检查,填写《县麻风病治愈存活者及家属登记检查表》及汇总表(附件13及附表14)。如发现麻风疑似病例或新病人,进入麻风病监测工作程序。

六、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到位。县卫生局成立麻风病监测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承担全县麻风病监测工作组织领导和技术支持。把该工作纳入我县疾病预防控制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和管理,确保完成监测点麻风疑似病例报告、麻风病例密切接触者检查任务数。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工作进行日常督导和评估,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实施麻风病监测工作取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二是措施到位。县疾控中心明确具体领导负责监测工作,业务科室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实施监测工作;做好监测系统组成单位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保证监测所需的各种物资和技术支持;定期主动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麻风病监测工作进行督导,解决存在的问题;按规定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上报各类工作资料。

三是协作到位。各级医疗机构要指定责任科室和人员负责麻风病监测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协助疾病控制机构做好麻风疑似病例的复核和工作督导。

七、实施步骤

(一)2015年7月下旬。召开麻风病监测点项目推进工作会议,并对全县各镇(中心)卫生院防保所长、麻风病防治医生和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的防保科、皮肤科、神经科医生进行麻风病防治业务及项目工作内容进行培训。

(二)2015年7月30日前。各单位完善实施“县麻风病监测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计划。

(三)2015年8月1日至10日。各镇(中心)卫生院组织对辖区镇村医务人员麻风病及项目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并开展麻风病知识宣传。

(四)2015年8月10日至20日。各医疗单位对单位内相关科室《省麻风疑似病例筛检流程图》进行核查,没有或已损坏了流程图应及时更新并制作上墙,并确保各相关科室和每个村卫生室显著位置有《麻风病早知道》张贴画。

(五)2015年8月到10月中旬。各医疗单位组织落实“县麻风病监测点项目”工作,各镇(中心)卫生院防保所于7月底前完成麻风治愈者随访及家属健康检查工作,并将检查汇总表格上报给县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科。县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科8月组织人员对麻风病疑似病例进行复核排查,10月底前进行项目资料整理、归档和汇总,并做好迎接省市有关部门考核验收工作。

第三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案

一、服务对象和内容

1.服务对象

在全县城乡范围内,对常住居民提供各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

2.服务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去年的11大类43项调整为12大类45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高血压患者、II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以及新增加的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包括:0-3岁儿童中医调养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二、主要工作任务

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至40元。项目调整主要是巩固现有项目,扩大服务覆盖面,扩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突出重点,适当增加新项目,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

1.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

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以及镇卫生院就诊人群等为重点,扩大健康档案覆盖面,2015年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要达到80%以上,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95%以上。要进一步规范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加大检查力度,保证档案信息真实完整。促进健康档案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衔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更新机制,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发挥健康档案在疾病控制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基层医生接诊就诊患者的时候,首先查阅患者的健康档案,对患者的健康信息进行更新并录入其就诊信息。

2.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树立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将健康教育融入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性和适用性,注重发挥中医药健康教育作用。结合爱国卫生工作和各种卫生主题宣传日,进一步利用讲座、媒体宣传等形式,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加强个体化健康指导,为重点人群制订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服务对象参与度和依从性。居民健康素养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达到90%以上。

3.巩固和加强预防接种工作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要进一步改善接种服务环境,强化安全注射,有效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加大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力度,定期开展漏种排查并及时补种。

4.提高儿童健康管理水平

接产医疗机构要及时汇总本地新生儿出生信息并转至镇卫生院,方便其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镇卫生院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2011年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为辖区内0-6岁儿童免费提供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测、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评估、健康指导等服务。新生儿访视率≥95%,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5%。

5.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

各妇幼保健机构按规范要求为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保证孕产妇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访视服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

6.进一步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

各镇卫生院根据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和身体状况,制订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和工作时间,采取多种形式,有序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要保证老年人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并做好检查结果反馈工作,切实发挥体检在疾病筛查和健康指导中的作用,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5%,健康体检表填写完整率达到100%。

7.提高慢性病管理率和控制率

通过日常门诊、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途径,加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和发现力度,准确掌握患病情况,提高知晓率。要及时将发现的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规范提供服务,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要分别达到55%以上。要将慢性病随访工作与镇卫生院门诊服务相结合,根据患者病情,加强生活方式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血压控制率达45%以上、血糖控制率达40%以上。

8.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要加强与公安、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协作,加强与街道(乡镇)、居(村)委会联系,建立日常筛查机制,及时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新发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加强分类管理,根据患者病情相应增加随访次数,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提高病情稳定率。按照“应管尽管”原则,将发现并登记在册的居家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全部纳入管理。全年随访至少4次,免费检查1次,对基本稳定和不稳定的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增加4次随访。另外要加强精神病专科医护人员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对重性精神病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9.做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

各单位要按照规范要求,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做好发现、登记等工作,并按照相关时限及时上报。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病人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等工作。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100%,传染病报告准确率100%,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100%,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100%。

10.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完善卫生监督协管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认真开展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工作。对辖区协管对象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变动情况,做好巡查、信息报告等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文书书写规范。

11.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医人员,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中的作用,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

12.加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加强对可疑患者推介就诊和转诊工作,完成病人发现指标,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对结核病患者(包括耐多药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科学分工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科学分工,切实做好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等机构作为业务管理单位,在县卫生局统一组织下,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宣传教育、健康咨询、督导检查等业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2.乡镇卫生院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主要负责提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负责指导辖区内村卫生室的业务工作,考核其工作进展情况,每2个月至少一次督导检查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3.村卫生室协助镇卫生院开展项目工作,并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4.镇卫生院结合健康团队和签约服务,实行划片包干,签约服务,定期深入村卫生室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5.针对镇卫生院不能开展的服务内容,由县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实施单位,拨付服务资金。

(二)合理分配、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

项目补助经费主要用于镇卫生院按照规定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经绩效考核后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单位经常性收入统筹使用。调动村医积极性,将村医能够承担的项目工作尽量交由其承担,根据苏政办发〔2015〕38号文件要求村卫生室项目经费下达人均22元。项目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开展的人员、耗材及公用支出,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投资等支出。

(三)加强绩效考核和宣传创新工作

各单位合理分解各项任务,加强项目日常管理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服务规范开展和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加强项目实施数据的上报和管理,建立数据季报制度,并以适当形式公布。要坚决制止虚报浮夸行为,一经发现,要通过通报批评、取消服务资格、扣减经费补助等方式予以严肃处理。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案,细化考核内容,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管理和资金分配挂钩。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居民知晓率。项目实施单位要在辖区显著位置以适当形式公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政策、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数量和服务方式等,接受居民和媒体监督。要根据国家和省相关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创新工作。

第四篇:高、中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高、中考卫生保障工作由县卫生局统一组织,县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120急救站按各自职责具体承担保障任务。

二、工作内容

(一)卫生监督

在考前及考试期间,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对中考考生入住宾馆开展内外环境卫生、消毒设施卫生监督检查,及时排除卫生隐患。考生入住宾馆名单见附件一。

(二)疾病预防控制

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要广泛开展卫生宣教工作,让考生及家长了解和掌握有关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身防护能力。在考试期间要严格落实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关管理规定,发现问题要立即响应、规范处置、严防扩散。

(三)医疗救护

1.考试期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各安排急救车辆进驻考点进行全程医疗保障,每部急救车要至少安排医护人员各1名随车保障,配齐急救药品及器械。具体日程及考点安排见附件二。

2.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急诊科等相关重点科室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值班,保持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确保考试期间考生、工作人员和家长及时就诊。

3.遇考生在考试期间突发不适及疾病时,现场保障医务人员要根据考生情况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必要时由专用车辆送医院进行救治。

4.县120急救站要安排一辆高、中考专用救护车待命。在接到考生或相关人员发出医疗救护信息后,要立即按照有关急救原则及时启动急救绿色通道进行急救。

(四)应急准备

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急救人员、车辆、设备、仪器、药品的准备工作,制定院内外应急预案,确保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置。

三、有关要求

1.考试期间医疗保障工作由医政科负责安排、协调,公共场所卫生保障工作由法监科负责安排、协调。局医政科联系人及电话:;局法监科联系人及电话:。

2.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2015年高、中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3.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严格认真、热情服务。对考生及有关人员要做到态度温和,耐心做好沟通解释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4.参加保障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服从考务部门的统一指挥,保持通讯畅通。

5.对于高、中考期间发生的突发情况,由各单位分管领导负责核实并及时上报。

第五篇: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及县综治委相关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卫生系统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紧紧围绕平安建设的任务要求,以构建和谐医院为目标,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以改善医患关系为主线,坚持以我为主,善于作为,强化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着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改善医疗执业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院内部医患纠纷、刑事案件、治安事件和安全隐患,增强医院治安防控能力,完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平安医院建设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主要内容

(一)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1.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为患者提供及时、方便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3.广泛开展“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志愿者医院服务”等活动。

4.开展临床医路管理,加强考核评价,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

5.大力扶持农村医疗机构,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二)妥善处置医患纠纷

1.按照及时发现,有效处置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情况评估研判机制,切实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2.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越级上访事件,避免因医患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3.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管理及人民调解专业队伍建设,完善调解程序,建立医患纠纷联调联动机制,促进调保结合,提升调节水平,更好的发挥第三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作用。

4.继续积极探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的服务能力。积极加强与保险公司之间协调沟通,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医责险条款、费率、险种、理赔程序,并把医疗责任保险与医患纠纷调处有机结合起来,化解医疗风险。

5.进一步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按照优先出警、优先受理、优先查处的原则依法妥善处理医患纠纷事件,坚决从严打击职业“医闹”。

(三)强化安全防范管理

1.定期组织重点岗位及特种设备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持证上岗率100%;落实内部安全保卫措施、安全责任制和毒、麻、精神、放射性药品的管理制度。

2.强化重要部位和重点科室的安全管理,重点要害部位技防设施安装到位,定期检查维护,注重日常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内部安全隐患。

3.制定和完善防恐怖、防破坏、防灾害事故、防群体性事件等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4.加强与基层社区组织、公安派出机构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打击涉医违法行为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扎实的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采取集中整治行动和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医疗美容、推拿按摩和违法违规医疗广告以及超范围执业等进行执法检查。

2.按照整顿与建设并举的管理模式,将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与加强医疗机构审批和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提高行政审批人员、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为平安医院创建创造优良的医疗环境。

3.针对医院周边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开展联合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医疗广告、非法印刷品、违章摊点。

(五)营造平安创建氛围

1.强化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意识,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最新的政务信息和医疗服务信息,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医务工作者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精神,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

3.注重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特殊性、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的宣传,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和医疗损害纠纷。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的指导,局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卫生系统平安创建的组织、督查和协调等日常工作。各单位均要成立平安医院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具体步骤

(一)安排部署,宣传发动(4月底前)

县局制定下发有关文件,明确创建活动总体目标、主要任务、职责及工作要求,召开全县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推进会议,安排部署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各单位深入宣传平安医院创建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按照实施方案主要措施,结合各医疗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创建计划,将任务逐一分解,做到任务落实、责任落实。

(二)全面推动,督促指导(5月至12月)

单位根据创建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措施。要按照“十有”(有健全的组织网络和保障体系、有部署、有考核、有奖惩办法、有表彰、有责任追究、有过硬的典型、有系统的相关制度、有群众认可的工作效果和特色、有完备的工作台帐)的要求,扎实开展活动。每季度至少集中力量,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并按照长效管理要求,强化各项措施,严格管理,全面提高。县卫生局每季度随机抽查,每半年全面检查一次,通报检查结果。同时,我局将平安医院创建年度考评结果与各单位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结合。

(三)考核评比,总结表彰(11月至12月)

局平安医院创建领导小组根据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意见和考评标准,定期组织开展考评工作,对创建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医院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创建先进单位报县综治委予以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认真制定本单位开展平安医院(单位)创建活动的年度计划或实施方案,把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作为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健全平安创建领导组织和机构,分解任务,量化指标,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职能科室具体抓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机制,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会议、专栏、板报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平安医院创建的目的、任务、成效、经验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要加强涉医宣传工作,沟通、协调和引导新闻媒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好人好事,宣传临床医学的特殊性,加强对患者依法处置医患纠纷的引导,掌握好对医患纠纷宣传报道的尺度。强化信息公开意识,推进政务公开和医院院务公开,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通报机制。

(三)认真履行创建职责。各单位要根据创建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把平安医院(单位)创建作为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医院治安、树立行业形象等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建立平安医院(单位)创建活动长效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创建质量。要把创建活动与单位的其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要做好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在创建活动中要完善创建活动的各种档案、台帐和资料,努力推进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第六篇:医务室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净化医疗市场,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决定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开展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一、工作目标

以《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开展个体诊所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医疗质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通过专项行动使医疗服务市场更加规范,医疗服务秩序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进,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整顿与规范相结合,使我县医疗服务市场沿着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道路健康发展。

二、执法检查对象

各个体诊所、各企事业单位医务室。

三、执法检查内容

(一)医疗机构依法执业

1.有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有无超范围执业;

3.有无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二)医院感染及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1.有无感染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及相关科室规章制度;

2.是否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交接登记制度;

3.医疗废物是否分类包装、包装袋(或容器)是否符合规定。

(三)传染病防治

1.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2.传染病疫情登记情况;

(四)药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1.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渠道是否正规;

2.药品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贮存需求;

3.是否存在过期药械及其他质量问题。

(五)医疗质量情况

1.是否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2.是否按规范书写门诊病历、处方;

3.是否进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4.是否落实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规定。

四、工作步骤

(一)开展摸底调查(5月25—29日)。由卫生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县各个体诊所、医务室的数量、工作环境、废弃物处置、药品来源、门诊处方、医护人员从业资格等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

(二)组织培训、完善制度(5月30日-6月2日)。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由卫生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完善个体诊所《岗位职责》、《药品质量监制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置程序》等管理制度,并组织一次诊所负责人医疗质量等相关知识业务培训。

(三)集中治理阶段(6月3日—12日)。卫生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照标准对每个诊所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视情节轻重进行警告、处罚或吊销医疗机构许可证。

(四)建立长效机制。由卫生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业务指导,就专业知识、综合服务素质等定期培训,对个体诊所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并按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标准进行记分,与医疗执业许可证年检挂钩,同时限制和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诊所审批。

五、工作要求

(一)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机构执行卫生法律、法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强化依法执业意识,完善医疗管理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管理制度,杜绝各种非法行医行为及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对医疗市场依法监管的职责,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行医,控制并减少医源性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

(三)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责令并指导医疗机构进行整改,确保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第七篇:为官乱为为官不为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问责、问效为抓手,严肃惩治“乱作为”,严厉问责“不作为”,消除“中梗阻”,追责“太平官”、“逍遥官”,持续改进作风,优化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为全力保障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社会“扩量提质、充分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整治目标

通过集中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实现“五个明显”: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精神面貌明显改观;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心系百姓、执政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干部清正、从政清廉,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三、整治范围

全县卫生系统机关及所属单位全体工作人员。

四、整治内容

(一)“为官乱为”整治内容

1.违规决策。对“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制定、与法律法规、上级政策相违背的文件、规定。

2.错误履职。不正确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的决定、决议、命令;错误处理和报告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问题;违反行业禁令;超越职责权限、违反规定程序或者违反自由裁量权分档量化等规定作出行政决定。

3.以权谋私。工作中故意刁难,设置障碍,吃拿卡要;收回扣、拿红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暗示、要求,甚至强迫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安排消费、报销费用,为亲属朋友经商办企业、承揽工程(项目)谋取不正当利益;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评比、乱培训。

4.滥用职权。违规设定审批项目、增加审批环节或者前置条件;违规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实施或者强令、授意他人实施违反法律法规、政策的行为;干扰、阻挠、对抗执纪执法机关、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执法不公或不按程序执法;违法取证、办案,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以罚代法、以罚代刑。

(二)“为官不为”整治内容

1.敷衍塞责。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安排、重点项目任务不贯彻不落实;在职权范围内应当决策决定而不决策决定;对举报投诉事项和企业及群众的合理诉求不查不纠、搪塞应付;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只部署,不落实、不督查,当“甩手掌柜”。

2.推诿扯皮。职责边界不清、责任意识不强,上下之间、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单位部门内部相互推诿,玩太极、踢皮球;对待群众态度生硬、消极应付,让群众办事来回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3.庸懒散拖。不落实首问负责制、否定报备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工作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擅自离岗、在岗不在位;上班时间打掼蛋、嗑瓜子、玩手机、逛淘宝等;精神不振、浑浑噩噩,出工不出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业务不精、能力不强、效率低下、办事拖拉。

4.监管不力。对分管的工作和人员不敢抓、不敢管、不愿担当,怕得罪人,当“老好人”;对职责范围内的监管事项疏于管理、监督不力,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不查不报。

五、整治措施

(一)科学界定权责。

1.建立行政权力清单。清理各单位、各部门行政权力,编制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明晰权力事项,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牵头科室:卫生局监察室、法监科,4月底前完成。)

2.建立职责清单。梳理各部门工作职责,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编制职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厘清部门职能界限,解决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牵头科室:卫生局办公室、人事科,4月底前完成。)

3.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监管执法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宽社会组织登记,着力培育社会组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深化卫生机构改革。(牵头科室:卫生局法监科,12月底前完成。)

(二)推动阳光行权。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实现全县卫生系统行政机关、行政权力、电子监察网上全覆盖,切实做到全上网、真上网,打造权力运行数据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办理网络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实时化,实现权力运行过程可检查、结果可知晓、责任可追溯。(牵头科室:卫生局信息科,12月底前完成。)

(三)完善服务机制。一是三级联动服务机制。推动“县、镇、村(居)”三级贯通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务服务的管理、监督、评价、责任追究机制。二是效能提升工作机制。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实时评价等制度。

(四)强化监督检查。一是各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两为”整治工作的监督,公布举报投诉电话,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内部监督。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平台,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和舆论监督。三是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视察“两为”整治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四是组织企业和群众等服务对象开展质询和评议活动,提高监督质效。五是开展“两为”整治面对面公开问政,增强监督震慑力。六是实施部门双月巡查、监督员不定期暗访巡查、纪检监察部门重点巡查“三方巡查”制度,使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牵头单位:卫生局纪委,12月底前完成。)

(五)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量化指标,强化对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多层次、多维度的考核评估,着力构建组织考核、领导评价、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机制,科学研判干部的“显绩”与“潜绩”、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并将研判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能者上、庸者让、懒者下的奖惩机制。(牵头单位:卫生局人事科,12月底前完成。)

(六)严格责任追究。对“两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究一起,综合运用党政纪、组织处理等手段,不仅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所在单位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坚决予以公开曝光。强化问责结果运用,做到“四个一律”:问责决定书一律存入档案,问责结果一律公开,被问责人当年度一律不得评先评优,被问责人在影响期内一律不得提拔使用。(牵头单位:卫生局纪委,12月底前完成。)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卫生局纪委牵头负责全县卫生系统“两为”专项整治工作。各单位是“两为”整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负总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整治工作,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认真组织实施。“两为”整治工作分宣传发动、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四个阶段推进。宣传发动阶段(3月底前完成):全县卫生系统所属各单位要迅速对“两为”整治进行动员部署,研究细化“两为”整治方案,整治方案3月底前书面报卫生局纪委监察室。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党纪党规、法律法规和宗旨教育,把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两为”整治的要求上来,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自查自纠阶段(6月底前完成):全县卫生系统所属各单位要对照权力清单和职责清单,通过走访企业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主动查找、及时纠正“两为”方面的突出表现和主要问题。整改落实阶段(10月底前完成):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的目的、措施、进度和要求,确保整改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章立制阶段(12月底前完成):在自查自纠、整改落实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全县卫生系统所属各单位、各科室修订完善的制度报县卫生局纪委监察室汇总后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12月中旬,卫生局将对各单位整治工作开展检查验收。

(三)务求工作实效。“两为”整治工作面广量大,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卫生局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加大督查问责力度,统筹推进全县卫生系统“两为”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卫生局人事科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推进实绩公示,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各单位要积极争取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两为”整治开展情况,在全县卫生系统营造大力整治“两为”的强烈氛围。纪检监察部门要审核把关职责清单,卫生局法监科要深化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卫生局人事科要强化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考核。监察室、法监科要审核把关行政权力清单,监督行政执法行为,及时纠正违法违规问题。各单位要拓展深化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软环境,要结合“两为”整治,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管理职责,增强执行力,提高履职能力。行政执法、监管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制止、纠正、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各单位要深化服务机制和体系建设,开展服务品牌创建和服务标兵竞赛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