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抓工业三年规划刚要

时间:2022-06-02 04:23:00

力抓工业三年规划刚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经济区规划》,充分发挥工业在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中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制定工业三年强攻规划纲要(-年)。

一、规划基础

(一)工业总量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由年的12881亿元扩大到年的26108亿元,年均增长266%;主营业务收入由年的41737亿元扩大到年的98142亿元,年均增长33%。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全省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由年的387%提高到年的418%,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较高水平,“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

(二)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顺利推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84户,其中20亿元以上的28户,50亿元以上的10户,100亿元以上的7户。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工业园区达到20个,其中过200亿元的6个,过500亿元的1个。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年,六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递增30%以上,占全省工业比重60%以上。钢铁、化工、建材、汽车、食品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光伏、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235%,非公有制工业占73%。

(三)工业企业“四率”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效益不断提升。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168029元/人·年,同比增长61%;人均创利率29247元,同比增长41%;资金利润率94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由年的4237亿元扩大到年的9427亿元,年均增长30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年的1747%提高到年的2338%,年均提高近20个百分点。

(四)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进,工业后劲不断增强。年以来,围绕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开工建设1500多个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为全省工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年,全省共完成工业投资76596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半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6405亿元。

(五)工业发展条件日趋完善,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省94个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工业越来越向园区集中,土地开发规模和集约效应日益显现。电力、污水处理厂、物流、通关等条件日益完善。创业环境逐步改善,工业对外开放品牌形象逐步树立,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虽然工业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工业总量偏小,工业化水平不高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中部六省仍处末位。产业层次不高,传统产业比重过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特色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自主创新不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部级技术中心和工艺中心数量少,能引领技术潮流、占据技术制高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多。

二、主要思路和目标

(一)主要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技术进步为动力,强攻工业总量的扩大,进一步提高工业占GDP(生产总值,下同)的比重;强攻技术含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提高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强攻发展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强企业,提高投入产出比;强攻单位产值排放量的减少,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工业的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工业“三废”处理水平,为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500亿元以上、力争5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力争达到20000亿元;利税总额年均增长25%,力争达到2000亿元。

三、总体要求与重点任务

(一)总体要求。

1.发展速度领先。力争工业发展速度全国领先,特别是要在中部地区领先,工业增速要高于全国平均8-10个百分点,高于中部地区平均3-5个百分点。

2.投资增幅领先。力争工业投资增速全国领先,利用外资中部领先。-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保持在60%以上。

3.企业“四率”水平领先。力争更多工业企业“四率”水平在同行业领先,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全能冠军或单打冠军。每个行业至少有1个企业、一半以上行业均有3个以上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20位,每个行业经济总量前10位的重点企业“四率”明显高于全省或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

4.发展方式领先。力争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先,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三废”综合利用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降低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每年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从2008年的3963%提高到年的45%以上。

5.发展环境领先。力争企业发展环境领先,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等主题活动,继续打造“四最”品牌,切实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重点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推行政务公开等方面实行体制机制创新。

(二)重点任务。

1.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000亿元以上;滚动实施3000项投资超亿元项目,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300项以上。抓好南昌航空工业城、江铜10万吨铜板带、蓝星星火40万吨有机硅单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抓好南昌晶能光电蓝绿光芯片、赣州金力永磁电机、大余隆鑫泰钨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达产达标;抓好新余赛维LDK万吨级高纯硅、南昌奥克斯空调二期、高安新明珠建筑陶瓷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

2.培植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优势产业。在实现有色、钢铁和光伏三大产业过千亿元基础上,再培育扶持食品、石化、行走机械、电子信息及家电、建材五大产业过千亿元。其中:有色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利税年均增长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0亿元、利税240亿元;钢铁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利税年均增长22%以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利税100亿元;光伏产业,-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年均增长70%以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利税200亿元;食品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8%、利税年均增长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利税185亿元;石化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7%、利税年均增长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利税135亿元;行走机械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利税年均增长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亿元、利税100亿元;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利税年均增长3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利税110亿元;建材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年均增长20%以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利税90亿元。

3.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到年,形成12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工业企业,其中:过20亿元的50户、过50亿元的30户、过60亿元的25户、过100亿元的20户、过500亿元的4户、过1000亿元的1户。

4.扶持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年,年均新增过百亿园区7个、过200亿元园区4个。到年,全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000亿元,形成40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工业园区,其中19个过200亿元、10个过300亿元、5个过500亿元、1个过800亿元。力促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萍乡经济开发区等过500亿元;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过300亿元。

5.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和当代新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培育壮大光伏、风能与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年,全省风能、核能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省汽车产业的8%左右;航空产业产值达到220亿元;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金属新材料产值达到3000亿元;非金属新材料产值达到600亿元;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四、组织实施与措施保障

(一)组织实施。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规划的组织领导。在健全完善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工信委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省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推进工业三年强攻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部署和协调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规划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工信委,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规划涉及的各重点企业、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规划的第一责任人,省属集团公司和市(县、区)政府负责人为所属企业和工业园区挂点责任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全力推进。

2.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面推进“十百千亿工程”,加强对项目引进、实施和达产达标的帮扶督导。一是着力提高组织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扩大工业总量、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赶超进位跨越发展为主攻方向,围绕生态经济区建设、“十百千亿工程”、“六个一工程”、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点园区产业集聚等重点,认真组织实施一大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推进一批投资过10亿、50亿甚至100亿重大项目的建设。以重大项目的实施,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加速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对已开工的、已完成备案核准的、已上报待批的重大工业项目进行分类指导、重点跟踪、重点调度。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前期工作,夯实项目储备库;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按时开工建设,提高项目开工率;着力抓好一批在建重大项目的实施,确保按计划进度推进;着力抓好一批全省关注的重大项目竣工投产,确保项目及早发力见效。三是加强调度考核。坚持和完善“四定两保”责任制,按照定时间、定责任、定考核、定奖励要求,落实项目调度帮扶责任。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协调推进和监测分析,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四报一会”制度,定期通报目标完成和项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前期推进和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每个重大项目按时开工、按时投产、及早见效。

3.加快推进产业集聚,积极创建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园区集约开发。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按照《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综合考虑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原材料市场、产品市场、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因素,突出特色,完善配套,以做强、做大、做特为目标,以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骨干产品为龙头,规划创建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将吉泰工业走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鹰潭铜产业示范基地、新余光伏产业基地、小蓝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一批省级产业基地打造成为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块状经济群。引导园区产业选商,瞄准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突出的项目,推动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工业园区集约利用土地,鼓励积极盘活用好现有土地存量,减少和杜绝土地闲置,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产出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集约化开发水平。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注重指导服务。以实施三年强攻工业战略为契机,进一步理顺我省产业基地管理关系,减少重复交叉管理。抓紧研究制定扶持省级产业基地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参照国家工信部相关标准,修订、完善《省省级产业基地认定办法(试行)》,细化认定标准,建立完善评估评价体系,提高科学性和操作性。加强对省级产业基地的调度分析,总结推广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专业指导,帮助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提升综合竞争力,争取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4.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对龙头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一是支持核心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围绕江铜集团、新钢公司、萍钢公司、赛维LDK公司、九江石化、江铃集团、洪都集团等一批现有基础好、潜力大、势头强的骨干企业,分年度制定发展目标,加大帮扶力度。采用市场配置、资产重组、入股参股、行政划拨等多种方式,引导省内外资源向优强企业集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推进公司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建立各层次人员激励机制。切实加强人力资源、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等企业内部管理,充分考虑职工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加快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快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国家名牌、省知名品牌培育力度,加强品牌宣传,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产知名品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多渠道、多形式指导服务企业开拓市场,重点支持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积极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不断开发新颖、优质、适销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市场认可度。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坚持以建设生态经济区为契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高效低耗的先进制造业和水平领先的高技术产业,坚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工程,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用能装备水平的准入门槛;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提取;鼓励支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余热余压发电。加强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推进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目标考核。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生态经济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省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省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省节能监察办法》的制定。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的节能目标;重点抓好300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强化对耗能大户节能监察、审计,严肃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6.进一步完善监测协调机制,加强对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规划的考核奖励。一是强化监测分析,把握运行趋势。建立情况通报和例会制度,定期调度、分析工业强攻三年战略运行情况,及时、全面、准确掌握运行动态,通过调度会、座谈会、现场办公会等,重点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考核奖励。将三年强攻工业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企业、集团公司、工业园区和行业,制定相关考核奖惩办法,明确发展责任,对于实施效果好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高规格的表彰奖励。

(二)要素保障。

1.煤电油运保障。完善电煤调运和储备机制,确保电力机组满负荷出力。做好电源点建设规划,使电力装机负荷适应并适度超前工业经济发展。做好电力平衡和需求侧管理,确保全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有序供应。强化成品油供应中的资源、运力、库存协调力度,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继续加强与铁路部门沟通联系和协调,确保重点企业运输需求。

2.信贷支持。搭建好企业资金需求与金融部门对接平台,引导银行信贷投向,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进一步加大信贷对工业的支持力度。

3.土地保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的工业三年强攻项目,优先满足用地需求。鼓励对工业园区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进行清理和置换,盘活利用存量土地。

4.人力资源。牢固树立企业家是最宝贵财富的理念,加大对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宣传、表彰。建立和完善工业管理干部使用机制,提拔重用发展工业有功人员。促进工业人才在全省不同企业、行业、地区间自由流动,提高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设立工业人才储备中心,建立健全全省工业人才需求信息库,及时向社会提供各类工业人才需求信息。创新企业人才选用机制和企业创新人才分配激励制度,确保各类工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三)政策保障。

1.资金和税收政策。省政府将加大对新增长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市、县(区)政府也要实行相应配套资金支持。进一步落实鼓励类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免征关税等税收鼓励政策。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加计扣除50%;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的部分,可按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经省工业、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从被认定之日起3年内由受益财政根据受益情况给予奖励。

2.奖励政策。在一年一度的省政府“工业崛起奖”中设立“工业三年强攻专项考核奖”,对企业、集团公司、工业园区进行目标考核,在全省上下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强攻工业浓厚氛围。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00亿元、300亿元及更大规模的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1000亿元及更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的优势产业,由省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市、县(区)政府也要实行相应奖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