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和学科教研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11 10:00:19

学科教学和学科教研工作意见

科建设和学科教研是常规教学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石。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主导下的课堂革命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迅速推进,以优质课堂为核心的学科建设不断增强,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突出学科核心地位成为新形势下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县中小学年级管理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短板日益突出,学科建设不均衡,学科深度教学不够、创新发展思维滞后、顶尖学科领军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等问题凸显,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和学科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制约了中小学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加强我校学科建设和学科教研工作,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工作,推进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深度转型,打造学科教学新常态,彰显办学特色,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目标与工作思路

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课程标准为学科建设的基本依据,以提升学科教育品质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建设一批学科团队业务素养高、学科质量优异的优质学科,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科建设示范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以打造学科领军人才和团队为重点,以优质学科评选为平台,抓好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抓实教学常规,推进教学创新,努力探索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有效策略,着力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能力,打造在市、县级以上有影响力的名师团队。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抓好学科基础知识人人过关,学科素养个个过硬,探索学科能力素养体系。以推进学科教研深度转型为抓手,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优化学科教学过程,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转化薄弱学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科研机构建设

县教科研中心学科教研员是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学科主任、教研组长要与教研员保持业务联系,积极请教,协助教研员老师做好课标学习与研究,参与学科试题研究与命制,参与学科教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做好学校学科团队培养和教师素养提升等业务活动,充分发挥好专业引领、专业指导与服务作用,发挥好学科优秀教师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带动作用,研学训一体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质量同步提升。

学校要加强学科教研机构建设。学校成立学校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两级学科教研机构。一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学校成立学科教研组,在学科主任、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成立学科教研组校本课程研发团队,打造学校校本课程。年级抓好备课组建设及常规检查等管理工作。教研组主抓课题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师培训,备课组主抓集体备课和教法研讨,做到“一课一研”。二要加强学科主任、教研组长的选拔与任用。学科主任、教研组长要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要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相应考核加分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加强学科教研组管理。根据本校实际,进一步明确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职责,健全教研组工作制度。备课组执好行“一课一研”教研制度,教导处、年级进行双向监督管理。

2.加强学科规范管理,提升学科规范化水平

以省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市基础教育教学基本规程和县教学管理规范为依据,制定学科教学基本规范,规范学科教学管理,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突出抓好以下重点:

(1)规范学科备课。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特点,认真备课,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四方面优化教学设计,做到目标明确具体、内容恰当适中、方法切实可行,过程和谐有序、评价科学有效。推行“学案、教案、训练案”三模块一体化备课。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撰写教案,禁止抄袭现成教案或课件,杜绝不认真备课上课现象。集体备课要做到:突出“实”字,围绕教材和课标,针对教学问题及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会诊和深入研讨,实现教育智慧的交融,力求教学的最优化;突出“严”字,严格按照“个人初备——群体研讨——个人再备——教学反思”的流程组织开展,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突出“一周双备(每天一小备、每周一大备)”,把一周教学中的“知识点、疑难点、主干点、训练点、提升点、矫补点”逐个突破、点点落实,提高课堂教学及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2)规范学科上课。课堂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教师要提前候课,站立讲课。上课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亲切、自然、大方。上课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清楚,书写工整,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上课关闭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禁止酒后上课。要增加提问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争辩。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要强化“四不讲”:没有充分准备的课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内容不讲、多数同学懂的知识不讲、不能讲的杂话闲话不讲。要强化课堂纪律,杜绝课堂上出现违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言行,坚守教书育人的底线。

要积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树立“核心素养本位”的育人理念,推进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培养学生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树立“生活本位”的学科课程理念,融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课程整合,实施深度教学和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紧紧围绕“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深度训练”,推进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着力解决课堂“信息容量、思维容量、活动容量、训练容量”不足的现状;树立“发展本位”的评价理念,交互反馈与矫正评价贯穿始终,以学评教,教学相长。

(3)规范学科作业。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禁止布置机械重复、照抄照搬的作业;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作业量要符合省、市、县教学规范要求,严禁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行为。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要求最大限度做到全批全改,作业批改不隔夜,习题讲评不过天,每个学生每2月至少面批一次。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做归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学。

(4)规范学科辅导。学科自习“三必须”:教师必须按时到教室、必须全程辅导、下自习必须收作业,自习考试化,提高自习辅导效率。课后服务时间“四不许”:不许学科教师进入教室辅导、不许在黑板上抄习题和答案、不许学科教师播放各类投影、不许教师变相挤占课后服务时间,把课后服务时间还给学生。

(5)规范学科考试。考试命题要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试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要认真组织考试,严肃考风考纪,做到组织严格、程序规范、信度良好,切实发挥好考试的诊断、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考试结束后及时阅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全面诊断教与学的情况,精心设计并上好测试讲评课,认真实施矫正教学,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

3.加强学科能力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知识经济时代,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根本在于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实现自我发展。学科能力建设要突出解决“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素养”三个层次的问题。

(1)开展基于读书成长的学科素养培训。读书是教师提高学科能力的基本途径。阅读经典,感悟教育规律,反思教育行为,改革教育实践,是教师读书成长的基本路径。要以教路师读书成长工程推动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倡导教师读经典哲学、文学名著、教育专著及专业报刊杂志,做好读书笔记,促进思维方式、知识内涵、学科素养的提升。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经典或学科专业书籍,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字。倡导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开展碎片化学习、项目式学习、专题式学习、教师合作学习、网络(微信群)讨论式学习等,提升学科教师的学习力,提升学科能力。

(2)深入开展学科教学技能训练,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学期开展1次青年教师素养大赛,推动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观课议课、课件制作、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每年组织老师们参加1次县级以“解题、析题、命题”为内容的教师学科能力大赛,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每学期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初赛、复赛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创新课教学评选,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提升学科教学效益。

(3)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升教师自身经验。以阅读与教学实践为载体,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叙事研究和教学反思研究,写教学反思笔记,开展反思交流,让老师主动反思、主动总结经验。大力开展以课堂为核心的教学反思活动,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升学科教学素养。学科教师教学反思笔记每学年不少于5000字。

(4)开展学科教学创新,提升教师创新素养和教育能力。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教育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要围绕“一师一格”的基本要求,积极引导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以致用,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提高育人效益,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组织老师们做中考题,归纳总结高频考点,组织老师参加县教科研中心每学年举办1次的“教学金点子”评选活动,每3年举办1次的“特色教学”评选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创新,推树学科创新典型。

4.深化学科项目建设,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以“一科一模”为抓手,突出“四化”战略:强化语文英语、硬化数学、优化理化生政史地、亮化音体美技实践。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以“晨诵午写暮读”活动为抓手,全过程做好学生“写好字、读好书”基础工程;强力推进大阅读工程,利用好检查与考试两大杠杆,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夯实学生阅读基础,以阅读带动各学科全面发展;遵循英语语言教学规律,强化听读训练,通过英语听说课,突破制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加强英语基础教学,做好小学、初中起始阶段教学工作,发挥联盟优质资源作用;硬化数学,做好小升初学段衔接工作,夯实计算基础,通过数学建模课培养数学思维,建立数学模型的习惯,开展学科竞赛,推动优质发展;以高考“3+3”改革为抓手,科学优化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教学,增强课程意识,充分利用各学科功能室、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协调做好初中学业考试科目课程规划,为高中学习蓄力;亮化音体美技实践,开全优化课程,开足课时,明确课程发展目标,突出特色,发展特长,搭建学生成长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建设以有效教研为实质的新型教研文化

要把“校本教研”落实到学科上,推进有效教研,实现由外在的强制教研,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教研行为。一是加强学科课例研究。要以校本教研为主体,扎实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融合课堂观察、混合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成果,丰富学科课程资源包,形成系列化精品课例,促进广大学科教师提升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要加强主题教研。要以项目驱动推广主题教研,围绕课堂教学设计菜单式主题教研,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核心,通过组织专题教研、课堂实践、主题研讨等,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学科教师的学科素养。三是要加强连环跟进教研。通过实施“一课连上”、“同课异构”等方式的连环跟进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研多主体联动、常态化行动和区域性推动,增强学科教研的实效性。各学校每学期要举办1次连环教研活动。四是要加强网络教研。借力教育信息化手段,广泛开展以案例展示、教学反思、问题研讨和课题研究为内容的网络教研活动,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倡导碎片化学习、项目式学习、专题式学习、网络(微信群)讨论式学习等,真正让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五是加强小课题研究。要本着“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基本思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研究实效。年龄45岁以下的学科教师每学年必须要完成1项小课题研究。

6.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监控

(1)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有效的监控。实施“低重心运行”质量调控策略,“薄弱学校会诊工作”行动策略,推进学科质量建设。按照“问题导向,问题管理”的思路,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加强学科质量管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积极探索阶段检测、单元过关、随堂检测等多渠道、多手段的质量监控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数据分析教、学、管三方面问题,使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信息采集面更广,更全面反映学生学习实际。

(2)重视阶段性质量检测。抓好命题工作,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命制高质量检测题,通过阶段性质量检测,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加强教学薄弱环节。在每学年的期末统考及学科素养大赛中,争取优异成绩。

(3)做好教学反馈。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三维”模式。①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第一维”教学评估。考试结束后,同学科教师以备课组长为中心对试卷及成绩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找到学生的共性错误,并提出整改措施,为下一次的质量检测和教学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②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第二维”教学评估。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动力分析”,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寻找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分析班级和学生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为下一步教学合理分配时间,科学地布置学习任务以及重点加强的科目提供理论依据。③以年级为核心的“第三维”教学评估。考试数据统计结束后,组织“集体会诊”。分析学年整体成绩,分析年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班级成绩,分析班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学生成绩,分析哪些学生不达标,哪些学科不达标。以“三维”反馈为基础,做好三个层级质量评估:学校教研组长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份高质量的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教导处每学期要完成全校的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年级、班级、备课组开好质量分析会。毕业年级、毕业学科每学年度做好经验的传递会。

四、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工作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学科建设和学科教研工作是我校提质增效的重要任务。我县教科研中心有“全县中小学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的宏观设计、整体推进和监督检查。把“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作为重点改革项目,采取政策的、行政的、研究的、评价的方式予以推动。我们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的重要性,把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放到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组织,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工作。

2.认知学习县教科研中心以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为突破,推进教研深度转型的文件要求。一是要从管理转向服务。了解学科教研员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评价”五大职能,利用好教科研这个平台,与教研员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二是要从教研转向科研。根据教科研中心提供的“菜单式”服务,破解基层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难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打造学校独特的文化,彰显办学特色。三是从教研转向教改。借力“学科教研员要将教研与教改有机结合起来,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助教研”的契机,在他们来校深入课堂听课时,认真听取指导意见,优化课堂教学。

3.学校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工作机制。一是校长要亲自抓学科建设。根据本校实际,特别是各学科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基础情况的实际,制定本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方案。二是校长要把本校的薄弱学科确定为自己的包保学科,深入分析成为薄弱学科的原因,制定学科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有效策略,破解学科薄弱难题。三是实施重点突破战略。校长分析本校各学科在全县的位置,选出1-2个学科做为本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学科,重点打造,带动全校各学科建设上水平。

4.实施学科建设示范校带动战略,整体推进学科建设。启动学科建设示范校、优质学科、学科名师团队的评选工作。学科建设示范校、优质学科、学科名师团队要发挥作用,做学科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积极参加县级每年举办的辐射全县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学科建设经验介绍等。

5.建立学科建设的检查、指导和激励机制。一是加强对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的指导。组建各学科建设指导组,成员由校长、业务校长、教导处主任及各年级主任、艺体办主任、德育处主任、信息办主任组成,指导组要经常深入所联系的学科指导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工作。二是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检查督导考核工作。制定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检查和考核办法,实行学期、学年检查制度。三是建立学科建设与学科教研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科组及个人给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