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诉讼风险提示意见

时间:2022-06-25 09:32:14

司法局诉讼风险提示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行为,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建立和谐有序的的委托关系,避免引发信访问题或矛盾纠纷,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根据《律师法》、《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诉讼风险提示的概念

本意见所称诉讼风险提示,是指在法律服务过程中法律服务人员将诉讼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或不利因素明确告知当事人,让其充分认识这种风险并极早做好承受、防范、应对的心理准备,以帮助当事人正确行使诉权,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二、诉讼风险提示的主体

全县基层法律服务单位,包括各镇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及其从业人员(下称法律服务人员)。

三、诉讼风险提示的对象

所有委托、咨询或与委托活动有关的当事人。

四、诉讼风险提示的原则

(一)及时适当原则。法律服务人员在法律服务过程中,应当及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进行诉讼风险提示,提醒当事人充分注意诉讼(含执行)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防止当事人因期望值过高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产生矛盾。

(二)全程提示原则。在接受法律咨询时,应当在解答时向咨询人提出;在代书文书时,应当向委托人提出;或受理辩护业务时,应当在受理前及诉讼过程中向当事人提出。要把诉讼风险提示贯穿于整个法律服务活动的始终。

(三)严谨诚信、实事求是原则。法律服务人员接受当事人的委托或解答法律咨询,应当认真审查,告知当事人在诉讼或执行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不得随意表态,不得虚假承诺,不得夸大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得夸耀或者宣称自己与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有关人员具有特殊关系,不得包揽诉讼,不得鼓动当事人进行无实质意义的诉讼,不得煽动、诱导当事人上访或采取其它非正常手段解决争议问题。

(四)收费公开原则。要明确收费标准,向委托人列明收费项目、收费方式和标准、收费数额(比例)、付款和结算方式、退费事由和方式、争议解决途径等,让当事人明白收费项目并心悦诚服的缴费。不得收取办案活动经费,不得假借办案人员名义或者以联络、酬谢办案人员为由,向当事人索取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不得违反收费管理规定或者收费合同约定,向委托人索要规定或者约定之外的费用或者财物。

(五)调解优先原则。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争议是一种更好的结案方式,让当事人知晓调解处结的好处,劝导当事人尽量走调解之路,让当事人主动配合调解,最大程度诉前调解、庭前调解、庭外和解。要与当事人约定,在人以调解的方式为其解决争议和纠纷时,当事人同样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支付费,让法律服务人员的调解工作更加得到尊重和认可。

(六)书面提示原则。法律服务单位要统一制作诉讼风险提示书,由法律服务人员向当事人公开提示并做详细解释,让当事人在提示书上签名并存入案卷。要案案提示、人人提示。

(七)当事人承诺原则。应当与委托人订立委托合同,并明确约定:在建立委托关系后,委托人不应再采取上访或其他非正常手段处理争议或表达诉求,否则就与之解除关系。

五、风险提示的内容

(一)诉讼时效风险提示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应当告知当事人这一基本制度,以防因失效而丧失请求权。

(二)诉讼证据风险提示

证据是诉讼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为了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求委托人必须向人真实地陈述案情、有效地提供证据材料并积极地配合开展工作。法律服务人员原则上没有代为保管证据原件的义务,因此请当事人务必妥善保管。在开庭当日,请当事人务必带好原件和其他一切必要的法律文件,以免承担举证不利的责任。在此过程中,法律服务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间、时效以及约定的时间,及时提起当事人的注意。

应当告知委托人,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承担对事实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要告知当事人在双方约定并经人民法院认可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当事人本人向人民法院递交证据材料(含原件、原物)时,应当请人民法院出具签收凭证等等。

(三)财产保全风险提示

法律服务人员应提醒当事人注意申请财产保全的时间,以正确行使权利。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应当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否则,人民法院将依法解除该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法律服务人员应就财产保全申请的作用、条件、风险和责任向委托人说明,让当事人明白,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四)起诉或反诉风险提示

起诉必须是原告当事人行使诉权的真实意思表示,必须由原告当事人在起诉状上亲笔签名或者捺印。法律服务人员应告知当事人对未提出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根据不告不理的原则将不予以支持。对委托人过高的或扩大范围的诉讼请求,应作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工作。如果委托人不肯放弃过高或扩大范围的诉讼请求,应说明这种诉讼请求将由委托人承担得不到人民法院支持的法律后果,并应以书面告知,由委托人最后定夺。

要让当事人明白:反诉是针对本诉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诉讼行为,同样需要法律规定的证据和理由的支持。没有把握的反诉主张,应劝说其考虑法律风险,慎重提出。否则因申请不当,仍需承担败诉的风险。应告知当事人,人民法院按反诉请求的标的收取诉讼费用,如反诉得不到人民法院的支持,反诉人还将承担该诉讼费用。

(五)权限风险提示

要与当事人协商好权限,使当事人明白人的权限来源于当事人的委托,明白一般权限与全权(特别)权限的区别和意义。告知当事人:授权委托书仅写“全权”而无具体授权内容的,人无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等。

(六)申请执行风险提示

在当事人委托事项得到生效判决(或调解)后,要告知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莫因超期申请执行而丧失权利。法律服务人员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协助申请执行生效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并非所有的判决书(或调解书)都能得以强制执行,因客观原因还会有执行不到位的情形,让其及早知晓执行中存在的风险并能自觉承担这一风险。

(七)当事人诉求无法实现的情况提示

存在下列问题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其诉求可能无法实现:

1、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或系伪证而又不可能再有其他有效证据的;

2、当事人的诉求是违法的、不受法律保护的;

3、当事人与其所提诉求无关的;

4、被请求人现在及将来根本无履行能力且无继受履行人的;.

5.其他无法实现的情形。

(八)投诉与举报提示

法律服务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如受委托的人有违法行为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的或对人提供的法律服务不满意的,可以与该法律服务人员积极沟通,妥善解决,也可以向法律服务人员所在单位或县司法局进行投诉或举报。

(八)其它需要提示的情形。

六、加强诉外调解,努力化解诉讼风险

诉外调解是防范诉讼风险的重要方法。要建立代调结合工作机制,能调则调,讲求实效,有效避免或减少诉讼风险。代调结合,就是指接受民事委托的人,首先成为案件纠纷的第一调解责任人,对案件先行调解,使专业知识与调解艺术有机结合,积极争取调解效果,努力做到庭前和解。在同一个案件中,如果纠纷各方均从本县法律服务单位委托人,那么各人之间要及时沟通协调,共同制定调解方案,努力做好当事人的纠纷化解工作,争取在诉前和解。为促进代调结合的开展,县司法局成立代调结合协调指导组,负责对全县各法律服务单位调解工作的督导、协调和指导。纠纷各方人所在单位要及时向协调指导组汇报纠纷案情及调解情况,必要时由协调指导组对具体工作予以协调和指导。

七、监督考核

实行诉讼风险提示是做好新时期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促进工作开展,县司法局将按照《县司法局法律服务监督考核管理办法》、《法律服务机构百分制考核办法》等相关规定严格监督考核。法律服务人员要认真主动的做好诉讼风险提示和代调结合工作,将诉讼风险提示书、调解工作记录等材料及时归档入卷,做到一案一卷。县司法局要对各法律服务单位诉讼风险提示和代调结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月检查一次,每季度评比一次,年终进行总评,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诉讼风险提示、诉讼外调解工作善于研究,讲求工作方法,取得较好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隆重表彰,对其经验和方法予以大力推广;对思想不重视、工作开展较差的予以严厉批评。同时,严格按照“三制”建设和“四色”预警评价机制的要求,认真进行考核,以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

八、组织领导

在法律服务领域开展诉讼风险提示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法律服务单位及全体法律服务人员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加强对诉讼风险提示工作的领导,县司法局成立诉讼风险提示工作领导小组,由司法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科室和各法律服务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全县法律服务单位和法律服务人员诉讼风险提示工作的领导。各法律服务单位要一把手负总责,全体合伙人密切配合,真正促进本单位的诉讼风险提示工作和诉讼外调解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