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意见

时间:2022-05-13 06:19:00

市政办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强化城市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到年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为加快创建工作步伐,现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建设重大决定及市第十一届党代会提出的“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目标任务的具体要求。我市自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各级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不断加大投入,增绿量、创精品、重生态,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相比,园林绿地仍存在绿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系统不尽完善、管理相对粗放等问题。特别是对照国家住建部颁发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8大类74项考核指标,我市尚未建立统计体系及未达标的有35项,达标率仅为52.7%。生态园林是组团式城市的本质特色,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加快建设生态,打造城市本质特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创建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二、创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为主线,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绿地系统、水系统和绿道系统。把创建工作列为政府工作重要内容,全力打造环境更美、生态更佳、人居更优,市民生活更幸福的生态园林城市。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到年,形成绿量充足、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养护精细、系统完善的高品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基本得到根治;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生活环境指标、基础设施指标大幅提高;循环经济体系合理构建;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及;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

具体目标:到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建成区绿地率≥3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70%,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到100%,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0%,林荫停车场推广率≥60%,节约型绿地建设率≥80%,生物防治推广率≥50%,林荫路推广率≥85%,立体绿化实施效果明显,公众对城市绿化的满意率≥90%,城市热岛效应强度≤2.5℃,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9,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10%,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再生水利用率≥50%,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70%,住房保障率≥85%,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90%,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设有无障碍设施,且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在创城工作中,关注民生,尊重民意,以市民能见绿、能爱绿、能享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市民身边的游园、开放的公园,让市民在绿色中生活、休闲,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生态优先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突出生态理念,在城市建设中贯穿生态理念,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强化生态理念,在生产生活中倡导生态理念,在政府考核体系中把“生态”内容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3.系统性原则。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统筹协调城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市政建设、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内容,实现各方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4.工程带动原则。重点抓好一批城市绿化、风景名胜区生态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城市生态修复、水系治理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精品工程,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行生态城市建设的观念、技术和模式。

5.因地制宜原则。针对我市组团式城市特点,结合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实施城乡一体、重绿量、重生态的大环境绿化。大力推广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因景植绿,营造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植物配置等各个环节,融入当地文化因素,增加园林绿地的文化内涵。

三、创城重点工作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评价工作更加注重城市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更加注重生物物种多样性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保护,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城市生活品质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创建工作中,要严格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扎实有效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绿化建设工作

1.编制完成《市城乡绿地系统规划》。要把绿地系统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各区要成立专门的绿地系统规划调查组,周密制定调查方案,对区域内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对年可用作园林绿化且面积2公顷以上的资源、对单位庭院闲置地、对未建立统计体系的绿化指标,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对调查结果认真分析,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市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使之成为指导全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2.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增绿量,建精品,提升城市生态景观。要在城市近郊大力推进风景林地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和以荒山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恢复工程,在增加绿量的同时,实现城郊绿地与城区绿地的有机融合;在城区加强精品公园建设,融入独具特色的文化因素,提升园林文化内涵和品味;城区间主干道、城区内主要道路要实现行道树全覆盖,全力实施双多排行道树种植模式;要加快街头游园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全面达到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要求;要提高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的绿化率,实施多层次园林绿化工程,构建起点、线、面、网相结合的城乡绿地系统,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的绿地结构,形成“城在绿中、路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大绿化格局。

各级要结合实际,建设完成一批高质量、高效益、高品味的重点绿化工程。要保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保将重点工程打造成城市生态绿化的示范和样板,带动全市园林绿化大发展。

3.提高绿地养护管理水平,依法处理占绿、毁绿行为。要建立“全覆盖、全时段”的养护管理模式,做到定岗定员,确保每块绿地都有人管、管到位;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护单位,定期组织养护管理技术培训,制定实施科学的水、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建立完善的绿地养护考核评价机制,保证绿地养护质量,全面实现绿地养护的精细化。加大园林绿地保护力度,严格依法处理违法占绿、毁绿行为,园林部门、城管执法部门、新闻媒体要建立联动机制,综合运用法律、宣传等手段切实保护好绿地。

4.加大科研力度,推动节约型园林建设。要大力实施科技兴绿,加强园林绿化科研机构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建立人才梯队。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申请、立项、实施一批科研项目,并做好成果推广应用。加强节约型园林科研力度,着重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农药应用、废旧材料循环利用等方面做好研发和推广。加强能源节约,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自然能源,保证园林绿化日常管理的安全清洁,实现园林绿地的节水、节能、节材。

5.加强行业管理和社会绿化工作,完善绿化监管。

一是完善绿色图章和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保证城市绿量;

二是实施闲置地临时绿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已实施拆迁但未建设的地块、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后两年不能动工的地块、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行拆迁房屋后闲置3个月以上的地块,大力实施以植树为主的绿化建设,到年,全市闲置地绿化率要达到100%。对于具备绿化条件但拒不绿化以及绿化不达标的单位庭院,取消单位相关荣誉,并依法处罚,城建部门做好监督;

三是进一步加强省、市级花园式单位(小区)、优秀绿地的创建、评审及复查工作。对绿化率高、绿化质量好的单位、小区及优秀绿地要大力宣传,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对已命名但复查不达标的单位、小区,取消荣誉称号。对绿化率不达标的新建或改造项目,要严格按照《城市绿化补偿费收费标准》收缴异地绿化补偿费;

四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全市古树名木全面普查、编号建档、立标保护,对濒危古树制定、实施抢救方案,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

6.开展城市绿荫行动。针对我市硬质铺装多、部分公用和商用建筑遮荫效果差、城市缝隙地、边角地缺树等问题,在全市开展城市绿荫行动,增加绿荫覆盖率。

一是城市主干道实现行道树全覆盖,道路隔离带和分车带在满足交通的前提下补植行道树,通过集中、连线的道路绿化建设,形成城市林荫路系统;

二是实施破硬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着重在停车场、活动广场中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地面要采用嵌草砖等透气、透水性好的铺装材料。充分利用城市的缝隙地、边角地,实现城市无缝隙绿化。打破围墙,实现单位庭院、小区绿地与城市公共绿地、道路绿地的有机融合。

(二)生态修复工程

启动中心城区南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园林绿化工作。淘汰转移能耗高、污染重的低层次产业,从源头上彻底清理粉尘、废气、污水等污染源,按照“绿化先行、以绿治污”的原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工业物流、生态旅游、都市农业等新型产业和绿色产业;加快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产业布局调整,搬迁改造区域内污染企业,全力实施山地区生态恢复绿化工程,注重结合地形地貌,以恢复自然生态为目的,科学规划,稳步推进。要有机融入运动、休闲、文化等新元素,将山地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体育运动、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生态园区,使之成为中心城区东部的绿色屏障。要在城市近郊大力发展风景林地建设,结合风景名胜区规划,重点推动等地区的生态恢复,使城郊风景林地成为城乡绿地连接的重要纽带,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环节,城市防尘、降噪的重要屏障。

(三)城市水系建设治理工作

深入实施清水润城工程,加强城市水系建设和治理,采取截污、引水、生态恢复等综合措施,打造完善的城市水系系统和高品质的水系景观。要编制水系总体规划,确定河流、湖泊布局和蓝线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使城市水系形成有机整体。要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水系的景观效应,合理分配景观要素,以生态为基本点,尽可能多地控制河流两侧的景观用地,全面改善环境,优化局部区域小气候。尽快启动新城区景观水系建设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城市水系精品;加快猪龙河上下游综合整治,彻底解决河道排水、水质提升问题,使之成为安全防洪、景色秀美的生态线;开展河综合整治,注重从源头上整治、清理污染企业,杜绝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堆放和倾倒。在河流、水库、湖泊等自然湿地与人工水体周边区域建设大面积生态保护绿化带,塑造生态驳岸,形成完善的水系植被系统,推动湿地公园建设。到2015年,河道两侧要全部实现绿化覆盖,90%的河道形成生态型驳岸,实现水系湿地的“绿肾”功能。

(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十二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率达到17%以上。

一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把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根本性举措,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组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节能环保产业倍增、合同能源管理三大工程,开展300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能效对标,力争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拉动万元GDP能耗降低3个百分点以上。坚持不懈地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停能耗高、污染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土小”企业。大力支持低温余热发电以及煤矸石、粉煤灰和赤泥等工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扶持发展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加快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中心城区南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推进大外环沿线及区域内产业升级;

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按照新的国家排放标准,对电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治污设施进行改造,搞好重点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企业无尘清洁生产,突出加强南定、果里、凤凰等片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加强机动车排污污染防治。开展新一轮重点流域排污企业限期整治工作,完成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扩建,直排河道的污水处理厂要全部建设生态湿地,确保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COD≤45㎎/L、氨氮≤4.5㎎/L。强化部门联合执法,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顶格处罚”。

(五)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构建顺畅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高速”城乡路网,完善中心城区大外环附属工程,组织实施北京路南延、省道703张店绕城线路面改造等干线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抓好纯电动公交车示范运行,启动建设城市轻轨交通。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体系,城区生活垃圾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密闭运输、压缩转运、无害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组织实施环保热电厂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城区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到201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已建和新建污水处理厂要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脏乱差治理,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健全“全时段、全覆盖”的环卫保洁机制,打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六)社会保障工作

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好保障性住房配建政策,全面推行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认真贯彻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有关管理办法,确保分配公平、管理规范,让群众满意。到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适时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水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与补助水平。加强城乡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基层文化、体育设施,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公共场所要设有无障碍设施,且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市政府成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负责创城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具体任务的分解和创城工作的调度。各区县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按照任务分工和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要求,落实责任,精心实施,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监督,每年对各区县、各责任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不能按期完成创建任务,影响整体进度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加大投资力度,确保资金到位。按照公益事业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原则,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所需资金纳入各级政府预算,财政预算中要专门列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维护资金,并逐年增加。整合使用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城市绿地养护资金、风景名胜区保护资金、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及其他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有关的各项资金。各区县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安排好资金,保证创建工作需要。市有关部门要在保证好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同时,安排适当资金对区县建设项目进行补助。各区县要按照建养分开,建管并重的原则,按照标准落实绿地养护资金。积极引导、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园林绿化建设、花卉苗木基地等绿化建设项目。

(三)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强调“生态优先”原则,突出生态园林规划以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各个子项规划,充分发挥“绿色图章”的作用以及“绿线”“蓝线”“紫线”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建设、保护好城市绿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创建工作分工和目标责任书,做好各个项目的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保证城市生态绿化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并促进城市建设朝着生态、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地向社会宣传创建工作。市内各主要媒体要开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益性专栏,公布城市绿线范围,宣传城市绿化、爱绿护绿、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城市主干道、大型公建、公交车体等要设置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益广告,广泛开展“爱绿护绿志愿者”、“市树市花评选”等公益性活动,提高广大市民对创建工作的认知、认同和参与意识,形成合力,营造支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良好氛围。

意见自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