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领导工作计划意见

时间:2022-05-12 03:51:00

区领导工作计划意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自2007年10月组成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构建和谐”工作主题,大力实施“三五七”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在科学发展中实现了跨越提升。

(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4.6%增长,2011年预计实现420亿元,是2006年的2.2倍;二、三次产业比例由47.8:52.1调整优化为43: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4%,2011年完成28.13亿元,总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区县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2011年预计实现288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3%,累计完成1293亿元,其中40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6亿元,是有史以来投资最多、增速最快的时期。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街区经济聚集效应显现,入驻企业总部达到30家,纳税过千万元总部企业11家;产值过亿元楼宇达到9座;建成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等23条特色商业街,2011年销售额预计达到188亿元,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主导产业支撑强劲。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5.1%增长,2011年预计实现123亿元,西电公司、法士特公司已跨入年产值“过百亿”企业集团行列。顺利启动统筹城乡高陵工业园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新拓展。单位GDP能耗降低23.35%,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实力增强。投入科学研究与发展资金4155万元,扶持5批122个科技项目,取得国家、省、市科技立项98项,累计实现新增产值24.34亿元。桃园开发区营业收入从69亿元增长到135亿元,园区销售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2家。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全区商业网点2.5万个,经营面积达到265万平方米,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商贸企业达到41家。西大街成为全省首条中国著名商业街,商贸销售额连续跨越20—60亿元五个台阶,荣获全国商业文化贡献奖和中国重点示范商业服务业聚集区。建筑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引进了龙湖、融侨和天朗等一批知名房地产企业,累计完成投资280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510万平方米。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大唐西市累计完成投资31.2亿元,国际古玩城、西市博物馆、大润发超市开业运营,承办了“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文化散步道,化觉巷清真大寺、都城隍庙、广仁寺等一批精品旅游景点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亿元。质量兴区和名牌战略成效显著,国家、省、市名牌88个,驰名、著名商标135个,注册商标3370件,名牌和注册商标数量位居全市区县第一,荣获全省质量兴区先进区。

经济板块带动引领的格局基本形成。大兴新区成为成片旧城综合改造和工业企业搬迁示范。建立“市级领导、区级实施、独立运作、自求平衡”管理体制,同步推进工业仓储区、棚户区、城中村、铁路专用线四大改造,累计完成政府投入47.3亿元,搬迁企业104家,整理储备土地4222亩。国际商贸基地、天朗大兴郡等45个项目启动建设,累计投入189亿元,开工面积289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94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524户,新建、拓建市政道路9条8.8公里。完成了北郊城河退水明渠污水改排,启动景观休闲街区建设,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建成开学,形成了“新汉风”建筑特色,城市综合改造价值初步兑现。土门地区探索出城市棚户区综合改造新途径。启动了6个企业棚户区和12个居民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了西控公司18街坊、任家庄等企业和居民棚户区改造搬迁工作,累计搬迁7.6万平方米,回迁2.7万平方米,新开工4.9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完成了30个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撤村建社区工作,新建社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全面加强。整体搬迁20个村330万平方米,腾迁土地4903亩,开工建设370万平方米,完成了8个村的回迁安置。

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改制稳步推进,完成21家区属企业改制,改制面达92%。顺利完成16所中省市企办学校接收任务。切实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非公企业总数达到14553家,非公经济比重达到43%以上。投融资改革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投融资平台,基本形成多渠道多平台运作的投融资格局,为15个重点项目融资32亿元;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依托融资性担保机构和行业协会信用,帮助辖区民营企业融资1.36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参加了西洽会等42次招商活动,主动策划举办了赴陕北招商、西大街发展高峰论坛等12次招商活动,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10.5亿元,荣获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区。

(二)“大城管”体系初步建成,环境品质全面提升

探索建立城市管理新机制。创新推行城管“标准化执法”模式,建立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为依托的“大城管”格局,城管“标准化执法”荣获西北地区唯一的“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全国城市市容环卫工作标准化管理研讨会在我区召开,被列为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试点区。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街景容貌焕然一新。累计投入8.58亿元,完成了西二环等55条道路街景提升,改造建筑2334栋,整治面积261.5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35.9万平方米,改造农贸市场11个,架空线缆落地1万米,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优秀单位。环境品质显著提升。累计投入7.1亿元,拓宽改造各类道路56条,顺利完成陇海铁路段环境综合整治、环城西苑项目三期、顺城巷综合改造和10个地铁站口拆迁,建成56处休闲广场,新增绿地182.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65平方米。辖区291座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加强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2011年全区优良天数达到300天。

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现。在全省率先建成规范化信访大厅,一站式接待群众来访、一条龙办理信访事项、一揽子解决实际问题,受理群众来访1443批9343人次,办结率达到93%。创新推行“N+5”群众工作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新格局,实现了重大活动期间进京非正常访、赴省重复集体访和到市集体访“零登记”,保持了“三无”区县称号。探索建立“三调联动”机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924件,成功调解912件。“平安”和“天网工程”建设成效明显,累计投入3791万元,实现辖区主要路段、重要部位、人群密集场所全覆盖监控,集中开展“严打”及校园周边治安专项整治活动,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提高了14.9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89.44%。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和安全生产工作,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强力推进全民就业。组建区就业教育培训集团,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72万元,新增就业7.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91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0%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荣获全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区。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发放社会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2.9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41.4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启动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险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0.05万平方米,累计为3638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6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905元增加到26800元,人均住房面积从21.8平方米提高到31.3平方米。成立区慈善会,筹集慈善基金1024.5万元,累计救助3万人次。建成138个“放心馒头”供应点和7个蔬菜早市,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舒心。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普工作取得新成效。举办了20次大型科普活动,建立9个街道科普工作站、10所社区科普大学和104个科普活动室,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教育“三名工程”深入实施。新建、改扩建校舍36.6万平方米,创建一级幼儿园5所、省级标准化高中5所、省级重点职校1所、各类特色学校37所,被授予全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区。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国传统武术、全国农民武术比赛,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组织各类群众文化展演近千场,建成85个全民健身广场,环城西苑被评为全国十大健身示范园。“十五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建成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累计减免诊疗费用207.6万元,免费为辖区6万名60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进行健康体检,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荣获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计生服务创强提质。建立“计卫联合”计生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优生两免”工作,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优生促进等咨询检测服务,为4.4万名育龄妇女免费健康体检,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社区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累计投入1670万元,全面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全区每个社区办公用房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社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荣获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

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深入推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荣获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区。健全完善残疾人组织保障服务体系,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建成投入使用,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顺利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区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审计、物价、兵役、人防、妇女儿童、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建成四大政府管理服务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办理31个职能部门的159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累计办理各类事项53.6万件,承诺时限内办结率达100%。区城管指挥中心整合执法、市容、建设、规划、工商等管理系统,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整合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中心等28项服务,累计提供就业、培训等各类服务120万人次,总理来考察时专程到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视察调研。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家政服务、医疗保健、信息咨询等20大类、130多项服务,形成一体多能的养老服务网络,我区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规范区政府重大工作决策程序,成立区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和法律顾问团,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政府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0件、政协提案521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依法执政能力显著提高。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效能监察,建立健全综合考核体系,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荣获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

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专项资金、重大投资项目、重点部门的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了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区先后荣获部级表彰奖励62项、省级表彰奖励140项、市级表彰奖励771项。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和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三产比重偏小,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还不完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民生改善步伐还不够快,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转方式、强实力、促改革、上水平、全面迈向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更面临难得机遇。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经济金融等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为抑制通胀,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给我们如何用好用活政策、推进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我区发展的约束条件仍然较多,产业层次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工业增长压力大、资金和土地等要素保障偏紧、房地产业增速减缓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发展空间受限,经济转型压力较大。但更要看到,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为我区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拓展了广阔空间;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内需,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改善民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关天经济区、西咸新区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区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建设西部强区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区人民不懈努力,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包容和谐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符合区情的“十二五”发展思路和战略已经确立,广大干部群众富民强区的愿望更加迫切,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未来五年,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加快转型中实现赶超,乘势而上,奋勇争先,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按照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推动科学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构建和谐”主题,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三五七”经济发展战略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打造实力、品质、幸福,加快向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目标迈进。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街区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建筑和房地产业五大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大兴新区、土门地区、劳动路文化产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西大街北大街综合商贸街区、桃园开发区、大明宫片区七大经济板块,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全面建设西部强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8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建筑和房地产业,形成合理优化的产业体系。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城区品质实现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机制更加科学规范,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执法全面实施,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便利程度逐步提高。到2015年,城市文明指数和生活质量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建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和城市生态景观休闲街区;区域环境持续优化,绿化覆盖率超过4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共享。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就业更加充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3%以上;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稳步提高,幸福感显著增强。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一)坚持板块引领、综合改造,持续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极。坚定不移地加快重点板块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发挥大兴新区在人才、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经济板块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城中村、土门地区、统筹城乡高陵工业园等重点区域改造建设,科学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全面促进政策、资本、产业要素向板块聚集,通过板块建设、综合改造实现区域经济赶超式发展。

(二)坚持效益密集型发展,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立足中心城区实际,大力发展地上地下相结合、产业相配套的立体经济,走空间集约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完善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度,提升服务功能和文化品位,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三)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试点为载体,全面推行标准化执法和标准化管理,充分整合行政、人力、信息等管理服务资源,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新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区建设、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管理服务水平,创新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机制。

(四)坚持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发展包容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关爱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长效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办好全民养老保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让群众最大限度共享发展成果。

三、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新一届政府起始之年,也是为新一轮发展夯实基础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实力、品质、幸福”,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努力在赶超式发展、效益密集型发展、创新性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围绕上述预期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板块引领、综合改造,实现赶超式发展

全面整合七大经济板块和重点区域优势资源,形成多板块综合改造、多增长极带动发展的格局,推动区域经济率先发展。

加快大兴新区综合改造步伐。结合北部新城发展,统筹规划产业、交通、生态、文化、服务等功能,以建设商贸聚集区、低碳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区为重点,打造板块经济发展引领示范区。组织开展“新汉风”建筑设计评选比赛,深化“新汉风”建筑风格的研究应用。加大储备物资管理局五三三处、铁路局西站、省军区射击场、省军区副食品基地和区域内城中村、棚户区搬迁改造力度,全年征收搬迁储备土地500亩。加快32个在建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25个,新开工面积150万平方米,重点推进天朗大兴郡、龙湖MOCO国际、丰和坊、金辉·天鹅湾、大兴九臻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和星级酒店建设。加快大兴城市景观休闲街区、大兴广场建设,完成永全路、杏园路、文景南路、永安路西段4条道路及配套设施施工,启动永安路东段、尚仁路、立信路3条道路及地下管线建设。加快学校、医院、公共停车场、110千伏变电站和热交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土门地区综合改造。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综合改造”的工作原则,抓好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环境优化、企业搬迁与产业升级、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争取将土门地区整体纳入全市棚户区改造前期准备计划,列为全市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生产区和生活区同步启动实施的试点区,争取落实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贷款、市管棚户区改造贷款及专项基金。引导利君集团等大中型企业有序搬迁到统筹城乡高陵工业园,在原生产区发展总部办公、研发设计、市场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生活区保障性住房、商品住宅建设,发展社区商业、医疗、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探索建立部门、街道条块结合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新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年内完成法士特、利君制药生活区等企业棚户区和兴中路、五一巷等居民棚户区搬迁改造任务。

积极建设以大唐西市为依托的劳动路文化产业街区。发挥大唐西市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用,包装策划旅游服务项目,提高大唐西市博物馆、丝绸之路风情街区、胡姬酒肆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聚集效应,发展壮大古玩字画交易、文物展览鉴定拍卖、会展服务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整合大唐西市和劳动路产业资源,认真做好劳动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启动文化产业街区建设,探索建立“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双轮驱动新模式。打造以历史文化街区为龙头的唐皇城复兴文化品牌。深入实施民族商标战略,提升同盛祥、德发长等餐饮名店服务水平,扶持民族食品餐饮企业扩大生产,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和纪念品。充分挖掘区域内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以清真寺、都城隍庙、广仁寺、西五台、天主教南堂为代表的宗教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以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中共情报部情报处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吸引国内外游客观光游览。

促进西大街北大街商贸业繁荣发展。继续发挥西大街综合管理机构优势,理顺各种管理职能,打造一流街区管理服务品牌。发挥中国著名商业街品牌效应,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百货经营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大力发展精品百货、酒店服务、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特色餐饮等业态,全面提升商品品质和街区竞争力,商贸销售额突破85亿元。积极协调动员西大街、北大街沿线行政单位外迁,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形成西大街、北大街联动发展格局。

继续实施桃园开发区“二次创业”。尽快完成西组团工业厂房及工业用地二次改造提升,整合项目土地资源,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利用市上将高新区作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的机遇,加快技术市场建设,积极申报建设部级“电力电子企业孵化器”。努力打造总部园区,吸引更多高科技和商贸企业总部入驻,年内园区营业收入实现145亿元。

重视抓好大明宫片区改造。抓住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改造机遇,加强与大明宫遗址保护办的协调对接,配合做好产业规划工作,积极引进大型城市综合体、高档写字楼和酒店、购物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城北新兴的中央商务区和生态居住区。完成郝家巷棚户区搬迁,启动北关标牌市场等一批棚户区改造。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城改指导、街道实施、属地管理”的思路,优化工作机制体制,统一指挥、统一政策、统一操作,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城改工作水平。坚持安置先行,确保完成建新村、白家口村的回迁安置,力争完成马军寨村的回迁安置,新开工建设面积98万平方米,确保安置房竣工4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1.8亿元。加大搬迁工作力度,力争完成4—6个村的整村搬迁,完成剩余5个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撤村建社区工作。加强村转社区及其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进一步理顺关系,引导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理念、依法经营、持续发展。

(二)加快立体开发和产业升级,实现效益密集型发展

充分挖掘城区空间资源,增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灵活发展多种经济形态。打造街区经济特色优势。按照规划引导、分类实施的思路,制定出台扶持特色商业街区发展优惠政策,扶持壮大以钟楼商圈为主体、西大街和北大街为主干的综合商业街,策划新建大兴东路汉文化商业街、天朗大兴郡文化购物主题街、大兴城市景观休闲街等文化休闲商业街,改造提升桃园路餐饮街、大庆路欣集古镇街等特色商业街,合理布局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态。提高楼宇经济贡献率。加快建设一批商务商贸楼宇,按照区域产业规划,实行定向招商,形成政府指导下的楼宇经济发展模式。高度重视楼宇二次招商,重点抓好新建楼宇招商,引导楼宇朝产业聚集化方向发展。壮大总部经济规模。修订完善引进总部发展的优惠政策,继续发挥桃园开发区总部经济群聚集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入区发展。抓住旧城改造机遇,建设城市综合体、五星级酒店、企业总部大厦,打造以国际商贸基地为核心的国际商贸总部集群,形成总部聚集带动效应。加强与有实力商会组织的合作,建立商会总部大厦。积极发展地铁经济和人防经济。重点做好北大街、大庆路陕鼓片区等10处地铁出入口商业设施建设,布局大型综合商贸项目,形成多点辐射的地铁经济带。加快土门街心花园人防工程建设,进一步整合儿童公园等辖区人防工程资源,实现地下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

优先发展服务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皇城现代商贸聚集区”作为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机遇,发挥中心城区优势,着力推进大型商贸体建设,重点抓好香港新世界百货等4个大型商贸体运营,新增商业面积9万平方米,增加商贸销售5亿元以上。扶持蔚蓝国际机电广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大庆路和星火路五金机电贸易产业展销街区,提高工业产品展销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技术开发、科技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引进知名房地产创意策划、勘测设计、中介机构,培育文体休闲、居家养老、食品配送、家政服务等业态,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培育文化旅游业发展新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引导建设一批高档星级宾馆,形成梯次结构合理的酒店服务业。积极发展体验经济,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内涵,包装策划城隍庙鼓乐等一批非物质文化体验项目;结合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规划建设城西工业遗址博览馆,引进文化创意机构,发展工业文化体验经济。促进建筑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合理调整房地产业结构,重点抓好商业地产开发,适度发展高品质商品住宅,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确保完成5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扩大有效供给,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对西电公司、法士特公司等优势品牌企业的服务力度,主动做好水电煤气等生产要素的协调落实,协助企业争取国家对优势产业项目的资金扶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鼓励引导辖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将业务外包给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形成大小结合、相互促进的现代产业链。加快推进统筹城乡高陵工业园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带动”的工作原则,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能源深加工产业、现代都市农业,主动承接大兴新区、土门地区等重点区域企业搬迁,打造我区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外迁示范基地。年内加快推进园区总体规划审批,落实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启动路网、西部中小企业创新孵化基地、集中安置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全面开发建设奠定基础。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注重推动技术突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大兴新区被列为省级首批低碳试点园区为契机,积极推进地源热泵、建筑节能、中水利用等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抓住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项扶持资金,发挥市区非公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撬动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利用辖区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学校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大科技、创业、招商等各项扶持力度,做好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中小企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市场引导和自律约束作用,加强产业承接、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等信息交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创新性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化内需拉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着力扩大内需。保持项目投资增长。实行项目建设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前期手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年内力争宫园壹号等25个项目竣工,东尚观湖等20个项目主体封顶,万国城四期等9个前期项目转为在建,确保12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招商引资评价体系,实行招商选资,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和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组团参加西洽会等招商活动,发挥西大街自主招商品牌作用,实行委托招商、招商,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强化监管和服务,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合理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增强群众对未来的安定感,为扩大消费奠定基础。拓宽消费领域,大力开发文化、休闲、体育、保健等新型消费业态,组织开展迎新春欢乐购物节等12个特色主题商贸活动,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着力推进融资体制创新。把握中央积极财政政策的扶持方向,加大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文化产业、民生工程、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项目策划包装力度,争取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支持。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发挥工商联和商会协会作用,利用银企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非公企业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开展民间融资,壮大资金实力。按照政策要求,实现政府性融资平台向一般公司的转化,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自主运营能力。创新融资方式,鼓励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运用专家团队做好金融政策研究和产品设计,包装策划一批融资项目。全面整合区属各类国有资产,壮大区基投公司资产规模和现金流,增强盈利和可持续融资能力。

着力创新财税管理体制。突出财政政策支持重点,加大民生领域和重点项目保障力度,努力实现向民生财政、公共财政转变。继续抓好组织收入,深化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抓好非税收入征管和契税查征工作,切实提高征管水平。完善财政部门预算改革,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改革,探索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贷款、使用、管理、偿还一体化管理和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债务风险。

着力推动城市管理创新。以我区被列为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试点区为契机,按照“围绕一条主线,运用两个抓手,构建三大网络,打造四个平台”的思路,以城管“标准化执法”、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为龙头,以制度创新带动机制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服务创新,切实提高城市环境的动态管理水平。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要求,向社会管理服务各领域全面推开,探索建立依法规范、全面覆盖、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新机制。

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推行“N+5”群众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完善“三调联动”机制,依法合理解决矛盾纠纷。以出租屋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建立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新机制,纳入社会管理范畴,实现从单一治安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服务转变。围绕提高“两率一度”指标,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加快公安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管控,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络监管和舆情引导,重点抓好食品药品、建筑工地、燃气交通等安全监管,有效防范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服务体系,依法开展社区民主管理,建立走访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四)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加强生态城区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出行更加顺畅、工作更加舒心、生活更加便利。

提升城区基础设施功能。继续开展街景提升,完成西华门等14条道路街景整治任务。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完成丰登西路等4条道路拓宽改造和香米园北巷等7条背街小巷改造。加快停车场规划和建设,吸引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完成4万平方米公共停车场建设,引导辖区单位自主开放停车场,提高交通保障能力。

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创卫成果,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建设。完善大庆路林带附属设施,建成西电公司专用线绿色林带,扎实推进屋顶绿化,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9.1万平方米。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强化政策引导,提高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就业困难家庭、企业下岗职工、城镇特困户等低收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好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扩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工作。发挥区慈善会作用,广泛开展慈善捐赠等社会扶助活动,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完成36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工作。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创建省级“教育强区”,深入实施教育“三名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坚定不移地引进名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和改扩建6所幼儿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重视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认真做好科技项目立项工作,建立辖区科技资源档案信息库,全面推进区域科技资源统筹。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科技成果期权制,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实施质量兴区和商标品牌战略,争创12个中国驰名、省市著名商标,培育2个国家、省、市名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区文体中心、区文化馆建设,抓好区图书馆和档案馆选址规划设计工作。鼓励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事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成天朗大兴郡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发挥区少年宫、小天鹅艺术团等文化团体示范作用,统筹策划一批优秀文化产品和演出活动。深入挖掘辖区传统武术文化资源,举办各类武术竞赛和展演活动,不断扩大全国“武术之乡”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区公共卫生服务大楼、区中医院大楼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中医药服务体系,巩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果,深入推进基本药物配送“三统一”工作,合理布局卫生资源,确保群众就医方便可及。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积极建设“和谐家园”服务品牌,加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完善“计卫联合”服务模式,继续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争创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继续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和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物价稳定。重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六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兵役、档案、统计、审计、人防、地方志、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都要有新进展。

(五)坚持高效务实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科学理政、高效勤政、为民施政,以奋发有为的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创新实干的举措,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加强学习,善谋科学发展之策。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大兴求知之风,提高理论修养,更新知识结构,推动思想创新。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与评估、决策听证与公示、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科学研判、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转变职能,践行法治政府之责。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各项决议决定,重视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拓展参政议政渠道。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作用,继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严格执行限时办结、行政问责、跟踪问效制度。进一步整合办公资源,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情系百姓,多办惠民利民之事。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抓好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便民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事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询意见,做到工作举措应民而出、重大决策依民而定。

勤勉理政,大兴清正廉洁之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狠抓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从源头预防腐败发生。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扩大民主评议范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塑造人民满意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唯有发展才有希望,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唯有实干才有业绩。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力量,鼓足干劲,团结拼搏,扎实苦干,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