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发展公租房指导意见

时间:2022-04-23 09:04:00

市政府发展公租房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为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切实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持全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积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不断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应当看到,住房仍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住房保障体系亟待完善,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住房价格上涨过快;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既不符合现行住房保障条件,又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夹心层”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就业职工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亟需改善。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不断满足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对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合理引导住房投资和消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在加大政府对公共租赁住房投入的同时,在用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社会资源配置,调动全社会投资、经营公共租赁住房的积极性。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住房需求和市场小户型租赁住房供需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和供应规模。

(三)先行试点,稳妥推进。今年,市及各县(市)全面开展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深入推进,力争3年内取得明显成效,使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新就业职工等特殊群体的住房困难逐步缓解。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摸清公共租赁住房需求底数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纳入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分年度组织实施。

三、房源筹集

(一)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可通过新建、改建、收购以及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多种渠道筹集。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以配建为主,也可相对集中建设。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充分考虑供应对象的就业和生活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并同步做好小区内外配套设施建设。

(二)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应当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

(三)住房困难职工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利用自用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优先向本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出租,但不得出售。

(四)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既可以是成套住房,也可以是集体宿舍。新建的成套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

(五)公共租赁住房应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应认真落实宿舍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六)鼓励单位和个人将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存量住房向政府审定的公共租赁住房对象出租。

四、配租管理

(一)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为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住房困难群体。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范围和供应对象的收入线标准、家庭财产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住房价格水平合理确定。

市市区内供应对象标准。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标准:具有**区、**区、**区和**景区范围内城镇常住户口(非农村经济组织成员),人均年实际收入低于11000元,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2平方米的家庭。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人员标准:具有**区、**区、**区和**景区范围内城镇常住户口(非农村经济组织成员),年满18周岁,且在市区有固定工作,年实际收入低于11000元的无房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标准:已取得市市区《暂住证》,且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三年以上并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或工作合同的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无住房人员。上述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二)除已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或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和个人外,符合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条件的家庭,可以承租一套公共租赁住房。

(三)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应提交以下材料:家庭收入情况证明;家庭住房情况证明;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婚姻状况证明;《暂住证》及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的社会保险缴费证明;其他应提供的证明材料。

(四)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水平,由县(市)人民政府统筹考虑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并按年度实行动态调整。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同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按照不高于同地段住宅市场租金的60%确定。

(五)社会机构享受政府支持政策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工作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一组织;企业自建的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情况应当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备案。

(六)公共租赁住房出租人(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产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机构)应当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为3年。租赁合同应当载明租金标准及支付方式、租赁期限、物业服务费缴纳、退出约定、违约责任等事项。

五、租后管理

(一)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按时缴纳租金及其他费用,合理使用公共租赁住房,不得转借、转租、闲置,不得用于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对承租人拖欠租金及其他费用的,可通报所在单位,从其工资收入中直接划扣。

(二)承租人购买、受赠、继承、租赁其他住房,或在租赁期内超过政府规定收入标准的,应按合同约定期限退出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

(三)租赁合同期满后仍需继续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提出申请。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复核,重新确定配租资格,续签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期满未提出续租申请,或虽提出申请但经复核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合同约定时限内退出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暂不能退出的,要提高租金水平。

(四)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并对公共租赁住房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租赁合同约定的行为。

(五)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和投资补助。

六、政策支持

(一)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予以重点保障。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划拨供应。其他方式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可以采用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等方式有偿使用,并将所建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水平、套型结构、建设标准和设施条件等作为土地供应的前置条件。所建住房只能租赁,不得出售。

(二)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资金来源可通过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廉租住房保障剩余资金调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扣除规定的支出费用后的余额等渠道解决。其他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资金自筹解决。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

(三)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相关政策执行。

(四)鼓励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发放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探索运用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拓展公共租赁住房融资渠道。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纳入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

(五)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行“谁投资、谁所有”,并在房地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上载明公共租赁住房性质;属于共有的,应当注明共有份额。在公共租赁住房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投资者权益可以依法转让。

七、监督管理

(一)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市级负总责,县(市)政府抓落实的责任制。县(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制和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公共租赁住房工作顺利实施。

(二)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工作,发展改革、监察、财政、国土资源、规划、税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做好公共租赁住房规划选址、项目立项、资金筹措、用地、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及供应对象收入、资产、住房情况审核等相关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县(市)公共租赁住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三)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公示、轮候、配租和租后管理制度。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准入审批,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的监督管理,做到配租过程公开透明、配租结果公平公正。对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各县(市)要根据本意见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