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管理工作要点

时间:2022-06-05 03:58:00

质监局管理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为总抓手,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加强检测平台规划建设,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保障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不断加大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全市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按照这一要求,2012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加强质量宏观管理,积极服务转方式、调结构

1.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加强对质量兴市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质量工作机制,完善联系会议制度,建立日常考核办法,推动质量兴市工作任务目标落实,确保质量兴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按照省局要求完成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工作,加大卓越绩效国家标准宣贯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从名牌培育工作入手,按照省名牌发展规划(2012-2015),研究制定我市名牌发展规划。加大对企业的培育力度,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重点产品竞争力,努力扩容名牌产品集群。积极落实省长质量奖制度,进一步研究探索质量奖励制度,努力争取设立市长质量奖。积极开展争创产品名牌、服务名牌和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提升名牌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

3.积极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工作,搞好质量档案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全市质量工作情况,撰写全市质量状况白皮书,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照省局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着力增强企业“讲诚信、重质量”的信用意识,推动企业走“诚信经营、以质取胜”道路。

二、加强技术跟进服务,促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4.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同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全市标准化战略的实施。突出抓好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重点加强涉及国计民生的国家、行业、地方等强制性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的监督工作。加大对全市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主要载体,加大标准实施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产品数量达12项,制修订地方标准10项,8家企业完成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4家服务企业完成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

5.着力加强计量管理和服务。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省节能条例》,加强对全市32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监督检查,确保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合格率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挖掘石油化工、盐化工、水泥和机械行业的能源计量典型,为同行业的节能降耗提供示范。加强《省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平台》的管理应用,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抓好计量检测保证能力工作。积极开展能效标识和过度包装监督检查,集中抓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监管工作。以落实民生计量为抓手,落实“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计划,扩大计量诚信活动领域,认真总结计量惠民行动等民生计量工作经验,深入分析评估民生计量工作成效,形成全市民生计量工作调研报告,制定好全市民生计量工作规划,确保民生计量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认真落实《省质监系统计量能力建设意见》,抓好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建设和县级计量能力提升工作,全面开展计量实验室分级管理。加强对全市检定校准能力的建设指导,建立强检计量器具分工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全市计量机构(含授权机构)的合作和发展,提升计量检定机构的整体竞争能力,完善量值传递体系。

6.进一步健全认证监管体系。在全市开展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的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重新梳理汇总全市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状况,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数据库。全面推进认证执法监管工作,完善监管程序,健全监管制度,搭建监管网络,实现认证执法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大对认证监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健全认证监管网络,进一步提高认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认真做好实验室资质认定监管工作,做好系统内实验室专项整治,提高系统实验室管理水平。

三、不断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7.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加大对重点工业产品的专项整治力度,以橡胶轮胎、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行业为重点开展整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质量问题。进一步规范后处理工作,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定检工作的管理,提高定检工作质量。配合上级局做好生产许可工作,履行好地方局的监督职责。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持续具备发证生产条件。加强督促协调,加快推进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资格许可工作进度。

8.深入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和打假。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二三六五”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大行政执法和12365热线工作的软、硬件投入,继续推行成熟型执法理念,完善省、市、县联动打假机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12365服务、指挥、协调、联动等综合管理机制。以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特种设备、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专项打假和集中治理工作,在拓展执法领域、提高办案质量上下功夫。以广饶县橡胶轮胎产品创建全国示范生产基地为载体,不断研究和探索区域性整治工作的有效实施方法,总结经验、培养典型和先进,同时为验收考核做好准备和服务工作。

9.加强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加强调查研究,进行棉花加工质量执法监督分析,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论证,提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棉花工作规划。加大对纤维和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打假活动。巩固并拓展集团购买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控工作,组织做好棉花加工企业质保能力复查工作。积极推进棉检体制改革,确保完成棉检体制改革目标。加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提高公证检验工作质量。加强纺织品实验室建设,扩大纺织品检验业务,提高纺织企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10.狠抓食品安全监管。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三方责任,着力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集中整治区域性和风险较高的重点食品行业违法行为,防止区域性、行业性重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以监督企业生产行为是否违法、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监督企业建立并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和记录制度、不安全产品召回制度等。严厉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深入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生产企业“一承诺两台帐”制度的实施。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与整治,通过整治,淘汰一批、规范一批、提高一批。

11.狠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监察人员培训、充实基层安全监察队伍、落实安全监察经费、规范基层安全监察机构管理、落实安全监察责任,不断强化基层安全监察工作基础。深入开展危化品企业、电站锅炉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评价活动,认真抓好企业“两主动”,推动企业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加大重点专项整治力度,深化以摸清底数、治理隐患、提高检验率为重点的工业压力管道专项整治;开展以气瓶充装单位是否保持评审标准为重点的气瓶充装专项整治;开展以落实《省电梯维护保养办法》为重点的电梯维保专项整治;开展以规范行为为重点的制造单位、评审机构、检验机构工作质量专项督查。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启用修改后的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将工业压力管道、监检产品归入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大力推进电梯维保和气瓶电子监管;完善隐患督办指令书制度,落实“四不放过”要求;着力推进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开展安全评价研究;加强特种设备执法,落实《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察规定》。全面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12.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加强风险监测实验室和专家队伍建设,加快我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省、市一体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的工作体制机制。着眼于避免系统性消费品安全风险,积极开展食品、装饰装修材料、儿童用品等社会关注的日用消费品的安全风险监控。加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大力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13、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以现有省级质检中心和质监系统的检测机构为基础,整合社会检测资源,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做好省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轮辋刹车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为橡胶轮胎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搭建黄河三角洲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三是做好石油助剂省级质检中心的申请和筹建工作。

14、推进科技进步与科研创新。加强检验检测设备政府采购的调查摸底工作,为实验室建设提供高、精、尖的实验设备。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制定全市质监系统的科技奖励办法,加大对科技人才的鼓励力度。加强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的技术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建设高质量的科研人才队伍。

15、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做好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工作,实现检测工作的可追溯管理和检测数据的共享。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切实做好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确保现有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6.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继续深入开展“规范基层管理,加强基础建设”活动,认真总结河口区局试点建设经验,在全市其他县(区)局推广应用“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全面加强县级局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技术机构建设和行风廉政建设,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17.组织制定“十二五”规划。按照省局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我市质监系统工作实际,积极配合省局认真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的调研、论证、编制工作,为“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指明方向。

18.加强人事管理。结合各直属单位的业务工作需求,制定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计划,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培养、使用工作,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规范公务员、稽查人员、事业人员队伍建设,引导各县区局规范用人、科学管理。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做好公务员与稽查人员的补充招录工作。按照省局部署,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推动事业单位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19.进一步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大财务监督力度,规范执收执罚行为,根据2009年物价检查情况,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开展单位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财务管理责任。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加大预算执行考核力度,提高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规范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支出,加大行政、稽查人员基本支出(特别是日常公用支出)的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清偿和控制负债,规范基建项目的立项和支出。根据“双基”工作的需要,继续对县级局进行重点扶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全系统固定资产结构,确保账实相符。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实行未达账项告知制度。

20.加强法制建设。组织开展好法制培训和普法宣传工作。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深入开展“和谐执法、阳光办案”实践活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做好行政复议和案件应诉工作。

六、加强党的建设,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1.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以制度管理党员,靠流程管理党务,加强党组织、党员干部、党员后备队伍管理,扎实推进机关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关心群团组织发展,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有特色的活动,不断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2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改进领导班子考核办法,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着重抓好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的培训,落实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措施,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组织县级局稽查队长任职前培训。继续推进干部岗位轮换、上下交流、多岗锻炼,努力形成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培养、在基层一线发现、从基层一线选拔的良性机制。

23.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结合新的形势任务,不断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深刻精髓的理解,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市委和省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以“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为核心内容的质监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拓展质监文化内涵,努力总结形成特色鲜明的质监文化体系。加强质监文化和工作实践结合,强化以“四精”理念为核心的质监文化体系的宣传应用,将质监文化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紧紧围绕市局中心工作,加大宣传工作主动性,深入挖掘经验、总结典型工作,加强深层次、长篇幅宣传,提高宣传有效性。继续与广播电台联合办好“质量播报”栏目,积极打造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模式,展示质监形象、扩大质监影响、提升质监地位。

2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贯彻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行风建设的意见》为主线,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坚决查处违反规定要求的行为。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继续开展廉政谈话,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干部选拔任用、资金和项目审批、行政审批时限缩短后程序完善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作风问题一抓到底,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改进培训形式和手段,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