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4-28 08:26:00

县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速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健全公共文体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特色文化品牌,壮大文体人才队伍,全面繁荣文体事业,大力发展文体产业,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需要的文化格局、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风格。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化整体实力、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拥有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功能完备的文体设施,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才,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活跃的文体事业。文化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明显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人民的文化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及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跨越。

--文化内涵有效提升。着力开发和利用地方优势文化资源,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扩大“孙武故里”、“吕剧之乡”文化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

--设施建设全面改善。高标准规划建设文化传媒大厦,配套县城会展中心、体育馆内部设施设备,县级文化馆舍进一步健全,乡村两级文化设施建设形成特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广播电视、群众文化、文学艺术、精品生产等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文化活动形成联动互动体系,群众性文化活动整体水平普遍提高。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农民健身工程全面完成,乡村两级文化广场建设和设施配套水平有效提高,竞技体育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专业队伍素质提升。文体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年轻化、专业化程序得到有效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保障能力

积极实施骨干文体设施带动战略,重点发展孙子文化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建成文化传媒大厦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建筑,完善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吕剧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乡村文化环境,打造出以县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乡镇、社区和村级文化设施为基础的文化设施网络,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1、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探索整合有线电视资源,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推动有线电视产业升级和数字化电视普及。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到2015年,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2、进一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县级支中心和乡村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推广扩大规范化站点覆盖面,年,45%的村成为规范化站点,到2015年,规范化站点实现全覆盖。

3、加快实施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年,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社区有文化中心的基本目标。到2015年,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省级“四室一房”标准全面配套,依托社区文化中心,重点打造特色文化带,分区培育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特色和品牌。狠抓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采取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办法,扩大服务范围。

4、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动作、政府扶持、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系改革,增加固定或流动放映点。到2015年,全部实现数字化放映,每个行政村每月一场电影的放映任务有效落实。

5、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不断探索建设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农家书屋建设步伐。年,6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2015年达到全县所有行政村村村建有“农家书屋”的目标。

(二)积极搭建载体平台,全面繁荣文体事业

创新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适应广大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积极推进机关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文化网络。

1、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全力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下乡力度,年均下乡演出戏曲、文艺节目200场次以上,放映电影7000场次以上;每年扶植发展农村文艺表演团体50个,指导基层文化活动200次以上,培养基层文艺骨干2000人次以上。年,全县60%的村建有自己的文艺表演队伍,7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并定期组织节目。到2015年,实现广场文化活动城乡联动,特色文化竞相发展,广场文化活动受益观众达到全县人口的90%以上,文化活动覆盖全县各个行业,每个角落。

2、积极举办大型活动。组织好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民族节日活动,鼓励、支持和规范富有当地特色的新兴民间文化节庆活动。组织好庆元宵彩灯展、全县民间艺术调演、广场文化活动、农民艺术节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着力打造“孙子文化节”和“轮胎汽车配件展”两大节会和展会品牌,积极争取部级以上重大文化、体育赛事落户,扩大的社会影响力,为全县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搭建平台。

3、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壮大体育产业,实现“竞技体育强实力,群众体育强体质,体育产业强基础,体育队伍强活力”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体育强县建设。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各类以健身娱乐为内容的体育经营项目,积极组建各类体育协会组织,到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县人口总数的70%,城区达到95%以上。增加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体育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2015年,全县农民健身工程覆盖面达到100%,城乡居民开展健身活动有充足场所。定期举办全民运动会、老年运动会及单项体育赛事,每年引进、举办2-3次部级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全县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加大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到2015年,体育发行超过5000万元。

(三)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广泛挖掘和利用古齐文化、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品牌,推介一批历史文化品牌,提高我县独具特色的文化影响力,推进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

1、推介吕剧品牌。以吕剧这一地方代表剧种为载体,充分利用一切创作力量和创作手段,创作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反映时代风貌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制定和完善精品生产评比奖励制度,引导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抓好戏剧、音乐、曲艺、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创作,催生新的文化业态。组织实施好“吕剧进校园”工程,从未成年人抓起,推广和普及“吕剧”艺术,培养吕剧优秀人才。积极承办和参加省级以上重大戏曲交流和比赛活动,到2015年,争取每年创出一部精品剧目,参加全省“精品工程奖”评选和全省文化艺术节活动,逐步提高吕剧及吕剧故乡在全省及至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搭建发展平台。充分利用我县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传统悠久的资源优势,做好关帝庙大殿、傅家遗址等古迹建筑和五村遗址、营子遗址、柏寝台、冢头墓群等历史遗迹的修缮保护。在开发和保护好吕剧、短穗花鼓、齐笔、枣木杠子乱弹等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同时,在上档升级上进一步做好文章;进一步整合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传播平台,以“中国·孙子国际文化节”、农民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展示文化成果,拉动文化投资,刺激文化消费,实现优秀民间艺术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努力把“节庆文化”活动办出特色、办成品牌。

3、优化产业结构。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演出娱乐、艺术培训、体育赛事、会议展览、创意设计和印刷出版等文化产业。确定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抓好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结构,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全力打造古齐文化产业链、红色文化产业链、吕剧文化产业链、节庆文化产业链,孙子文化产业聚集区,乐安民俗文化风情园,促进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四、措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级各部门要把文体事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体育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人大政协参与、相关部门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文化体育建设目标责任制,将文化体育建设纳入党务、政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文化建设格局。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全国文化先进县“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年度经费有保证,预算拔款占本地区财政总支出1%以上,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增加”的要求,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文化体育建设和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同时,多措并举,拓宽文化体育事业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体事业,建立起多种筹资渠道、多种投入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发展机制。要重点加强县、乡、村三级基础设施建设,县级文化体育骨干馆舍、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和村级文化大院,在全面达到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配齐配全各类文体娱乐设施,增设娱乐项目,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阵地。

3、完善管理机制,壮大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以优惠的政策和科学的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文化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在文艺团体等专业性强的文化单位,探索改革传统用人办法,积极吸收、引进发展急需人才,多渠道、多形式引进聘用优秀专业人才。创造优越条件,吸引高层次文化体育人才,落实好相应的工作生活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乡土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对拔尖人才给予优厚待遇。同时,加强各类文化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断改善优化人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增强创新、创业的活力,为加速推进全县经济文化强县建设提供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