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综治工作计划(共3篇)

时间:2022-03-21 09:40:57

司法局综治工作计划(共3篇)

第一篇

2014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党的十八大以及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为首要任务,以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为重点,着力在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巩固成果、提升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重大项目,助推工业立县,努力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开展平安创建维护社会稳定

贯彻落实市、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本系统推进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综合治理,开展反邪教普法宣讲。加强国家安全和人民防线建设,加强信息综合研判,稳妥处理各类敏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二、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认真落实《县综治委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县信访局群众工作部)各项机制。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居人民调解组织,认真落实村居调委会“六统一”;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主动协调,推动医患、劳动争议、环境污染、工矿、住建、校园、物业管理、消费领域等纠纷多发行业或领域的调解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县星级人民调解员”表彰活动,推进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建设。出台人民调解工作“以案定补”实施办法。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

三、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加强流动人口普法宣传。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认真落实中办发〔2010〕5号和皖办发〔2010〕22号文件精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政策。对各镇过渡性安置基地作用发挥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一次调研;树立2-3个典型镇级过渡性安置基地,并安置刑满释放人员。进一步落实帮教工作责任制,提高帮教效果,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认真落实双向联系制度,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向延伸。加大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司发通〔2012〕12号)学习贯彻的宣传力度,按照省厅、市局部署开展好《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宣传活动和社区矫正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完成县社区矫正工作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进县社区矫正机构设置和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招聘。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有关部门分工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积极争取县、镇政府支持,将社区矫正工作指导管理经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和社区矫正装备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四、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单位内部安全防范网络建设,加强重点要害部位管控网络建设,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在矫正管理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及各司法所安装视频监控。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以争创市模范优秀司法所契机,进一步巩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果,全面推行司法所标牌、标识、制度“六统一”建设,按照“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的四点要求巩固良性循环成果,加强基层、建设基层、服务基层、发展基层,全面提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

五、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教育

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和宣传力度。加大对社会管理项目的宣传和推进力度。组织开展好综治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传统方式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宣传省市县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和基层创造的、群众身边的社会管理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加强综治理论研究,开展课题调研,提升我局综治工作在全县的影响力。

第二篇

一、工作目标

1、所务管理与队伍建设。按照《省司法所建设巡查办法》要求,加强干部队伍、所务管理、基础设施保障、业务开展。落实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所务会议等记录规范,规范记录并按时电子工作日志;办公用品摆放整齐,业务资料有序规范。严格执行职责分工与岗位责任制、政法装备使用管理制度、业务公开公示制度和责任过错追究制度等;定期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或业务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提升调解、宣讲、协调、写作、法律服务、信息化应用等六大“软实力”;严格执行《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行为准则》,规范工作人员言行。

2、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好移动通信普法短信平台、普法网、在线和BOSS堂司法专栏、司法微博等有特色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整合资源,将普法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效结合,变宣传“独角戏”为普法“大合唱”;突出重点对象,创新载体和形式,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加强企业职工学法阵地建设;着力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全面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全年举办法制培训班和法律知识讲座不少于6场次,法制宣传栏(刊)不少于12期,有针对性地开展1次以上大型普法教育活动;利用综治宣传月、3.8、3.15、4.26、6.26、江淮普法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普法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积极开展“法治镇”、“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严格落实“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六个一”标准。

3、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和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及时调整、充实调委会人员和矛盾纠纷信息员,并于当年11月1日前报县局备案;建立企事业单位、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等调解组织并加强指导;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档案、调处活动、学习记录、报表规范齐备,调解程序和调解卷宗符合法定要求;定期组织人民调解员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任务,协调相关力量,着力做好重点工程建设、社会热点、难点和涉及民生问题的纠纷化解工作;有效开展龙桥工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庐南矿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做好创安维稳工作;全年对区域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周边集中开展2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围绕工作大局,推进大调解建设,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镇综治办、信访办、社会事务办、公安派出所、法庭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排查、稳控、调处工作;加强与法院、公安等部门沟通联系,积极有效推动民事纠纷案件委托人民调解、轻微刑事案件适用人民调解工作;推广驻所调解和警民联调为主要模式的公调对接机制;鼓励设立个人调解室,规范个人调解室的日常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员业务技能培训,年度培训不少于4天;镇、村调解组织做到标牌、标识、印章、制度、程序、文书“六统一”,组织、制度、工作、场所、经费、报酬“六落实”,积极参与指导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重大疑难案件;准确、全面统计辖区内人民调解纠纷数量,并在每月的3号前将统计表表上报到县局基层科;网上调解工作信息每周不少于2条,全年要有调解案例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无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及时或不当而引起自杀、民转刑案件或酿成群体性事件。

4、社区矫正工作。加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学习贯彻的宣传力度,做好社区矫正志愿者培训工作,营造贯彻落实的良好社会氛围。按照省厅、市局部署开展好社区矫正规范执法示范区创建活动。规范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矫正对象接收、管理、教育、考核、解矫等各执法环节符合法定程序和要求;落实各项日常教育管理措施,走访社区矫正人员了解落实情况,积极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集中(警示)教育;矫正档案材料归档及时、完整,建档率达100%,并由专人管理;按照《省社区矫正社区影响评估暂行办法》,开展审前评估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运行的监督与核查,监督矫正对象按照规定正确使用定位手机,做好矫正对象定位手机使用的管理工作,做好日常工作记录;做好本地社区矫正创业典型的宣传;社区矫正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领导机构有效运行,村(社区)作用发挥明显,无脱管、漏管,无重新犯罪现象发生。

5、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安置帮教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发挥作用,各项制度完备,工作有记录;依托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和司法所综合管理系统,继续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5年内刑释人员和3年内解教人员名册、档案齐全,做到一人一档;掌握辖区内重点帮教对象信息,加强重点帮教对象管控、外出务工跟踪管理,防止脱管失控;开展首次帮教、进监(所)帮教、分类帮教、日常帮教、重点帮教等形式多样帮教活动,帮教率不低于95%;各镇刑释解教人员与社会志愿者比例达到1﹕1;定期对帮教对象走访、摸排登记;中央安帮办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和司法所综合管理系统中安置帮教工作管理模块运用正常,衔接登记和人员信息录入及时;落实与公安派出所例会制度,加强同民政、税务、劳动部门的沟通,着力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信息收集与反馈、帮扶工作;充分发挥过渡性安置基地作用,积极宣传就业安置政策、创业典型;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在1%以下,无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

6、法律援助工作。办理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法律援助案件,更广泛、更好的服务困难群众,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的维权维稳职能;大力宣传《法律援助条例》;完成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案件,结案后卷宗按时上交中心,材料齐全规范并及时登录到专网上,切实提高全员、全案、全流程的应用比例;承办好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各项业务;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的工作指导,强化对联络员的培训,切实发挥“半小时法律援助圈”的功效;强化法律援助案件初审责任,严禁收取当事人财物。

7、管理和指导法律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布局,拓展基层法律服务业务领域;严格贯彻执行庐司[2012]34号文件,加强对法律服务所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监督法律服务所落实省物价局、司法厅《关于明确基层法律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收费行为;指导法律服务所建立健全政治业务学习、岗位职责、档案管理、业务公开公示、税务票据使用及财务管理、责任过错追究、统一收案、结算等各项所务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反馈机制;指导法律服务所开展法律援助和其他司法行政工作;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对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实施监督并建立违纪违规行为记录制度;切实增强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大局意识,协助完成县局和镇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8、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确保每日登陆司法行政专网并开展信息化应用;确保专网网页内容丰富、信息质量较高;每月通过外网上报工作信息不少于2条,内网每月工作信息30条以上;信息被县局网站、简报采用信息数量每月不少于3篇(不重复计算);被市局以上内刊、简报或内外网采用全年6篇以上;做好普法网信息工作,每月被采用信息不少于5条。熟练掌握司法所综合管理系统中信息采集、录入、更新和审核上报的业务流程,完成工作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司法所长应对需要审核的按时审批;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安置帮教人员信息应按系统要求及时进行采集(发生未及时采集,则视为监管、帮教信息缺失);强化法律援助系统的应用,及时录入、更新、补充法律援助系统咨询信息和案件;上报基层工作各项业务报表(报送平台: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和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严格执行司法行政专网与其他网络隔离制度,做到专机专网;做好日常电脑的维护工作,所有电脑均要安装运用杀毒软件并能及时升级,定期查杀病毒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9、新闻宣传报道与调研。积极向县级以上媒体刊物推广或宣传调研文章、工作经验。在新闻媒体(经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拥有全国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经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积极发表正面宣传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原创新闻稿件(含通讯、消息、图片、专题报道)不少于2篇。每年按市局、县局部署或自行开展调研活动不少于2次,并有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在县级以上媒体(含《司法》)发表2篇。

10、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积极履行镇综治成员单位职责,全面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维护稳定工作。

11、其他。按时上报计划、总结、相关专项材料。积极完成县局及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及各专项活动。

二、考评及结果运用

1、考评。县局对各项工作平时实行季度考评和日常督查(含网上考核),年底实行岗制综合考核、机关人员测评和专项工作奖励等分项对各司法所进行全面考评,继续实行进位奖退位罚机制。

2、结果运用。对综合考评结果排前三名的司法所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在年度单项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专项奖励;考评结果排最后一名的司法所将被列为下一年度重点管理单位,对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并不得评先评优。

三、工作责任

各司法所要针对本年度工作目标,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制定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司法所负责人是各项工作第一责任人,落实目标任务的工作人员是分工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如在工作中出现不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政令不通、效能低下、程序混乱、贻误工作的,县局将按照《问责制暂行办法》和效能建设相关规定,严格实行问责、问效,严肃追究责任。

第三篇

一、队伍建设求突破,全力激活司法行政队伍生命力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紧密结合队伍的思想、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全员轮训、专题研讨、主题宣讲、干部网络教育等多种措施,把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真正把十八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局党组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努力做到学深学精、入心入脑,真正把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

2、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根据岗位职能、队伍业务水平情况,本着实用的原则,拟举办4期专题业务知识培训班,增强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实践能力。要求各下属单位积极开展业务学习与案件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鼓励干部职工加强自学,培养成自学、好学的习惯。

3、加强管理创新,激发队伍活力。打造“一所一品”工程,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形象。通过挖掘个人特长、优势,或展现个人的丰富经验、突出成果,或揭示个人的明显改变、重大进步,打造干警工作品牌,以此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激发队伍活力,塑造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

4、加强廉政建设,保持干警清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点建设,注重发挥审计、法制监督检查、信访等工作作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使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5、加强工作调研,善于总结提高。切实加强司法行政调研工作,及时反映和了解全县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新经验,探讨司法行政工作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各司法所要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按照县局部署完成对调研课题的调研任务。每半年报送调研成果不得少于1篇。局机关科室也要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完成调研任务。

二、法制宣传工作求突破,全力推进“法治”建设

1、深化“法律六进”,突出重点对象普法。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扎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开展,抓好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突出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治培训,推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全面实施校园普法“春笋”工程(即:“每天一学”——在学校内设立法律图书角,方便师生学习法律知识;“每周一观”——利用校内宣传栏设立法制宣传廊;“每月一课”——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每月上一堂法制课;“每期一考”——将法律知识考试列入到全县各中小学校每学期的期未考试中,试卷可以由司法机关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制作;“每年一评”——每年开展一次“遵纪守法好少年”评比活动,并邀请法律专家、法制教育较为成功的家长代表与师生进行交流。),推动校园、家庭、社会教育三维格局的构建。继续加强企业职工学法阵地建设,积极建立“企业职工法制学校”,组织开展“县干送法进重点企业”活动。

2、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组织开展“法制摄影”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的需求;结合“廉洁”建设,拟与县纪委、检察院联合编写干部廉洁案件教育普法读本;建立“县法制广场”和“法制一条街”,打造我县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和群众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大力开展依法治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基层法治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以及“ˋ重信用、守合同ˊ诚信守法企业”评选表彰活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3、打造普法品牌,创新普法宣传工作模式。适时开展县干“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活动,将其打造成具有我县特色的普法品牌。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县法制短信平台,实现对外法制信息的与宣传、对内信息化办公、与群众的短信互动三方面功能。借助网络媒体开展普法宣传,继续发挥好“在线上司法专栏”和“司法微博”的宣传教育作用。筹建中的“普法论坛”计划于3月底试运行。

4、狠抓节点普法,加强法制宣传队伍建设。积极利用“江淮普法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专项法律的宣传月、宣传周和宣传日等节点,组织开展好集中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加大普法骨干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六五”普法骨干培训班;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普法志愿者活动;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身宣传和对外法制宣传,协调新闻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规范,提高法制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制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

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求突破,全力推进“平安”建设

1、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深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有效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居人民调解组织,认真落实村居调委会“六统一”;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主动协调,推动医患、劳动争议、环境污染、工矿、住建、校园、物业管理、消费领域等纠纷多发行业或领域的调解组织建设。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的要求,完善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县信访局群众工作部)各项机制,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体系中的基础性、主力军、纽带性作用。强化人民调解业务培训和指导,举办一期全县规模的《人民调解法》业务骨干培训班,组织开展“县星级人民调解员”表彰活动,推进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建设。出台人民调解工作“以案定补”实施办法。

2、认真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认真落实中办发〔22号文件精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政策。对各镇过渡性安置基地作用发挥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一次调研;树立2-3个典型镇级过渡性安置基地,并安置刑满释放人员。进一步落实帮教工作责任制,提高帮教效果,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第四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帮教对象创业典型汇报会,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对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认真落实双向联系制度,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向延伸。

3、突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大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学习贯彻的宣传力度,营造贯彻落实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省厅、市局部署开展好社区矫正宣传月活动和社区矫正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完成县社区矫正工作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进县社区矫正机构设置和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招聘。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有关部门分工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积极争取县、镇政支持,将社区矫正工作指导管理经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和社区矫正装备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加强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管理和执法水平。落实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异地委托、审前调查评估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坚持“七个一”和“分级管理”等教育方式,加强公益劳动基地建设,建立公益劳动标准和效果评价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刑人员,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因人施矫、重点突破,不断破解社区矫正工作难题;就如何发挥村级社区矫正组织作用,有针对性地到有关镇、村进行专项调研,并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村级(社区)社区矫正作用。完善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制度,强化矫正对象监管、教育责任,确保矫正工作质量;与监狱建立双向联系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和心理辅导。

四、法律服务求突破,全力推进“美好”建设

1、大力加强律师工作。进一步加强律师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律师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律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好律师行业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律师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专项法律服务行动,为全县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继续组织律师参与县领导信访接待活动,参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效引导当事人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强化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认真落实中办发〔2010〕30号文件和皖办发〔2011〕43号文件精神,加强律师执业权益保障,建立和完善走访当事人和顾问单位、旁听庭审、案件质量检查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律师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管。依法严肃查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违纪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广大律师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经贸招商活动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加强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实行律师接待“法律援助首问告知制度”,加大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或补贴的方式推进律师进社区等工作,积极引导律师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律师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促进各种矛盾纠纷依法妥善解决。

继续加强律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完善措施、强化手段达到全员使用,案件全部录入,全面综合运用的目标,不断提高律所综合管理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

2、着力发展公证工作。巩固公证质量事故“零容忍”活动成果,建立保障公证质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公证员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信誉的理念,提高办证质量;大力推广和应用公证标准化,确保标准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建立健全公证质量风险评估机制、公证质量风险防范应急处置机制和公证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案件质量的监管、检查。提升公证社会公信力。

拓展业务领域,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研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证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努力实现“公证质量与办证数量、业务拓展与服务水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个同步提高。积极开展公证法律服务进农村、进社区和公证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活动,最大限度的促进和保障民生,努力扩大公证业务社会影响。

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公证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制定公证行业人才发展规划,督促引导公证处在未来的三年内补充1-2名执业公证员,切实增强公证行业发展后劲。大力加强公证员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引导公证员崇尚职业道德,敬畏执业纪律,恪守职业操守。积极参加"全省优秀公证处、全省优秀公证员"评选表彰活动,培育行业先进典型。适时组织公证人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拓宽公证队伍视野,更新知识储备。

优化公证执业环境,努力营造公证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加强和主流媒体的合作,对公证行业内的热点、难点、重大事件进行及时跟踪报道,特别是对涉及行业公信力建设方面的内容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公证,信任公证,选择公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依法打击扰乱公证执业秩序的行为。围绕公证机构性质、公证业务发展、公证制度建设等主题加强调查研究,公证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在省级以上刊物(含内网)发表有关公证工作理论或实务调研文章。

3、强化“12348”和法律援助工作。在继续巩固“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优年”主题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以提升法律援助工作品质为重点,深化便民服务,推进信息化应用,努力把法律援助工作做大做强做优。

全面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在保持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规范非诉案件的受理和办理,提高诉讼案件的比例,对案件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办案过程的监督进一步强化。

扎实推进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工作。今年将加大社会律师办案的指派力度,鼓励主任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彰显行业公益精神,多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充分维护经济困难,特殊人群的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公检法机关的协作配合,规范工作流程和各环节衔接机制,畅通申请渠道。

深化便民利民服务。按照省厅《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建设指导意见》规定标准,对便民服务窗口实施标准化管理,完善管理措施,推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建设达标升级。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站点便民利民效能。

整合资源,将“12348”法律服务专线纳入法律援助工作机制,设置专席,安排专人值班,加强管理,提供便捷规范的法律咨询服务。畅通网上服务渠道,全面开展在线咨询,在线申请和在线投诉,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援助。

4、强化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基层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完善诚信教育制度、公示制度、服务质量检查制度和诚信档案制度。推进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实行基层法律服务“一站式”服务,实现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落实庐司〔2012〕34号文件,强化司法所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指导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法律服务所在财务管理、案件质量上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五、基层基础工作求突破,全力做好“固本强基”工作

1、认真开展市模范优秀司法所争创工作。以争创市模范优秀司法所契机,进一步巩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果,全面推行司法所标牌、标识、制度“六统一”建设,按照“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的四点要求巩固良性循环成果,加强基层、建设基层、服务基层、发展基层,全面提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

2、加强信息化建设与运用,推进效能建设。推进司法行政业务系统全员全案全流程应用,全面提升各项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和关联应用水平,强化司法所管理系统应用、内网信息、信息报送等工作,加强政法装备和专网的使用维护,确保运行安全正常、应用合理有效、内容不断更新、作用发挥明显,努力促进信息化与司法行政实务工作的融合,实现系统应用由辅助性向支撑性转变,提高我县司法行政部门的信息化运用能力。

3、出台基层司法行政业务管理系统考核办法。建立符合基层工作实际的考核奖惩机制,从机制上解决提高执行力的问题,着力发挥机制对制度的保证作用,形成一个制度执行上的“自适应”状态。完善由“决策、执行、反馈、监督”构成的“闭合回路”状的科学执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