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时间:2022-12-16 04:14:48

生态环境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区生态环境分局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市生态环境局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环境质量总体情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21年,调整充实了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成人员,完善了环委会职责;制定实施了《区区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度试点,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力构建形成内容完善、边界清晰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全年推动召开区委常委会9次、区政府常务会12次、区环委会5次,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较好完成市下达的环境质量目标。

(一)大气环境质量状况。2021年省市下达我区PM2.5考核目标为49.5微克/立方米。截至12月3日,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8%;优良天数比例为76.9%,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秸秆禁烧可望连续七年实现“零火点”,预计可完成全年大气考核目标。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2021年,辖区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良好,其中纳入市级考核的6个地表水生态补偿考核断面水质改善明显,市级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今年9月底前已拨付450万元,古饶镇污水处理站获得市政府“以奖代补”考核资金19.2万元,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区塌陷水域水质良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初步显现。

(三)土壤环境状况。我区农用地暂无污染点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情况较好,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污染地块相对较少(原长源焦化厂污染地块已由市政府牵头治理),整体土壤环境状况在可控范围内。

(四)生态环境状况方面。全面完成辖区26处废弃采石场(点)治理区验收销号,治理修复面积达7500余亩,生态“疮口”蝶变为城市文明“窗口”,大泉山地环项目治理为省级样板获《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报道。

全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区域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安全稳定。

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成效显著

2021年4月7日至5月8日,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督察。督察期间共交办信访件涉及我区25件问题(其中共性问题5个),已于8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及区级验收,现已全部通过市级验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于7月20日向省委反馈意见,市整改办交办涉及区整改的问题共有14个(均为共性问题),其中应于2021年底完成整改的7个问题已于11月20日前完成整改并分别上报市直对口部门汇总销号,其他7个问题正按要求积极推进整改中。

关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期间交办永峰矿业、富昌矿业问题”,永峰矿业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尾砂清运,将于明年底完成;富昌矿业已进入闭矿程序。

三、生态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坚决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

1.压实责任,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制定实施《区2021年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层层压实区直部门、镇(办)、经开区、网格员和重点企业污染防治责任;严格落实《市大气污染防治量化考核办法》,实施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制度,分级分类约谈,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到实处;落实《区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细化“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措施;制定实施《2021年区秸秆禁烧工作方案》,突出夏、秋季重点时段包保值守,抓好监管巡查,实现全年全域“零火点”目标。

2.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出实效。以“五控”(即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措施和四个专项行动(扬尘治理、车辆污染治理、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散乱污”及餐饮油烟)为抓手,进一步压实镇(街道)属地责任及部门主管职责,优化整合城管、住建、农水、应急、市场、商务、公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等执法力量,实行联合执法,定期督查通报存在问题与整改情况,推动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和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开展“零点行动”和综合执法60余次,检查各类涉气污染源367家次;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扬尘巡查管控,开展整治非法加油站点和散煤治理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一冲三吸扫”的湿扫机械化作业,对91家规模餐饮店摸排建档,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

3.精准治污,夯实长治长效基础。辖区已布设空气监测国控站1个、自动监控标准站3个、微观站点42个,并选优配齐监控站点大气网格员,实现动态、立体、全覆盖监管,及时有效发现各类污染源,打通大气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截至12月3日,累计上报各类生态环境自查事件1512件,且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全面强化水污染防治,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

一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入河排污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并完成安装王店水厂、赵集水厂2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质在线监测;二是全面排查境内七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污染源并完成“一河一图一单一策”方案编制,为下一步精准改善流域水质提供数据基础;三是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古饶镇顺山沟、丁庄沟和矿东沟需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治理任务,目前丁庄沟已于今年初完成清淤整治,顺山沟、矿东沟将依托新北沱河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四是完成沱湖流域96个入河排污口疑似点位排查监测溯源;五是完成省下达古饶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站提质增效项目任务,新增污水管网1.6公里。

(三)深入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打赢净土保卫战

1.全力管控土壤环境质量。强化对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的监督管理,更新调整2021年辖区内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录;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我区现无涉镉等重金属企业),配合完成长源焦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项目工程(现已启动为期1年的效果评估工作)。

2.全力拓宽固体废物监管领域。广泛开展新修订的《固废法》宣传,制定实施《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完成工业企业、机动车维修、卫生医疗行业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系统申报,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已备案;落实国务院《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开展非标地膜专项抽检行动;严格危险废物监管,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危废)跨区域倾倒行为,组织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检查79家次、危险废物专项治理35家次、医疗危废专项排查70家次;对经开区一起跨区域倾倒危废案,已移送刑事立案。

(四)环境执法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抓规范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法律培训,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规范法治审核,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依法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罚。截至12月3日,已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件,罚款148.5万元,查封扣押案件8起,移交刑事立案1起、行政拘留1起。

2.重创新提升监管水平。推进监控“三个全覆盖”,针对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在线监控安装联网,强化在线监测监管执法;开展“环保管家”监管措施,引入第三方监测公司,聘请法律顾问助推依法行政。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双随机”检查30余次,开展夜查、“零点”行动15次,突击检查企业80余家。

3.抓信访促进环境问题解决。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办理流程,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依法办理每一件投诉。截至12月3日,共受理生态环境信访件64件(不含2021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5个交办件),办结率100%,及时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五)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1.重服务优化执法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既严格执法,更注重服务指导。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现已纳入正面清单管理企业17家,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模式,坚持宽严相济执法,依照《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企业实行首违免罚,将监管寓于帮扶中,指导企业立行立改;与区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服务民营业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并签订协作书,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现场执法讲解、在线培训等多种方式,指导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引导企业自觉遵法守法。

2.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专项活动。结合包保帮扶、非公党建指导员等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特别是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针对性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专项活动,问需于企、助企解难,指导帮扶企业40余家次,解决企业环保问题80余件。

3.深化审批(许可)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对22个行业50类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豁免环评审批及备案手续。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加强重点项目包保服务,宽待服务民生小微企业,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截至12月3日,已受理环境影响评价项目28个,均挂网公示并上传省厅环评申报系统;排污许可证申报完成延续审核2家,新增简化管理3家,变更2家。

(六)强化生态环保宣传力度

一是开展好宣传活动。重点开展好“六·五”环境日宣传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五进”活动。二是做好生态环境信息宣传工作,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新理念新战略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通过学习强国APP、日报、市局门户、美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信息累计160余条。

(七)基层党建、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开展

1.充分发挥党组作用,积极发展党员。认真履行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始终坚持将党建融入日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不断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对党员开展民主评议,进行党性分析,确定评议等次。加强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培养积极分子1名,党员转正1名。分局党组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把党员组织团结凝聚起来,“”等组织生活制度得到落实。

2.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今年以来我局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每日一小时”读书活动,每日由一名党员领学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同时兼顾日常业务工作调度部署;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重“我为企业解难题”,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建党100周年红色教育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积极参加省、市各类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并取得较好名次。

3.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按照上级要求,每半年召开一次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区委、区纪委、市局纪检组部署,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开展警示教育,我局今年以来未出现政治类有害信息或涉及本单位的重大敏感舆情,未发生干部职工违规违纪行为。

四、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形势仍较严峻。大气环境方面,全市火力发电70%装机容量位于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偏低,产业结构偏重,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大;工业高架源排放、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等仍是我区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再加上我区地理位置特殊,要完成大气考核目标压力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任重道远。水环境方面,片区污水管网近年虽有实质性推进,但覆盖面仍有限,监管机制仍未理顺,监管能力较薄弱,农村污水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辖区河流和水库较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等形成了复合型水污染,个别河段水质不稳定。随着考核标准的提升,我区水环境面临压力空前。土壤环境方面,土壤治理刚起步,污染地块的治理和修复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的情况。

2.环境管理水平和能力建设还需提升。依法治污、精准治污和科学治污水平仍待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编制人员特别是执法力量尤其薄弱,执法车辆等必要装备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执法、监测能力明显不足。

五、下步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和综合整治,加大生态环保治理修复投入,强化生态环保能力建设,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不断开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坚持方向不变,以机制创新强化履职水平。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工作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任务清单”和“职责清单”管理,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牢固树立生态环保底线思维,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二是保持力度不减,全力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对整改完成问题开展后督查,严防反弹现象发生,做到彻底整改、全面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扎实推动全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逐步解决。三是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联防联控,巩固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持续以“五控”措施为抓手,加大科技支撑,提升精准治理水平,统筹兼顾,严管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压实镇(街道)属地责任,强化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一以贯之巩固大气治理成效。强化综合治理,持续提升河湖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涉水企业环境监管。以地表水断面补偿机制为着力点,加快启动新北沱河流域13条支沟综合治理等项目,强化工程措施和资金投入,确保新北沱河等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聚焦重点领域,扎实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以农用地、农业面源污染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整治重点,逐步扩大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和全面限塑,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监管处置。四是把握重点任务,稳步推进环长制建设落实落地。落实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保障,完善督查考核机制,积极探索视频监控、无人机等信息技术应用,切实打通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最后一公里”。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坚持服务至上,依法简化环评审批,加强对重大招商项目的指导服务,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智能转型和绿色提升,全力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六是提升监管效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正面清单制度,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鼓励环境守法,严惩环境违法。坚持依法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营造生态环境守法氛围,指导帮助加强环境管理,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七是锤炼政治定力,铸造新时代环保铁军。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思想防线,持续加强正风肃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