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局“十四五”工作谋划

时间:2022-02-03 09:17:49

市场监管局“十四五”工作谋划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持续强化党的领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寓监管于服务”工作理念,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持续优化市场消费环境,规范生产经营秩序,着力实施质量强县、品牌提升和标准化战略,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点工业产品“三大安全”保障力度,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法手段,努力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以高效有力的执法监管措施和行政服务水平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我县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建设成渝中部重要节点城市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而努力奋斗。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创新创业、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营商环境,形成市场导向、标准引领、质量为本的质量强省体系,形成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格局。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1.强化制度建设,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化。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监管体制改革需要,持续制度完善《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案件评查通报制度》等文件,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行执法文书电子化、执法案卷标准化、记录方式科技化、监督管理规范化;持续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则,从严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执法权力、履行监管职责,不断树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监管形象;继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一案一光碟一考评”制度,从严落实法制审核和专业律师聘任制度,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做到依法履职。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准入更加宽松便捷。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落实好“一窗办理”“最多跑一次”“限时办结”“预约办理”等工作要求,全面实施全程电子化导办、深化政银政企合作,持续压缩企业创办时间,降低开办成本。持续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全力支持非公企业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员管理,协调解决工作困难,通过优先实施政策措施支持健康发展。

3.从严开展执法监管,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一是强化网络平台监管。引导、督促网络交易平台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行为;创新网络平台监管机制,推进跨地域、跨部门和市场监管各业务条线之间的监管协同,重点加强网络售假、虚假促销及宣传、刷单炒信等违法治理,持续净化网络市场环境。二是加强广告监管。建立完善广告监测体制机制,将药品、医药器械、保健品、化妆品、金融理财、房地产、教育培训等民生关注重点热点难点作为执法监管重点领域,以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大型电子显示屏及户外广告等作为重点媒介,着力开展广告违法执法监管,杜绝违法广告对公众切身利益的损害。三是加大竞争执法力度。持续完善并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指导政策制定机关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相关政策措施清理工作,保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序实施。依法查处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加强价格监管执法。落实降费减负政策,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检查,持续加强民生物资、水电气、教育、医疗、物业等重点领域价格行为监管,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百姓合法权益。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4.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守牢“三条安全”底线。一是抓牢食品药品安全全链监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建立完善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刑衔接,实行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督促生产经营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把事中事后监管,加大食品违法犯罪惩处力度,强化曝光公示,倒逼规范经营;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有机认证示范区创建成效,探索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好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研判,着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创新监管手段,完善药品器械安全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深入推进药品器械安全治理行动,强化药品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和新生业态监管。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机制,提高监测水平。开展飞行检查和风险分析,整治安全隐患。组织实施互联网制售假药、中药饮片、无证经营与经营使用无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添加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法案件。分类分步建立药品追溯系统,实现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继续深化药品器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药品器械产业创新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二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持续推进省柠检中心建设,不断增强检验检测能力,推动形成具有法律权威和较大影响力的检验检测格局。突出重点工业产品、重要消费品、涉学涉童产品、电子商务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五个监管重点,坚持从源头抓起,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消费品质量抽检不合格产品查处,强化质量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及时消费警示,向公众提供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全面提高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处置能力,及时跟踪监测和防范化解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建立电梯、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特种设备质量追溯体系。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及时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全面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建立维保、检验和事故等信息公示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全覆盖,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特种设备技术检查机构设置,加强基层安全监察人员培训。

5.强化宣传培训,消费维权更加便捷高效。一是根据《市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围绕“美丽诚信、放心舒心消费”总体目标,突出安全、质量、价格、服务、维权“5个放心”创建方向,积极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经营主体、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大格局。二是推动12315热线规范化建设,定期统计分析消费投诉举报,及时公布分析结构,提醒消费者安全理性消费;强化投诉举报事件处理处置,妥善应对重大消费维权事件;推进建立支持消费者诉讼制度、小额消费纠纷仲裁制度,大力支持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三是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合作,实施“责任式”“插针式”“立体式”“特色式”“辟谣式”五式宣传,形成多渠道多平台的宣传格局,引导公众分清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参与责任,让市场监管工作深入人心;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做到早预警、早处置,提高舆情回应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6.实施质量强县,品牌力度更加高质高量。一是持续提升质量工作水平。全面实施质量强县战略,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从源头提高质量水平,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发挥优势企业的质量示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品牌培育下基层、品牌创建进企业”活动,支持鸿星尔克、科伦制药等企业(单位)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争创“省天府质量奖”,提高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性。二是大力培育注册商标。积极推进区域商标品牌,支持打造城市商标品牌名片,推进集群商标培育发展。持续加大柠檬、通贤柚、周礼粉条等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指导和帮扶,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挖掘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资源,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知识产权资源产权化。加强“资味”品牌建设,促进推广和规范使用“资味”集体商标。开展好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继续深入开展“送商标”活动。三是推进知识产权发展。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仲裁、调解信息共享机制,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力度,挖掘和提升创新成果的专利转化率,力争实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件。探索建立“银行贷款+保险保障+财政风险补偿”的专利质押新模式,支持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四是强化标准计量服务。深入推进质量对标提升行动,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大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提升帮扶力度,鼓励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提升标准、工艺、检测水平。积极为工业园区企业争取省、市标准化奖励政策,帮助收集整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提高标准转化力度,加大科创资金投入,提高科创实力。抓好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地方标准建设,建立1-2项农业地方标准,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计量监管,强化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管理,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规范市场计量秩序。五是完善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鼓励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先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控能力。探索推动高端品质认证,促进绿色认证,推动创建部级有机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监管力度,切实整治检验检测乱象,确保检验检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