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重点工作思路

时间:2022-01-19 10:16:15

人才重点工作思路

2020年经开区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区委有关部署要求,围绕中心大局,瞄准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丰富人才引育渠道,提升人才服务环境,主动融入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进,为打赢疫情防控、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扬长补短,栽好梧桐引凤来

(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做强第一资源。

(1)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工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完善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人才花名册,建立结对沟通服务机制。

(2)优化经开区和创新创业孵化园内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园区人才活动中心,深化“人才秘书”“项目秘书”服务机制,组建专业化、效率高的服务专员队伍,做到高层次人才、重点企业、创新平台“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形成精细化人才服务品牌。

(3)落实好高层次人才公积金支持政策,分层分类完善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待遇,严格兑现党政人才学历提升补助、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等级提升奖励。做好持“人才绿卡”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推行“人才绿卡制度”,确保持卡人才所享受的优质服务落到实处。

(二)创新人才机制政策集聚优秀人才。

(1)加强政治引领,创新人才工作统筹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项目化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区人才公寓分配办法》、《经济开发区人才安居保障实施细则》、《关于加快经济开发区高层次人才聚集的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

(2)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健全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完善人才工作规范化管理机制。

(3)建立人才工作常态化服务机制,开展人才政策实施效用评估,制定《市区“星期天工程师”实施办法(试行)》,按规定为优秀专家人才在政务、金融、科研、安居、医疗、交通、参观等方面提供便利。

(4)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人才服务专员”“三个一”协调跟踪机制,对带技术、项目、资金来经开区的高层次人才,搭建绿色通道。

二、多措并举,完善配套留人才

(一)抓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

严格落实《经济开发区人才安居保障实施细则》,管理好人才公寓,明确入住条件要求。目前,共有人才公寓208套。其中B户型160套,单套面积92.19平方米;C户型48套,单套面积121.65平方米。目前,已完成B户型的100套装修,其中40套可直接拎包入住,60套为简装房。现已分配33套,实际入住23套。

(二)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深化校企战略合作,全面摸清底数,动态掌握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加强与区内区外高校院所共建研究中心、室建设,强化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各类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管理,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鼓励本地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创新基地,大力度引导科研成果在罗转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经开区开展实习实践活动。目前已同中物院、中航工业、清华大学等25个涉军科研单位保持紧密合作;新型焊料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科研平台与政府共享。

(三)加强基础建设投入

围绕生活的各个环节完善园区配套,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强大园区载体功能,优化教育资源的规划布局,加快引进绵阳优质教育、区第二人民医院医院,依托德绵边界合作试验区,在产业新城打造高质量“人才谷”,形成高素质人才洼地。

(四)主动融入人才区域协同发展。围绕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利用成德绵同城化良好契机,依托玄武岩纤维产业化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优化人才工作布局,积极主动对接成都、、绵阳等高校、院所、企业,在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研发及相关重点领域加强合作,强化承接周边发达地区产业技术成果转移的能力。探索与接壤县区间组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人才培训培养基地、联合开展人才招引等方式深化合作。

三、创新观念,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一)做好产才深度融合文章。

(1)人才招引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坚持人才“供给侧”思维,聚焦园区一主两辅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引入专业组织、用人主体等引才评价机制,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实现产才“无缝衔接”;立足人才引领产业未来发展,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开发国内外人才资源,实施特色引才工程,创新海外招才、院所引才、“亲情”聚才等模式,广开招贤纳才的渠道,打造拉动产业价值链延伸的强大“人才链”。

(2)人才政策与成果转化“同向发力”。瞄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换的瓶颈问题,及时跟进项目、金融、技术等扶持政策,完善研发需求的科研平台,搭建孵化器、加速器等人才创业载体,创新职称评聘、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等人才激励制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肠梗阻”,让人才和科技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

(3)人才服务与创新创业“同舟而济”。紧贴创新创业需求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当好人才服务的“人才秘书”,切实解决人才的燃眉之急、后顾之忧,让人才心无旁骛创新创业。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和宣传力度,营造爱才重才敬才的社会氛围,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二)要搭建选人用人平台。

要强化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战略合作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营造一种开放、宽松、和谐的环境。结合年度考核与评比表彰,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激发其能力更多的发挥其潜能。要努力寻找工作和个人成长的结合点,把不同的人才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其特长。

(三)发挥柔性引才灵活性。

(1)实现从全职引人到灵活引智转变,提倡“一专家服务多企业”,所引人才可以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提供智力服务,以柔性政策汇聚高层次人才。

(2)用好用活柔性引才引智方法,要找准专家智慧与本地需求的对接点,随时掌握全国各地人才的最新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从中发现与我区产业发展、经济建设需求高度契合的“兴奋点”,引导更多高层次人才通过技术指导、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服务,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