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建设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30 04:32:59

财政建设工作计划

2014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质量新建设的“决胜中期之年”,也是我区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做好2014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一、正确认识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总体形势向好,但情况仍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持续,美欧经济好转迹象增多,但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和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产生冲击,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贸易摩擦频发且多样化,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固、不平衡。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投资、消费、出口等“三驾马车”增速放缓,尤其是外贸回落最为明显,产能过剩大范围存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使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我区看,一方面一些积极因素在增加,重大战略决策正在稳步实施,一些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加快发展,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还在传导蔓延,总体经济仍将处于调整期。从宏观层面看,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受征地拆迁、用地指标难等因素制约,造成部分项目无法落地实施,在地方融资平台规范清理、银行贷款收紧以及金融潜在风险压力情况下,一些重大区块开发和项目建设资金较难落实,工业投资增幅下滑明显;从微观主体看,企业家信心指数和经营预期不断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多,随着综合成本持续上升,利润挤压明显,“增产不增效”较为突出,尤其是“菲特”台风造成企业损失严重。可以说,区域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财政收支看,形势非常严峻。1-9月份,我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5.6亿元,增长10.0%。但是,制造业、外贸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容乐观,房地产行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种政策性的减税因素较多,特别是“菲特”台风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进而影响税收收入,最后一季度财政收入压力较大,预计公共财政无法完成年初增幅目标。

从财政收支形势看。2014年财政收支形势仍然偏紧,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一方面,财政减收压力较大。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将导致增收乏力:一是从实体经济看,增收缺乏新的亮点,出口经营尚未完全走出低迷状态,制造业缺乏新的增长点,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仍然相对突出;二是缓缴、预缴和一次性因素无法再现,已在前三季度全部入库,财政已无调控余地;而中小企业仍在挣扎,没有转好迹象;三是受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房产销售特别是二手房交易在一季度的短期火爆现象已经结束,房产税收趋于平稳,难以明显升温;四是金融保险业这一地方财政支撑行业,受“钱荒”影响,将低速增长。五是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压缩财政收入空间。另一方面,财政增支压力不断加大。当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保障改善民生等仍需要保持较大的支出力度,“两个领先、三个倍增、四个翻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持续加大财力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在更高起点上满足民生需求的难度不断加大,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推进城镇化和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等,都需要增加较多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要把行动凝聚到实现区委、区政府既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在“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上下功夫,大力组织各项收入,着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更好地为“质量新”建设服务。

二、2014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按照区委区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14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质量提升“五大战略”,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十六字科学理财原则,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夯实收入基础,确保收入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财政科学精细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遵循“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科学安排、讲求绩效”的原则,结合参考省、市水平,2014年全区财政收支计划初步安排如下: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完成亿元,增长%;东钱湖实现亿元,增长%;高新园区实现亿元,增长%。基金预算收入计划亿元,增长%。根据财政收支平衡原则,合理安排有关支出,突出重点将2/3以上新增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预算数据以人代会批准数为准。

为圆满完成2014年各项财政工作目标,我们要增强研判形势、统筹全局的能力,集中精力,积极有为,同心合力,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更加注重促进发展与保障民生的良性互动,强化财政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职能,夯实财政基础。要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生好财、聚好财,为保障民生夯实基础。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支持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协调推进。

二是更加注重科学理财与加强监管的有机结合,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和体制机制建设,稳健财政运行。科学理财和加强监管是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的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稳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是更加注重业务建设与作风建设的两轮驱动,提升财政干部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优化财政队伍。业务与作风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要以“务实、高效、廉洁、公正”为目标、以加强系统管理为保障,以作风廉政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干部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干、作风精良、干事创业的优秀财政干部队伍。

三、2014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具体来说,明年财政工作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任务:

(一)生财有道,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健康增长。前三季度我区财政收入基本实现了年初目标,但是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的干扰和人为努力的情况,再加上当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因此,组织好下一阶段的收入工作仍是我们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要实事求是、客观冷静,有计划、有节奏地组织好收入,防止大起大落,确保稳定增长。具体来说:第一,要坚定信心抓收入。一方面,对于今年的财政收入,公共财政完成年初增幅目标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可完成年初既定增幅,可用、支出均能完成年初目标,一定要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对于明年的财政收入,要密切关注形势,可以预见,明年的组织收入工作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既要确保完成收入目标,又要加强经济分析预测。第二,要平稳有序谋计划。组织收入要有计划、有节奏,切忌大起大落、临时突击,要尽量客观地反映当前财政经济发展的现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要未雨绸缪,学会弹琴,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对每一阶段的大致情况要做到心中有底、有一杆秤。要非常重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执收行为,做到依法执收、应收尽收。第三,要强化引导稳增长。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追求结构优化、可持续的增长,追求在培育涵养税源基础上、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增长。积极整合、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回归,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实体经济、壮大主业经济,加快兑现支持工业企业优惠政策奖励,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二)用财有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在当前收入形势较为严峻、收支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支出这篇文章,已成为摆在我们财政部门面前的重大难题之一。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支出需求越来越膨胀,而另一方面支出进度越来越缓慢,形成明显的反差。对此,明年我们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研究探索:第一,压减经费支出。明年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带头过紧日子,从严控制并首先调减涉及楼堂馆所新建修缮、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三公经费”以及其他一般性项目的支出。原则上所有预算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总额比2013年年初预算基础数上压缩10%以上。第二,整合转移支付。按照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财政部将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今年已压减和调整了部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算,对地方政法部门的转移支付增量资金不予安排,取消了预算安排的补助地方化债支出,相应减少部分预留资金支出,调整了发改委管理的基建投资资金的使用方向等。我们也应该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开展整合工作。同时要大力推进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改革,扩大改革范围,细化改革内容,科学设置因素和权重,兼顾公平和效率,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激活存量资金。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为此,要加强调研分析,完善专项资金结余结转管理办法,狠抓预算执行工作,进一步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把有限的财力尽可能集中起来,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四,加快执行进度。从去年起我们每季度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进度进行统计,从统计情况看,还是有部门抓得不够。一方面,要加强与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大督促力度,加快支出拨付力度;另一方面,对部门的正常支出,不能拿着、捏着、“挤牙膏”。

(三)理财有方,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公财政体系,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预算是源头,要从源头抓起,创新完善管理机制。1、完善预算编制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基金预算、社保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采购预算及政府债务计划编制工作。公共预算要充分考虑部门上年结余、上级补助以及其他收入;基金预算要全区统筹安排力度;社保预算一是要不留缺口,二是要进一步细化测算依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进一步扩大年初预算编制范围。优化基本支出管理库、项目滚动库功能,严格新增项目的审核与控制,并与预算指标管理系统进行紧密衔接。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全口径反映部门资金使用情况。2、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要在当前探索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理念、理清思路,建立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简单地说,必须坚持“一个机制、两个体系、三个环节”。“一个机制”即“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预算部门具体执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格局。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及绩效评价体系。抓好“三个环节”即抓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监控、抓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抓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3、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抓好预算执行工作,努力做到“均衡、有效、安全”。明年是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核算软件升级第一年,要做好业务辅导和解释工作。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的应用,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做好“公务卡改革”全覆盖后的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务卡管理系统。

二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对专项资金清理和整合力度,在安排预算时,应首先动用历年结余资金。继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使用的有效性。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对部分专项资金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预算明细与绩效目标审核,并加强评审结果应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加大清理归并现有财政资金专户的力度,构建财政资金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是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数字财政建设,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科学管理与深度利用,强化系统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动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整合优化现有财政业务系统,进一步梳理“国库集中支付软件体系”、“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软件体系”、“镇乡财政信息化软件体系”,实现优化完善和数据共享。重点推进镇乡财政新质量化管理体系,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分质量体系的建设。明年是本轮镇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最后一年,要分析存在问题,科学合理设定新一轮体制。

(四)管财有效,切实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国资管理。明年是国资管理的巩固提升年,要努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与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创新国资管理机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镇乡(街道)国资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确保国资监管工作制度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规范运作。

二是加强债务管理。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区政府性债务管理运作平稳,风险可控,明年坚持“从严控制、规模适度、防范风险、注重效益”的原则,第一,要限制举债行为,控制负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第二,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强资金调度,重视资金效益,提升偿债能力;第三,要健全偿债制度,防范债务风险,要按照省里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宁愿少排支出项目,也要把准备金打足;第四,要把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对债务风险、债务偿还、使用绩效等管理目标进行考核问效。

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推进“大监督”建设,完善财政监督组织管理体系。激活财政内部监督机制,推行对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内部管理的完善性等进行检查。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继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创新政府采购管理方式,不断推进集中批量采购制度,扩大电子竞价范围。加强对采购机构的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继续规范我区集中采购机构采购活动。建立健全各司其职的协调体系,引导政府各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本单位预决算公开的主体责任。把握好“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程度和节奏,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稳妥推进信息公开。加强会计管理,不断强化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继续教育“考培分离”等工作,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四、转作风提素质,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圆满完成上述生财、用财、理财、管财的财政工作任务,干部队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和要求,蔚然兴起一股务实、为民、清廉的清新政务之风。这既为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对加强队伍和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部门服务大局、科学发展的职能作用,以新作风、新思路、新举措推动财政事业实现新发展,要从“转什么”、“怎么转”和“怎么检验”三个层面出发,主动适应、应势而动、积极有为。

(一)转什么

作风的好坏,事关一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好的作风能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好的作风则会导致人心涣散、精神低迷、最终丧失发展良机。财政干部要积极转变作风,首先要明确转什么。

要有责任。要有担当精神和忧患意识,切实增强“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敢于责任、用于担当的魄力,迎难而上、敢抓敢管,当好参谋助手。工作上不能就事论事,就数字论数字,要了解数字背后的内涵、意义和走势,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分析收支规模、质量和管理举措,查找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要透过数据分析增长背后反映的经济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趋势和经济结构现状,以及这些因素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要有创新。要始终保持工作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意,更谈不上创新。保持激情,关键在于事业心。对待工作不能坐享其成、墨守陈规、老方一贴,以不变应万变,而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善于思考和感悟,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在法规政策允许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大胆闯、大胆试,使财政工作常做常新。要从实际出发,将创新与解决财政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要有办法。制度和办法是实现政策意图的有效载体,所有思想的火花、创新的理念都要体现在具体的制度和工作办法上。近几年区尝试的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如绩效预算、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等,可以说收效非常明显。要沉下心来,跳出具体事务和微观操作,通过研究、分析、探索,由此及彼、由点及面,洞悉其本质与联系,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形成可操作、常态化、制度层面的规则,推动和指导工作开展。

要有作为。责任、创新、办法,最终都要通过有所作为来体现,在实干中见实效、作检验,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用业绩说话。财政部门承担着理财管财的重要职责,财理得好不好、管得好不好,工作有没有实效,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在财政系统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做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干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

(二)怎么转

转作风,制定措施、付诸行动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长抓不懈。怎么转,即转的方式路径很重要,要着眼于通过建立健全转变作风的常态和长效机制,使好的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要领导带头。作为科室负责人,要认识到,作为中层,既是单位的信任和嘱托,更是一份担当和职责,要发挥好“领头羊”和“火车头”的作用,做到守职有责、守职有方、守职有效。首先,要转变作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带头执行中央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的规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要坚决不做。其次,要提升执政能力,在业务上要更加专业精业,起到引领作用。通过以学促用、学用相长,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决策水平。再次,要加强廉政建设,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建立纯洁的“生活圈”、“娱乐圈”、“朋友圈”,积累正能量,加强对干部职工和身边人的教育、引导和监督,影响带动整个部门,确保干部职工思想不出状况、作风不出毛病、廉政不出问题。要制度保障。要避免转作风成为“一阵风”、“走过场”,就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以健全的制度和监督奖惩措施来保障。在财政干部队伍中,既有务实创新、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的“快牛”,也有个别心态浮躁、进取不足、得过且过的“慢牛”或“懒牛”。快牛式干部从来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但对慢牛、懒牛式干部如果不加约束,就会形成“干的不如看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导向,挫伤“快牛”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转作风的实效。因此,应设计“鞭打慢牛”、“鞭打懒牛”的制度,对那些确实不求上进、不胜任现职的,应研究退出机制,做到上有“台阶”,下有“滑梯”,让作风转得不到位的“慢牛”、“懒牛”不敢懈怠、奋起直追。

要文化引领。制度是硬保障,让人客观上不得不去转作风;文化是软引领,让人主观上努力去转作风。制度重在推动,文化重在引导,制度“推力”加上文化“引力”,两力合一,才能真正让转作风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内化于心的自觉行动。要将转作风与财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践行“实、稳、优”财政核心价值理念。要把心里装着群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作风过硬、“老黄牛”式的先进典型挖掘出来,并进行正面宣传引导,从而营造转作风的良好氛围。

要上下联动。转作风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要从上到下一个标准、一个力度,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和权力观,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强化服务意识,把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祛除庸、懒、散,提倡勤、廉、善,逐步形成上下“一盘棋”联动格局,真正使好的作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到每一位财政干部职工身上。

(三)怎么检验

转作风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作风转得好不好、快不快、到位不到位,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财政收入是否没有水分、结构优化、实实在在的增长,财政工作基础是否夯实稳固,财政改革和发展是否取得新进展,财政队伍素质是否优良,要经得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检验。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要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理财原则,将转作风与抓工作落实有机结合起来,精心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尤其是要处理好“三对关系”:既要会花钱,又要能生钱。花钱与生钱两者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性。要把握好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深化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抓住转作风的契机,严格支出管理,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不花冤枉钱和无效益的钱。同时,在收入增长趋缓、减收增支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更要花力气生好钱。一要善于开源,支持和培育有利于“腾笼换鸟”、有利于生态发展、对地方税收贡献度大的企业、行业和产业,丰富和涵养优质税源。要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规范和加强征管,实现收入结构优化、可持续增长。二要提高理财的能力和水平,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创新财政性资金存款管理模式,研究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确保资金保值增值。树立政府性资源、资产、资金“一盘棋”的理念,拓宽收入渠道,壮大可用财力。三要密切关注重大税制改革,包括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逐步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等。既要会算账,又要善协调。算账是财政干部的专业和看家本领,算账要讲原则、守底线,要站在大局,处理好小账与大账、眼前账与长远账、经济账和政治账的关系。同时,还要善于协调。光会算账不会协调,容易激化矛盾;光会协调不会算账,则容易站错立场、丧失原则。要讲究工作艺术和沟通技巧,做到“内方外圆”,平衡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分配财政资金时,要学会换位思考,避免经验主义、技术主义和教条主义,对每一笔资金,都要认真加以研究,主动联系,切实考虑其真实需求,确实无法满足的,也要耐心解释,争取理解和支持。要统筹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承受能力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力求公共财政最大限度普惠全体人民。要拓宽管理半径和决策视野,不能满足于仅仅管好本职业务,要善于从全区的层面,通盘考虑财政工作。要宏观地、系统地研究一些前瞻性、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汇报情况,包括当前财政管理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效、问题和建议,为领导全面掌握情况、科学决策做好参谋助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