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办全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13 10:15:00

蔬菜办全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城市统揽蔬菜工作全局,以千方百计保证市民“菜篮子”安全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千方百计引进蔬菜龙头企业集中社会力量发展蔬菜产业为核心,以积极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提高蔬菜综合能力为突破口,继续大力实施“规模强菜、质量(标准)立菜、科技兴菜、筑菜外运和品牌引领”五大战略,加快生产、经营、科技、服务和投入机制的创新,提高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2、目标任务

建立蔬菜基地60万亩,力争70万亩,总产量150万吨,力争170万吨;

蔬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达96%以上;

大力引进扶持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

(二)主要措施

1、创新区域联合机制树立集群经济理念建设优势蔬菜产业带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规模基地就没有蔬菜产业的现代化。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实施“规模强菜”战略。结合资源比较优势,创新区域联合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企业参与、部门服务做大拳头产品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围绕主导产品明确、市场定位清晰建集群规模基地。即:沿贵黄、贵遵(含贵毕)、贵新、贵开、107省道、久铜、贵惠公路沿线,实行户联户、村联村、乡(镇)联乡(镇)、区(市、县)联区(市、县)的地域间的大联合,建成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做大“四个”蔬菜优势产业带,实现地块聚群,板块整合,形成规模基地,实现产品聚群,壮大总量,形成优势产品。2009年,稳定建立蔬菜基地60万亩以上。三年内沿107省道建晚番茄产业带10万亩。

2、加强蔬菜质量监控完善检测体系稳定检测队伍

蔬菜质量安全关系百姓身体健康。一是加强“三个监控”,即:加强蔬菜基地环境质量监控。对所辖区域获认定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立质量安全监管标牌,落实蔬菜质量安全监控责任,对新建的蔬菜基地,及时组织无公害蔬菜基地申报认定,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率达100%;加强蔬菜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严格执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规范生产行为。严格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杜绝假、伪、劣产品流入生产区。指导生产者实行档案农业,实现生产质量可追溯;加强蔬菜产后的质量监控。推广安全包装材料、保鲜技术、加工工艺、运输方式以及冷链为核心的产后技术,防止二次污染。二是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体系建设。在抓好县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村为单位的农残速测站(点)建设,逐步形成生产者自律、县级例行监测、市级指导抽检的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体系。三是稳定蔬菜质量监管队伍。将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村级蔬菜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实行定额补助,每人每月300元补贴,由市、区(市、县)按1:1共同承担,稳定检测队伍。四是严格执行十大制度。即:属地管理责任制;部门职能分工责任制;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制;农药市场准入制;例行检测监测制;产品合格准出制;产品标识上市制;质量安全预警、整改制;“一票否决制”;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2009年新增30个村级检测站点,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6%以上。

3、创新部门联手机制实行项目打捆提高综合生产力

坚持基础设施与基地跟进配套的原则,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创新部门合作机制,将过去单打独斗的工作格局,转为加强部门协调,实行项目打捆,整合部门力量。即:通过规划先行、主动上门、争取项目、精心实施的机制,实现多部门多项目向蔬菜产业倾斜,做强做大蔬菜产业。协调水利、交通、农办、农业局等部门,加大蔬菜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水利化、田园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争取农业厅等上级部门及发改、物价、商务等部门对蔬菜产后物流、包装等环节的支持,推进蔬菜产业化的链条完整化。配合气象、信产局等部门,加大农经信息网建设,为农民提供最及时的信息服务。2009年完成全市蔬菜产品冷链建设规划,建成标准化菜地1--2个,新(扩)建冷库及粗加工线5座(线),并与市气象局共建LED信息屏幕15块。

4、增强风险意识建立支持保护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蔬菜生产以千家万户为主,冰雹、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所致的减产、减收、绝收时有发生;市场波动同样让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防不胜防,加上蔬菜是鲜活产品,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时有发生,致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受到相应影响,因此,加强政府调控是增强蔬菜生产者、经营者抵御生产、市场风险能力的关键,尽快建立蔬菜支持保护长效机制,即:每年价调基金中专列500万元,建立市级蔬菜产销防范风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因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造成的蔬菜生产减产、减收和政府作为紧急情况(如2008年的雪凝时期)的蔬菜贮备或调运、经营补贴,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5、创新服务机制引导工农城乡互动激活生产要素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促进蔬菜产业化的根本。创新服务机制,将过去为“三农服务”转型为“工农服务”和“城乡服务”,树立公益服务宗旨,搭建服务桥梁,在农民和企业之间、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当好“红娘”,服务于农民、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城市。一方面在当地政府统筹下,主动、及时掌握当地土地流转等信息,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大力引进工业理念,融入蔬菜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引进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储运企业,通过不同形式,搭建双向沟通平台,展示部门在农民与企业、城市与农村合作中的服务优势,促进农民土地资源与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有机融合,引导城市、工业生产要素在农村经济和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互动;再一方面,积极引导支持建立蔬菜专业协会、合作社,尽快形成蔬菜规模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和蔬菜产业化进程。2009年重点扶持裕东农业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成无公害生态蔬菜基地上万亩。

6、加强科技创新稳定农推队伍提高蔬菜现代化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良种工程,提高蔬菜良种覆盖率。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加大蔬菜良种引种试验筛选推广力度,蔬菜生产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并着力打造、扶持我市蔬菜种子生产龙头企业,培育我市种子品牌,逐步建立健全我市蔬菜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四新”、“六节”节本增效集成技术。组织技术攻关,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和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等“四新”、“六节”节本增效技术,进行集成应用,推广应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0%。大力引进和开发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技术。引进、研发蔬菜品种的分级、包装、储运、保鲜技术,支持蔬菜精深加工产业和技术改造,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大力培养蔬菜技术推广人才。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人才鼓励政策,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蔬菜技术人员,稳定蔬菜推广队伍;着力培养科技“二传手”,提高生产者综合素质,健全完善市、区(市、县)、乡等三级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支持科技人员领办科技园区(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蔬菜科技人员、涉农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以品种试验、技术示范、成果转化等为目标,领办、创办蔬菜科技园区(基地)。园区(基地)用地采取土地流转形式解决,运行机制上实行企业化管理,资金投入上采取政府扶持、企业投资、科技人员自筹等方式进行筹措。实现“典型引路,以一带十”的效应,有效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与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创新农推科技体制,在园区(基地)建设中强化技术人员的责、权、利的挂钩管理。2009年拟建5个科技示范园区(基地)。

7、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激发团队积极性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

我市城镇人口年消费蔬菜总量不足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刚性增加不大,加之蔬菜主要为鲜食消费的特点,蔬菜产业必须定位在“保内拓外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上。对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国际国内蔬菜市场的供求形势,细化我市的蔬菜产品、生产结构和时空布局,实现产销对接;要全力营造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蔬菜加工、贮运等企业,实现蔬菜产品加工、贮运的突破,实现蔬菜鲜销、加工、贮运统筹兼顾,全面发展;要发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精神,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要开拓创新,勇于挑战,发扬团队精神,步调一致,坚定不移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