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学风建设工作要点

时间:2022-03-14 11:54:00

德育与学风建设工作要点

根据《省学校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2011-2015年)》和《市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班风校风,增强教师的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和科研诚信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任务目标

(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工作明显加强,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校园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学习风气、学术风气和教学风气更加端正。

(二)德育和学风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德育和学风建设逐步实现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

(三)建立完善德育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教风和科研诚信建设得到加强。

三、实施内容

(一)提高德育课程实施水平。

1、开齐开足德育类课程。德育类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德育理论传输的主渠道。全市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开齐开足德育类课程。开设好《传统文化》、《人生规划》、《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地方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生产实习过程,重点进行诚信、敬业、责任和职业精神的教育。

2、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教师配备上,要选拔思想觉悟高、师德优良的教师讲授德育类课程;在授课形式上,要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在授课方法上,要注重学科教学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在教研教改上,要勇于创新,不断改革,结合新形势,探讨新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1、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采取措施,稳定德育骨干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逐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5年时间内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轮训一遍,提高德育干部队伍素质。创造条件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参加社会实践,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接触实际,了解国情省情市情,研究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育人能力。

2、解决好德育工作者待遇问题,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保证德育工作队伍的稳定,提高工作水平和吸引力,在对德育工作干部和德育类课程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福利待遇、工作条件、考察学习等方面采取优先保证和倾斜政策,使德育工作者受到社会尊重。

(三)加强师德教风建设。

1.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任时,把师德素质作为必备条件。建立完善师德考评、问题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通过组织听课、教师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途径,掌握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工作情况。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2、加强师德教育和培训活动。完善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每年对新聘教师、少先队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实行以老带新,选择业务精湛的中老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从思想、品德、工作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素质,引领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把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师德论坛、报告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四)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

1、建立健全学生指导中心。中小学校要依托教导处等有关中层机构成立学生指导中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心理、活动、实践、发展等各个方面予以指导。校党支部、教导(政教)处、团委、少先队、工会作为成员单位,吸收优秀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通过组织活动、平等交流、谈心咨询、讲座辅导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职业学校要围绕服务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建立学生指导中心,开设人生规划指导课程,做好学生人生指导与就业咨询服务。

2、积极发展社团组织。组织各种学习小组、创新团队,为学生展示个性、发挥潜能创造平台。支持学生自主管理,提高主体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培养爱心和互助精神。改进和创新少先队、团组织、学生会工作,推行学生干部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

3、建设良好的网上道德教育平台。开发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把网络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校园网页、专栏。科学利用网络手段和资源,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意识,遵守网络规范,培养健康的网络人格。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德育活动和学风建设活动,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4、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运转、维护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争取到2015年每个县区至少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立校外实践教育的社会义务制度,政府机关、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要承担学生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责任。各类青少年宫、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考察、评审,每年公布一批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五)建立和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1、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加强工作效果和工作过程的评价。学校制定对校内机构和人员的德育工作评价标准和办法。普通高中、初中学校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不断完善、扎实推进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工作。,探索制定客观的德育量化标准,建立学生奖惩情况、思想道德表现等方面的档案。通过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家长、社会评议结合的办法,增强德育评估的透明度,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程序简易、鼓励为主的原则制定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完善德育工作激励制约机制。探索科学的德育工作者队伍评价办法,市教育局每三年表彰一次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每两年表彰一次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德育先进集体。对因德育工作不力,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明显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在评优评模时“一票否决”。

(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

1、寓德育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按照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体验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重大历史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举行庆祝、纪念活动和仪式,利用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增进爱国情感,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2、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规范办学、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特色课程,创建特色学校,营造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稳定、鲜明的办学风格。高度重视以校歌、校训、校旗、校徽等为表达形式的校风建设,培育良好校风。要保证共青团、少先队每周的活动时间和条件,强化课外科技、艺术、体育活动,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放松身心、增强体质。

3、实施文明校园创建工程。积极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和“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使学校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从2011年开始启动“市文明校园创建工程”,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市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任务,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师生语言文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高尚的创建目标。

(七)全面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

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全面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通过家长委员会,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择业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充分利用家庭道德教育的资源,指导家长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各县区要加强学习和宣传,引导全社会和家长了解、关注、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工作,指导中小学校科学规范地开展家长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各中小学校要按照试行办法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定位和宗旨,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章程,完善家长代表、家长委员会委员和领导的产生和管理工作制度,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细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权力和义务,逐步建立科学规范、有效参与、有序开展、成绩显著的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八)加强学术诚信和学风建设。

1、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学术评价制度。对学术不端进行严肃惩戒,对学术失范行为,通过学术自律、督促查纠、通报情况等规范治学行为,促其遵守学术规范。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对科学研究的不同成果形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2、完善学风建设检查监督制度。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逐步建立每一个教师学术诚信档案。把学术道德与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定期进行自查自纠,形成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德育和学风建设工作管理机制。

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班子要把德育和学风建设作为关系教育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总体规划,列入重要日程。要合理确定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列入预算,切实保证。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校德育和学风建设工作,一把手具体负责,负责制定规划,定期研究,统一协调,细化落实。树立全员德育意识,调动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市教育局建立学风建设评估委员会,开展德育和学风建设标准制定和考核评议工作;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负责本地本部门的德育和学风建设评估工作。

(二)改善德育和学风建设的工作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列入预算,切实保证。学校要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改善教室、图书资料、体育场地、校园网、少先队队室、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校园内商店、文化、娱乐等各种服务设施的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积极筹措资金,搞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校容校貌,使学校成为环境整洁优美、秩序井然、生机勃发的育人场所。认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以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为主、其它形式为补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三)强化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制度保障。

开展学风建设标准制定和考核评议工作,促进学风建设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对模范遵守师德的教师,要广泛宣传和表彰,对违反师德的,要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撤销项目、取消荣誉称号和晋升资格直至解聘等处理。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