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工作思路

时间:2022-11-27 02:48:00

省教育厅工作思路

*年是实施**。全省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7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全省教育事业新一轮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教育工作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教育工作。组织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发展教育的大局意识,围绕大局,主动呼应、主动融入,自觉把发展教育贯穿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强化素质教育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强化推动教育的实干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我省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扎实开展调研,扎实制定规划,扎实落实措施,扎实推动发展。强化办好教育的为民意识,从满足群众教育需求入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认真制定并实施“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教育工委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研究“十一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抓紧颁布《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并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各地认真实施。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教育宏观管理和服务,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巩固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教育系统的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党组织建设,加快办公自动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二)加大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

4、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调研,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16号文件和我省实施意见精神,以继续开展“三爱”活动为载体,务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紧密结合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活动,抓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丰富和活跃中小学校园文化生活,加强诚信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全面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加快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加强校园网的规范管理,继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和高校政治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及时做好师生思想动态分析,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

6、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总结推广课程改革成果,完善课程改革各项制度。认真准备,精心部署,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组建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制定颁发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和配套文件,加大宣传力度,为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制度建设和舆论导向等方面的保障。加强各级教研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提供和应用优质的课程资源。积极倡导和推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落实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各项要求。

7、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继续推进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和招生改革,总结和推广考试命题、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的经验。做好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的衔接工作。继续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加强高校招生命题的管理和指导。

8、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办好第13届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组团参加第13届福建省运动会。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展演),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继续推进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抓好学校预防传染病和食品卫生工作,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继续抓好学生军训工作,切实加强国防教育。

(三)突出农村教育工作重点,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9、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从*年春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由中央和省、市、县(区)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工作,抓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督促县级政府逐校足额编制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确保资金安排落实到位。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二期工程,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学校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落实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预算外资金管理。继续完善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措施,推动各地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发展教育。

10、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水平。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年内完成4--5个县(市、区)“双高普九”任务。进一步加强城乡教育统筹,扶持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推进“四有”工程的实施,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合理利用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妥善处理校舍空置问题。强化对学生流动的监测和控辍工作,进一步落实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责任。继续做好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巩固提高扫盲教育成果,提高扫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1、重视发展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进一步完善县、乡政府统筹管理幼儿教育的机制,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受教育率。加强特殊教育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延伸,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扶持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

12、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召开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会议,明确目标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做好工程实施的动员和部署,切实落实*年工程建设任务。制定《福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和《福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及教育教学资源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切实落实工程配套资金,组织招标采购工作。制定工程应用培训指导意见,开展技术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工程评估监督制度,制定工程建设验收标准,做好首批项目省级验收工作。结合首批工程实施,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适时启动第二批工程建设。

13、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继续开展“双高普九”评估验收工作,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检查力度,启动实施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为推进教育强县建设打好基础。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学校预算外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专项督导检查,杜绝免学杂费专项资金不到位、生均公用经费不安排以及统筹、截留、挪用、挤占学校经费的行为。开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督导检查(试点)工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督导检查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督导检查。加强对公民办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四)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4、抓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决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推动各级政府把职业教育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制定全省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等保障措施。上半年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实施国务院《决定》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15、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组织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劳动力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工程”、“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快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充分利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继续广泛开展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16、深入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促进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继续推广“订单”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制订和完善有关专业建设标准及建设方案,组织开展高职精品专业、中职重点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按职业模块的课程教学改革和中职学校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强化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7、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加强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遴选确定5所左右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启动部级示范职业院校建设,使之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重点建设好国家认定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遴选确定首批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条件。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18、扎实抓好终身教育工作。组织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牢固树立终身教育思想。抓紧组建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做好协调、指导和推动终身教育工作。组织制订贯彻实施终身教育条例的专项工作规划,推动各地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等,创造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条件。

(五)大力推进高校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9、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按照“巩固成果,立足提高,内涵发展,创新品牌”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继续保持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态势。统筹重点建设高校和新办院校协调发展,统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协调发展。继续调整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做好武夷学院、福建公安学院、江夏学院的筹建工作,再设置若干所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进一步抓好高校重点建设。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行“平台+团队”的建设模式,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抓好8所重点建设高校和154个重点学科建设,提升知识与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重点建设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带头和示范作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完成福州大学“211工程”验收工作。建设好一批专题特色数据库,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基本完成二期建设任务。加快厦门集美文教区等高校建设步伐,推进高校14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实。

21、组织开展高等学校支援协作工作。组织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集美大学等6所重点建设高校与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莆田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学院、三明学院、武夷学院(筹)和福建公安学院(筹)等9所院校开展支援协作工作。重点建设高校指导帮助新建本科院校制订好学校发展规划及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规划,明确办学定位、办学任务、发展目标,促进新建本科院校不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在相同或相近学科专业之间建立起稳定的对口支援协作关系,重点建设高校通过帮助新建本科院校凝炼学科方向,构筑学科基地,组建学科专业队伍,联合招收和指导培养研究生等形式,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22、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规范教学秩序,进一步落实名师、教授讲授本科课程的要求。以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扎实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完善精品课程学科布局。继续实施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改造工程,建设好一批省、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促进高校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23、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省优质硕士学位立项课程的建设,形成一批富有创新特色的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继续开展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形成校、省、国家三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继续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查工作。加强新增学位点建设,开展硕士点评估。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扩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24、着力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决策,积极推进高校创新平台建设,确定一批高校重点实验室。根据我省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组织科技攻关和培育重大创新项目,积极支持高校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任务。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积极组织高校参加第四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支持福州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支持和规范高校科技产业发展。

25、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确定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组织高校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教学科研队伍建设。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

26、深化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学校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以深化高校拨款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学生食堂、公寓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大力推行校务公开,拓宽民主参与管理的渠道。

27、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继续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多种途径。加强对独立学院的规范管理,引导独立学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创新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子。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促进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继续办好现有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鼓励和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完善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做好规范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工作。

28、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鼓励和支持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高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能力。创新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地区性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扩大和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及教育机构的高层次工作磋商。继续提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培养层次,大力发展来闽留学事业。加大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合作交流力度,扩大对台招生规模。进一步抓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继续扩大教师志愿者派出规模。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申请赴境外举办“孔子学院”。

29、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省教科网建设进度,建成并完善福州市城域网,在此基础上加大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推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各种应用项目的开展,结合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30、大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通过各种形式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实施工作。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继续组织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全面开展语言文字规划化示范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31、全面提高依法治教水平。推动地方教育立法,做好《福建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教育法规的论证和提报工作。认真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启动工作,提高干部、师生的法制意识。全面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不断拓宽创建平台,积极探索符合法治原则的学校内部权利救济制度,切实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加强教育法制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执法力度。

(七)深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2、大力加强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化教师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实施省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加强县(市、区)教师资源与学习中心的建设,推进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工作。坚持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平台,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开展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重点抓好高中起始年段教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十一五”规划》,全面启动“十一五”校长培训工作和“培训者培训”项目。

33、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启动1万名农村骨干教师省级、市(地)级培训工作。实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交流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具有教师资格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组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落实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选派承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以及职业院校重点(精品)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研修。

34、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加大“闽江学者”等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与“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申报、评选工作。以新办院校为重点,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加快建立高校教师学位教育、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和高层次研修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指导新办院校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加强对主干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扶持。

35、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中央有关部门重新制定的高等学校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制定我省高等学校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组织做好高校机构编制的核定工作。制定《福建省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意见》,选择一至两所省属高校进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试点。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评定第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意见,支持职业院校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选择若干所中职学校进行校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聘任制改革试点。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选择一至两所中小学进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的改革试点。

36、启动实施“名师工程”和“中小学名校长工程”。制定“名师工程”实施方案,选拔培养高校教学名师50名、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100名、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50名。研究制定《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工程实施意见》。选拔一批省级骨干校长到国内著名中小学挂职锻炼,选送一批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赴境外培训,评选表彰一批省优秀中小学校长。

37、进一步加强教师和校长管理工作。启动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推进师德建设制度化。进一步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加强教师考核工作,制定颁发符合素质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意见。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修订教师职务评审实施意见,加强职称评审工作管理,提高评审质量。组织实施年度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在小学教师中评聘一批“中学高级教师”。组织特级教师的评定工作。继续做好闽宁教师对口支援工作。研究制定福建省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选择若干个县(市、区)进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

(八)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紧研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38、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学农业等艰苦行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继续落实高校“政府助学金”制度,切实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健全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高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9、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制定并组织实施“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县任教奖励计划”。开展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检查评估,推动高校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师范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促进师范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建立师范专业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的机制。

40、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监督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充分发挥案件的教育与治本作用。认真抓好教育信访工作和纠风专项治理工作。

41、进一步提高招生考试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坚决杜绝与招生挂钩的乱收费。严格执行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综合整治招生考试环境,确保命题和考试安全。严格规范高招、中招、自学考试、高中会考管理,严肃查处招生考试中的违规行为。

42、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全面推行大中小学收费公示制度,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全面清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政策,继续完善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继续稳定高等学校收费标准,清理和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

43、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制定并印发《福建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教育机构和广大师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认真做好饮食卫生和安全工作。充分发挥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作用,推动校园110安全保卫系统建设,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