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实施意见

时间:2022-05-09 08:47:43

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形势下,卫生防病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要求我们站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对爱国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当前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恶性肿瘤等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有了更高期待,但权威、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尚不通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比较普遍。只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真正发动群众,真正动员全社会来参与,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疫情的蔓延。

2、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是实现生态立县的重要保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抓手,综合治理水、大气、土壤污染等健康危害因素,既有利于营造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有利于引导群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创造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3、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消除健康危害因素,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利于降低社会和个人的疾病负担,缓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压力,有利于实现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推动深化医改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逐步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和就医观,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形成理解和支持医改的社会环境。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充分发挥群众运动的优势,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建设美好提供有力保障。

2、目标任务。通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影响健康的主要环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病媒生物密度和病媒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显著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干预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三、扎实做好新时期爱国卫生各项工作

1、全面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按照《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要求,结合卫生县城、卫生镇、卫生村(社区)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整治等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城乡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形成全民义务劳动制度,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城区,建立各部门协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热点、难点问题,规范老旧居民区、农贸市场、“五小行业”、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和行业管理,强化食品安全,开展空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和减量。在农村,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清扫保洁制度,实现垃圾定点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理,配备卫生保洁人员,探索建立农户轮流清扫制度;开展污水治理,积极推广畜禽粪便、污水和秸秆综合治理利用,规范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处置。

2、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建立从水源地保护、自来水生产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监管体系,强化水质检测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积极推行城乡集中式供水水厂建设选址卫生先行审查制度,落实城镇供水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饮用水水质检验监测系统。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适度规模、联村集中供水的原则,全面实施农村改水,扩大集中供水范围,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提高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到2020年,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90%。加强城乡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设施,到2020年县级具备水质常规指标检测能力。

3、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不断加强改厕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改厕自觉性、自愿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农村户厕改造的长效机制,在农村新建和改建住房的同时,将无害化卫生户厕与住房同步设计规划。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重点是中小学校、集贸市场、乡镇政府机关、乡镇卫生院、旅游景点、经营性农家乐、铁路公路沿线。加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后续服务和管理,建立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改厕适宜技术研究,积极推广新技术,鼓励建设“四格式生态厕所”。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合理整合项目资源,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方投入的改厕筹资模式。2016年,县城全面消除旱厕,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达到95%,有效预防控制肠道疾病、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

4、科学预防控制病媒生物和传染病。加强对蚊蝇鼠蟑等主要病媒生物的监测,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科学除“四害”活动,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药物、器械,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推进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市场化发展,规范服务行为。全面落实传染病管理、危险因素控制、防病知识普及、社会心理支持等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做好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加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学校、医疗机构、窗口单位及“五小”行业卫生管理,切实防控传染病流行。加强重点区域、场所、人群的疾病监控,加大监测频度,扩大监测范围,及时发现并处置疫情苗头,防止疫情扩散。根据传染病发生规律,积极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发病率。

5、全面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优势,继续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培养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全县各新闻媒体要无偿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公益宣传,设立专题或版块,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乡居民运动健身条件,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健身步道、生态公园等开展健身走、广场舞以及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参加健身活动。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不断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无烟环境。

6、加强卫生创建工作。将卫生创建作为提高城乡卫生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国家和省、市创建标准,扎实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社区)及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管理长效机制,有效破解城镇卫生管理难题。加强对卫生创建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改进评价标准和办法,完善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力争到2020年,全县10%的乡镇(单位)创建成为省级卫生乡镇(单位)。

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1、强化政府职责。各乡镇要切实落实推进爱国卫生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爱国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按照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建立爱国卫生长效机制。要增加爱国卫生工作经费投入,不断拓宽爱国卫生筹资渠道,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通过整合部门资源、鼓励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等途径,不断增加爱国卫生工作的经费投入。

2、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作为县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充分发挥统筹领导作用,及时制定爱国卫生工作规划,定期召开全委会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重点任务。配齐配足县爱卫办工作力量,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强化部门责任落实。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社区、村委会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爱国卫生组织,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县爱卫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强化督导考核。县政府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政府对相关责任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要切实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各乡镇、部门要定期对本地本部门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要给予表扬,获得命名表彰的单位,可给予单位职工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措施不力、工作消极应付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要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认真梳理、整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