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平安建设实施意见3篇

时间:2022-05-26 09:33:46

教育局平安建设实施意见3篇

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不断健全完善中小学生和幼儿(以下简称“学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学生安全和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显著增强,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明显提高。

三、主要工作

(一)完善制度,强化责任,依法管理。创设浓厚的校园综治平安文化建设氛围,完善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制度,是今年全面落实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各学校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对本校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制度进行完善,让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制度深入人心。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把“一岗双责”纳入2014年学校管理绩效考核,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工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完善值班制度,规范保安管理,建立健全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和心理异常学生的健康档案,认真组织实施校方责任险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增设防范措施内容,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以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紧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处置突发事件和自我防护等能力。各学校要按照应急演练的要求,设置好安全通道标识,做到让学生按规定路线行走。

(二)深入排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坚持安全隐患排查,是保证校园安全的唯一办法。要牢固树立“安全是硬任务”的责任意识,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隐患报告制,一式两份向教育局与当地政府综治办报送。在深入排查中,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要到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定期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通过认真细致排查,及时发现学校、师生、家长、校园周边四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掌握社情民意,特别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解决,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单位、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二是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要到位。各学校要定期开展学生特异体质与心理异常、出租房屋、校舍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交通(校车)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大型活动安全等易引发群死群伤的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食堂、小商店、锅炉房、配电房、实验室、学生宿舍、应急通道等重要部位的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三是薄弱环节排查改善要到位。在排查过程中,长期以来难处理、未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在解决薄弱环节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坚持克服畏难情绪、侥幸心理。

(三)依托阵地,加强教育,预防犯罪。校园是广大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安全及法制教育更是如此。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要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为依据,适当安排课时,让安全教育进入课堂;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每月一个主题,利用班会时间召开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使学生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的意义;依托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电子屏幕、橱窗、黑板报等为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丰富学生业余文化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安全责任意识、防护意识。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警校共建、家校联手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争取杜绝在校生的违法犯罪。各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等途径,强化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治和挽救。大力实施“关爱”工程,重点加强对孤儿、单身家庭子女、留守儿童以及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摸底排查工作,倾力予以关爱和扶助,加强教育和管理。继续加强禁毒教育,各中学师生对知识知晓率达100%,“无毒学校”覆盖率达100%。严厉打击和查处侵害师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教育教学环境,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配合,长效管理,综合整治。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长治久安,是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完善校园内部防范机制,中学要设立治安保卫机构,规范警务站(室)建设,落实各类值班,加强校园内车辆管理,严格保卫室管理制度,抓好日常安全检查,做好护校护园工作,让不安全因素远离学校、不入校园。另一方面,要严密关注周边环境变化,主动配合公安、文化、卫生、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形成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矛调化解的联动工作机制,做到“五个突出”:一是突出文化场所的整治,规范网吧和文化用品商店的经营行为;二是突出交通秩序的整治,完善交通设施和纠正占道等交通违章行为;三是突出卫生环境的整治,消除食品污染安全隐患;四是突出治安环境的整治,严厉打击滋扰校园、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五是突出周边矛盾纠纷化解,依靠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妥善化解好侵占校园利益等问题,避免与周边直接发生矛盾冲突,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

(五)创新思路,重点预防,畅通信息。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校园中不安全因素日益增多。为此,要注重两手“抓”:一抓安全隐患整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近年来,师生易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有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体育运动损伤、食物中毒、网络安全、踩踏事故、校园暴力等。针对不同的安全事故,各学校要着眼师生的特点,紧紧围绕规章制度,在规范中求落实,在创新中求完善,在实践中求发展。二抓安全信息交流,凸显特色,相互借鉴促进工作。各学校要借助教育系统宣传平台,加大对综治平安建设信息报道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市直学校、镇教育管理中心全年不少于4篇。宣传报道内容有:①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平安建设水平的人和事;②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学校师生安全所做的工作及感悟;③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④其它相关信息。安全信息报道一同纳入校园宣传工作,年终纳入考核范畴。对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各学校要快速反应,落实专人及时处置,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局办公室报告事故发生情况,决不允许瞒报、谎报和缓报。对瞒报、谎报和缓报安全事故的,凡经媒体报导或经举报查实后,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六)认真筹划,充分准备,积极创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级关于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目标,把“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管理上细化起来,设施上完善起来,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各学校要认真对照《2014年度市教育系统综治平安建设考核细则》,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工作时序,重点在设施建设、任务落实、创建台帐资料等方面,进一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落实整改措施,高标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促进学校的管理、教育、服务、防范等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校园管理水平,确保完成省、市“平安校园”创建任务。

四、工作要求

1.深化认识,落实责任。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是基础性工作,是长期性任务。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统筹协调,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强化措施,狠抓规范。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如不做到万无一失,就可能会一失万无。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想方设法抓好综治平安建设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和敬业务实精神。要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和平安建设相关资料的归档、管理。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为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认真督查,严肃惩处。教育局已将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绩效考核之中,采取“平时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督查督办过程中,加大对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查处和整改力度,对工作不落实、问题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限时整改;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引发不稳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酿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起始之年,是“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的冲刺之年,也是我市全面启动“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更高起点,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我市教育系统和谐教育暨法治建设,为教育持续高位走强提供有力支撑,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以实现人的和谐为核心、管理和谐为关键,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市构建和谐“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推进人的和谐,全市教育系统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教水平显著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推进教育管理和谐,教育行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行政决策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有序;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大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普法工作,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法律素养。

1.提升各类对象学法用法水平。认真落实学法制度,针对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不同的学法方向,设定不同的学法书目,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等方式,加强法制知识的学习。局党委中心组年内集中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3次。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法制培训。各学校也要制定专题学习计划,抓好落实。市局将对学习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将普法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计划、课时、教师、教材、考试“五落实”。认识、领导、措施、协调“四到位”,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增强自尊、自律、自重、自强的意识,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坚持面向每一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入学问题。坚持做好后进生帮教转化工作,及时封堵学生违法犯罪的源头。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强化与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合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都来关心青少年成长,不断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强化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律宣讲员、法律课教员四支队伍的建设,推动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逐步形成完整的法制宣传教育师资体系和骨干体系。配合全市一系列法治文化创新举措,开展好“法律进学校”活动。同时,发挥学校课堂法制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开辟课外活动渠道,创新教育手段,改革教育方法,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广泛开展法制报告、以案讲法、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拓宽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结合“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指标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二)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1.依法实行政务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及时通过教育网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保障社会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当前要重点公布以下信息: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要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行政许可依据、条件、程序、结果等;检查、评估标准与结果等;中小学招生政策、实施办法、工作程序,公开热点普通高中推荐生、艺体特长生、师范定向生等入选标准、资格结果;招生计划、志愿填报、录取批次、录取投档或分数线等各类招生信息。

2.加强教育规范性文件制定、清理工作。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完善行政决策内部程序,根据《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办法》,凡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决策的议题,经局办公会集体讨论,主要负责人签发议案草案(讨论稿)和关于草案的说明,先送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核后,方可提交。同时,认真整理2013年12月31日前发出的规范性文件,对拟继续保留、修改的规范性文件目录,要经局办公会讨论后,以单位文件的形式对外公开。

3.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起草法规、规章草案以及制定涉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要实行调研、法律论证、咨询等制度,并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邀请听证代表,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草案或决策事项,要通过书面征求意见、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或者向社会公布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4.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参与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严格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明确办公室专人负责权力库的维护,及时根据法制办要求进行查漏补缺;明确监察室专人监督,明确行政服务科专人负责行权网的操作、运行,现规定的17个事项全部在窗口办理、在行权网公开运行,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和延误补办。推行行政执法案卷标准化建设,建立执法业绩档案,推行行政执法说理式文书和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按照《市教育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要求,抓好执法人员培训,推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依法、规范、合理的行使。规范行政复议程序,落实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

(三)坚持依法治教,全面推进教育系统的法治工作。

1.强化校务公开力度。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各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要结合实际,坚持全方位公开、全过程公开的原则,认真编制本校校务公开目录,将公开内容具体化、细则化。要及时收集教职工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和要求,要及时答复、及时整改,整改意见及结果要再次公开,做到有公示、有回音、有结果,取信于民。

2.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要将具备健全的《学校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作为示范区建设、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的必备条件,切实把完善《学校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不断抓好抓实。市局将印发《学校管理制度选编》,以供学校参照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管理制度,让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清晰化、条理化,有章可循,形成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3.妥善处理各类教育突发事件。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妥善处理在校园安全、招生考试等方面发生的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不断强化对和谐教育暨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总体工作目标,纳入综合考核,与学校行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要落实和谐教育暨法治建设“一把手”工程,各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直接抓,分管校长要重点抓、具体抓,完善组织、充实力量、健全机制、规范运作。

2.继续落实有力措施。要严格落实和谐教育暨法治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体系。要继续强化教育行政机关内部监察和审计,依法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活动。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员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对教育行政行为的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新闻曝光案件追查等制度。认真调查、核实反映的问题,并依法作出处理。畅通和谐教育暨法治工作情况的交流反馈渠道,建立健全报送工作信息情况通报制度,将和谐教育暨法治建设工作经验、做法向相关报刊、杂志投稿,同时,各市直学校和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每月向市局办公室报送相关工作信息不得少于2篇,报送信息情况将列入和谐教育暨法治建设年终考核。加强档案资料管理,注意保留工作痕迹,依据考核细则(见附件二)做好相关台账资料整理。

3.推进督查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切实加强对和谐教育暨法治建设的督查检查和责任倒查,对因思想不重视、责任不明确、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以及渎职失职导致行政违法事件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对工作落后的学校实施警示。继续完善领导干部的学法、执法审查考核制度,把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执法能力,能否切实依法办事作为各级教育干部考核任用的一项基本标准,列入组织人事部门干部考核评鉴。继续执行在职教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制度,并纳入教职工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和教师资格证复核依据。

第三篇

一、充分认识推进“校站结合”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多种课外及校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外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共同努力,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义不容辞,学校和教师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校外辅导站的育人活动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推进“校站结合”,有利于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使孩子离校不离教,使学校教育在校外得以坚持、延伸和拓展;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聚集和综合利用,促进辅导站活动水平的提高,增强辅导站的吸引力和育人效果;有利于学校开门办学,增强与社区和群众的联系,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多地了解社会,向群众学习。推进“校站结合”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各有关部门、社会各方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已基本上完成了在镇(区、街道)、村(社区)普遍建站的任务。有些镇(区、街道)还积极探索学校与村(社区)共建、联办校外教育辅导站,优势互补,成效明显,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发挥着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次在全省和的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实践证明,校站结合,合作共建,共同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这既遵循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也体现了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积极动员和组织中小学教师参与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

要办好校外教育辅导站,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中小学在职教师最了解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最善于采取有效方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引导,开展教育辅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与“五老”辅导员携手合作,对学校进一步加强与社区和家庭的沟通联系,不断增强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效果,具有更大的作用。

1.要积极动员和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为校外教育辅导员队伍充实力量。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要负责组织所辖中小学校主动与当地村(社区)挂钩共建校外教育辅导站。要选派素质好、热心校外教育、有精力、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到学校周边的一些村(社区)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为校外教育辅导员队伍充实力量。各中心初中要统筹安排,为每个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中心站就近从所在地学校选派1名中层副职以上领导兼任校外教育辅导中心站副站长,选派1-2名在职教师任兼职辅导员,主要在寒暑假和节假日进入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开展工作,争取上半年全部落实到位。要动员和组织退休教师担任校外教育辅导站专职辅导员,主动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与此同时,村(社区)关工委要积极发动、邀请从外地学校回家度假的在职教师、在校大学生,自愿参加本村(社区)或自然村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

2.中小学在职教师参加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的主要职责。中小学教师进村(社区)参加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承担村(社区)辅导站与辖区内学校的沟通联络工作,开展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教育咨询等活动。一是利用在职教师的自身优势,在辅导站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兴趣爱好、技能培养、才艺拓展、社会实践和文体娱乐等活动,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业辅导,不断提高青少年素质。二是根据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这一阵地和“阳光少年网”这一资源,指导青少年学习电脑知识,进行文明上网教育。三是关爱帮助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开展助学、助残、助困、助孤等活动。四是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做好青少年心理疏导工作,化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各学校选派的在职教师可根据教育系统和学校的工作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优势,确定其在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的重点内容。

3.建立中小学在职教师参加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的考核、保障措施。要把选派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参加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纳入学校对教师工作的年度考核中。对在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成绩突出的在职教师,在评定职称、评比先进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有条件的地方,中小学在职教师在寒暑假、节假日进入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期间,由学校或社区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各镇(区、街道)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要做好中小学在职教师进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的协调和对接工作。要关心中小学在职教师担任村(社区)校外辅导站辅导员的工作、生活与健康,保护和调动广大在职教师担任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校外教育辅导员队伍的活力。

三、逐步建立推进“校站结合”的有效机制

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关工委和各学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发挥各自的优势,立足当地实际,逐步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办共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有效机制。各社区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在教学场地、图书、电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切实把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到实处。积极探索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推动校站结合、村(社区)校合作共建形成常态化制度。

一要建立“校站结合”共建的领导机制。要加强对校站结合共建工作的领导,明确村(社区)、学校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育管理中心要把“校站结合”纳入工作的范围,确定一名负责人分管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兼任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副站长,并负责联络、指导各学校派出的兼任各村(社区)辅导站副站长的工作。学校要帮助校外教育辅导站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方式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创新校外教育的活动载体,使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要把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的情况,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要建立“校站结合”共建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村(社区)与学校合作共建的工作制度,加强校站沟通联系与互动合作。辅导站要通过走访、培训等方式了解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来站参加活动学生的特点,使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与辅导站共同筹划、设计、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学校可以在放假前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把参加活动学生的信息反馈到各校外教育辅导站。特别是在寒、暑假,学校要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共同合作,一起研究学生假期的活动内容、教学计划等,在学生和家长中作好宣传沟通工作,动员学生在节假日到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三要建立校站资源的共享机制。学校的教育设施应向校外教育辅导站开放。学校的图书室、操场、教学及活动等设施,在每周的双休日及其他节假日期间要统筹安排,向辅导站组织来校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开放。对因布局调整而撤并的学校闲置校舍、图书、电脑及教育设备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提供给当地校外教育辅导站使用。校外教育辅导站可根据需要,组织“五老”参与学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四要积极营造“校站结合”共建的良好氛围。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关工委和学校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学校和社会的广播、黑板报等,大力宣传村(社区)校共建、校站结合,加强校外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在职教师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的先进事迹。在有关部门表彰先进时,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关工委和学校要积极推荐,将此项工作的先进典型纳入表彰范畴,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激励更多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志愿参加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