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社区教育工作意见

时间:2022-09-02 10:13:17

镇社区教育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建设区域性学习型社会”的精神,实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组、学习型家庭”的奋斗目标,切实提升区镇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结合我区镇实际,现提出区镇二○一三年度社区教育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农村村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区镇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区镇社区教育快速发展,使社区教育更好地为区镇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

按照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及区镇2013年的工作目标,区镇今年计划完成社区教育各类培训120000人次左右,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约1500人次,应届初中毕业生培训约360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约10000人次,农民创业培训约3800人次,其他培训约105000多人次。加强社区“市民学校”、农村“村民学校”及其它各类学校的规范建设与目标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区镇”建设工作,把区镇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区镇,争创一所市标准化村民学校,组织现场培训会6次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发挥区镇党校的示范作用,切实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放上十分重要的位置。重视区镇机关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把学政治、学知识、学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本年度要特别注意创新学习方式,努力让广大党员、干部乐学、想学,不断提升自身形象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社区。整合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各类资源,养成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习惯。以燕山南苑、北门、嘉丰、大营巷、清安、凤凰、县前街社区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和学习网络,坚持新颖性、实用性的原则,积极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使社区成为和谐的学习乐园。

(三)充分发挥“村民学校”的致富教育作用,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增效的目标,围绕区镇六大农业优势产业和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培训力度,创建学习型村组。以、、、、、、、、村为重点,组织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培养有文化知识、有致富技能、有高尚素养的现代新型农民。

(四)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创建学习型企业。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校的基地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活动,常年抓好计算机班、会计电算化班的办班培训工作。以华能集团、罗地亚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百斯福模塑公司为重点,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科学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搞好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岗前、岗后培训,建立一支爱岗敬业、适应先进工艺技术、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管理人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全面增强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与市职工学校协作,做好成人高校远程学历教育工作,协调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与市老年大学协作举办多门类、多形式的老年教育培训,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

(六)认真组织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对包括市属学校在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保质保量地开展道德、法律、实用技术等教育,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观看影像资料,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提供新的驱动力。

(七)因地制宜地开展老年教育。区镇老年学校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以“和谐、健康”为主题,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广泛进行知识更新、兴趣爱好、保健知识等教育。区镇老年学校每年培训不少于4期,40所分校每校全年培训不少于2期,全年参加市老年大学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

(八)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区镇18所中、小学要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并争取全部达到市“示范家长学校”的标准。有条件的社区也要开办家长学校,协调区镇“五老宣讲团”到中小学为学生讲课。强化“知识立家,知识兴家,知识富家”的理念,提高家庭人员参与学习的热情,争取更多的家庭达到学习型家庭标准。要加强社会与学校的联动,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社区,融入社区。学校要主动联系社区教育资源,一切为孩子所想为孩子所用,努力建设好社会大学校。

(九)加强对“市民学校”、“村民学校”的目标化管理。对“市民学校”、“村民学校”就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量化考核,凡列入培训计划的要做到有通知、有花名册、有授课提纲、有测试、有成绩、有小结等,并及时做好各类资料的装订工作,接受年终考评。

(十)发挥农科教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大石山旅游农庄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建设,通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吸引并引领农民学习先进农业技术。依托示范基地,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示范基地建设与教育培训及农民的脱贫致富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