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工作要点

时间:2022-09-15 03:14:55

市农业农村局工作要点

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突出产业引领,加快产业融合,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聚力稳产保供,着力提升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

1.抓牢粮食生产不放松。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防死守107万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产能稳定在80万吨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项目,加快完成9.8万亩建设任务,年内再开工建设15万亩,探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建立健全“建管护一体化”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以全市粮食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项目为抓手,加快4个小麦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筛选高产稳产粮食品种,创新探索一条适合的粮食种植模式和高产规程。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玉米高产攻关试验田100亩、优质小麦品种推广种植70万亩,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2.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稳步扩大蔬菜、食用菌、果树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种植模式,打造优质“菜篮子”“果盘子”工程。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9万亩以上,产量35万吨,其中设施蔬菜3.2万亩;以九户、台子、临池为重点,打造特色食用菌生产基地2处。持续推动传统果园品种改良和提档升级,不断扩大水杏、台子无花果、台子黄河蜜梨、沣硕园猕猴桃栽培规模,全年果树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打造高标准现代果业精品示范园2-3处。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水杏、长山山药、红芽香椿等传统优势特色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初深加工研发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因地制宜,发展中草药种植、林下经济、水产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培育农民更多增收致富新动能。

3.抓紧畜牧业转型提速。稳定恢复生猪产能,突出抓好牧原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一、二分厂全部投资建设任务,实现满额生产,协助其加快筹建新基地,上规模增产能。同时,围绕打造优势特色畜牧业产业集群,年内重点抓好韩店永强牧业、台子七亩地、九户和润牧业、临池宏润、孙镇荣英5个重点养殖项目建设,加快形成100万头生猪、500万只肉禽、400万只蛋鸡、3万头肉牛、1万头奶牛养殖规模。积极引导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养殖、繁育、屠宰、加工于一体的闭合式全产业链布局,着力打造高品质肉猪、肉牛、肉鸭、肉禽食品生产基地。力争2021年全市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89%,畜牧及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二、突出产业融合,着力提升农业发展综合效益

1.培育多元化融合载体。全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借助我市蔬菜和玉米深加工产业优势,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百亿级玉米油产业集群。依托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创建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助推设施蔬菜、设施牧业发展,2021年争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1处。引导优质项目落户产业园区,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同步创建一批省市级产业强镇,评选10个县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力争在申报部级农业产业强镇上有突破。全力推进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好生街道齐鲁样板示范区打造,推进明集、韩店和高新、焦桥、九户等片区建设。

2.培植多样化融合模式。因地制宜,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电子商务、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南部山区自然环境资源、北部黄河特色文化、东部高速路服务区“月季·花海”省级田园综合体三大资源优势,以原生态乡村美景为核心,以特色节庆和地域文化为载体,加快发展农家乐、采摘园、森林旅游、湿地观光、健康养生等生态旅游,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创建一批特色旅游村和精品路线,打造“田园风光、美在”旅游品牌,积极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市区)。

三、坚持绿色引领,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年内完成2个镇(街道)省级示范镇街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任务。强化农畜水产品监测力度,强化禁限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监测力度,确保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水产品检测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推广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持续开展私屠滥宰、“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部门联动和行刑衔接,严打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提高中高端农产品供给,培育打造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三品”认证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作为农业品牌创建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农业品牌主体,年内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个以上。同步加快推动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健全农产品品牌创建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品牌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度、美誉度。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年内创建县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生态养殖示范场10个。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全面推行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完成省级无疫区创建任务。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努力扩大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面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新增2008亩。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耕地环境质量提升实验示范项目,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土壤污染修复和耕地环境质量提升的成功模式。

3.加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建成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立收集、清运、处理体系,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不断提高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能力,年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大力实施秸秆还田、秸秆生产有机肥、秸秆饲料化、秸秆基料化等先进技术,逐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5%。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努力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助推绿色发展。

四、强化科技兴农,着力增强农业发展驱动力

1.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用好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年内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以上。同时,紧扣乡村振兴总目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活动,全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打造一批种养能手、“土专家”、能工巧匠等乡村实用人才,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全面支撑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定期举办“农业大讲堂”,组建“垄上行科技为农志愿服务队”,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2.强化农业装备提升。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机农艺新技术、新模式、新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持续提升全市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探索农机作业规范、农艺技术标准和机艺融合模式,形成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建成一批“互联网+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农机农艺示范基地,促使良种、良法、良田、良机配套,2021年创建1-2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加强新型农机具操作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型职业农机手、经营者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打造一支会农机、懂农艺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确保实现农机安全生产较大事故起数、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双零”。

3.强化智慧农业建设。加强益农信息社建设管理,充分发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平台效益,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使每一位信息员达到熟练操作,真正解决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明集镇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加大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智慧农业设施条件,争取年内建成集智慧农业、智慧畜牧、智慧农机、生资交易、产权交易、乡村治理数字化、电视直播、网络带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县级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提供基准技术指导使我市智慧农业服务水平走在前列。2021年新发展智慧农田6万亩。

五、推进乡村建设,着力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1.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部门协调联动,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规范升级等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年内打造清洁村庄150个以上。突出建管并重,聘请第三方实时开展暗访评估,着力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按照“以点带面、连片打造、全域提升”的思路,实施美丽乡村片区化打造,年内在完成2020年度15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任务的基础上,聚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处。高标准推进林水会战,打造精品观摩路线和观摩点,力争2021年在林水会战观摩评比中再创佳绩。

2.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2021年完成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创建任务。借助专业力量及时总结提升整体乡村治理品质和内涵,打造一条集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有力、经济管理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村庄和谐宜居、社会化服务健全,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治理模式。

3.深入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实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使其成为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年内计划创建各级示范合作社8家、示范家庭农场20家,发展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同时,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落实优惠电价等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田头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推进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骨干冷链基地建设,补齐物流、仓储等设施短板,提升肉奶、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能力。

六、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深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始终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巩固应用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各项成果,全面筑牢乡村振兴制度根基。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健全风险保障机制,推动全市土地流转良性发展。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稳慎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2.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动能。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实质性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职能的发挥,指导各镇街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发挥好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功能作用。努力提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增收能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将确权到合作社的闲散地、商铺等发包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年内打造10-20个增收示范点。

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大力开展以“统一供种、统一深耕、统一病虫害防治”3个重点环节的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积极推进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2021年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会化服务组织8家。积极争取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资金,探索农业生产托管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多种有效形式,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4.形成农业政策叠加优势。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做到应补尽补。深入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提高粮食作物参保率,力争年内达到85%以上。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2021年推广玉米“保险+期货”试点2万亩、生猪“保险+期货”试点20000头、肉牛保险5000头,探索增加山药、韭菜、水杏等地方特色保险险种,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用好各金融单位服务乡村振兴意向授信额度,发挥好鲁担惠农贷作用,切实解决小农户发展的资金问题。

七、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实施“1+3+6+N”的工作机制(即建设一个党建品牌、打造三支队伍、创建“六型”机关、落实N项工作),持续建设“初心红·为三农”党建品牌,力争使其成为市“三农”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持续转变工作作风,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打造三支队伍,一是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二是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三农”干部队伍;三是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从广度、深度上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质效。以创建学习型、团结型、服务型、创新型、实干型、清廉型农业农村局为抓手,坚持实干为上、实干为本、实干成事,聚焦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强力推动落实,确保202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