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27 03:33:38

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体育方针,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推动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我市教育体育“十四五”各项工作开局起步,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坚持党对教体工作的全面领导

1.进一步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准确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跟进学习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将中央和省委、市委、市委全会精神作为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围绕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共庆建党百年、共建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

2.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将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开展专项督查;持续推进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单独组建工作,及时拆分联合党组织,科学合理设置中小学校党组织,推进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执行并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好“”、组织(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健全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推动民办学校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校相统一;打造党建工作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教体系统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3.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教体系统培养有梯队的干部队伍。统筹抓好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学校及学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培训;持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推动干部教育学习长效化、常态化;加强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发展等工作。

4.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健全完善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联系支部制度。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久落地生根。结合中央巡视、市委专项巡察学校反馈问题以及近年来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信访举报、督导调研发现的问题,加强教育重点领域监管,持久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作风建设。

二、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5.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依托在巢高校联合成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联盟,更好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深入推进中小学德育“一校一案”。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6.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着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提升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发挥心理辅导室作用,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推进劳动教育和美育工作,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7.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严格落实“十不得”,完善学生减负工作机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围绕“六严禁”加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严防校外机构培训“功利化”、作用“夸大化”、学生“低龄化”、教学“超前化”,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继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8.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负面清单,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工作体系,扎实推进“五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推动办学导向回归教育规律,回归育人本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9.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开展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开展疫情防控、中小学心理健康、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以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等专项督导。组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

10.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编制供给、岗位设置、职务职称结构,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坚持人才高峰建设和梯队建设培养相结合,建立各层级教育人才梯队成长机制,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招聘力度,探索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鼓励招聘公费师范毕业生。

11.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实施公民办幼儿园同步招生,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审批地招生、摇号招生、网上报名等政策规定,严格落实民办普通高中不得市外招生政策,严格规范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行为,严格落实省教育厅中职招生纪律“六项禁令”。对民办教育机构招生内容和广告进行备案,加强招生工作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学籍管理,加大违规招生处罚力度。

12.有序实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普惠、自愿参与和安全有序原则,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总要求,稳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托管服务。不断提高午餐工程服务质量,适时恢复学校运动场地向市民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13.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按照《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幼儿园“双普”工作;科学布局增加公办园,继续做好普惠性民办园以奖代补工作,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加大无证园治理力度,继续采取“四个一批”措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高公办率及普惠率;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依托学前教育联盟网片,加强教科研引领,全面提升办园品质。

14.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按照优质均衡标准,全面落实全市义务教育设施(设备)、教师队伍、班级、课程标准化建设,切实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异;合理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逐步消除大班额问题。继续做好市“新优质学校”创建,持续扩大义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打造更多“百姓身边好学校”;深化城乡教育结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

15.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育人方式改革;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与指导,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助力建设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部级示范区;积极谋划,统筹做好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确保稳妥有序推进;落实职普比大体相当要求,统筹做好高中阶段招生工作。

16.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贯彻落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助力市打造部级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开展2021年“职业教育进校园活动周”活动,优化全市中职学校“知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举办2021年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17.提升终身教育服务能力。巩固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社区教育学院和社区学习中心。落实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推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标准化建设,创建一批社区学习团队、培育一批社区教育活动品牌、遴选一批百姓学习之星,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举办2021年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五、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8.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坚持严格制度规定与日常教育督导相结合,坚持校内外联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的监察监督。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师德考评,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侵害学生利益、违反课堂讲授纪律、科研弄虚作假等师德失范、学术不端问题。创新师德教育,挖掘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师德教育基地。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和感召。

19.推进教师队伍优质发展。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实施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加强村小和教学点音体美等紧缺学科专兼职教师培训。实施“青蓝工程”,开展青年教师与优秀教师“双结对”活动。建立健全新任教师入职跟岗培训制度,落实青年教师成长培养计划。积极开展市名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表彰工作。围绕信息化资源教学应用的实际需求,开展信息化应用专题培训,强化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20.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指导。修订完善《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继续开展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与考评,科学评价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做好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等工作,深入中小学校听课,指导各校开展好教学开放日活动。做好教师新课改新教材的培训工作,开展高中新教材教学观摩示范推进活动。开展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专项调研与视导以及中、高考复习研讨,提升毕业班复习效率。

六、切实维护教体系统安全稳定

21.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高度重视互联网工作,严格落实信息三审制度,积极运用政务网站、政务新媒体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教体系统舆情的监测工作,抓好校园各类讲座、论坛的审查报备,加强对本系统党员、教师、学生信教情况的摸排管理,扎实开展反邪教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以及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22.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思路不动摇,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加强对学校防疫工作指导,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加大疫情防控督查力度,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细。精准掌握师生动态和健康状况,严格校园管理及健康监测工作,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物资储备、应急保障、校园卫生环境整治等工作,科学精准做好校园常态化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23.不断提升校园安全治理水平。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校园“三防”建设,持续固强补弱。指导中小学、幼儿园落实安全责任,健全突发事件报告、处置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整治校园周边隐患,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自护、家长监护意识,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校园卫生副校长队伍建设。

24.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健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防范决策风险。加强青少年学生宪法法律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禁毒、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法规政策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七、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25.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教育民生工程,巩固教育脱贫成果。继续执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对致贫返贫风险家庭的全学段资助力度。持续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不因贫因病辍学、不因学致贫。

26.优化中小学办学条件。计划增加公办幼儿园2所,继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居巢区职业教育中心新建工程及庙岗学区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教育系统设施查验工作,确保移交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为部分信息化设备已超过使用年限的学校进行更新升级,进一步改善信息化应用环境;推进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计划完成46所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工作,实现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推进中小学光环境达标改造工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中小学光环境达标改造工程;推进中小学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建设,为校际间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27.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落实《关于加强民办教育监督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试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发挥民办学校年检作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动态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促进全市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依托市校外培训机构预缴费监管平台,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资金和学费的监管。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星级评定工作。打击无证非法办学行为。

28.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品质。持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组织学校教师参与主管部门开展的语言文字类专题培训,提高语言文字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组织好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灯谜进校园等语言文字类宣传活动,做好2021年普通话比赛及书法比赛等相关活动。加强社会语言文字监测,开展语言文字水平测试工作,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9.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提高网上办件量和服务事项办件覆盖率。充分发挥省“互联网+监管”平台的作用,确保监管行为、监管动态等信息及时录入。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任务,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八、持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

30.做好竞技体育工作。对接市“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安排好本市中小学的竞赛计划。做好市二中、市四中、市六中市队校办建设工作,把“体教结合”落到实处。积极组队参加省县级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和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赛事。积极创建省、市级传统项目学校并指导各传统项目学校参加省、市级各项赛事系列活动。做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检查及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工作。

31.做好全民健身工作。持续抓好群众体育设施器材建设、维护、管理等相关工作。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乡镇、街道体育工作站人员的培训,为基层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开展增强骨干力量。规范管理各单项体育协会、晨晚练点、健身气功站点等,为不同的健身项目爱好者提供服务平台。适时举办环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邀请赛等品牌赛事;持续推进健身球操、太极拳、武术、健步走、柔力球、健身秧歌等普及工作;积极组队参加省、市体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国健身日”主题系列活动,鼓励和指导各协会开展特色体育运动。

32.发展体育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丰富体育文化产品,开展体育摄影、体育美术、体育收藏品等的展示和评选活动。

33.扎实做好双拥共建、文明创建、节能减排、信用体系、宣传、保密、档案、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