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要点

时间:2022-04-27 09:21:19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要点

2020年,全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决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三、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省、市及省厅、市局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持续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和交通强国安全体系建设试点,持续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着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应急救援保障建设能力,深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有效管控重大安全风险,强力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全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落实强国纲要,开展交通强国安全体系建设试点

1.按照国务院、省、市及省厅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平安交通建设纲要(2021-2035),结合《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强化安全应急保障”内容,持续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扎实开展交通强国安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2.按照《市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深入推动已完成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各级行业监管部门和企业落地见效,持续推进改革发展进度,确保改革发展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

二、落实行业责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3.完善部门监管责任。全面贯彻深入贯彻落实《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县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责任体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实施安全监管规范化、标准化、网格化。按照“三个必须”的要求,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生产主要责任清单,推行监管部门建立领导层联系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制度,确保对高危风险的全面掌控。

4.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全县交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活动,督促企业建立清晰、明确、具体的岗位操作规程和实际操作技能标准、安全流程、岗位责任清单和落实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等规章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五个必须落实”。

5.加强行业指导和事故隐患整改责任落实。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方法,督促行业组织安全风险评估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责任落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综合督查检查工作。

三、突出重点领域,持续推进行业领域综合治理

6.道路运输领域。继续开展运营客车动态监控及防护装置整治专项行动。督促指导各运输企业贯彻实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进一步规范道路客运企业、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规范道路客运接驳运输、保障长途客运车辆夜间运行安全。全面禁止营转非车辆从事长途客运、旅游客运。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全面清理异地营运车辆,坚决取缔异地从事非法营运的企业和车辆。

7.公路路网运营领域。加强中长桥隧、急弯陡坡、客运场站、渡口码头等防灾监测、安全检测及防护系统建设。加强桥梁监测和病害治理,强化公路、桥梁隐患排查。

8.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加强城市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强化出租汽车运营安全管理,严格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等出租汽车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9.水上交通领域。持续加强客船、渡船、客渡船、旅游船舶的安全监管,强化渡口运行安全管理。加强对脱检、脱管船舶的专项治理和船舶非法挂靠经营的专项治理。加强恶劣天气客运船舶禁限航管理,加大对船舶不适航、船员不适任、不遵守渡运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船舶检验机构和船舶检验质量管理,努力提升船舶检验管理水平和船舶检验能力。

10.公路水运工程施工领域。深入开展“坚守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红线”专项行动,加强恶劣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强化深基坑、高边坡、特长隧道工程和特大桥梁重点部位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和公路水运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确保施工安全。严肃查处隐瞒不报、谎报、迟报生产安全事故,规模以上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未按审核后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重大事故隐患等违反红线行为。

1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围绕客运(场)站、办公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四、强化监督执法,健全监管执法保障体系

12.严格道路客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水路运输、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等高危领域安全准入条件,建立完善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条件和准入制度;严格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和从严执法,提升安全生产法治水平;加强沟通协作,强化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打击道路运输、水上交通、运营公路、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施工等领域违规违章行为。

13.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执法机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安全监管能力。规范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并严格实行执法处罚。强化安全生产法定日常监督检查,严格安全生产工作督办问责。

14.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完善修订《县交通运输局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工作职责》、《县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事故警示通报、安全生产约谈、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的落实和督办。

15.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凡进必考、入职培训、持证上岗和定期轮训制度。

16.推行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对失信企业采取公开曝光、联合惩戒等综合治理举措,不断净化交通运输市场。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信用评价,加大安全生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强化评价结果应用。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安全生产评估。

五、防控重大风险,加快构建风险预防体系建设

17.完善预防预控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风险和事故隐患判定指南。宣贯落实《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水路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控实施方案》,加强并规范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督促各部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等级报备。

18.持续推进重大风险防控工作。围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7个重点领域24个重大风险,深入开展行业领域重大风险辨识评估,制定落实措施,加快推进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19.强化重点时段隐患治理。加强行业重点时段、节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提前部署做好全国“两会”和“春运”、“五一”、黄金周等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深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推动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隐患清零,一般隐患“减增量、去存量”。

20.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开展安全生产分众化案例教育,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工作机制,选取公路水路行业典型事故,深刻剖析深层次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和工作建议。严格执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警示通报和诫勉约谈制度,及时准确统计事故,认真分析研判事故原因、规律和特点,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六、强化信息化手段,持续推进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21.建立重点管控车辆及其驾驶人动态监管机制,加快推进营运客车智能视频监控和公共汽电车驾驶员区域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应用。推进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防碰撞等整车安全运行监管技术装备。

22.加快推进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安全生产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运政服务”系统、“互联网+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全面应用,实现对全县道路运输、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可追溯。

23.建立和完善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支持和引导第三方机构开展安全生产评价等技术服务。推进道路危化品运输动态监管第三方服务模式,实现对危化品道路运输车辆的全过程和实时监控。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24.继续实施乡道以上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和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安全质量。

25.加快安全监管应急救援车辆、船舶、机械设备等监管救助能力建设,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车船装备主动安全防御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6.持续完善应急保障预案。要强化各部门安全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演练、评估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行业领域专职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层级应急培训和演练,适时修改和完善预案,提升行业应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应急抢险、救援等能力水平。

27.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开展汛期公路水毁、山体滑坡、洪涝灾害和冬季冰冻雨雪天气应急研究,实施公路工程、水上救援和紧急除雪防滑能力建设,实现应急反应、救援迅速。要加强与铁路、机场等部门的衔接,保证应急抢险物资运输和人民疏散之需。

八、加强能力素质提升,持续推进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28.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行业管理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引领安全意识,促进安全行为的作用。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等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安全生产月”“安全警示月”等活动内涵,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舆情风险监测和管控。

29.实施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强化交通运输监督、执法人才队伍建设,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交通运输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实施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工程,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基于典型案例的安全风险防控研究,深入剖析典型事故案例,坚持以案说法,在行业中广泛开展安全警示教育。

30.实施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推进落实道路运输、工程建设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强化交通运输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