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服务工作要点5篇

时间:2022-07-07 09:03:17

司法行政服务工作要点5篇

第一篇

2014年,区司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奋战五年、再造”和“重振辉煌”的总目标,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保障民生两大重点,不断创新司法行政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建设过硬司法行政队伍,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水平,为我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为建设长三角都市圈中清丽、富裕、乐居的现代化生态型水乡魅力之城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工作要求,2014年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有为有位

1.为“五水共治”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部署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涉及到“五水共治”、“五措并举”的法律法规;排查、调处涉及“五水共治”、“五措并举”的矛盾纠纷;引导“五水共治”、“五措并举”涉及的广大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为“五水共治”提供法律保障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区创建全国生态区提供助力。

2.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开展企业“法律体检”活动,防范法律风险。针对当前少数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困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和我区经济形势,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积极参与企业重整重组,努力为企业化解危机提供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法律知识和法律实务经验的专业优势,协助政府和企业有效实施企业资产重组和债务处理,提高化解矛盾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我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3.深入推进普法活动。根据地区、部门行业和单位的特点,制定完善“法律六进”每一进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分类建立示范点,完善推进制度,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完善工作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法律六进”取得实际效果。巩固和深化“法律进景区”前一阶段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创新普法载体,做好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传播者。

4.深化法律顾问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推荐优秀律师担任各部门法律顾问,为政府科学决策、依法治理当好法律参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法治方式推进我区的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巩固提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模式,深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指导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个转企”,护航小微企业,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做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捍卫者。

5.强化法律服务,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宣传《宪法》、《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劳动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建立“重点项目建设法律服务团”、“拆迁法律服务团”等专门法律服务团队。在重大项目工程、拆迁建设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预防与及时调处,组织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调解组织主动化解矛盾纠纷。把推进城镇化工程提供劳务的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对涉及他们的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提供及时优质的法律援助。充分发展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助推我区城南一体化发展实验区建设。

二、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更加主动靠前

1.努力完善“大调解”格局。在巩固提升传统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的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体系。在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基础上,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需要,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力度,确保矛盾纠纷受理率100%,调处成功率96%以上,为社会安定团结提供有效保障。完善好“大调解”工作格局,推进社会创新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利用现有的调解组织排查、调处涉及“五水共治”、“五措并举”的矛盾纠纷。

2.完善基层调委会组织建设。继续抓好《人民调解法》的贯彻实施,进一步疏理完善基层调解组织,以今年村级调委会换届为契机,加强对村调解主任的培训指导,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素质。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建设。健全“老娘舅”调解工作制度,建立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完善人民调解“坐诊、出诊、会诊”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星级司法所建设,争取在2014年创建1个五星级司法所,2个四星级司法所。做好基层人民调解案例的统计上报,做好宣传工作。

3.全面提升特殊人群管教帮扶水平。(1)推进矫正监管信息化。通过手机定位系统、指纹报到系统,实时掌控全区矫正人员的情况。完成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建设,依托和整合区级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场所设施等资源,认真开展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接收、首次谈话、个别教育、心理矫正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对重点人员逐一落实“定人包案”,坚决防止社区矫正人员脱管失控和再犯罪现象发生。(2)推进矫正执法规范化。深入贯彻执行《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省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依法严格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工作站的指导和专管员的培训,出台《2014年区社区矫正考核细则》,进一步加强对工作站的指导。(3)丰富教育矫治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关爱导师制”,更新风险评估测试,引入矫正人员心理测试,制定全区矫正教育活动计划,结合全区中心工作做好社区服务。(4)加强矫正衔接沟通。健全完善区矫正办成员单位季度例会制度,同时充分利用“两院三局”衔接机制加强与本区外法院的沟通衔接;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检查制度,适时通报全区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确保特殊人群管控零脱管、零漏管,无重大事故发生。

三、关注民生,法律维权更加方便快捷

1.继续优化法律服务。通过整合资源,规范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活动,优化法律服务的工作环境和服务质量,服务窗口提倡微笑服务和规范用语,深入打造星级群众满意服务窗口。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提升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简化援助案件的申请手续,尽可能地缩短案件的办理时间,提高办结率。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案件回访,提高办案质量。对群体性案件及农民工讨薪案件积极主动靠前提供法律帮助,做到早预测、早宣传、早落实。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提高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2.延伸法律服务。(1)强化网络服务平台。依托“普法”微博平台,组织人员管理,为微博用户提供随时查询、随时交流、“全天候”法律援助在线服务,使受援人从“面对面”交流拓展到“键对键”交流,方便人民群众。(2)细化站点布局。在原有区、镇、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站点布局,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服务体系,将触角延伸至新居民事务所、劳动仲裁院等单位。

3.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援助网络,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确保应援尽援,确保援助案件有序增长。扩大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对涉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事项有序纳入法律援助的范围,积极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权益保护等与民生紧密相关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切实维护好当事人在各阶段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法律援助。

4.加大法律服务的管理。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管理和指导,通过“阳光服务”,加强提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素质、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办公条件,规范内部管理,树立全新形象。打造诚信执业、规范管理、服务优良的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助推我区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科学发展,加强对年轻律师规范办理刑事援助案件的指导工作。

四、依法治理,法治思维更加深入人心

1.加强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高全区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五水共治”、“五措并举”的能力。(1)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2)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自学法律制度。以“公务员网上法律知识考试”为载体,联系工作实际,确定自学内容,努力提高学习效果。(3)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4)建立执法类公务员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健全执法质量考核机制。

2.加强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引导村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法律进农村。要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使广大群众逐步养成遵守法规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尤其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时,学会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引导“五水共治”、“五措并举”涉及的广大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3.加强创建力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大“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创建力度,争取在2014年创建市级民主法治村7个。在2014年争取创建市级诚信守法企业2家、区级诚信守法企业8家。引导区内一批行业带头企业,一批大型工业企业成为诚信守法企业。通过让一部分村(社区)、企业先创建,高标准创建,给区的其他村(社区)、企业树立标杆,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4.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法治文化示范基地,推进法治文化主题课堂建设,开辟法治宣传专栏等,引领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精心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法治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打造法治文化主题活动品牌。加大运用网络、手机、电视、微博等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完善普法教育社会协作机制,确保“六五”普法年度目标全面落实。

5.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有序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努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理解、把握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规范审前调查、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依法落实奖惩措施。其次要加强动态排查,严肃矫正人员日常报到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区矫正办成员单位季度例会、联合执法检查、集中点验等制度,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五、正风肃纪,队伍形象更加清廉自信

1.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推进工作作风转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规定,大力推进司法行政系统的党风、政风、警风、行风建设,改进作风、文风、会风、话风,发扬新风,杜绝“四风”,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以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难,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廉洁自律意识。通过抓制度完善,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抓监督检查,抓教育宣传,结合“正风肃纪”专项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思想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纪律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全局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生活品格素养,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树立司法行政队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落实政务公开,加强执法监督,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3.扎实开展理论政策教育实践活动,提高精神面貌。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星期一夜校”、“双休日选学”等载体,进一步把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真正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司法行政工作中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第二篇

2014年,区司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区党代会、中央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奋战五年、再造”的总目标,深化开展“平台建设突破年、项目建设加速年、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以“强法治,促平安,重创新,勤服务”为工作目标,着力提升“五个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区司法行政服务社会稳定的水平,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服务民生改善的水平,为建设长三角都市圈中清丽、富裕、乐居的现代化生态型水乡魅力之城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重点做到两个提升、两个加强、两个推进:

一、提升服务经济能力,助推我区科学发展

一是为绩优企业做大做强做好顶层设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切实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需要,帮助企业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职能。积极搜集国内外行业信息,为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外拓展提供参考决策信息,理清发展思路。参与项目谈判跟进,与企业共同商议远景规划,对重要文件、决策提供可行性分析,出具法律意见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二是为困难企业突破瓶颈做好路径设计。重点延伸拓展企业风险防范、定向增资扩股、金融机构贷款、反担保贷款、购销合同协议、委托担保协议、劳资纠纷协议、民间借款合同等公证服务领域,积极帮助企业创新融资理念,评估企业投资扩张风险,寻求重组重整等方式为企业解困,拓宽融资渠道和空间,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三是协助规避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继续发挥企业法律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实行顾问团成员联系企业“法律体检”制度,组织顾问团成员深入基层、企业一线,对重点企业采取位置前移、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的方式,代为起草文书信函、代为修改法律文书、代为评审各类合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解决依法经营与公司规范治理方面存在的缺陷,防范企业对外经营、合同签订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

四是帮助企业健全用人制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进一步完善涉企案件调解制度,及时化解合同争议。畅通企业职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针对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劳资纠纷等常见多发问题提供快速有效解决方案,让专业的法律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五是开展系统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以用人、定岗、决策等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对人事部门、股东决策层的依法依规运作进行培训;以合同管理、应收款控制、知识产权等环节为切入点,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维权技能培训。通过有针对、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保证企业拥有健康发展机体。

二、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服务群众保障民生

一是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法律援助纳入党委政府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援助网络,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确保应援尽援,确保援助案件有序增长。

二是深化法律援助护民生系列活动。继续把农民工作为重点群体,将欠薪案件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援助行”专项活动。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和涉法涉诉信访当事人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缠访闹访。

三是持续推进法律维稳工作。充分发挥中心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优势,积极配合领导接访,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参与涉法涉诉案件的协调处理,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履行区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为区政府及部门的涉法问题提供法律帮助。

四是有序开展规范化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援助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案质量。建立区局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法律服务窗口轮流值班制度,增强领导干部服务意识,提高一线窗口服务水平。

五是打造便民法律服务网络。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完善舆情分析机制;加强与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拓展援助便民服务体系;以远程法律服务网为特色打造便民服务网络,继续完善三级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法律服务。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着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扎实做好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和迎检工作,以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为契机,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督查指导,巩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业务装备建设,紧紧围绕“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业务工作效能化、所务管理制度化”的目标,健全司法所目标责任制度,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形成权责明确、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

二是着重完善调解组织体系。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模式,在巩固和完善我区镇(开发区)、村(社区)传统调解网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中心城区的社区试点建立物业纠纷调委会。二要健全完善新居民调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三要促进人民调解工作与相关部门的有效衔接,巩固规范“诉前调解”,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的构建。

三是着重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一要继续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健全“以奖代补”措施。二要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按照区、镇、村(社区)三级定期排查、重大活动敏感时期随时排查、重点部位突出问题定点排查的原则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主力军作用。三要全面推广人民调解“四导工作法”和“三诊”调解法,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做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6%以上。

四、加强特殊群体管控,提高执法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推进矫正执法规范化。通过以会代训、参加省市培训等形式,努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理解、把握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规范审前调查、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依法落实奖惩措施。

二是完善网络平台,推进矫正监管信息化。全面启用社区矫正指纹报到系统,推进GPS手机定位监管工作,扎实开展动态排查,严肃矫正人员日常报到制度,及时掌握全区社区矫正人员情况。

三是创新载体措施,推进教育帮扶人性化。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总结一批我区矫正成功案例,统一编印矫治教育参考资料,不断增强教育矫治效果。同时认真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在镇、善琏镇建立帮教基地,规范开展社区服务,培养社区矫正人员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部门配合协同化。在理清职责的基础上,着力在落实部门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密切协调配合等方面下功夫,制定我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若干规定,健全完善区矫正办成员单位季度例会、联合执法检查、集中点验等制度,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五、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强化我区法治建设

一是紧紧围绕三类重点对象,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制定《区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五个一”制度,培育一个“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基地”;编写《区新居民服务手册》,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新居民普法宣教活动;开展“法律进景区”活动,积极探索旅游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新机制,助推古镇创建全国5A级旅游景区。

二是创新拓展普法阵地建设,精心打造“点线面全维度”普法平台。与“流动大舞台”—“法制宣传行”栏目合作,在我区举办一次大型法律文艺演出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官方微博等普法新兴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包含司法新闻、案例解析、新法直击、普法平台、矫正专线等在内的8大专题特色栏目;大力拓展城市大屏幕、农民广播、远程教育系统等新兴普法载体。

三是精心组织两项创建活动,有力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认真开展督导检查,结合实际逐步落实各项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水平,今年争取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10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个;科学规划“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程序,争创市级诚信守法企业2家,区级诚信守法企业10家。

六、推进机关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扎实开展理论政策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深化“星期一夜校”理论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积极组织参加“双休日选学”,配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二是强化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深化“进村入企”服务工作,参与“双百分”、环境整治活动。深化服务理念,探索适宜的群众工作方法,建立与群众的良好互动关系;细化工作举措,注意搜集民情民意,贴合群众服务需求;创新工作亮点,整合多元化服务资源,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三是加强司法行政系统文化构建。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法律服务行业继续教育,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造系统服务品牌,培树系统先进典型,培养一批省市级优秀司法所长、办案能手、调解能手。

四是积极推进工作作风转变。切实精文简会,加强调查研究、信息外宣和网络舆情监察监测应对工作,提升社会沟通能力。落实勤廉承诺,组织开展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学习,使全体机关干部牢记并遵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五是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推进廉政风险防控项目建设,完善集体决策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谈心谈话和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落实政务公开,加强执法监督,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第三篇

2014年,全区的司法行政工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基层、优服务、创特色、争一流”为工作目标,更加充分有效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法治”、“平安”建设,为加快建设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具体要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

2014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第一年,做好2014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动员部署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切实做到开好局、起好步。

1、做好“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动员部署工作。及时总结“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的经验和做法,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分析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科学谋划“六五”普法,明确今后五年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健全领导机构,保障经费投入,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

2、继续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要做到一般和重点相结合,要围绕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研究和设计好各类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主题,以学习内容来规范和推动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并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2014年以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网上学法用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与实践、新居民法律法规培训为重点,通过“法制论坛”、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居民法制课堂、“法在身边”等活动载体,力争使“六五”普法取得良好开局。

3、扎实推进以民主法治建设为基本内容的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完善地方、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的新形式和新机制,结合“平安”建设,进一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达标活动,全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达标率达到30%以上、民主法治社区达标率达到35%以上。

二、以规范化司法所创建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基层基础建设。

争取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立足基层基础,突出工作重点,在继续推进直派所组织机构建设的同时,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

1、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直派所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直派司法所覆盖面,2014年全区9个镇要全部纳入直派司法所的建设之中。各直派司法所要坚持在镇综治中心平台上发挥作用,又要保持机构、人员、业务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区司法局加强对基层司法所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正确处理好区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对直派所“双重管理”关系、直派所与镇综治中心关系、业务工作和镇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

2、充实人员力量,加强直派所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加强司法所人员力量,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编制部门的支持,通过增配地方行政编制人员、招聘社区矫正工作专管员等途径和方法加强司法所人员力量,实现司法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奖励机制和提高待遇激发、调动一线人员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积极性。

3、打造精品直派所,推进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完成所有重点镇司法所的外观形象建设,并围绕“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业务工作效能化、所务管理制度化”的目标,积极开展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达标率达到80%以上。

三、以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为平台,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有效创新服务载体,从间接地指导服务向直接地参与服务转变,切实提高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职能组成部门,要服从并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浓厚的法治氛围、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重点要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城市化管理、服务社会稳定、服务领导接访等工作上下功夫。

2、加强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法律“一条龙”服务。在新形势下搭建服务平台,把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突出法律服务中心便民优势,努力完善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窗口化、公益性服务,进一步整合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人民调解、行政审批、公证办理等各种业务,做好“148”热线接待工作,完善“一村一顾问”制度,碰到法律问题能够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协调解决。

3、健全法律援助网格化工作体系,完善“半小时服务圈”。充分发挥乡镇法律援助站和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的作用,继续开展“新居民服务卡”推进工作,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积极拓展法律援助案源,保持全年援助案件递增10%以上,争取将典型案例通过媒体等途径进行报道。

4、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积极协助区人民政府及区级有关部门处理法律事务,为企业、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及时、准确的法律服务。顾问团建立部门联系人制度和定期法律会诊制度,顾问团成员定期到部门进行走访,为部门疏理、分析法律问题,进行“法律体检”,遇到疑难法律问题时,迅速组织顾问团律师进行会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

5、发挥“远程教育法律服务所”作用,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基层群众理性维权、正确维权、依法维权,把“远程教育法律服务所”建设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与区委组织部的联系,协助维护和更新“远程教育法律服务所”网站,协助有条件的镇、村建立“ECP”视频互动系统,使广大群众可以足不出户,依靠一台电脑就能享受到自己需要的法律咨询服务。

四、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进一步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加强特殊对象的管理和帮教,在服务平安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取得新进展。

1、加大《人民调解法》宣传,做好专业调委会建设。2014年是《人民调解法》施行的第一年。认真抓好《人民调解法》的宣传、贯彻、实施,进一步疏理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对所有基层调解人员进行培训,区局组织基层调解主任进行轮训。建立健全预防化解矛盾机制,注重从政策制度层面妥善解决社会矛盾,进一步落实好人民调解的“以奖代补”奖励机制。加强专业调委会建设,发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驻区人民法院调解工作室的作用,扩大“老娘舅”调解工作室,建立人民调解专家会诊制度,完善人民调解“坐诊、出诊、会诊”工作体系,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2、规范安置帮教工作,落实责任帮教制度。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归正人员的衔接工作,对归正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实行“一人一档”制度,并进行检查指导。进一步落实“一帮一”、“多帮一”责任帮教制度,加强与法院的联系,了解、掌握归正人员重新犯罪有关情况,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3、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深化矫正规范化建设。加强社区矫正专管员的培训,进一步落实关爱导师制,关爱导师实现100%。严格社区矫正执法程序,开展好公检法司联合执法检查。深化矫正规范化建设,提升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实施重点对象GPS手机定位,强化管控,开展集中点验,加大奖惩力度,努力实现矫正对象零重新犯罪。

五、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进一步树立司法行政良好形象。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着力加强队伍教育管理,深入挖掘先进典型,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围绕职能职责要求,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业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继续坚持“星期一夜校”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开展文化学习、素质提升和民主评议及创建“满意”基层站所等活动,注重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加强考核,提高工作绩效。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干部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加强干部考核工作,坚持量化指标与常规工作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组织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培养系统先进典型,扩大司法行政机关的社会影响。

3、加强行风建设,提升司法行政形象。加大司法行政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认知度,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使群众更加信赖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中结合“创先争优”工作,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树立司法行政队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

一、加强领导,不断夯实依法行政工作基础

一是明确任务分工。全局上下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建立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小组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方案的实施,研究处理行政执法中的重要问题,监督指导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了依法行政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制定了依法行政培训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利用“星期一夜校”和休息日,认真抓好《宪法》、《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学习。认真抓好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按要求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会议和培训,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认真组织人员参加行政执法培训和考核。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并落实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定期组织检查。充分利用执法人员自身法律优势(4名同志有律师资格),定期组织开展对法律服务有关案卷检查,及时督促业务科室完善有关台帐档案。

二、规范管理,进一步理顺执法关系落实执法责任

一是确认执法主体。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清理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避免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执法责任不明、执法关系不顺、执法主体较乱的现象。二是理顺执法依据。各职能科室和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列出本科室和部门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明确具体的法定权利和义务,理顺执法关系,依法承担起执法责任。对共同负责或协同执行的行政行为,按分解执法责任的主次职责,既相互配合,又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三是确定执法职权。坚持权责一致原则,建立以领导责任为核心的执法责任制,进行执法任务的量化和分解,确定每个执法主管领导、分管领导、执法科室和执法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通过分解,达到把法律规定的执法任务一条不漏地落实到具体的执法人员和执法岗位。四是遵守执法程序。制定秉公执法、文明服务的保障措施。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坚持持证上岗,严格证件管理,区局所有执法岗位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各执法岗位能通力合作,表现出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并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规范填写行政执法文书;严格执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制度,使用统一的罚款收据,加强采用证据登记保存措施的财物的管理。同时,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程序,做到既要严格执法,又要防止和减少行政处罚的不当或错误。

三、建立制度,确保司法行政执法合法性

一是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司法行政的执法活动实行“公开办事规定,公开办事程序,公布办事结果”的制度,将依法行使的行政职能,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公示,做到办事权限公示、办事程序公示、工作时限公示、工作标准和质量公示、违法责任追究公示、社会监督渠道公示。二是推进执法考核评议制度。把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以办事效率、办案质量、执法效果、履行职责、廉政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议制度。定期请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进行评议,广泛了解群众呼声,掌握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对局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将依照法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损失后,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者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四、依法履职,切实推进部门法治建设

一是加强法律服务所指导检查。深入各法律服务所,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诚信执业、文明服务、内部管理工作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严格执行“三统一”等有关规定,做好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年度检查、年度注册等有关工作。制定下发《企业“法律体检”专项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从法律视角帮助企业进行“体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围绕当前农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做好担任行政村法律顾问工作,目前全区221个行政村都已实行“一村一顾问”制度,覆盖面达100%。二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监督管理。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区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经费支持,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进行监督,对内部管理多次进行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在法律援助中心配置了4名专职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对成绩突出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行通报表扬,并与提拔、奖励挂钩。继续派遣律师深入基层扩大法律援助,以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今年针对欠薪案件,对法律援助中心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指导,以最快的速度受理和办理涉及“新居民”欠薪的法律援助案件,共为270多名“新居民”讨回薪水210多万,防止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三是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今年紧紧围绕“创新枫桥经验,护航世博作贡献”工作主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集中开展人民调解“护航世博”专项行动,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要求,全覆盖、全方位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全区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33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1222件,成功率99.11%,其中重大疑难矛盾纠纷22件,没有出现因调解不及时或调解不当引起激化和民转刑案件。同时建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驻区人民法院调解工作室,深入开展了陈年积案清理化解攻坚战、校园周边区域矛盾纠纷大排查等专项行动,有效维护了地方稳定,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四是加强权利运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了《区司法局政务公开制度》,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和责任科室分工,做到了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推动和保障了政务公开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建立阳光党务公开栏,依托区政府网站和“普法网”及时公布工作动态和履行职能情况,并收集群众对公开、公示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后答复群众,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五篇

一、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

2014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动员部署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切实做到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做好“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动员部署工作。及时总结“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的经验和做法,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分析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科学谋划“六五”普法,明确今后五年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健全领导机构,保障经费投入,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

二是继续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要做到一般和重点相结合,要围绕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研究和设计好各类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主题,以学习内容来规范和推动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并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网上学法用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与实践、新居民法律法规培训为重点,通过“法制论坛”、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居民法制课堂、“法在身边”等活动载体,力争使“六五”普法取得良好开局。

三是扎实推进以民主法治建设为基本内容的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完善地方、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的新形式和新机制,结合“平安”建设,进一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达标活动,全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达标率均达到35%以上。

二、以规范化司法所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基层基础建设。

争取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立足基层基础,突出工作重点,在继续推进直派所组织机构建设的同时,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直派所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直派司法所覆盖面,2014年全区9个镇要全部纳入直派司法所的建设之中。各直派司法所要坚持在镇综治中心平台上发挥作用,又要保持机构、人员、业务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区司法局加强对基层司法所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正确处理好区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对直派所“双重管理”关系、直派所与镇综治中心关系、业务工作和镇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

二是充实人员力量,加强直派所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加强司法所人员力量,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编制部门的支持,通过增配地方行政编制人员、招聘社区矫正工作专管员等途径和方法加强司法所人员力量,实现司法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奖励机制和提高待遇激发、调动一线人员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是打造精品直派所,推进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完成所有重点镇司法所的外观形象建设,并围绕“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业务工作效能化、所务管理制度化”的目标,积极开展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达标率达到80%以上。

三、以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为平台,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有效创新服务载体,从间接地指导服务向直接地参与服务转变,切实提高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职能组成部门,要服从并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浓厚的法治氛围、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重点要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城市化管理、服务社会稳定、服务领导接访等工作上下功夫。

二是加强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法律“一条龙”服务。在新形势下搭建服务平台,把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突出法律服务中心便民优势,努力完善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窗口化、公益性服务,进一步整合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人民调解、行政审批、公证办理等各种业务,做好“148”热线接待工作,完善“一村一顾问”制度,碰到法律问题能够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协调解决。

三是健全法律援助网格化工作体系,完善“半小时服务圈”。充分发挥乡镇法律援助站和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的作用,继续开展“新居民服务卡”推进工作,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积极拓展法律援助案源,保持全年援助案件递增10%以上,争取将典型案列通过媒体等途径进行报道。

四是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积极协助区人民政府及区级有关部门处理法律事务,为企业、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及时、准确的法律服务。顾问团建立部门联系人制度和定期法律会诊制度,顾问团成员定期到部门进行走访,为部门疏理、分析法律问题,进行“法律体检”,遇到疑难法律问题时,迅速组织顾问团律师进行会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

五是发挥“远程教育法律服务所”作用,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基层群众理性维权、正确维权、依法维权,把“远程教育法律服务所”建设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与区委组织部的联系,协助维护和更新“远程教育法律服务所”网站,协助有条件的镇、村建立“ECP”视频互动系统,使广大群众可以足不出户,依靠一台电脑就能享受到自己需要的法律咨询服务。

四、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着力点,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进一步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加强特殊对象的管理和帮教,在服务平安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大《人民调解法》宣传,做好专业调委会建设。2014年是《人民调解法》施行的第一年。认真抓好《人民调解法》的宣传、贯彻、实施,进一步疏理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对所有基层调解人员进行轮训,进一步落实好人民调解的“以奖代补”奖励机制。加强专业调委会建设,发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驻区人民法院调解工作室的作用,扩大“老娘舅”调解工作室,建立人民调解专家会诊制度,完善人民调解“坐诊、出诊、会诊”工作体系,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是规范安置帮教工作,落实责任帮教制度。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归正人员的衔接工作,对归正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实行“一人一档”制度,并进行检查指导。进一步落实“一帮一”、“多帮一”责任帮教制度,加强与法院的联系,了解、掌握归正人员重新犯罪有关情况,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三是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深化矫正规范化建设。加强社区矫正专管员的培训,进一步落实关爱导师制,关爱导师实现100%。严格社区矫正执法程序,开展好公检法司联合执法检查。深化矫正规范化建设,提升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水平,对矫正对象开展点验,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8%以下。

五、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进一步树立司法行政良好形象。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着力加强队伍教育管理,深入挖掘先进典型,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围绕职能职责要求,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业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继续坚持“星期一夜校”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开展文化学习、素质提升和民主评议及创建“满意”基层站所等活动,注重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二是加强考核,提高工作绩效。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干部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加强干部考核工作,坚持量化指标与常规工作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组织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培养系统先进典型,扩大司法行政机关的社会影响。

三是加强行风建设,提升司法行政形象。加大司法行政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认知度,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使群众更加信赖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树立司法行政队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